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其时代背景,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代,这个时候群雄四起,天下混乱!这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来指的是君王治理国家所面对的局势,所以才会有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而现在也被引用来作个人的修为,乃至是经世创业上的情况。可是绝大多数的人都不喜欢生于忧患,所以就有人问:是不是可以既生于安乐,然后又可以死于安乐呢?实际情况,我们看到的甚至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自己一向不是个随和的人,学佛后依然十分个性,对于许多情理之中的事情仍然非常抵触。比如说礼貌寒暄、彼此送个礼物、客气推让、频繁聚会、吃饭不能AA等等,这些事情恨不得躲得远远的。在自己的逻辑里,只要说完该说的、做完该做的,就应该彼此独立、不再干扰。学佛三年了,知道了成佛就是依众生而成就佛土,就是从利益众生中获得广大福德与智慧;从理论上知道了佛与众生等无差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谨以此文献给一切末法众生,愿您们都能有福德与智慧亲近具备真修实证的明师,远离徒有其名的名师,学法无碍,早证菩提!阿弥陀佛!)在进入这个主题之前,有一些问题想请问亲爱的读者们:第一、将佛教道场建筑得金碧辉煌、又高又广,就是大道场吗?第二、徒众众多的道场,就是好道场吗?第三、名声及徒众广大的名师,就一定是真善知识吗?第四、在学术界有所成就、名声远播,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邪见邪法的在家出家法师们,吸取了佛教资源,壮大了势力后,必定会排挤到未来了义的生存空间。有很多法师跟我讲(陈履安居士也这样跟我讲):萧老师︰你就说你的法,我们说我们的法,井水不犯河水。我们不说你错、你亦不说我们错,各人弘各人的法就好了。我说:对不起!我没办法同意;为什么会有《集》出版?因为我们不说他错,结果自在居士反而说我们的法错,派人渗透,把我们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世间一切问题的答案都能从佛法中找到,我们要用佛家的智慧看待世间一切事,那么,清明节祭奠亲人烧纸钱,是为了在那个世界里依然生活富足,这样做管用吗?我们知道人有六道轮回,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鬼道和地狱道。如果亲人死后生到了天道,天界一切不缺,比我们人富足百倍,当然不会需要我们的钱财;如果他投生在人间也收不到,有谁听说一个人睡醒一睁眼忽然看到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他吃东西的时候也会咳嗽,嚼咽食物成了件困难的事。他的两腿已经死了,再也无法行走。然而,他不想因此而沮丧。相反,他的思维比以前更加活跃。他把自己的思想随手写在纸簿,信封、文件夹或废纸上。用片言只语地写下了自己在死亡的阴影下对生活的思考。当我那辆租来的车子拐上莫里在波士顿一个僻静的郊区西纽顿的那条街时,我手里握着一杯咖啡,肩膀和耳朵间夹着一部手机。突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不离因果,不谈玄妙,依于当时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景况而倡导学人老实念佛,自号常惭愧僧,度化众生无以计数。印光大师以前有眼疾,因为眼疾的关系,所以大师有时几乎都没办法写字读书!但是,也正因为罹患眼疾的缘故让大师更深刻觉悟了身是苦本,于是不让自己受制于这个无常苦的色身,而将它视为学佛修道的道器工具,专心念佛。大师不论是晚上睡觉或是早上起来、又或是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很多人在学佛,学佛的目的是为什么呢?通常学佛的人会告诉你说:是为了要了脱生死、消除烦恼。那为什么要了脱生死、消除烦恼呢?无非是因为死亡的恐惧;无非是因为这个恐惧所带来的内心的苦痛;为什么会有死亡的恐惧呢?因为死之后要离开自己的家人、离开自己努力奋斗了几十年的事业家产,而死亡之后到底是什么?会到哪里去?死亡之后还有我的存在吗?这一些对于死亡之后的那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是的,我一时冲动,把头发剪了。剪的时候一点也没舍不得,就想着换种感觉,直到剪完了之后的一个小时内我都还是很兴奋。可是,到了晚上钻进被窝,我就忽然感觉少了点什么,该死的是我又手贱点开了以前的照片,于是,我崩溃了......重点不是剪完之后好不好看,重点是我觉得我特别狠心,为了找新感觉就这样决绝地把陪伴了我三年的长发抛弃了,甚至失去它的当下我都没有一点点的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记得几年前,媒体有一则报导说,有一位女士自认为长得奇丑无比,于是到法院控告她的母亲,为什么其他的兄弟姊妹都长得那么庄严,而独独把她生得如此丑陋呢?您觉得她的母亲有能力决定把她生成这个模样吗?到底是谁把我们创造成这个样子啊?难道只有父精母血、四大和合就能成就有情众生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每个人出生时都应该像工厂里面的机器做出来的产品一样,因缘果报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里所说的三障是指:一、烦恼障(含摄性障)障碍有情出离分段生死的烦恼,也就是见惑与思惑,由于这两种烦恼不能断尽,使得众生无法出离三界生死苦。其中所含摄性障,性障则是指五盖,也就是贪欲、瞋恚、睡眠、掉悔和疑等,这五个法会障碍学人证得四禅八定,或者障碍学人修证解脱道,所以称为五盖。二、所知障因为对法界实相正理的无知,导致无法证知法界的真实相,无法证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故说众生愚迷,不能领纳余之善心欲救彼等,反随诸师人云亦云而骂詈于余,真可怜悯!(摘自《佛教之危机》,欲阅其详,请点击)(尊敬的大德,谁人在不顾身命安危,苦口婆心、老婆心切的挽救您的法身慧命?又是谁人在为世间五欲、名声眷属所缠,陷您于我见深坑、不得解脱?大德,您辨清了吗?)(原标题:良药苦口真菩萨的心行与作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亲爱的儿子:我有时候会叫你大哥,你知道为什么吗?当你在产房门口被推出来时,我以为我会很激动,我以为你也会像电视里演的那样,哭得惊天动地,向这个世界宣告着你的光临。但其实不是,根据当时的录相记载,你很淡然的看了我一眼,眼神既不熟悉也不陌生。这让我想起大概6个月前,我在不丹见到的那个年轻的转世的样子,他只有十六七岁,却是六七十岁人的神情,我看见你的时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为了打发几个小时的等候时间,她买了一盒饼干和一本书。她找到一个位子,坐了下来,专心致志地读起了书。突然间,她发现坐在身旁的一个青年男子伸出手,毫无顾忌地抓起放在两人中间的那个盒子里的饼干吃了起来。她不想惹事,便视而不见。这位心怀不悦的女士也开始从那个盒子里拿饼干吃。她看了看表,同时用眼角的余光看到那个偷饼干的人居然也在做同样的动作。她更生气了,暗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位人写的)十年前,我带年仅三岁多的儿子到美国旅行,寄宿亲戚家。亲戚拿个全新的儿童汽车安全座椅给我,说:「这里规定儿童一定要坐汽车安全座椅,这个给你用,因为是借来的,请尽量不要弄脏,我还要还人。」两周后,我不再开车,他拿着半新不旧的安全座椅到量贩店办退货。店员一声不吭,钱全数奉还。亲戚得意地对我说:「美国的商店,两周内都可凭退货,所以我们常来这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今天来继续讲一个佛典故事,这是一个微妙比丘尼的故事。当波斯匿王他过世之后,琉璃王继位,当时候搞得民不聊生,因此豪门的妇女,她们发起了出家的念头;总共五百人,她们就决定舍弃贪、瞋、痴,然后舍弃了富贵的夫家,或是舍弃自己的家庭,最后来到佛寺----佛门中来出家了。可是她们虽然想要断除自己的贪瞋痴,却很难作到,于是大家感觉到这样不是办法,于是她们就去找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时尊者摩诃迦叶住在舍卫国东园林中的鹿子母讲堂。有一天午后,尊者迦叶从禅坐中出定,起身前往佛所在的林园,向佛行了最恭敬的头面接足礼,并退坐在一旁。尊者摩诃迦叶向佛禀白:世尊啊!您先前为那些声闻比丘制定的戒律很少时,多数的比丘都能将心安住于修学;如今您为比丘们制定的戒律增加了很多,比丘们却反而不能乐住于的修习了,是什么因缘导致前后如此的差别呢?佛告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众生所以不能成佛,主要的问题,并不是因为不曾听闻过佛法,而是因为他们不想修行、不想成佛。如果一条牛不饿,牧童没办法强迫它吃草。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如果不觉得修行、成佛是必要的事,别人也没有办法强迫他修行。一个人若能发起真切的菩提心,自然会有善知识的因缘,让他很快就证得第一义諦,成为不退转的菩萨。(原标题:劝发菩提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许多学佛者都有诵经的习惯,如果能多了解有关诵经的相关知见,在修行上一定会有直接的帮助。首先我们来了解读诵的意思。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五辑中,对于读诵的解释:读是了解经中的义理;诵是读不懂,而把它作为早晚课诵的内容。所以读诵包括了解经中的义理与课诵。即使是课诵,一般人在诵经的过程当中,也多少会同时思惟其中的法义,因此除了诵之外,也有读的成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许多佛典,如《金刚经》、《优婆塞戒经》、《佛说阿弥陀经》等,开头是这样的: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祗树给孤独园正确的读音是:qíshù/jǐgūdú/yuán,这个园林是怎样由来的呢?当给孤独长者去拜访一位好友,这位好友却没有专心招待他,半夜里一直在忙活儿;忙什么活儿呢?忙着准备供品,因为天亮以后要请佛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