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僧的定义──《杂阿含经》在与各位分享高僧传心得之前,先与各位说明什么是「僧」?因为现代的佛门对于「僧」的定义已经不清楚了,乃至于一般的大众觉得身穿袈裟、住进寺院,剃头,受声闻戒就是「僧」了,殊不知在小乘佛法之中,对于「僧」的定义是非常严格的,普遍大众对于经典中所记载的内容无法看懂,或无法深入,不过没关系,现在此世唯一通达经典的正觉来为大家隆重讲解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了义者了达一切大乘经典。 (原标题:四依止的佛经原文依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不但如此,佛陀在经典里还多次教导如何致富。但是佛教中讲获得财富的方法,和世间人的成功有所不同。我们看看世尊讲获得财富的原因是什么:在《佛说业报差别经》中,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少资生报。一者自行偷盗。二者劝他偷盗。三者赞叹偷盗。四者见盗欢喜。有十件事情,能够让人得到少资生报,即种种财富资具缺少、贫穷的果报。一是自行偷盗、二是劝他偷盗、三是赞叹偷盗,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看到有许多的宗教团体,他们会作种种的手线,或者是挂饰品,叫信徒去购买,而且跟信徒说:你买了这个东西,这是由某某上师加持的,这是由什么样的人所诵念多少经典的;你挂在身上,种种的业障都能够消除,然后你都能够诸事吉利。或者是说,像有些人要求事业的,有些人要求爱情,有些人要求家庭和遂等等,他们就应著众生的因缘,做了各种的挂饰品,让众生去请回家,说这样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他建了很多的寺庙,又印了很多的经典来弘扬佛法,也度了很多的僧人——那个时候呢很多人受到鼓励都出家,他就觉得自己的功德很大,非常的自傲。所以见到了菩提达摩祖师从印度来,他想跟祖师夸示,想要别人来赞叹他,所以他就问达摩祖师:朕作皇帝以来,建了很多寺庙,印了很多经典,度了很多人出家,这样子我有多少功德呢?他想向达摩祖师表示自己是非常有功德的,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多数的凡夫只希望受乐而避苦,所以绝对不会想要把该受的苦提前来受;但是深信因果的菩萨想法就会不一样,会认为造因受果是无法逃避的,造作了恶业就该要受报,能够提前受,早点了结这段恶因缘,所以会坦然欢喜的面对,何况提前受该受的恶报可以转轻,那么又何乐而不为呢?关于定业可转的道理,佛陀在《大般涅槃经》的〈师子吼菩萨品〉当中,有作过更详细的说明;在这段经文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今天要说的故事是引用自《杂譬喻经》这一部经典,因为《杂譬喻经》相似的经名这样子的佛典有很多种,那这一部的话,特别是后汉大月支的沙门支娄迦谶所翻译的,这取自于这部经的第十一则。我们来看看这个:【昔者兄弟二人居,大势富贵,资财无量。父母终亡,无所依仰,虽为兄弟,志念各异,兄好道谊,弟爱家业、官爵俸禄,贪世荣色。】(~《杂譬喻经》)这个意思是说:从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陀在许多经典中都提到布施的果报就是富裕,如《佛说罪福报应经》云:为富,财物无限,从布施中来。另外在《中阿含经》卷44〈2根本分别品〉中也说:摩纳!何因、何缘男子女人无有财物?若有男子女人不作施主,不行布施,彼不施与沙门、梵志、贫穷、孤独、远来乞者饮食、衣被、华鬘、涂香、屋舍、床榻、明灯、给使。彼受此业,作具足已,身坏命终,必至恶处,生地狱中;来生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实现福报的三种方法!有的菩萨是因为继承父母的财产所以福报很好!有的菩萨是因为婚姻,也就是老公或老婆很会赚钱所以福报很好!那也有些菩萨是靠自己努力赚钱,不论是自己本业或做生意或开公司或投资而赚大钱的!我们人生活在世间都需要钱,都需要为三餐奔忙!俗话说:「钱非万能,但没有钱万万不能!」没有钱的话那可能就会饿死,或者每天为五斗米折腰而没时间学法,因此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尊在包括《本生经》当中诸多经典当中也有提到,这当然也包括今天题目所问的政治工作。例如,在《法华经》当中,佛陀就说到自己过去在成佛之前的无量劫当中,在许多劫中经常当国王。世尊在当时为了众生,为了求《法华经》,为了满足六波罗蜜,所以勤行布施,无所吝惜;可以舍身、舍王位,甚至愿意身为奴仆,只是为了利益众生、成熟众生,而不是为了当国王可以来享受五欲之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他建了很多的寺庙,又印了很多的经典来弘扬佛法,也度了很多的僧人——那个时候呢很多人受到鼓励都出家,他就觉得自己的功德很大,非常的自傲。所以见到了菩提达摩祖师从印度来,他想跟祖师夸示,想要别人来赞叹他,所以他就问达摩祖师:朕作皇帝以来,建了很多寺庙,印了很多经典,度了很多人出家,这样子我有多少功德呢?他想向达摩祖师表示自己是非常有功德的,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本篇将提到菩萨实现福报的三种方法!有的菩萨是因为继承父母的财产所以福报很好!有的菩萨是因为婚姻,也就是老公或老婆很会赚钱所以福报很好!那也有些菩萨是靠自己努力赚钱,不论是自己本业或做生意或开公司或投资而赚大钱的!我们人生活在世间都需要钱,都需要为三餐奔忙!俗话说:「钱非万能,但没有钱万万不能!」没有钱的话那可能就会饿死,或者每天为五斗米折腰而没时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两次的「开示」,真的是令我这学佛念佛人,伤痛万分!念佛人皆知:当人病重的时候,不要去讲一些俗家言语,要开示:诸佛如来是最殊胜的清净地,要放下这五浊恶世的业报身,以专心致意的精神,念念阿弥陀佛,念念求生极乐净土;要病重人看破这五尘假有,世间无一可以留恋,一切志业也无可挂怀,不论是出入将相,救民济世,矜悯贫苦,总教它通通放下,何况一切眷属财物,诸多牵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就是我们经常在经典中看到的果报。为什么说杀生,容易短命?很简单,就是恶心聚集的恶缘,最后导致的结果。为什么说不贪能得王位、财富、福德等等自在。因为这个心所招感的果报就是如此。业力就是这么运行,什么样的缘聚集充足了,就会有相应的现象、得到相应的果报。我们普通人是善恶业均有,有的人这个多点、有的人那个多点,这都是我们的心所聚集的业力。知道了这个道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末学读过很多宗教的经典,还从来没有看到哪部宗教的经典敢用这个口气说话的!末学相信,为发财而学佛的人很多,不为发财而学佛的人也不少。学佛后不发财者定然是有,学佛后发财者亦恐非无。其实很多学佛人有发财的机会,但当他接触佛法后,他就把这个机会放弃了。因为他已经明白人生最重要的并非是财富。提问者的态度是将财富当作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砝码。若这样看,历史上的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在经典当中,佛陀并且已经明白的表示: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以下我们将约略的来说明: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的几个特有的体性。首先我们要来说明的就是说,如来藏祂是妄心七识的俱有依。所谓妄心当然就表示说它是虚妄的心,怎么说是虚妄呢?就是说它是生灭的、是无常的心。首先我们要说明:一切的众生都总有八个识,所谓众生的心识呢,总共有八个,称为“八识心王” | admin 2018-07-21 |
![]() |
因此如来藏在大乘经典里面有种种不同的称呼,我们千万不要以为有种种不同的心呢!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23集 如来藏的体性> 正圜老师(原标题:如来藏的体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而,佛陀是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怎么会以戏论空谈来教导呢?况且,阿含经典中佛陀处处隐覆而说有常住法,有本住法,就是说有如来藏;并且也处处可以看得到,们因为佛陀这样教导之后,那就能够证得解脱果。所以,从这样的说明中就可以来证明说,二乘菩提的解脱道,他们所要证得的有余涅槃及无余涅槃之所以不会落入断灭,就是因为这个解脱道确实是依如来藏而建立的,这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大藏经》中记载,佛陀初转法轮宣说解脱道阿含诸经时,常开示无常、苦、空、无我;到了第二转法轮演述般若系经典时,也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都是说无我;可是到了第三转法轮开演唯识经典时,却说常、乐、我、净,变成有我。如果不能证解佛陀说法中的真实义,不能了解解脱道中所说的无我,是依什么来说无我,般若诸经所说的无我,又是从什么角度而说无我,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一定要证得如来藏,才能真正了知大乘佛法,不管你在经论上如何的读,三乘经典不管你怎么读,如果你没有证得如来藏,你仍然只是知道祂的一个表相的意涵而已。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76-78集 大乘佛法之精髓以如来藏为根本(四)(五)(六)》杨正旭老师(原标题:大乘佛法之精髓以如来藏为根本(二))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