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因为涅槃本身,菩萨证得这样的如来藏的真实如如,就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因为如来藏祂不生不灭,祂不是任何一时而有,不是因为任何一因一缘才出生,本来就在了,所以知道如来藏的本来性,同时知道如来藏祂的不垢不净这种真如性,这种无漏无为的真如性;所以我们说祂有清净性,祂有这种涅槃性,就是所谓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所以如来藏这种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指的就是祂无漏无为的 | admin 2020-02-18 |
![]() |
永嘉大师《证道歌》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无罪福、无损益,寂灭性中莫问觅;比来尘镜未曾磨,今日分明须剖析。谁无 | admin 2020-02-18 |
![]() |
意识的能知之性,包含警觉、直觉之自性,其实正是意识觉知心的五遍行、五别境心所法共同运作出来的虚妄自性。[2]佛陀想要使弟子们赶快断除我见而证初果,所以处处宣说意识的缘生性、虚妄性,期望大家至少能证初果。《杂阿含经》卷三云:【缘意及法,生意识。】于声闻罗汉所造之论中亦皆如是说,不一一尽举。[2]唯有师承自天竺密教的黄教应成派中观师,譬如宗喀巴、阿底峡、寂天 | admin 2020-02-18 |
![]() |
念佛净土法门所说的自性弥陀丶自心如来,即是此如来藏,以如来藏中藏如来,能成就佛果故。在《阿含》诸经中,即是识入胎之识(《长阿含经》《中阿含经》)丶齐识而还之识(《杂阿含经》),以《阿含经》已隐喻这如来藏。如来藏本来自有,性如金刚,即心经所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佛说众生皆有佛性;亦即禅宗参禅证悟的标的。三乘菩提皆以如来藏为核心而演述。他是法界实相,是 | admin 2020-02-18 |
![]() |
所谓的法身德,是菩萨亲证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分别的真心如来藏,也是经中所说,菩萨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所发起的功德,可以现前观照与蕴处界同时同处运作的真心之所在。所谓的般若德,乃是菩萨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后所发起的智慧功德,这样的智慧功德在佛法中名为根本无分别智,亦名总相智,它包含了下品妙观察智、下品平等性智之少分,并不是圆满具足;犹待菩萨以根本无分别 | admin 2020-02-18 |
![]() |
然而佛曾开示:涅槃有四种,那就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无余依涅槃、有余依涅槃以及无住处涅槃。菩萨既然要证得最究竟的无住处涅槃,当然要先证得其它三种涅槃,才有可能证得第四种涅槃,因此有必要将四种涅槃次第加以说明。菩萨在十信位,对佛的开示产生信心乃至具足信心,这要经历一个大劫乃至一万个大劫才能成就。由此可知,要培养对佛开示产生信心乃至具足信心,真的很不容易 | admin 2020-02-18 |
![]() |
明心证悟第八识如来藏后,转依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性,来修断烦恼。当您证悟明心时,了知意识心是虚妄的,不再认意识心为我,我见的烦恼就断了。在证悟明心之前,并不需要先把我所的烦恼完全断除,就可能证悟菩提,这就是维摩诘大士所说的意思。证悟之后,我见断了,才开始修除我执与我所执著的烦恼,一步步向上地菩萨位前进,永不入无余涅槃,这才是真正的成佛之道。如果只是 | admin 2020-02-18 |
![]() |
当你把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亲证了之后,就知道什么叫作真如无为了。真如无为是依附于阿赖耶识而说有一个真如无为,不能离开阿赖耶识而说有真如无为。虚空无为也是一样,这个真心的体性犹如虚空,非形非色,这就是虚空无为。一般人常常会误会虚空无为,说是因为虚空中没有任何一法,不起作用,所以是无为,这是误会了虚空无为。真正虚空无为所指的是这个阿赖耶识如来藏 | admin 2020-02-18 |
![]() |
这个的说明,要先从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谈起,有了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亲证,才能了解有余依涅槃和无余依涅槃,最后才能了解佛地的无住处涅槃,然后才能了解:这四种涅槃都是显现出来的,是本来就有的,而不是靠修行才得到的;佛法的修行,只是恢复祂本来的状态,也就是除掉众生的轮回性,而留下了涅槃的境界。可是一般人都不知道,以为涅槃就是要去好好修行,然后把自己断灭,死掉 | admin 2020-02-18 |
![]() |
但是透过佛教正法的修习,就能渐次净除第八识中所含藏烦恼障种子和所知障随眠,使祂所含藏的所有种子都转变清净,并且除去了一切的无明;连同祂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心体,那就成为了佛地真如无垢识,这就是真如缘起。从以上的说明就可以了解,合业感缘起、赖耶缘起还有真如缘起这三种缘起,成就了心真如的因缘相,加上我们在前一集解说的生灭相,就含摄了佛法解脱与佛菩提二主要 | admin 2020-02-18 |
![]() |
为什么阿赖耶识会有本来存在的涅槃性呢?关于这一点,我们就要说到阿赖耶识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体性。先说本来性;阿赖耶识的本来性,祂不是父母生的,也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佛菩萨所给的,而是每一个有情众生从无始以来就有的;祂不是后来才出生的,所以说涅槃境界不是有生之法。有生的东西将来一定会灭掉,没有生就没有灭;因为祂本来就无生,所以祂不灭,这叫作本来性, | admin 2020-02-18 |
![]() |
吾人假使想要了解如来藏的见分,也就是想要了解佛性之前,应该先了解四分–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的意涵,才不致于误会如来藏的见分的意思,以免落入识阴六识的自性中而不自知。但这四分有不同的层次差别,我们就先从为一般菩萨所说的二分说起。首先说见分与相分。相分是指六尘的境界以及自己的色阴,是第八识如来藏所出生的内相分六尘以及色身五根,也就是百法明 | admin 2020-02-18 |
![]() |
而此十一色法,于三界中现前,非可谓无,然无实有不坏自性,念念变易,终归坏灭;如影似有,而无实质,故名八识心王及五十一心法之所现影,若离此二,尚无一法可得,何况十一?故云万法唯识。三位差别故;此谓心不相应行法,有二十四法:得、命根、众同分、异生性、无想定、灭尽定、无想报、名身、句身、文身、生、住、老、无常、流转、定异、相应、势速、次第、方、时、数、和 | admin 2020-02-18 |
![]() |
什么叫作无始无明呢?无始无明的意思是说,众生不明白真如实相,不明白阿赖耶识、异熟识、真如、无垢识等法演变的过程;以及不明白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等,这就称为无始无明。这种无始无明无量劫以来不与众生心相应;一直要到菩萨明心以后,才会第一次与无始无明相应,但仍然还没有办法断尽;一直要到佛地断尽变易生死时,才能断尽无始无明;所以才会说心不相 | admin 2020-02-18 |
![]() |
然而这十一种色法在三界中现前,因此并不能说无;但是这十一种法却没有不变坏的自性,都是念念变异终归坏灭之法;由此可知,一切色法唯是心王、心所二者所现之影像,如果离开心王与心所,就没有一切法可得。------《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7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正圜老师开示 | admin 2020-02-18 |
![]() |
所有的有为法都是由本来无生之自心如来藏所出生,没有恒不坏灭之自体性,就好像灯光是由灯变幻而有,它本身没有不坏之自性;同样的,十八界也是一样,都是由无生之如来藏识直接、间接或辗转而出生,所以不是真实有。然而什么叫作无为法呢?所谓无为法是指离开因缘造作之法。譬如三乘菩提的行门与果证,就是属于无为法。行者如果能够现前观察十八界法的虚妄,一一如实现观而没有 | admin 2020-02-18 |
![]() |
也就是说,此等境界乃是断除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中所含藏之思惑我执种子,立此第八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现之无为性,名之为想受灭无为;其实仍是依第八识本有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立名,并没有其他的无为法可得。这时候的第八阿赖耶识心体改名为异熟识,也称为庵摩罗识,不再叫作阿赖耶识,但其实仍是第八识心体,仍是依止第八识本有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境界而安住。以上所介绍的是想受 | admin 2020-02-18 |
![]() |
意思是说,不动无为乃是修除第八识心体所含藏七转识种子之贪乐厌苦,而住于无为境界,其实仍然是依止于第八识心体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无为法而立其名;唯是灭除有漏而依止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已,仍然是汇归于第八识心体之真如性,并不是另外有真如性可以为其所依止。以上所介绍的是不动无为。------《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8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正圜老师开示 | admin 2020-02-18 |
![]() |
所谓非择灭无为是说,三乘贤圣依三乘菩提而见道以后,依着见道功德而继续进修,渐渐断除烦恼障之现行乃至种子随眠,成就四果有余依涅槃之修证;这时他的觉知心和思量心都能依清净体性而自安住,不像未悟三乘菩提之佛门凡夫或者外道,必须以意识心观察而压抑烦恼的现行;所以说三乘诸圣都是自性清净者,这就是非择灭之无为法。换句话说,证得非择灭无为者,乃是证悟三乘菩提以后 | admin 2020-02-18 |
![]() |
这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这是依凡夫众生分位来说第八识心体所处的境界。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乃是指一切有情自心藏识所显的体性双具有性与空性。意思是说,这个自性清净心是本来就已经存在,非从他因他缘生,非自然生;除了具有能辗转出生三界万法的有性以外,也具有犹如虚空的空性,就称之为自性。祂随着业种及无明种流转生死无量劫以来,于七转识贪厌万法之 | admin 2020-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