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 | admin 2023-04-19 |
|
※禮佛三拜●●●●*●●*●●●※問訊●●※供佛圓滿請復位 三、主尊讚❖世尊讚慢板G●●●●●●●II●II●I●I●◎II●II●II●I●I●II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拜、起●●●●●●●II●II●I●I●II●II●II●I●I●II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拜、起●↖●●●●●●II●II●I◎●II●II●I●II●II●I●II南無娑婆世界三界導師四生慈父拜、起●●●↖● | admin 2023-04-19 |
|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 | admin 2022-06-23 |
|
广慧,依彼阿陀那识能生六种识,所谓眼耳鼻舌身意识身。《入楞伽经》卷七,佛云:大慧,阿黎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真心阿赖耶识无形无相,住于身中或胎中,非在虚空。《大宝积经》卷110《佛告月实:众生随业获报,(阿赖耶)识流相续,持身不绝。期毕报终,识弃舍身,随业迁受。……众生命 | admin 2020-07-23 |
|
亲证般若实相心如来藏阿赖耶识之菩萨们,如同般若经中世尊之开示一般,以意识心现观与蕴处界同处所而离六尘见闻觉知、无觉知心心相(注1)之阿赖耶识心体,观察领受阿赖耶识心体之本住性、自性性、清净性、涅槃性及中道性;再以此等阿赖耶识心体之体性而安住于眼耳鼻舌身意之内空、色声香味触法之外空乃至第一义空等等,而继续深入修学习行般若波罗蜜;故亲证实相心阿赖耶识心 | admin 2020-07-02 |
|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 | admin 2020-06-20 |
|
《心经》里面讲诸法的空相,说见闻觉知的心——眼耳鼻舌身意识等六心——无常、变异、终归坏灭,但是诸法却必须依见闻觉知心及如来藏真心,和合运作以后,才能间接的生起在我们的觉知心中,所以诸法也是同样的无常、变异、终归坏灭,所以叫做诸法空相.《心经密意》是诸法‘空’相,这五字有什么密意?妄心的法相是无常的,终归于空无,所以叫做 | admin 2020-06-08 |
|
《心经》里面讲诸法的空相,说见闻觉知的心——眼耳鼻舌身意识等六心——无常、变异、终归坏灭,但是诸法却必须依见闻觉知心及如来藏真心,和合运作以后,才能间接的生起在我们的觉知心中,所以诸法也是同样的无常、变异、终归坏灭,所以叫做诸法空相;可是,除了这一种空,还有另外一种空,也就是空性。为什么叫做空性?因为祂有自体性,祂的自体性最主要 | admin 2020-06-08 |
|
这样子算来,总共有几个心?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六个心噢!再加上意根是能触知法尘的心,所以意识才能现起嘛!那意根也是心哪!这就有七个心了,对不对?《心经密意》佛说意根从无量劫以来就一直存在到现在,还要到未来无量世去,除非我入了无余依涅槃。那可见祂是真心啊!现在我要请问你一个问题:意根如果是真实心,而真实心是应该能够执持一切法的,三乘诸经里 | admin 2020-06-08 |
|
《心经》里面讲“诸法的空相”,说见闻觉知的心(即眼耳鼻舌身意识等六心)无常、变异、终归坏灭,但是诸法却必须依见闻觉知心及如来藏真心,和合运作以后,才能间接的生起在我们的觉知心中,所以诸法也是同样的无常、变异、终归坏灭,所以叫做“诸法空相”;可是,除了这一种空,还有另外一种空,也就是“空性”。为什么叫做“空性” | admin 2020-06-08 |
|
内我所的执著就是指,对于我们六识的见闻觉知性的执著;六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对于眼识的能见之性、耳识的能闻之性,乃至于意识的能知之性的那个执著,这个就是内我所的执著。--------《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21集缘觉菩提的断我见、断我执>正源老师我执亦称人执生执,关于我执,《成唯识论》卷一云:然诸我执,略有二种:一者俱生(我执),二者分别(我执)。俱生 | admin 2020-06-08 |
|
内我所的执著就是指,对于我们六识的见闻觉知性的执著;六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对于眼识的能见之性、耳识的能闻之性,乃至于意识的能知之性的那个执著,这个就是内我所的执著。--------《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21集缘觉菩提的断我见、断我执》正源老师 | admin 2020-06-08 |
|
识阴的七识心全部都是如幻的,这是说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及意根都是虚妄。换句话说:有念的觉知心固然如幻,但离念的灵知心也一样虚幻不实;六根中的五色根虚妄不实,最后的意根无色根——恒审思量的末那识——也一样虚妄不实;六识六根都虚妄不实,六尘就更加虚妄不实了。七住菩萨因此而确认自己虚妄——根本就没有真实不坏的自我存在。但是这个 | admin 2020-06-08 |
|
我们的色身如幻、世界如幻,可是我们这个能取的心,不断的在执着色身以及色身所接触的色声香味触法,但是这六尘也如幻;我们的这个能取的心,就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加上处处作主的末那识意根,都是在这六尘法里面,随着这个色身到处攀缘六尘,可是这些六尘犹如幻化;那我们这个觉知作主的心,在六尘里头去攀缘,其实并不是常住不坏的真实法,只是假合而有的一种表象而已 | admin 2020-06-08 |
|
内我所的执著就是指,对于我们六识的见闻觉知性的执著;六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对于眼识的能见之性、耳识的能闻之性,乃至于意识的能知之性的那个执著,这个就是内我所的执著。知道了我见我执的内涵,那为什么要断我见、要断我执、要断我所执呢?因为如果不断我见、不断我执,那么就没有办法断除对这个身内我所、那个五欲贪爱的执著,会认定领受五欲境界的意识觉知心是不 | admin 2020-06-08 |
|
复说此心于三界六道一切法中,皆是无所著心,说此心即是涅盘实相;若此心不受生于三界六道,则无一切法,故说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识乃至无意识界,十八界俱灭已,则无一切法可言,唯有此识独存。世间法如是,出世间法亦复如是,皆依此实相心而有,故说此识住涅盘位时,亦无无明,乃至无无明亦尽;甚至说:「设若有法过于涅盘,亦复如梦如幻。」一切法皆是此涅 | admin 2020-06-08 |
|
受想行识四蕴也是一样:譬如识蕴,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及末那识——见闻觉知而能作主的心;若说这心是‘我’,分析这识蕴七识的心,却找不到‘我’,所以这七识心不是‘我’。若说七识心不是‘我’,明明却有个‘我’与七识心配合运作。不可以说七识心不是‘我’,因为七识心由‘我’而生。也不 | admin 2020-06-08 |
|
内我所的执著就是指,对于我们六识的见闻觉知性的执著;六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对于眼识的能见之性、耳识的能闻之性,乃至于意识的能知之性的那个执著,这个就是内我所的执著。知道了我见我执的内涵,那为什么要断我见、要断我执、要断我所执呢?因为如果不断我见、不断我执,那么就没有办法断除对这个身内我所、那个五欲贪爱的执著,会认定领受五欲境界的意识觉知心是不 | admin 2020-06-08 |
|
内我所的执著就是指,对于我们六识的见闻觉知性的执著;六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对于眼识的能见之性、耳识的能闻之性,乃至于意识的能知之性的那个执著,这个就是内我所的执著。知道了我见我执的内涵,那为什么要断我见、要断我执、要断我所执呢?因为如果不断我见、不断我执,那么就没有办法断除对这个身内我所、那个五欲贪爱的执著,会认定领受五欲境界的意识觉知心是不 | admin 2020-06-08 |
|
因为照见自性真如,它的真实、恒常不变,再来对照色身和受想行识,就会发现:识阴的七识心——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及意根全部都是虚妄;有念的觉知心如幻,离念的灵知心也一样虚幻不实;六根中的五色根虚妄不实,最后的意根——恒审思量的末那识,也一样虚妄不实;六识六根都虚妄不实,六尘就更加虚妄不实了。七住菩萨因此而确认自己虚妄——根本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