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此刻我正坐在由北到南火车上,淄博到武汉,这980公里距离便承载着我思母之情浓度。20年前,我两周岁,父母因故离婚,法院把我判由父亲扶养。按理说两岁多孩子应该是不记事,但是我却清晰地记得与母亲分开之时她满眼泪水和我撕心裂肺哭声。直到后来我都在想,若是以眼泪多少来衡量我能与母亲在一起时间,怕是三辈子也够了。后来我上了大学,又因各种因缘去到 三摩地

2018-07-23

念佛对一个学佛人来讲是很重要观念,也是很普通观念,几乎每一个学佛人都会自认为知道什么是念佛,但是念佛也是佛门当中普遍被误解一个观念。一般人总以为说念佛是老公公、老太太他(她)们念,会认为说自己有学识、有经验,自己聪明智慧不屑于去念佛,所以他们轻视念佛法门;修学净土人通常会以为说口中或者是在心中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不断去唱诵就是念佛,不知道念佛 三摩地

2018-07-23

修学佛法刚入门时候,就好像是嫩芽刚刚发苗了,根也还非常细小,这个时候就要修学信、进、念、定、慧这五个法,能够让善根增长,尤其是可以以信来对治不信、以精进来对治懈怠、以念来对治放逸、以定来对治掉举、乃至于以慧来对治无明烦恼。这五根五力有这样作用,说它们是能够生起四圣法道、解脱智慧以及实相智慧根本,因此称它作为五根、五力。因为三乘菩提要出离生死苦,都是 三摩地

2018-07-23

大家最常见就是念佛法门一行三昧,就是一心念佛,不杂他行、他念,念佛念到心无杂念,只有佛号一心,这是事一心。其实念佛法门不管是持名念佛、观想念佛或是无相念佛,这三种念佛都可以念到一心不乱事一心。像持名念佛也就是唱唸、默唸佛号方法,不停地唱唸,到达只有佛号而无妄想妄念地步,一心系念着佛名号,这就是事一心。如果会无相念佛,忆佛念佛之念恒存, 三摩地

2018-07-23

各位电视机前面菩萨们:阿弥陀佛!欢迎继续收看正觉教团所推出一系列电视弘法节目,名为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在这个主题之下里面有很多子题,今天谈子题是:结缘与了业。首先谈是结缘。所谓结缘,就是与众生结是善缘或者是恶缘。善缘就是好缘或者对别人有益缘,使得他人对你产生好感。譬如,你曾布施钱财给别人,使他能度过难关,因而他对你心存感激,心有好感; 三摩地

2018-07-23

《普劝坐禅仪》乃日本曹洞宗开祖道元禅师所撰,全书一卷,只七百多字,普劝行者坐禅,主张把坐禅作为修行之根本,指出:坐禅乃是目,不是手段,无论已否开悟,抑或悟后起修,坐禅均极重要。考道元于南宋嘉定年间来华,得法于天童如净禅师。回国时,师嘱以「莫住城邑聚落,莫近国王大臣,只居深山幽谷,接得一个半个,勿令吾宗致断」。回国后即造此书,布弘,常示学人:『参禅 三摩地

2018-07-23

』佛光山开山大师于1994年初指示要恢复传统禅林「坐长香」制度,同年八月设立供僧众长期参修之禅堂,并结制禅七,自此每年年头到年尾,或打一七或连打十个七;直至2000年秋,为〝适合本山及社会大众需要〞故,将禅七悉改为五天之「精进禅修会」。相关之报导刊载于第五期《普门学报》,虽未详细交待改制因由,然个中原委,尽在不言也。2.一位大德曾自剖白:『…我是在乡 三摩地

2018-07-23

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事迹点滴绍云法师宣讲(1999年7月1〜2日于香港大屿山宝林禅寺及1999年7月10日于香港九龙钻石山志莲净苑) 各位长老、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善信朋友们:是次,我是应荃湾芙蓉山虚云和尚纪念堂住持济平法师之请,来香港参观。适逢释迦牟尼佛诞及香港庆祝第一个佛诞假期纪念日,同时,亦是佛牙舍利来港展览大喜日子,本人由衷地随喜赞叹。香港是 三摩地

2018-07-23

老和尚时常开示我们「修慧必须明理,修福莫如惜福」,意思是:修慧参禅一定要明白道理,道理就是路头;如果想参禅用工,但是路头摸不清楚,对参禅道理未能领会,那么工夫便很难用得上了,所以古人说「修行无别路,贵在识路头;路头识得了,生死一齐休。」至于惜福,出家人在情理上那里有钱来培福呢?!其实「造福莫如惜福」,那就是要自己珍惜生活上一切福德因缘。他经常训诫 三摩地

2018-07-23

』奇怪是,当我们抬起轿子时候,天空中飞来了很多乌鸦,会聚在轿子上方盘旋,把太阳遮得密密,我们一点阳光也晒不到。牠们随着我们前往,轿子抬到那里,乌鸦就像乌云般到那里盘旋,使到我们一点也不觉得热。一直到了五老峰顶,老和尚下了轿,那些乌鸦随即飞下来,围绕着轿子四周,翘首望着老和尚叫个不停。老和尚在五老峰顶逗留了一会儿,四周观看完地形后,就折回了。 三摩地

2018-07-23

甘愿做菩萨(一)——[我]世间过客在这个世间里,我们等于是一个流浪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对于这个世间所依,我们从无始以来就都已经深深地误会了。都误会有一个我,以这个我来作为所依。因此现在就要转过来,知道我们真正所依是这个如来藏,而非是无始以来所认为我。可是要谈论到所依——如来藏话呢,那如来藏祂有没有祂体性呢?有!如来藏 三摩地

2018-07-23

甘愿做菩萨(五)——转依清净平等性转依清净平等性因为证悟不证悟,它是督促一件事情:你到底是不是菩萨?所以归结回来,就是说菩萨种性很特殊,就是说证悟菩萨最后会不断转依到如来藏、转依到如来藏体性上去;而生生世世无量辈子熏习和实证这个心体,会让他末那意根所要如来藏含藏种子慢慢地转变,渐渐地妄心也出离这种种虚妄想。像这样,每一辈子对于这 三摩地

2018-07-23

甘愿做菩萨(九)——念念救护众生所以,这样来看话呢,转依,它不是一个名相,说来似乎也不困难,就是我们常说,就是你要甘愿一点,就是要做菩萨啦!菩萨呢,就是坏事向自己,好事向他人。所以在这些次法上,佛经里就也不需要特别一条一条地来讲。但是如果讲菩萨科目话,还是会有,但是一般你并不一定会去意会到。比如说经典说菩萨呢,第一条、第二条&helli 三摩地

2018-07-23

甘愿做菩萨(十三)——菩萨本分事比如说在以前,有一个人,他要被行刑,行刑时候当然也会很痛苦啦,一大堆人都围著他。这样呢,要行刑时候,有一个人起了悲悯心,就觉得这个人还是很可怜――还是很可怜哪,那这样悲悯心,后来,未来未来未来世以后,他们再相逢,这个人呢――被行刑A,就对对他生起悲悯心B很好,这就是我们说一见如故,对这个B可真 三摩地

2018-07-23

甘愿做菩萨(十七)——回归菩萨本愿行因此如果有人赞叹你,因为你修行好而来赞叹你。这是说,你总是会在某一辈子时候,修行会很好。我说会很好,是说真是很好,会很好哦,然后呢,大家都比不上你。可是当你就是觉得自己修行真很好时候,那个念头,那个想,你要把它活生生地掐死,你要生起惭愧心,好好地忏悔,自己于出世间法中,这样生起贪染名誉过失, 三摩地

2018-07-23

甘愿做菩萨(二十一)——细微观察降服贪嗔痴那因此不用说,我们也知道,接下来,你一定呢,看到漂亮东西,就会继续漂亮,你爱东西,就是继续爱,就是说,你在那一刹那,在多刹那,甚至有几秒钟时间,你可以决定,但你还是不决定,接下来,你一定会苦。那你说,这就有点跳得是不是太快了,没有错,身行运作是很迅速,接下来,你会去贪求那个东西,可是因为 三摩地

2018-07-23

甘愿做菩萨(二十五)——调心是正本清源修行以前有一个因地菩萨,他发过一个很大宏愿,就是他发愿将来他成佛时候,所有一切人都可以成佛。那我们一般说是,众生都可以成佛,而他说是,斩钉截铁地要每个人都成佛。后来,这位菩萨终于成佛。那有人可能要问,他发这个愿有没有兑现呢?经典上说,有。那时候所有人道众生,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人道众生, 三摩地

2018-07-23

甘愿做菩萨(二十九)——甘愿行于菩萨道当你在发愿时候,你那一种平静或是欢喜心,是没有办法用其他取代,何况是你最后产生决定心,这一定会有你决定心,你想要怎么样去成就你菩萨道。就像是我们忏悔人,会说永不复作,可是还是会一直作,可是你愿意这样一次、二次、三次、四次、五次、六次,终于那个不良劣行,它会减低它势力,如果你还能作观 三摩地

2018-07-23

用功入门方法虚云大师用功办道方法很多,现在且约略说说:(一)办道先决条件-深信因果无论什么人,尤其想用功办道人,先要深信因果。若不信因果,妄作胡为,不要说办道不成功,三途也少不了他。佛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又说:「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楞严经】说:「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故种善 三摩地

2018-07-23

就有诵为水潦鹤。时至今日。其讹误更多了。水潦鹤。就是鹭鸶鸟。见之有何意义。解生灭法。能离苦海。故有百岁不解。不如一日能解。所谓有智不在年高。无智空长百岁也。末世邪师。各各自谓是善知识。当参学人。若无试金石。必从邪沦坠。只见境风浩浩。摧残功德之林。心火炎炎。烧尽菩提之种。末世求道。真不容易。沩山老人说。‘远行要假良朋。数数清于耳目。住止必须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