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我」与「无我」是佛里面一个很重要的题目,因为佛在在处处都在讲「无我」,可是「无我」是不是究竟呢?先来说明「我」这个题目,「我」可以分成二大类:第一类是佛所破斥的「我」--世俗的我一般人在小的时候,多半会以为身体就是我。譬如在学校里被同学欺负了,回家向爸爸妈妈告状说:某某人打我。这就是以身体为我的例子。渐渐长大以后,看见有人会因为年老、疾病,或 三摩地

2018-07-23

】——《大般涅槃经》卷八【我昔于彼波罗奈城初转轮时。说无常。苦。空。无我。今于此间拘尸那城转轮时。说常。乐。我。净。】——《大般涅槃经》卷十四【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与我无异。】——《如来藏经》【如是。善男子。我见众生种种烦恼。长夜流转生死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内。俨然清净如我无异。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可不可以生于安乐,死于安乐?一般人之所以可以生于安乐,是因为在前一世行人天善培福的缘故,所以才能够在此世受用富贵,乃至为人尊敬、生活安逸等等。那当然菩萨也会是过去世就已经持五戒、行十善,乃至还依布施等六度,不但是积极去作利乐有情的事情,而且还自觉的不去作伤害众生的事情,那这一世所得的福报,当然足以让其生于安乐。可是,一般人受用福报之后,或许能 三摩地

2018-07-23

其时代背景,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代,这个时候群雄四起,天下混乱!这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来指的是君王治理国家所面对的局势,所以才会有入则无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而现在也被引用来作个人的修为,乃至是经世创业上的情况。可是绝大多数的人都不喜欢生于忧患,所以就有人问:是不是可以既生于安乐,然后又可以死于安乐呢?实际情况,我们看到的甚至是 三摩地

2018-07-23

学佛三年了,知道了成佛就是依众生而成就佛土,就是从利益众生中获得广大福德与智慧;从理论上知道了佛与众生等无差别,因为都有智慧如来德相——如来藏,当然也包括我和周遭的人;明白了众生无边誓愿度的誓言背后需要的付出与心量;也知道了自己享有人身、有机会修行佛都是因为与此世界的众生有共业的原因。心中的傲慢与不屑渐渐减少,更多的是感激与庆幸,进而愿 三摩地

2018-07-23

(谨以此文献给一切末众生,愿您们都能有福德与智慧亲近具备真修实证的明师,远离徒有其名的名师,学无碍,早证菩提!阿弥陀佛!)在进入这个主题之前,有一些问题想请问亲爱的读者们:第一、将佛教道场建筑得金碧辉煌、又高又广,就是大道场吗?第二、徒众众多的道场,就是好道场吗?第三、名声及徒众广大的名师,就一定是真善知识吗?第四、在学术界有所成就、名声远播,就 三摩地

2018-07-23

邪见邪的在家出家师们,吸取了佛教资源,壮大了势力后,必定会排挤到未来了义的生存空间。有很多师跟我讲(陈履安居士也这样跟我讲):萧老师︰你就说你的,我们说我们的,井水不犯河水。我们不说你错、你亦不说我们错,各人弘各人的就好了。我说:对不起!我没办同意;为什么会有《集》出版?因为我们不说他错,结果自在居士反而说我们的错,派人渗透,把我们整 三摩地

2018-07-23

世间一切问题的答案都能从佛中找到,我们要用佛家的智慧看待世间一切事,那么,清明节祭奠亲人烧纸钱,是为了在那个世界里依然生活富足,这样做管用吗?我们知道人有六道轮回,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鬼道和地狱道。如果亲人死后生到了天道,天界一切不缺,比我们人富足百倍,当然不会需要我们的钱财;如果他投生在人间也收不到,有谁听说一个人睡醒一睁眼忽然看到枕 三摩地

2018-07-23

他的两腿已经死了,再也无行走。然而,他不想因此而沮丧。相反,他的思维比以前更加活跃。他把自己的思想随手写在纸簿,信封、文件夹或废纸上。用片言只语地写下了自己在死亡的阴影下对生活的思考。当我那辆租来的车子拐上莫里在波士顿一个僻静的郊区西纽顿的那条街时,我手里握着一杯咖啡,肩膀和耳朵间夹着一部手机。突然,那幢房子跃入了我的眼帘。我踩下刹车,咖啡晃出了 三摩地

2018-07-23

印光大师,(1861~1940),名圣量,字印光。清末民初,正是中华民族及其文化陷入空前劫难之时。大师应劫而生,遍参南北丛林,更在普陀山雨寺藏经楼闭关阅经数十载,深入念佛三昧,通宗通教而专修净土念佛门。粗衣淡饭,不登大坐,不纳出家徒众,不打经忏佛事,远离名闻利养。不离因果,不谈玄妙,依于当时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景况而倡导学人老实念佛,自号常惭愧僧 三摩地

2018-07-23

这就要问,我们对于生死的认知、对于烦恼的认知正确吗?佛中对于生死、对于烦恼又是怎样看的呢?大家都很熟悉摩诃般若波罗蜜!什么叫摩诃般若波罗蜜呢?简单的讲,就是大智慧到彼岸。摩诃的意思是大,般若的意思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智慧,那波罗蜜呢?就是到彼岸——就是渡过生死大海到达解脱的彼岸。那么佛对于生死以及烦恼的看,说要摩诃般若波罗蜜,意思就是 三摩地

2018-07-23

记得几年前,媒体有一则报导说,有一位女士自认为长得奇丑无比,于是到院控告她的母亲,为什么其他的兄弟姊妹都长得那么庄严,而独独把她生得如此丑陋呢?您觉得她的母亲有能力决定把她生成这个模样吗?到底是谁把我们创造成这个样子啊?难道只有父精母血、四大和合就能成就有情众生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每个人出生时都应该像工厂里面的机器做出来的产品一样,因缘果报也 三摩地

2018-07-23

」这里所说的三障是指:一、烦恼障(含摄性障)障碍有情出离分段生死的烦恼,也就是见惑与思惑,由于这两种烦恼不能断尽,使得众生无出离三界生死苦。其中所含摄性障,性障则是指五盖,也就是贪欲、瞋恚、睡眠、掉悔和疑等,这五个会障碍学人证得四禅八定,或者障碍学人修证解脱道,所以称为五盖。二、所知障因为对界实相正理的无知,导致无证知界的真实相,无证知 三摩地

2018-07-23

然因此处众生五浊之心性,大多崇拜表相大师、习以成风;诸方大师复因虚名、利养及眷属欲所系缚,不肯修正邪见,反生嗔恚,故谤菩萨,令诸广大众生继续深入邪见中,步步皆歧--令诸佛教学人愈精进修行者愈发远离佛;菩萨见已,心生慈悯,不能自外之,乃出以指名道姓破邪显正之作为,如是以救众生。菩萨既知诸方大师所堕,既知诸方大师误导众生极为严重,竟能安忍其心,以护大师 三摩地

2018-07-23

今时佛教有大患存焉,谓外道化、世俗化、义浅化、密意失传、悟后进修诸地之道次第混淆,此五乃佛教未来弘传之大患也。大意摘要:1、佛教之密教化,消灭佛教于众人不知不觉间;2、佛教世俗化、浅化后,则与外教之行善无异,则佛教之胜妙、了义、究竟之特质便随之消失;3、佛学之学术研究,唯能增长意识思惟,唯能令行者意识执著性增长;唯能令诸破坏佛教之欧美研究佛教者,遂 三摩地

2018-07-23

趁你还没有被这个世界的转基因和快速催熟的食品毒害以前;趁你还没被这个世界无所不在的以物质与消费为宗教的意识形态污染前,我想跟你讲讲我对修行的看。每一个人来到人间,都有许多东西不是他能选择的,例如你生在的这个时代,这个马上就要到2012的时代;例如你出生的这个地方,大多数人在节衣缩食,却依然买不起房,当全世界的房地产都在狂跌,而此地的房价却需要政府出台 三摩地

2018-07-23

」美国商店无条件退货的机制与日本到处漏洞的规,都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当「信任」瓦解,社会也会崩溃。也因此,他们可以容忍政客做错事,却不容许政客说谎。我们则是「假到真时真亦假」,每个人都虚虚实实,整个社会是在「怀疑」的基础上运作。思维影响行为,而个人行为又可扩及影响企业服务、社会运作。记得去罗马搭乘地铁时,发现有售票机却没有验票机。当场起了疑惑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她们虽然想要断除自己的贪瞋痴,却很难作到,于是大家感觉到这样不是办,于是她们就去找待得比较久的比丘尼来求教。其中她们遇到第一位,给她们的劝告竟然是叫她们要还俗;因为这位比丘尼看到这么多豪门妇女她们的衣服、衣钵都非常好,所以她想:她们如果还俗的话,那接下来这些东西可不就都是我的了,这样三衣一钵或等等就可以变得很多钵。所以她就跟她们讲,她怎么说呢 三摩地

2018-07-23

晡时从禅觉,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世尊先为诸声闻少制戒时,多有比丘心乐习学;今多为声闻制戒,而诸比丘少乐习学?佛言:如是!迦叶!命浊、烦恼浊、劫浊、众生浊、见浊,众生善退减故,大师为诸声闻多制禁戒,少乐习学。迦叶!譬如劫欲坏时,真宝未灭,有诸相似伪宝出于世间,伪宝出已,真宝则没。如是!迦叶!如来欲灭之时,有相似像 三摩地

2018-07-23

复有二事:一者过去未来恒沙诸佛皆如我身,二者深观菩提是可得,是故发心。复有二事:一者观六住人虽有转心、犹胜一切声闻缘觉,二者勤心求索无上果故。复有二事:一者欲令一切众生悉得解脱,二者欲令众生解脱、胜外道等所得果报。复有二事:一者不舍一切众生,二者舍离一切烦恼。复有二事:一者为断众生现在苦恼,二者为遮众生未来苦恼。复有二事:一者为断智慧障碍,二者为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