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欢迎大家至各地正觉讲堂索取我们相关的书籍,那同时也配合三乘菩提、三乘经典来比对验证,这样就能够远离迷信而建立正见。如果你能够这样正确的吸收佛法正知见以后,就不会再落入被附佛法外道而误导落入迷信的偶像崇拜当中。-----《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13集佛教是崇拜偶像的吗?》正伟法师开示 (原标题:迷信面面观,你在其中吗?)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常会在经典中看到,佛菩萨为了摄受教化众生,以其不可思议的威神之力,示现种种的神通变化。比如说在《妙法莲华经》卷六〈如来神力品〉当中,这样子记载,说:【尔时,世尊于文殊师利等无量百千万亿旧住娑婆世界菩萨摩诃萨,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人非人等一切众前,现大神力,出广长舌上至梵世,一切毛孔放于无量无数色光,皆 三摩地

2018-07-22

又佛在经典也曾开示:杀人乃是重罪,更何况是杀了这么多人!所以流离王及四部兵众死后,堕入阿鼻地狱受无量苦。这告诉大众一件事: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若无当时迦毘罗卫城渔民遇到饥馑捕鱼杀生,若无拘璅、两舌发下毒咒欲杀害这些渔民,还会有后来释迦族被灭这件事情吗?显然没有嘛!纵使往昔已造下不善之因,如果后来能够慈悲化解这些前因,也不 三摩地

2018-07-22

这样的事例在佛说菩萨本生因缘等众多经典之中是常可看见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被或被而生下的子女,他们的因缘也很难令人了知;有的是因为往世与这两个人有缘,但却在这种不正常的情况下来受生,受生出胎长大之后,也许正是来报恩的,也许正是来报仇的,也有可能是藉着这种强制的因缘来成为和解往世怨仇的人……这些都不是尚未证得深妙宿命通的人所能了解;乃至已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佛教讲的许愿、还愿是什么呢?佛教经典里你是找不到[许愿][还愿]这两个词的,但是会经常见到[发愿]这个词。[发愿]和[许愿]有什么区别?[发愿]简单的理解就是——我希望通过我的某些行为达到某种结果,请求佛或菩萨们护助,协助我这个愿望。前题是这个行为和所希望的结果是符合道理的。[发愿]和[许愿]的区别在于,[发愿]以行为为因;[许愿] 三摩地

2018-07-22

(《妙法莲华经》卷七)除了上述经典之外,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当中,也有解说八地菩萨的功德说:因为八地菩萨对于现相现土等能力都已经得到大自在了,所以在众生有需要的时候,只要一起念作意,一切众生所需要的饮食、衣物等等资生之具,都能够立即变现。所以说,八地菩萨对于一切种利益有情之事都有大堪能的。由经论上佛菩萨的说明我们可以知道,诸佛以及八地以上的诸大 三摩地

2018-07-22

(出处同上)从上面的经典中可以看出饿鬼并不可怕,是十分可怜的,如遇有缘饿鬼现形其前,应尽力救拔有谬误之处,请众善知识指正,阿弥陀佛 附录:如何让身边有一大群护法善神 俗话说:“中国人怕鬼!西洋人也怕鬼!世界上的人都怕鬼。”也只有修行人真的不怕鬼!俗话又云:“平常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其实鬼神并不可怕,不过就是六道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佛陀在经典中常说:有智慧的人观察到自己虽然很饿,只剩下一口的食物,自己吃了就可以维持生存,但此时也有一个即将饿死的人出现在面前,智者都应将这一口食物布施给对方,让他得以继续活命。这才是菩萨啊!布施救护众生的生命,成就的福德与功德不可限量啊!因为是及时施;更何况是具有很多钱财,怎么能够不布施呢?《金刚经宗通》第三辑第66—68页也开示说:另外一 三摩地

2018-07-22

由此缘故,末学搜集经典、论典中的开示,配合平实导师书中的内容,为众生略说此布施、持戒、生天之论;期盼能利益有缘的初机学佛人及久学菩萨们能够福德日增、道业增上,由此具足次法而能早证菩提以及早成佛道。-----正觉电子报第98期《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3)第一章第三节、菩萨道必修布施、持戒、十善业》张善思居士 (原标题:施、戒、生天之 三摩地

2018-07-22

以上这七种布施的方式,虽然不必减损财物,却同样可以获得广大的异熟果报,我们大家何乐而不为呢?听完了佛陀在经典中的开示,我们接著再来细说一下这七种布施,其实是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作到的。比如说,我们平常在面对众生的时候,都应该要以慈善柔和的眼神来看待一切的众生,如来三十二种大人相中的牛王眼相,也是因为在无量世中,以慈眼、善眼来和视众生而得到的。譬如佛陀 三摩地

2018-07-22

佛世尊在经典当中,常常开示我们要孝养父母的重要性。譬如在《杂宝藏经》卷一云:【诸比丘当知:于父母所,少作不善,获大苦报;少作供养,得福无量。当作是学,应勤尽心奉养父母。】又譬如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的〈报恩品〉云:【世间一切善男女,恩重父母如丘山,应当孝敬恒在心,知恩报恩是圣道。……若人至心供养佛,复有精勤修孝养,如是二人福无异,三 三摩地

2018-07-22

否定方广经典所说如来藏妙法、又否定原始佛法涅槃本际的应成派中观′,绝对不是真正的法宝、佛法,他们都是以常见法的意识心,取代佛菩提道的第八识如来藏妙法,都是破坏者。只有符合三乘菩提法义的佛法才是真正的法宝,所以弘扬原始佛法涅槃本际的解脱道法义,以及弘扬方广诸经所说如来藏妙法的弘法者,才是佛门的僧宝,才是真福田;否定涅槃本际、否定一切种智根源的如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念三宝可以让你得智慧,就算是那个师父没有解脱智,没有般若智,至少依照经典来依文解义为你宣讲,回家时心中也会清净一点,也会比较有智慧一点;比较不会像以前跟众生斤斤计较、自寻烦恼,所以还是有一些世间智慧来庄严你。所以忆念三宝也是会有智慧生起而庄严自己。如果念戒、念施、念天,那就是福德的庄严。念戒,是常常忆念自己于戒法上有无缺犯?如果有缺犯就赶快改 三摩地

2018-07-22

若得见道,虽现在家相,亦名菩萨,亦名为僧,合名菩萨僧,此乃大乘经典所说,已证大乘胜义故。菩萨在原始佛法时代就已在弘法了,在阿含部经典中也曾有这种历史事例出现过,就是佛陀入灭前的迦叶童女实例。这位童女既非比丘尼,也非丘,却是出家而示现在家人的身相,佛陀住世时就已率领五百比丘人间弘法度众,智慧当然是相当高的;若不是菩萨,是不可能具备这种智慧的。她因为已 三摩地

2018-07-22

这部经典的菩萨戒既是为将来出家而作准备的戒法,属于声闻性质的在家戒,当然不同于梵网、地持、瑜伽、璎珞等经的尽未来际受的成佛之道菩萨戒,也不同于正统的声闻出家戒,所以就摄属别解脱戒,故名波罗提木叉戒。有时五戒也可以摄属于波罗提木叉,因为可以多分受、少分受、满分受或一分受,那叫作别别解脱。别别解脱的意思是说:单于杀业得解脱而在来世得长寿,所以单受一个不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索达吉、印顺、昭慧、星云、证严、、宗喀巴……等人坚持意识心是不生不灭的,那就是非常而误计为常,因为从医学常识、阿含教理、生活常识中都可以了知意识心是众法为缘而生的生灭法,夜夜暂断,死后入胎时就永断不现,此世意识不能去到未来世,所以是永断的;但是他们都颠倒计度为常,就是非常计常;然后又因为证不到如来藏,就把如来藏否定,谤为无常的、子虚 三摩地

2018-07-22

」「何以故?善男子!譬如日出能除一切尘翳闇冥,是大涅盘微妙经典出兴于世亦复如是,能除众生无量劫中所作众罪,是故此经说护正法得大果报,拔济破戒。若有毁谤是正法者,能自改悔还归于法,自念:『所作一切不善,如人自害心生恐怖、惊惧、惭愧,除此正法更无救护,是故应当还归正法。』若能如是如说归依,布施是人得福无量,亦名世间应受供养。」「若犯如上恶业之罪,若经一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现在就来看看喝酒会引生哪些罪恶呢?在经典里面,有说了哪一些东西呢?喝酒会促使烦恼业障的现行,我们喝酒的时候自然而然你的心智就会昏沉,心智就不明,所以就容易跟烦恼业障的现行会相应。那烦恼业障的现行有哪些呢?其实烦恼业障的现行,无非就会现行于十恶业上面,这些烦恼业障的现行,其实就是现行在杀生、偷盗、邪淫、妄语这样子的等等的业行上面,因为酒会你的意识 三摩地

2018-07-22

”(《佛般泥洹经》卷2)这个意思就是说,佛陀祂对于一个想要受戒的修行人,一定要等到他对于所传的戒法,非常熟悉奉行以后,才会让他开始学习经典,而不是一开始就让他学习经典,这是佛陀对于出家众的要求。同样佛陀对于传优婆塞戒时,也是有著这样的前行次第,佛陀的要求:要先学世事,通达如法求财。因为在家修行人,得要自己积集资财,来行广大布施供养,是不能接受别 三摩地

2018-07-22

如是分明,慎莫犯他人妇女!经典上又说邪淫外遇的人,或是染指他人妻女的人,除了会家庭不和、钱财损失之外,也会害怕受到法律制裁;譬如现在法律也是有重婚罪,或是通奸、妨害家庭等罪,意思就是不可以破坏他人的家庭。而邪淫之人除了害怕他人知晓自己的过失外,死后还会堕入地狱,在地狱中要赤身环抱火热的铁柱,这样经过数千万年;从地狱出来后,还要当鸡、水禽、小鸟、鸭子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