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可是她们虽然想要断除自己的贪、瞋、痴,却很难作到,大家感觉到这样不是办,于是她们就去找出家比较久的比丘尼来求教。其中她们找到的第一位(偷罗难陀比丘尼),给她们的劝告竟然是叫她们要还俗;因为这位比丘尼看到这么多豪门妇女,她们的僧服及钵都非常好,所以她想:她们如果还俗的话,那接下来这些东西可不就都是我的了吗?这样三衣一钵等等就可以变得有很多。所以她就 admin

2020-02-21

所以,我们来看看世间的这些种种的痛苦,由于贪欲而让我们泯灭了许许多多人们正常的人性,所以应当要想:即使说父母能够疼惜我们,家长爱怜我们,乃至于说有自己的好眷属,然后有自己好的子女,可是这世间的种种贪爱是没办久远的,它们都是在生死别离中所产生的。没有哪一对眷属,他们会无量世一直作为夫妻的,这些事情从来在界中不会存在。那你真正爱的人到底在哪里呢?那 admin

2020-02-21

譬如欲界爱是贪爱欲界,这样的贪爱欲界,就是我见而来的。因为有一个能取的心—我,才能够说有欲界五欲的享受可言;色界爱也是放不下觉知心自己,不愿灭掉觉知心我;无色界众生也是,还是执着于一个我。所以三界的众生,就是因为这一个烦恼,而轮转无量的生死之中。外道的人也有很多可以不贪,所以他们也有人可以离开欲界而证得初禅。初禅称为离生喜乐定,死后就不会 admin

2020-02-21

那这个瞋从这方面来看,是一个非常非常有趣的现象,大家不妨想想看,所有的众生不是都自私自利吗?众生不是都想尽办要追求自己最大的利益吗?可是众生却一天到晚生气,一天到晚对周围的有情生气,而每次有瞋心起来的时候,就是先害自己,就如同故事里面所说的毘陀罗咒啊!因为你根本就还没有让对方有所应验报复,所以你就是先伤到自己;众生都是这样自私自利,可是却老是在伤 admin

2020-02-21

这个就是告诉你,要对治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同样的它得要有一些方,这个方,佛菩萨在忍辱度里面,有教给我们一些方,告诉你碰到逆境的时候,你应该要怎么去观行。比方说,我们之前曾经讲过音声陀罗尼里面就有谈到,佛有教导大家,碰到这些不顺耳、甚至是毁谤(人家对你有毁谤的言词)的时候,你应该怎么样去观行;透过这样子的一个教导,如果你自己在面对的时候,你 admin

2020-02-21

音声陀罗尼所牵涉到的就是如何能够行忍辱的方,这个部分当然就是说,你可以用各式各样的方去达到忍辱行。比方说,对于音声陀罗尼这件事情,你也可以循着佛陀在《优婆塞戒经》里面的开示;佛陀说当听到别人骂你的时候,你应该要仔细地思维(就是指这个音声):当别人骂你的时候,比方说骂一句话的时候,这一句话在你听到的那个瞬间,其实每一个字它的字音,都是分别到达你的 admin

2020-02-21

这些果德的亲证,都必须要经历长时期实修的过程,因此佛当中,施设了很多让修学的人能够一步一步实修亲证的次第。我们就用信、进、念、定、慧,这个五根、五力来加以说明。首先是信,信是说对于佛的正,能够生起信心。相信三乘菩提是真实能够亲证的,真实能够让人永远出离三界生死苦;信依着这个五根、五力的这些种种助道的善来修学,真实能够让人亲证三乘菩提的果德。总 admin

2020-02-21

那刚才是说我们在世间学习知识的方而举例来说,现在我们再从比较接近佛一点的这个世间的方式来说说看。比方说,我们都曾经听到过这样的说,就是我们如果能够把持着几个原则的话,那将有助于我们能够减轻烦恼。什么原则呢?那就是: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这四个步骤就描述了当我们面对烦恼、在烦恼生起的时候,特别是不顺遂的 admin

2020-02-21

欢迎大家收看正觉教团在界卫星所制播的一系列弘节目。这个节目,是正觉教团为了普遍利益广大的学人,而在界卫星定时播出,同时也会在网路上面同步播出。在这个系列之前,已经制播了好些关于三乘菩提的节目;已经播出过的内容,各位可以上正觉的网站,就可以查到完整的影音内容。目前我们这个系列,预计给大家录制的第一个部分叫作《佛典故事》,第二个部分则是讲述平实导 admin

2020-02-21

可是亲近善知识的结果,你还是要乐于教导一切大众,这样让你来到你佛土的有情,都能够庄严、都能够往身慧命的道路来行走。所以十方世界,除了以布施来方便教导有情以外,一定要跟他说明三归五戒这样的正,让他能够在正中安住,然后发起菩提心,所以菩提心的发起是相当重要的。然而在无佛的世界,如果说哪一天有佛传授旨意:你要去那边教授有情。菩萨也应当前往,就是你 admin

2020-02-21

应当想持戒有持戒的功德,破戒虽然是不好的,但是你透过破戒的地方,能够知道自己产生惭愧;惭愧就是善,而且忏悔也是善,而且忏悔完以后发愿也是善,而且发愿完以后,愿意将这种种的善回向,这样更是善。如是菩提心不退,佛说这样的戒体还是在的,戒还是在的。所以应当愍念如来这样的意旨,不要当破戒、持戒把它限制住自己,而应当继续勉励自己能够在戒上能够精进, admin

2020-02-21

可是一般的人他对于慈悲喜舍的观念,他并不是完全能够有的,所以他还是希望能够赶快初禅以后,然后再去有慈悲喜舍的念头,这跟菩萨又有一点不太一样;菩萨是说,反正你在这五浊恶世遇到种种的恶因缘,这恶因缘下众生受到这么多的痛苦,那你是不是可以藉着这样的恶因缘,可以让你奠定好可以往前扩展自己慈悲喜舍的念头,这样将来你要修学禅定,就会变得非常的容易了。菩萨经 admin

2020-02-21

而且地藏王菩萨也曾经在经典中告诉我们:你要修学禅定之前,你应当能够将自己的烦恼,譬如说佛所说的五盖,你应当先予降伏。因为修学禅定,有禅定前的先行的方便,如果你五盖没有修除,对世间还有这么重的贪爱之心,欲界的男女还没办从梦中里面能够作种种的降伏,乃至不起一念;这样的话,你是很难在禅定中可以长养的,甚至没有办观察到自己在男女欲中的心行。虽然只是 admin

2020-02-21

然后大家会认为我只要打坐,就应该可以得到禅悟----可以开悟、可以明心;然而在佛上所说的禅定跟禅悟----明心见性的禅----是不同样的。禅定当然可以让众生产生必要的定力,但它本身实际上是属于静虑,也就是说静虑它本身就是要让你安止在一个地方,它要作禅思,作禅定的思惟,让你的心能够安止,然后可以思绪;思绪如何能够长养自己的善根,断除自己的恶念、断除自己的恶习。 admin

2020-02-21

而且他在入地以后,会起不可思议的精进,所以就会顺着佛的安排来成就这个佛道。而我们三贤位的菩萨要如何能够修学呢?经典上也是勉励我们,我们不应该贪爱自己的身命,应当去想:自己如何威仪能够如,然后在四威仪中不断地检肃自己,等于透过威仪可以提醒自己的正念,来修持自己的善心而不懈怠,在这一切诸行中,即使丧失了身命,我们也不要舍弃佛;即使有人威胁我们, admin

2020-02-21

所以即使到地狱界中,还是可以如前所说,佛就可以将你救拔出来,可以继续地修学佛道,只是中间要枉受屈苦。所以要这样如是思惟:既然佛已经帮我们的路程都安排好了,即使我们跌落到地狱深坑的时候,祂一样可以来摄受我们、救度我们;这样我们就像是一个求学的孩子,应当继续地往前奔驰,继续地精进,不应当再去想其他哪些是是非非世间诸等还要眷恋的。精进就像是一条道路上, admin

2020-02-21

因为一般人不知道怎么样让过去的业能够消失,或是让恶业转成比较小的小恶业,不至于感果;感生到自己会失去性命,然后没办修学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当好好的来受戒、持戒,而且受戒、持戒的功德不可思议。这个情况下,不会因为你事后的破戒,原先的持戒就会失去它原有的功德。以前有一位比丘尼,她在释迦牟尼佛的时候就证得道果,她就劝勉大家说:我之前就是在迦叶佛 admin

2020-02-21

所谓的四正勤的道理就是如此,已经生起的恶,不管它是恶念,不管它是恶业、恶行,你就要想办把它破坏,让它销毁、让它消失。所以因为这样的恶念会导致自己未来感生不好的业果,让自己在三恶道中不断地生死流离,你这样就很难听到这个善;听不到善,你就听不到至善的三宝之,就不容易能够改变自己的行为向着佛道。所以菩萨应当对这个生起警惕之心:我现在这一辈子有没有 admin

2020-02-21

这样是何苦呢?而且大部分的众生会因为瞋恚,没有办跟众生结缘。譬如说世间的人他想要赚钱、他想要作生意,可是他没有人缘。他每天工作非常精勤努力,他也知道怎么作这东西好吃,他摆个小吃摊;可是他的面貌,人人看到都不欢喜,他过去生没有人缘,这一生也没有人缘。他想:我为什么会导致如此呢?那就是因为他从来就是喜欢瞋恚。甚至有了瞋恚,他即使能够有一点修养,不形于 admin

2020-02-21

断除瞋恚是如理作意的,是知道有出世间、知道有世间,两边都可以兼顾;所以菩萨可以知道对方发起瞋恚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呢?还是因为种种状态?菩萨虽然不介入人世的这些种种是非相,但是并不代表菩萨于过程中完全不知道,只是说菩萨在这过程中,很清楚地不要去说别人的是非;但是对于是非之所来龙去脉,菩萨是有少分乃至多分了知,而能够方便断除自己的瞋恚,甚至可以因此 admin

2020-02-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