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个儿子后来得了一种很怪的病,儿子被这怪病折腾缠住,什么都不能作;大富长者用尽各种方来治疗儿子的疾病,都没有办使他痊愈,终于无常来到,这儿子终究还是死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他临命终前,因为一心虔敬念佛,而感得佛陀化现身形在前摄受他,他依止佛陀而心无所畏惧,心里非常地安详,意志也很坚定,在他舍报之后便往生到天界了。这对父母因为思念他们死去的儿子 admin

2020-02-21

从上面佛典故事说明可以得到结论,那就是碰到自己亲爱的人别离乃至死亡,因而产生的痛苦乃至精神错乱等现象出现,这也是佛所说的爱别离苦,它属于八苦当中的一苦。除了此经开示爱别离苦的真实例子以外,佛还在《出曜经》卷2开示另外一个有关爱别离苦的真实例子,由此显示众生对于自己亲属的离别,乃至于死亡的执着非常深,以至于有种种异于常人的行为发生。这个真实例子内容 admin

2020-02-21

这个在世间就是因缘果报,如果是白话说,就是报应,就是相应于此身的诸行,所产生的果报就称为是报应。不过也不要那么难过,因为我们只要能够力求忏悔,就能将过去生的业力、种种浮现起来的业力,予以消减。如果只是还是怨天尤人,不在真正的烦恼上的本因来着眼,而却想说:为什么我辛辛苦苦扶养我的儿子,他却结婚完以后,遇到媳妇就变了?在埋怨东埋怨西,这样反而就延宕了 admin

2020-02-21

有情在一世又一世的生命流转里,每一世舍报后,此世意识就断灭了,这一世的意识无去到未来世,因此当这一世又呱呱堕地时,过去世所学的都忘光光,一切都得从头再学起;因此我们应该允许孩子做错事,也允许孩子在摸索中长大,父母仅需要担任支持、协助和引导的角色就可以,而不必整天担心害怕孩子会犯错。第六、态度与方式要协调一致。夫妻双方或者两代之间,对教养孩子的态度 admin

2020-02-21

今天我们来谈一谈佛中的孝道,究竟释迦世尊所教导我们孝顺父母,它的真实义理是什么?一般人都知道:一个人之所以为人,他最起码作人的人格,就是要包括了孝顺、礼敬、供养父母,否则连作人的资格都没有了,这一点不论是古今中外,不论是学佛与否,都不会改变,因为这是世间的常。在《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当中,佛说到父母的恩德深重,重到众生无论怎么样的回报,都没有办 admin

2020-02-21

如果我们想要度化众生当然就不应该慢啦,我们应该要尽速来完成我们的道业,所以我们在还没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前,还没有实证佛之前我们应该来修三福净业。那三福净业就可以知道它分三个部分:首先我们来介绍第一个部分,就是要‚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什么叫做孝养父母呢?我想这个大家都知道,在很多世间里面都教我们孝养父母。那我们在修学佛 admin

2020-02-21

此五心中,一者、于诸有情起大悲心;二者、为诸有情求一切智----心无退转此二心者,于大乘精进修行;三者、一切有情皆我亲友;四者、一切有情于我有恩,未有毫厘用相酬报;五者、一切有情皆我眷属,我曾于彼起不善业,种种呵骂非理责罚,深心惭愧何时偿毕----此之三心令诸菩萨勇猛不退,乃至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有情皆我亲友、一切有情于我有恩、未有毫厘用相酬报 admin

2020-02-21

在修学佛的路上,一定离不开善知识的引导。末学今生修学佛能够越走越顺利的最大的原因,是信受了萧平实导师所传授的佛正知见。从跟随萧平实导师所教导的《无相念佛》修学念佛门开始,到现在有十个年头了,这条学佛路上的酸甜苦辣,着实尝过了不少;但因为从没有舍弃跟随萧平实导师修学佛,所以到现在可说是受益匪浅!除了自身获得利益以外,最主要的是,末学的家人同 admin

2020-02-21

对于父母来说,有子女随侍在侧,安享天伦之乐,亦堪告慰;然而,为人子女者,若能帮助堂上二老修学熏习了义佛,乃至能亲证实相心如来藏,了达深妙佛真实义味,得大安隐处,更是对父母所尽的最大孝顺之道。譬如佛陀在《佛说父母恩难报经》开示了:子女应当如何孝顺父母。经中说:父母于子,有大增益,乳哺长养,随时将育,四大得成。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更使便利 admin

2020-02-21

那善待的方就是用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以及慈、悲、喜、舍拔苦与乐的方式照顾他们,并且用善巧方便接引他们往佛道迈进!除了照顾他们的生活与心情之外,还要想方设接引父母家人、亲朋好友等众生来学佛,这样才是最大的报恩。因为众生来学佛才是最究竟之道!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之后,众生才能增长福德与智慧,生生世世才能不堕三恶道 admin

2020-02-21

如果无每天陪父母散步,不妨在周末饭后陪父母出门走一走。10.不要直呼父母的名字,尽量以他们能接受的方式称呼他们。11.随时为父母开门,一为安全,二表尊重。12.以父母的生活起居习惯为主,调整你的时间表,给父母安排活动。切勿让父母适应你的时间表。13.给父母买东西。子女为父母买衣服、鞋子以及牙膏等小东西,都会让老人非常快乐幸福。带父母逛商场,买他们喜欢的东西。 admin

2020-02-21

我是个自小脑子里就充满各种奇特想的人,曾经梦到自己蹬着两只腿在天上飞,还可以通过身体改变速度和方向。醒来后就一直琢磨:为什么我不能飞呢?我不会去问同学和老师,因为他们所有的答案都在我的资料库里,比如:没有翅膀,地球引力,身体密度太大……这些不需要思考就已经呈现出来的现象已经是结果,而我想知道的是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那个真正的原因?于是 admin

2020-02-21

】(~《杂譬喻经》)这一个弟弟,因为哥哥这样子好于修学解脱之道,而对于这世间的财色名食睡,对于父母所留下来这一些财产,这些家族的名声都不在意;于是他就很生气,经常跟这一个哥哥抱怨说:我们同样是兄弟,父母早早就过世了,应该要互相努力来振扬家族的财势,让父母所留下来的名声、财物、财产愈来愈炽盛,这样子才叫作是孝顺啊!结果你反而掷弃这个家业,去追逐在这个 admin

2020-02-21

行如是者。疾令人得道。佛言。女人八十四态者。迷惑于人使不得道。”(------《大爱道比丘尼经》)一、虚荣好饰类01、摩眉态——女人喜画眉眼,来妆饰自己。02、梳头态——女人喜梳头,拨弄额前头发。03、脂粉态——女人喜敷抹脂粉来迷惑丈夫。04、细视态——女人喜学少妇作态,眯着眼看人。05、丹唇态——女人喜擦 admin

2020-02-21

今天我们要跟诸位菩萨一起来探讨有关“六尘与六入”的相关义,这个在佛中是属于非常重要的知见,因为这些义与“断我见”证解脱果及“三界唯心、万唯识”的佛妙义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能够对于这些义有正确的了解,那对于我们在佛道修学上就会有很大的帮助。从平实导师《阿含正义》这套书的副标题----唯识学探源,亦表示在《阿含经》中 admin

2020-02-21

这样总共有十个相,也就是身三、口四、意三业,总共有十个。这十个恶就是十种恶业的根本,这十个恶业则是一切众罪的源头。......那么,身的第三个业是邪淫,出家则为不淫。什么是邪淫呢?所谓邪淫是指说,对方不论他是男性或女性,凡是他已经婚嫁而系属于他人的,我们在他身上行非梵行的话,就是犯了邪淫的根本罪;而邪淫的方便罪则是譬如说,我们派遣一个侍者去向某一个有 admin

2020-02-21

所谓六尘就是指色、声、香、味、触、,而尘是依附在五尘上而存在的,不能够离开五尘而有单独的尘,除非是证得二禅以上的等至定境,才有单纯之定境尘存在。我们都知道五尘分别对应至五识,为五识所了别,而事实上包括尘及五尘上的细相都是需要靠意识来了别的,因此意识所缘的境界,可以说范围是非常广大。譬如说,对于由色受想行识聚集而成的五阴假我,意识会把这五个 admin

2020-02-21

这个真正的成佛之道,菩萨一方面具足对解脱道中五阴十八界的灭除无余;而另一方面,因为真如出生一切,所以菩萨也必须摄受无量的众生才能完成佛果所需要的资粮,因此菩萨对众生是非常怜悯多情的,绝非冷酷无情。所以在佛《本生经》中大部分的章节,都是记录了世尊过去无量生中是如何地摄受众生。 例如在第457卷中说到:有一次释迦牟尼在竹林精舍结夏安居,当时教团里发 admin

2020-02-21

我们前些时候不是很紧张没水吗?所以又送水给你啦!只剩南部缺水比较严重,还得要那边多一些人证悟,心性改变了就会有好的影响出现;断三缚结的人在末时代是世间少有的,而我们又增加了实相心的证悟—界实相的证悟—所以一定会有改变的。我们还期待《识蕴真义》的出版,未来会使有很多断三结的人,台湾的灾殃就会渐渐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断三结已经极为难能可贵 admin

2020-02-21

这个当然是对!但是,这样是不是祖先所作的善业由子孙来继承,祖先所作的恶业也必须要由子孙来承受呢?但是如果这个道理成立的话,那世间的因果有没有道理?合不合乎逻辑呢?作恶的祖先把他的果留给子孙,那他自己怎么办呢?所以,这其实不是佛真正的道理。但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如果用来劝人家为善,倒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从佛真正的究竟道理来 admin

2020-02-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