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只不过皮骨相连相执持,然后随着心识及风大而起种种运转;但心识其实是念念生灭的,根本是无常变异,空寂无有自性;也就是说并没有一个加恶害于我的人存在,也没有一个辱骂我的人存在,当然也没有一个承受这些恶害辱骂的我存在,因为一切的我、人、众生,从头到尾就是毕竟空,只因为凡夫众生不能认知真相,导致心中颠倒虚诳,产生了惑着罢了。”这样 | admin 2020-02-20 |
![]() |
恶来不报,住于清净忆佛念;再依你修学知见,你对于断我见,你对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对于生灭法、不生不灭法,对于三自性有正确的认知;知道凡夫有四颠倒——有常乐我净的四颠倒:以无常为常、以苦为乐有这样的颠倒,而如来有四德:真常、真我、真乐、真净,知道什么是生死过咎、什么是六业道,知道什么是趣向涅槃安乐、什么是四法道。有这样正知见建立,有在如 | admin 2020-02-20 |
![]() |
修忍辱波罗蜜能够清净及增长持戒波罗蜜,在前面已经略谈过;而菩萨如果能忍于“五阴是虚妄法”的见解,能够证悟本来无生之如来藏心,如此能够现观如来藏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能确实接受、安忍与转依如来藏的清净体性;这样子就能够依“道共戒”而行,与无漏法相应,能够摄心住于正道为戒;这样子更能够增长持戒波罗蜜。菩萨精进修六度之行,能够增长持戒 | admin 2020-02-20 |
![]() |
善法包括两个特性:第一个是善法的自性是非颠倒性的,它能够对治在面对境界时,所生起的颠倒性之不善的染污法。譬如面对众生时,生起的慈悯之善心,能够对治颠倒而不生起瞋恚之恶心,这是第一个特性。第二个特性是善法是安隐的,能够令人往生善处,与获得修学之成就,而且善法也能够让菩萨饶益有情,作种种利他之行;相对的,恶法的自性是颠倒性的,属于不安隐性。而持戒是佛子 | admin 2020-02-20 |
![]() |
也就是从本质上来说,它们是没有不坏的自性,这个就是“空三昧”的法义。我们来看在《大智度论》卷31中,对一切有为法的定义:【生灭不住故,先无今有、已有还无故,属诸因缘故,虚诳不真故,无常因缘生故,众合因缘起故。】也就是说,有为生灭法的体性,是受出生它的因缘所影响的,因此应该把它的体性,归属于出生这个有为法的因缘,而出生这个有为法的因缘,本身也 | admin 2020-02-20 |
![]() |
又菩萨证悟了,他会发现自己所亲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其实就是二乘人所证的无余涅槃的本际,知道现今的当下就已经在无余涅槃中,又何必像二乘人一样,要灭尽自己的蕴处界及诸法等法,而入无余涅槃呢!菩萨了知这个道理以后,于舍寿后当然不会入无余涅槃,就算是菩萨能够成就慧解脱的证量,可是菩萨还是不会入无余涅槃,故意留一分极微细的思惑润未来生,继续在无生法忍上用心 | admin 2020-02-20 |
![]() |
由此可知,只有实证佛菩提的根本心----第八识如来藏,才能作这个永远不失的善业,因此有的菩萨就为了这个缘故,而发菩提心求证佛菩提;并且菩萨悟后,还要转依如来藏的无所得、本来清净的自性,而使意识自己变成清净心;这样来依于本来清净的此经----如来藏来行善,才能成就未来无上正等正觉,才不会落入有所得心、有期待心的意识觉知心境界去行善;如果是落到意识境界的人,才 | admin 2020-02-20 |
![]() |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大乘佛法的修行人,大乘佛法的修行也同样是依于涅槃而修,但是是依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也就是一切有情众生本自平等具有的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心。这个如来藏心他虽然含藏有烦恼种子,但是却不妨碍他的清净性、涅槃性、真实性、如如性;他也具备有无量无数的微妙功德,所以能够出生万法,而在一切万法的上面显现出他的真如体性,而与一切万法不一不异。每一位有情众 | admin 2020-02-20 |
![]() |
所以这个见佛是见自性佛,是见自性弥陀,见诸佛的法身,见一切众生的法身,而不是感应所见的化身佛。因为一念慧相应,亲见十方三世诸佛的法身,与一切众生乃至自己的法身,都同是这样一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理体,所以称为理一心。这样子事一心与理一心的差异,我们可以再举一个例子来帮大家了解。在《六祖坛经》当中,记载了曾有一位僧人,举了当时一位卧轮禅师的他的所诵的偈 | admin 2020-02-20 |
![]() |
那么如果进一步的去体究念佛,到了亲见自性弥陀,那就称为理一心,这个时候自然就不会犯戒,我们称它为“性戒”,叫作“道共戒”。什么叫作“道共戒”?就是因为经由见道证道而能够持守这个戒。那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能够转依所亲证的自性弥陀----清净无为的体性,转依了清净无为的自性弥陀,那么认知到说自己的五阴身,自己一切的我所无非都是 | admin 2020-02-20 |
![]() |
善男子!观自在菩萨无见无闻,彼无自性,乃至如来亦所不见。”(喇嘛教密续)卷第3里面又有说:佛告善男子:“此六字大明陀罗尼难得值遇,至于如来而亦不知所得之处,因位菩萨云何而能知得处耶?”(喇嘛教密续)卷第3里面又有一段说:除盖障菩萨白世尊言:“世尊!诸有情中,有能知是六字大明陀罗尼者不?”佛言:“无有知者。善男子!此六字大 | admin 2020-02-20 |
![]() |
由此可知,只有实证佛菩提的根本心——第八识如来藏,才能作这个永远不失的善业,因此有的菩萨就为了这个缘故,而发菩提心求证佛菩提;并且菩萨悟后,还要转依如来藏的无所得、本来清净的自性,而使意识自己变成清净心;这样来依于本来清净的此经----如来藏来行善,才能成就未来无上正等正觉,才不会落入有所得心、有期待心的意识觉知心境界去行善;如果是落到意识境 | admin 2020-02-20 |
![]() |
这个阶段所说的般若中道实相,乃是说人人皆具有之真实自心,具有中道性,是一切法界之根源;亲证者能渐渐了知法界实相,世出世间的般若智慧就能渐渐的出生,能够了知有余涅槃、无余涅槃,也能证知不共二乘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后时也能知佛地无住处涅槃,而求未来际时也能亲证之。般若时期,世尊开示别教、圆教及通教法门,将一切法皆摄归大乘法,都属于般若慧所含摄。世尊其实 | admin 2020-02-20 |
![]() |
也许有人要问,《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里面的观想念佛,是观想成佛吗?不是!《观经》所讲的观想念佛,只是一个工具,并不是以所观想的影像作为真实佛身,而是以亲证自性弥陀,也就是以实证第八识如来藏为目标。《观经》十六观中,前十三观所说,目的是要导向明心见性;后三观是讲三辈九品,目的是要帮助念佛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听阿弥陀佛宣说正法。也就是说,《观经》的观想 | admin 2020-02-20 |
![]() |
所以,如果有人坚持认定灵知心是不生灭心、是中道心,那么这个人就是具足我见者,正是自性见外道啊!所以说,如来藏阿赖耶识才是般若经所说之空性,才是法界之实相,是无余涅槃之本际,也是佛地大菩提果之根本,即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之法身;因此,只有找到如来藏的菩萨,才能真解第一义谛。我们综观世尊所说法教,常因当机、当众之不同,而有四悉檀之施设与建立,其实所说都是 | admin 2020-02-20 |
![]() |
透过这样子的一个修行,能够证悟如来藏,能够证悟这个真如,能够证悟您的自性佛,这才是宗教真正的道理。(《宗镜录》卷29)里面这么说:论其宗教,莫非自心是本。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宗教是以心为本,也就是说,如果要说宗教的话,莫非自心如来藏就是您的根本;必须以这个自心如来藏为根本,这才是真正的宗教。在佛果圜悟禅师的语录里面(卷16)说:佛语心为宗,宗通说亦通 | admin 2020-02-20 |
![]() |
】(《佛果克勤禅师心要》卷二)克勤大师这一段开示的意思是说:自从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迦叶尊者微笑,世尊将涅槃妙心咐嘱给金色头陀迦叶尊者之后;历经西天28祖的代代相传,一直到达摩祖师来到东土开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大法,有缘的众生方得以闻熏修学这个可以使众生立地成佛的无上法门;这个开悟明心、见性成佛的法门,不论凡圣久近,只要根器相投、一念相应,便能找到自 | admin 2020-02-20 |
![]() |
如是名字,自性空寂,无所有,如来之身其相如是。】(《大宝积经》卷89)就说这些像,譬如说观世音菩萨的像、阿弥陀佛的像、释迦牟尼佛的像,如是像者,但有名字,这些像虽然有名字;但是一切诸法亦復如是,但有名字,这些像乃至于一切诸法,从如来藏所出生的这些法,只是因为假名安立。这些名字其实它自性空寂,这些名字它并没有所有,是因为我们安立了这些名字以后,才会有所 | admin 2020-02-20 |
![]() |
由这个理体——这个本来佛、自性佛出发,对于佛像的恭敬,所以这是于事于理理事圆融。所以,在事相上跟于理上对于佛的这样的恭敬、拜佛,这是与相似佛法是不一样的;与一般的外道,也就是说一般的民间宗教的崇拜,这是不一样的;与基督教去崇拜十字架,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一再强调,这个部分其实就是众生的一个需求,众生因为对于这个世间还有对于我们五阴的无明,所 | admin 2020-02-20 |
![]() |
何谓佛非非万能呢?佛非非万能最主要是说,我们都有一个自性佛,我们都有一个如来藏,那这个如来藏是出生一切万法的根本。也就是说,这些山河大地乃至于我们的五阴身,全部都是如来藏所出生的,所以我们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切法界、一切法界的法性,还有三世一切佛,全部都是由如来藏所出生的。所以,佛非万能,非非万能。阿弥陀佛!------《 | admin 2020-0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