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真见道是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唯一途径,无别他途可证大乘涅槃;乃至未来成就佛地之无住处涅槃,亦是由此真见道位所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得实证;而此因地所证涅槃则要藉真见道之证真如方能得之,但真如是第八识如来藏于一切法中运行时所显示之真实性与如如性,是故真见道之内涵即是亲证第八识如来藏而现观其真如性,名为证真如,即是证得“一切法真如”。于此真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第八识如来藏就是离开蕴处界,不受一切烦恼的系缚,因为他本来就是自性清净涅槃的本际,所以他本来就不受一切烦恼的系缚。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说一个菩萨如果能够远离无明,不被无明笼罩,而且能够令烦恼不得自在,而让菩萨在一切烦恼中都能够自在地修行,这样才是离对,这样才是依于如来藏来修行,而能够获得离对的境界。接着说,如果说一个菩萨能够除掉烦恼障以及智慧障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平实导师有云:真开悟,须转依真如之清净涅槃自性,使我见我执及种种烦恼不能再影响到自己,有解脱的正受,智能的正受,对此真如有忍法生起,才是开悟圣人。纵使知道密意,而无此功德,仍然不是真正开悟。缘于末法之世,有善知识平实导师,秉佛慈命、续佛法脉,创立佛教正觉同修会,广传唯一佛乘之宗门了义究竟兼弘二乘菩提。平实导师为了久住、为了利益更多有缘众生,日夜不辞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第三种状况说叫作自性见。这一类的众生,在探求生命实相的时候,依然是依着观察五蕴十八界的幻有;但是在寻觅本际的时候,依然遍寻不可得,所以就起了不如理的作意,施设蕴处界是由自身不可知的冥性所生,这个冥性有其恒常不坏的自性。虽然是这样的施设,可是碰到有人来问说:你们讲的冥性到底是什么呢?他却又说冥性的自性是不可知的。这个部分在古印度的数论外道,就已经是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就是亲见自己本具的佛性(自性),所谓“西方不离方寸,弥陀即是自性”,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之境界自然现前,这是禅的悟境,若非禅净双修,必不能得。行者不论是参话头、公案、机锋,抑或是因参究念佛而得入理,其本质莫非是禅。虽然发禅方式各各不同,而见道之后所得境界其实相同;参究入理之过程亦无差别。是故主张禅与净土互补互助,不需分别彼此。兹抄录云栖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就是亲见自己本具的佛性(自性),所谓「西方不离方寸,弥陀即是自性」,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之境界自然现前,这是禅的悟境,若非禅净双修,必不能得。行者不论是参话头、公案、机锋,抑或是因参究念佛而得入理,其本质莫非是禅。虽然发禅方式各各不同,而见道之后所得境界其实相同;参究入理之过程亦无差别。是故主张禅与净土互补互助,不需分别彼此。兹抄录云栖株宏禅师(即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禅法可以讲,可是禅法的自性本来空寂、禅法的自性本来就没有来去,本来就不可说,已经用语言、文字说出来的,那就是禅法,不是禅法的自性。在还没有悟之前,有个开悟可以追求;等到悟了以后,才知道悟的这个法也是本来空寂。悟之前需要学禅法,悟了以后才知道禅法的自性也是空寂。禅不是悟,禅是真如,悟只是找到真如时的一个现象。禅与悟虽然是真实的存在,它不是建立,也不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禅法可以讲,可是禅法的自性本然空寂、禅法的自性本来就没有来去,本来就不可说,已经用语言文字说出来的,那就是禅法,不是禅法的自性。在还没有悟之前,有个开悟可以追求;等到悟了以后,才知道悟的这个法也是本来空寂。悟之前需要学禅法,悟了以后才知道禅法的自性也是空寂。禅不是悟,禅是真如,悟只是触证真如时的一个现象。禅与悟虽然是真实的存在,它不是建立,也不是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真心如来藏如果不能摄取四大元素——如果不能依祂的“大种性自性”而摄取四大元素——变生出你的色身,那么这个真心就不算是有真实体性了。此外,真心如来藏又另外有许多的自体性,中国禅宗证悟的人能少分了知的;是证悟的人进修别相智与一切种智以后,才能多分了知的;这个多分的了知,就是中国法相唯识宗的玄奘师资,所共皆亲证的智慧境界;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5)六祖大师坛经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一卷兼受无相戒弘法法海集记自性含万法。名为含藏识。思量即转识。生六识出六门六尘是。(6)宗镜录卷第四十九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心性本无来去。亦无起灭。所经行处。及自家父母眷属等。今所见者。由昔时见故。皆是第八含藏识中。忆持在心。非今心去。亦名种子识。亦名含藏识。(7)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我们在上一节有介绍到,我们用四寻思的方式,来对五阴进行寻思;可是在寻思的过程里面,有所谓属于它的自性,还有自性的差别,种种的分辨。可是不是只有这个部分。譬如说,我们也举例,我们要去寻思什么是善行,什么是恶行,什么是善行的自性,什么是恶行的自性,还有它种种的差别。可是不是只有如此,我们还要寻思:当我们在观察所谓的善恶行的时候,我们所谓的善行、恶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当你全都找出来时,就已确认了知心、觉知心是虚妄法,是依他起性而缘起性空,并无自己就能单独存在的自性,这样才算是真正的断了我见。大乘别教见道前有四加行,四加行就是让你现观能取与所取都是虚妄法,完成现观时就断了我见。接着就是大乘的真见道,就是明心而亲证如来藏了。在断我见的前提下证得如来藏阿赖耶识,你就不会再轮转生死,也不会退转了!永远不会再去怀疑说: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四寻思者,是行者寻思「名、名义、名义自性、名义自性差别」,寻思这四法是假有虚幻,无真实有。然后再现观:「若是离开能取的识--意识及前五识--则没有这四法;而这四法所依的能取识也是非真实有的。」如是现前观察,心得决定发起「明得定」而发「下寻思」,现观所取空,建立此位寻思之果为「暖」位。再作寻思而发起「上寻思」,现观「名、名义、名义自性、名义自性差别」诸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见不断,既然还执着五阴十八界某一法为我、为我所,那么你明心,你所谓的证得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这个如来藏、这个第八识之后,您绝对会心有所疑,您绝对有可能因为没有把基本功夫作好,没有真正真实断身见、我见,你必定没有办法转依这一个本来自性清净的如来藏,这个无贪瞋痴,这个离见闻觉知的这个本来自性清净心。既然没办法转依,那您就不能说自己是真实的明心。没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个部分我们姑且不提,我们回到我们刚刚说的涅槃如来藏,涅槃有四种——自性清净涅槃、有余涅槃、无余涅槃,还有佛地所证的无所住涅槃或无住涅槃,或无住处涅槃。菩萨所证的不是要如同声闻人依四念处、依八正道而去证得五阴十八界永灭无余的无余涅槃,乃至在生前所处的、所证的有余涅槃;菩萨要证的是一切众生本来具足的这一个能够受熏持种,能够出生一切有情这些正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至于识阴的功能,其实就是六识的功能性,也就是眼识能见之性,耳识能闻之性……乃至身识能觉之性、意识能知之性,正是自性见外道最执着的识阴六识的自性。只要把意根、法尘、意识都灭了,就不会有六尘的触,所以种种法都会跟着灭尽,不再有自我的存在了,当然就离开生死轮回苦了!所以灭除识阴就是灭除识阴的苦,识阴炽盛之苦就会跟着灭失,这就是识阴之苦灭除的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人类皆有身根,不坏之身根即名有根身;有根身在人间之存在,必有行来去止、坐卧睡眠及饮食、大小便利……等事,由此显示种种表色,皆是行蕴;乃至由表色而显示出来的气质、神韵……等无表色,亦皆属于身根之行蕴所摄;身根之行蕴即是肢体动作等色蕴所显示之法,故行蕴中有一部分是由色蕴之行为所显现,即是色蕴之行来去止肢体动作等事相上之功能差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为何意识心能与五种了别境界之心所法相应?为何以此五种了别境界之心所法为其亲所缘缘?为其功能差别?此谓意识心之自性即是六尘上之分别心故,本是《楞伽经》中佛所说之「分别事识」故。分别事识者谓:能于六尘种种事相上分别了知之觉知心。云何意识觉知心是分别事识?谓意识能见闻觉知,故有如是五种别境心所法,由是缘故即能了别六尘所摄之一切诸法。譬如吾人时闭目,一念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以师兄现下情况,于此欲作体认,或许稍有困难!不妨暂举一例,请师兄读过之后,自问自答,更作观行,更成自己见地!按照师兄发问主旨:不同分段生死,才有不同意识!同一分段生死,意识虽然有生有灭,还是同一个意识!然而,师兄应该听过失忆症,听过多重人格、人格症,听过阿兹海默症吧!按照师兄的想法,既然是同一分段生死,同一个色身,同一个大脑!您能说失忆症前的那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当你全都找出来时,就已确认了知心、觉知心是虚妄法,是依他起性而缘起性空,并无自己就能单独存在的自性,这样才算是真正的断了我见。大乘别教见道前有四加行,四加行就是让你现观能取与所取都是虚妄法,完成现观时就断了我见。接着就是大乘的真见道,就是明心而亲证如来藏了。在断我见的前提下证得如来藏阿赖耶识,你就不会再轮转生死,也不会退转了!永远不会再去怀疑说:[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