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但向心中除罪缘,名自性中真忏悔。”(《六祖大师法宝坛经》)那么六祖大师这一段所说的就是说:愚痴的人不晓得这个因缘果报的道理,犯了过失以后,或是说平常的日子里面,认为说我只要努力修福,那就对了;而并没有想到说,怎么让自己能够解脱于这个生死的系缚?怎么让自己能够成就佛道而远离这些贪、瞋、痴烦恼,远离这些生死的这些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怜众生迷自性,特辅释迦振玄纲。为七佛师体莫测,作菩萨母用无方。常住寂光应众感,万川一月影咸彰。南无清凉山金色世界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南无妙吉祥菩萨……(十数声)南无妙吉祥菩萨普贤赞菩萨慈悲不可陈,圣凡悉使证圆因;一心不住超诸位,十愿导归继能仁。三乘咸令契果觉,群萌速得脱烦尘;恪遵大士清明诲,决定即生达本真。南无峨眉山银色世界大行普贤王菩萨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段经文已经为我们具足宣说,若怀惭愧忏悔者必能除灭罪业,回复本来清净自性的道理。阿阇世王在世尊慈悲护念之下,殷重发露忏悔杀父重罪,后来也得到无根信,发菩提心成为佛弟子,努力护持正法以赎前愆。各位菩萨!为了使大家能够进一步了解忏悔的道理,接下来我们将以问答的方式,来呈现几则有关忏悔业障的提问。问题一:末学每周二,都会前往正觉讲堂旁听平实导师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句话表面上看是正确的,但是宗喀巴所说的空性,却是一切法无自性,无自性故空,所以他说的空性就是一切法无常故空的一切法空,与断灭空一样,又与他所建立意识心常住不坏的说法自相矛盾。这也与佛说的不一样,佛说的空性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本体如虚空、无形无相,却有真实体性,能生一切法,故说为空性。了解了空性,进而求证空性,证得空性而于甚深空性安忍不退转,这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忏悔自己无量劫来,因为无明遮障不明实相,造了无量无边的罪业:只因心性残忍,为贪口腹之欲而杀害无量无边的胎卵湿化众生;忏悔年青时不懂事对父母恶言相向让他们心如刀割之痛;忏悔自心刚愎自用,贪、嗔、痴、慢、疑样样具足,伤害同事同修亲朋好友;忏悔心量狭碍,身、口、意恒不清净,未能奉行四摄法;忏悔自私自利,声闻种性深重,未能发起菩萨圣性;忏悔无始劫来违犯五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自心如来藉因、藉缘出生的五阴,它是无常的、它是没有真实我的、它是苦的、它是不清净的,可是却又观察到,能够出生五阴的这个自心如来,祂永远是真如无我,永远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所以,因为能够这样观察以后,菩萨知道这个自心如来就是般若实相心。这个般若实相心虽然出生了这个无常、无真实我性的五受阴,但是祂本身没有五阴世间的无常、无真实我性、执著、贪爱等等烦恼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来探讨一下真言教本身好了,且不说他把佛教叫显教,这样等于是贬抑佛教;真言教就是以一些字——梵文的一些字来作为绝对的真理,可是我们知道佛陀说离言自性。什么叫离言自性呢?就是真实法有祂的离言自性,真实法不是言语可以说的,不是言语可以形容的,真实法你必须要亲证,所以祂有离开言语言说的这个真实的自性、真实的体性,所以称为离言的自性。而世间的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等到这个小孩能够提起大心,这样的话,他就可以真正自归依,自归依自己的自性三宝,自归依自己的佛法僧,他会自己向佛道中迈进。其实,在古时候有许多人认为自己的小孩很难扶养长大,他们就作了方法,就是把他这小孩舍身给寺院,让小孩子出家。那为什么是如此呢?因为他们知道,佛菩萨是无量的慈悲啊!大慈大悲能够摄受一切众生。他们也很疼爱这个小孩,所以当然是舍不得放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初住位到六住位则要修集布施、持戒乃至般若等六度功德,并且在六住位的时候,熏习般若中观以及断我见的加行;七住位要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性的如来藏;八住位要在一切法上现观般若中道,渐渐消除性障;十住位要眼见佛性,成就世界如幻观。初行位到十行位,要在内门广行六度万行,并且成就蕴处界犹如阳焰的现观。初回向位到十回向位,要熏习道种智、修除性障,并且要成就菩萨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佛的法呢,则告诉我们摧毁烦恼的方法:什么叫作真实的解脱?依什么样的道路可以得到这种解脱?如何去亲证自性清净、与大般涅槃?僧团它住持佛法,使得佛法能够住世而不断绝,身修证坏烦恼行而得正解脱,如法受持佛种甚深的智慧。因此,佛、法、僧三宝是我们应当信仰、应当归依的对象。然而现在这个时代,佛在《悲华经》中有预记:在佛般涅槃后,所有的住世千岁,之后的像法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听到这里,我们可能会想到,所谓的业它本身是没有自性的啊!并没有一个实有的法叫作业。那业是什么东西呢?业又叫作业种。众生造作一切善恶业行之后,这个种子就会由每位众生他本来具有的种子识,把它收藏起来,这就叫作因;未来遇到适当的缘,就会显现出果,因缘果报就是这样成立了。再从另一个角度看。大家都知道,这个世界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所组成的,如果把它再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传到现在虽然说自己说是大乘空宗,但是其实都是堕于恶取空之中;乃至反而来责备已经证悟证了这个藏识空性的人,说是自性见,说是外道神我。因为没有悟的关系,就以思惟情解来作推度,虚妄地认为甚深般若是一切法空,或者是一切法缘起性空。在这个种状况下,又加上很多的熏习这些唯识的学者,其实是偏在否定藏识的预设立场之中。问题是,你否定藏识之后,你怎么有可能稍微真正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无二无他的唯一佛乘,是函盖了三乘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解脱道及佛菩提道又都不离八识心王;当然唯一佛乘的修学就应该要依着亲证八识心王的一一自性,而能够契入。因此,佛道的修学与成就,不离八识心王所生的一切法;而这一切法归结于八识心王后,还要进一步归结于八识的根本,就是第八阿赖耶识如来藏这个真如心。我们探究到这个地方,应该已能够了解,佛法中说三界唯心,万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这个见佛是见自性佛,是见自性弥陀,见诸佛的法身,见一切众生的法身,而不是感应所见的化身佛。因为一念慧相应,亲见十方三世诸佛的法身,与一切众生乃至自己的法身,都同是这样一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理体,所以称为理一心。这样子事一心与理一心的差异,我们可以再举一个例子来帮大家了解。在《六祖坛经》当中,记载了曾有一位僧人,举了当时一位卧轮禅师的他的所诵的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已成就十信位修习对于三宝以及因果具有信心而进入住位的菩萨,经过初住位到五住位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福德资粮的修集后,进入六住位中,一方面先要证得声闻解脱道的见道,就是要断我见、疑见、戒禁取见这三缚结;另外一方面,才能够经由般若中观的熏习建立知见,再藉着现前立少物,谓是唯识性(《成唯识论》卷九),这大乘四加行的寻思与现观,在六住位满心时,一念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但向心中除罪缘,名自性中真忏悔。(《六祖大师法宝坛经》)那么六祖大师这一段所说的就是说:愚痴的人不晓得这个因缘果报的道理,犯了过失以后,或是说平常的日子里面,认为说我只要努力修福,那就对了;而并没有想到说,怎么让自己能够解脱于这个生死的系缚?怎么让自己能够成就佛道而远离这些贪、瞋、痴烦恼,远离这些生死的这些苦业?只是认为说,修福本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由于我们所有的有情众生第八识里面,都有出生植物的那个种子——也就是大种性自性,这种共业种子会使得植物在适当的时候发芽,也会长大、开花、结果,结果以后它会自动烂熟,会掉下来,又腐化掉,回归大地。如果植物没有这种开花、结果、成熟、腐烂、毁坏的过程,你就没有办法吃东西,因为你吃进去的食物不会熟烂,那你就没有办法吸取它的养分,就没办法生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自己有自心如来,所以透过这样的反省,就可以知道,归依自己的自性,虽然我们对于理地-真如并不清楚,但是这是我们自己所含藏的无量无边的功德,所以透过这样的反省之后,以及归依之后,就可以继续的来持五戒。所以对于这杀业,就可以透过持五戒的这样受戒的过程,得到很深刻的反省,相当的提携的力量,让自己不再轻易地掉落到过去这种流转的心行当中,不会轻易地堕胎流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就是说,他们对于五阴跟十八界的自性,他们没有作详细的分别,所以就会在五阴十八界的境界里面,去把其中的某一法当作是真心。可是所谓的观行是什么呢?观行是说,在五阴十八界的境界里面,要先知道五阴十八界它的自性是什么。譬如说色、受、想、行、识,这个色它的自性是什么呢?佛陀在《阿含经》里面说,所谓的色阴就是一切四大还有四大所造色,也就是说把所有的四大,具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如果说,是宝爱五阴中的意识心自我,然后我执烦恼又坚固难坏,这种情况之下又错误的认取说,这个五阴是清净的,是自性法身的佛体;这种情况之下当然就是,让这个五阴的未来世的生,没有办法止息下来;既然未来世生不能止息下来,当然生死之苦就不能止息。所以每一世的五阴,就是因为宝爱这个五阴,而造作了生死业而有,这种情况之下就称为是魔事。魔事是障碍什么?障碍解脱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