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雾峰无雾─给哥哥的信(辨正释印顺对佛法的无量误解) 【作者】游宗明老师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 【书号】978-986-6431-40-1 【开本】244页 【定价】250元台币 【目录】 第一篇雾峰无雾─给哥哥的信 一、修行勿等待、善知识难逢6 二、寻找生命的实相8 三、请哥哥对自己要好一点13 四、三归依18 五、为何要修行?2 | admin 2019-05-01 |
![]() |
见性与看话头 【作者】黄正幸老师 【出版日期】2014年03月 【书号】978-986-6431-77-7 【开本】375页 【定价】300元台币 书籍简介 书中详说禅宗看话头的详细方法,并细说看话头与眼见佛性的关系,以及眼见佛性者求见佛性前必须具备的条件。本书是禅宗实修者追求明心开悟时参禅的方法书,也是求见佛性者作功夫时必读的方法书,内容兼顾眼见 | admin 2019-05-01 |
![]() |
于是大众中就有人建议:“这位出家的师父,我等一路供养他饮食,现在大家断了饮水,他却一点也不忧虑,也该叫他想想办法啊!”这说话的人,原本带着责备的口吻,但没想到这位僧人听完,却一口答应下来,并对众宣示说:“你们欲得水者,先要礼佛,接受三皈五戒,然后我再为你们登崖求水。”大众虽然半信半疑,但眼看别无他法,只得依从他的话,全体向空遥礼 | admin 2019-04-29 |
![]() |
”说明:1、印广说:无情众生如花草树木泥土瓦块也能成佛,其弟子用这段经文来证明印广的说法。 2、印广 错误解释成:土枭鸟抱着土块并念咒把土块变成自己孩子!破镜兽抱着有毒植物的种子念咒变成自己的孩子。 &nb | admin 2019-04-29 |
![]()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白话本 玄奘大师,俗姓陈,是河南陈留地方(今偃师县)陈慧的第四个儿子,单名一个袆字。他生于隋文帝开皇二十年(西元六○二年)。他的祖先,是汉朝太丘仲弓的后裔,曾祖父陈钦、祖父陈康,都做过大官,他的父亲也是很有学问的人,曾做江陵的县官,后来隋朝衰亡,便隐居乡间,托病不出,当时的有识之士,都称赞他的节志。奘师幼年就具有高尚的品 | admin 2019-04-29 |
![]() |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欢迎您继续收看正觉教团的电视弘法节目《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我们今天从第六辑第196页中间那一段开始讲起。马鸣菩萨在接下来的论文中说:观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皆因无明熏习力故,受于无量身心大苦;现在未来亦复如是,无边无限,难出难度,常在其中不能觉察,甚为可愍。(《大乘起信论》卷2)而在这一段之前,马鸣菩萨说:“观第一义谛非心所行, | admin 2019-04-24 |
![]() |
无始无明是讲什么?无始无明就是讲:众生不了解法界的真实相,不了解法界中一切万法的根源,不了解法界万法根源的体性,也就是说他没有法界体性智。法界有三界的法界、有十八法界、有四圣六凡法界;不管哪一种法界,祂的根源都是第八识,都是从第八识而出生了这一切的法界,所以一切法界的真实体性,就是第八识心的体性;所以一切法界的根源,就是众生的第八识心。如果不明白法 | admin 2019-04-24 |
![]() |
四住地之首者,乃见一处住地,谓以自己之虚妄见为正真之见解,执而不舍,住于其妄想所想之法中,是名见一处住地。此无明者,谓众生执着见闻觉知心之体性为实有之法,为常住不坏之法;作此恶见邪解已,恒住如是见中,执之不舍,不肯修正之,名为见一处住地,即是二乘菩提所说之三缚结。此一住地无明,能障解脱道见地之生起,能障众生,令不断除我见,故名见惑,依错误之恶见而安 | admin 2019-04-24 |
![]() |
解脱道所断的烦恼,在大乘法中名为一念无明;一念无明从哪里来?从我见为根本而生。一念无明为什么名为一念无明呢?这是因为它有一个现象——在无妄想之中,突然会有一念烦恼产生;由于这一念烦恼出现,就导致众生的受生而轮回生死,所以称为一念无明。在大乘法中,一念无明分为四种住地烦恼,第一种是「见一处住地」,也就是我见;因为不如理作意的邪思维而误认觉知 | admin 2019-04-24 |
![]() |
无始无明就是讲:众生不了解法界的真实相,不了解法界中一切万法的根源,不了解法界万法根源的体性,也就是说他没有法界体性智。法界有三界的法界、有十八法界、有四圣六凡法界;不管哪一种法界,祂的根源都是第八识,都是从第八识而出生了这一切的法界,所以一切法界的真实体性,就是第八识心的体性;所以一切法界的根源,就是众生的第八识心。如果不明白法界根源的真实体性, | admin 2019-04-24 |
![]() |
在佛法中,无明这个名词常常听到,例如佛陀在《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有这样说:“无明普于一切烦恼杂染、诸业杂染、诸生杂染,能作因缘根本依处。”(《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卷一)可见,佛教中认为,无明是一切贪瞋痴等烦恼、因为烦恼所造身口意业,以及因为烦恼业而受报在三界出生、受苦等种种杂染法的根本原因。那什么是无明呢?我们来举因缘法为例,佛陀在《缘起 | admin 2019-04-24 |
![]() |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概说”在前一集的节目中,我们为大家说明了佛法中的无明分为三乘菩提共摄的一念无明,以及唯有大乘菩提所摄而不共二乘与通教的无始无明。这一集之中,我们要进一步来探讨一念无明相关的问题。解脱道所断的烦恼在大乘法中称为一念无明,而一念无明是从哪里来的呢?它是以我见为根本而产生的,包括我见与我执在内的无明。而我见与我执 | admin 2019-04-24 |
![]() |
一念无明在大乘法中叫作烦恼障,所断的惑(惑就是烦恼)就称为见惑或思惑,思惑又称为修惑。无始无明则是所知障,所断除的惑是“尘沙惑”。无始无明是无始本有的,这种无明是无始以来就存在着,所以叫作无始无明;又因为无始无明的内涵,众生自无量劫以来都不曾相应过,所以称为无始的无明,从无始以来就是对它就是无明了。合一念无明的见惑与思惑,以及无始无明的尘 | admin 2019-04-24 |
![]() |
接下来我们介绍,什么是“见一处住地”呢?“见一处住地”就是众生于一切处普遍生起不如理作意的见解、观念、看法、想法。这些不如理作意的见解,是由于众生不知道五阴是空、无我,不知道五阴是无常空,是缘起空,是无自性空;不知道这个五阴是虚幻不实,以为它是有“我”的,就因为这样的一个“不知”,所以有颠倒想;所以众生以这样 | admin 2019-04-24 |
![]() |
上一集我们谈到“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只要众生有办法不再造作会招感后有生死的业,众生在这一世受报以后就能够得解脱。但是众生为什么会一再的造业呢?就是因为这一念无明四种住地烦恼常住众生的觉知心中,所以众生在受业报的过程里面会不断的起惑造业,所以就必须在六道里面生死轮回受苦。这也就是地藏王菩萨所说的:“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非是 | admin 2019-04-24 |
![]() |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一)第033集十八界之六识界(上)正莉老师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单元是《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上一集我们说到断我见的本质,就是认知以及现观识阴六识的虚妄性,现观识阴六识都是有生有灭的缘生法,虚妄不实;既然断我见就是要断除那觉知心常住不坏的我见,当然得要深入了解识阴六识的内容。现在我们就来 | admin 2019-04-24 |
![]() |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一)第034集十八界之六识界(下)正莉老师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的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单元是《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我们继续上一集讲的十八界中的六识界,六识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以及意识。《杂阿含经》卷3,佛告诉比丘们说:【云何识受阴?谓六识身。何等为六?谓眼识身,乃至意识身,是名识受阴。复次,彼识 | admin 2019-04-24 |
![]() |
十八界法包括:六根、六尘、六识。六根:眼如葡萄、耳如荷叶、鼻如悬胆、舌如半月、身如肉桶,意根是心,是无色根,不是有形色的实物形体。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根、六尘、六识合为十八界法。六根当中,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是五色根,又叫扶尘根,大脑是胜义根;意根是心,住于脑部,不是有色根。有的人以为意根是大脑,佛 | admin 2019-04-24 |
![]() |
目 录前言一、五蕴(一)色藴(二)识蕴(三)受藴(四)想藴(五)行藴二、十八界(一)六根(二)六尘(三)六识三、五蕴十八界的虚妄及苦患(一)色蕴无常(二)识蕴无常(三)受蕴无常(四)想蕴无常(五)行蕴无常(六)十八界虚妄四、五蕴十八界空相的证入(一)前方便(二)修声闻禅(三)思维四食(四)明心与见性——参禅五、五蕴十八界皆依阿赖 | admin 2019-04-24 |
![]() |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欢迎各位继续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在前面一集当中,我们讲解十二处,十二处已经讲完了六根,对于六尘还没有作详细的解说。因为十八界函盖了六根、六尘、六识,所以十二处也函盖在十八界当中。虽然我们在十二处当中没有详细地介绍六尘,但是我们在十八界当中,会把六尘的部分作一个比较详细的说明。在这个单元的主题所要讲的是:略说十八界。我们先来 | admin 2019-0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