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堂堂密密”一语,禅林中多用它来表示,真如实相或自性,朗然呈现于一切处,一切无不是它的现行。类似的说法还有“遍界不曾藏”。]道怤禅师遂走出大众,问道:“是甚么堂堂密密?”雪峰禅师便站起来立来,喝道:“道甚么!”道怤禅师于是退步而立。雪峰禅师遂垂语道:“此事得恁么尊贵,得恁么绵密。”道怤禅师 三摩地

2018-07-20

”此处的“好个话头”、“常圆之月”、“无价之珍”、“密密处”等,均指自性佛,它一刻也不曾离开过当人的一念。万象皆从这一念生起,亦从这一念消遣。修行人万不可离于此念,别作种种奇特超异妄想。 (原标题:125报思玄则禅师悟道因缘) 三摩地

2018-07-20

自性人人本自有之,若不空手而回,倒成了怪事。家家门前有个火把子,更求他觅个什么?]元琏禅师当下大悟,欣喜地说道:“某甲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也。”首山和尚知道他有所省悟,便问道:“汝会处作么生,与我说来看(你悟了个什么,说给我听听)。”元琏禅师道:“只是地上水碙砂也。”首山和尚遂印可他,说道:“汝会也。”元琏禅师 三摩地

2018-07-20

”[未有之言,即是万法未生之前,乃指自性或真如实相边事]洞山禅师道:“不诺无人肯(你若不应答,别人也就无法印可你)。”匡仁禅师道:“还可功(功用、人为造作)也无?”洞山禅师道:“你即今还功得么?”匡仁禅师道:“功不得即无讳(回避)处。”后来又有一天,洞山禅师上堂云:“欲知此事,直须如枯木生花,方与他 三摩地

2018-07-20

一次,义青禅师在读诸林菩萨偈子的时候,至“即心自性”一句时,猛然省悟道:“法离文字,宁可讲乎?”于是便当即离开讲肆,行脚诸方,参礼禅德。人称“青华严”。当时,浮山法远圆鉴禅师正住在会圣岩。一天晚上,浮山法远禅师得一梦,梦见自己养了一只青色的鹰。醒来以后,觉得是一个吉兆。果然,第二天早晨,义青禅师来了。浮山禅师一见,非常 三摩地

2018-07-20

”[这里的“此人”指自性、实相、第一义谛,它无形无相,不可以用心意识来认取,亦不可以用语言来描画。故审承禅师道:“六根不具,七识不全。”]大阳禅师担心审承禅师此答仍有可能是言语知见,故继续勘验道:“你教伊出来,我要见伊。”审承禅师道:“适来别无左右祇对和尚(刚才左右没有别人回答和尚)。”大阳禅师道:&ldqu 三摩地

2018-07-20

”[“离微”一语,专就法性或自性之体用而言。离者谓体,微者谓用。法性之体,离诸相而寂灭无余,谓之离;法性之用,微妙不可思议,谓之微。《宗镜录》卷九十二中云:“无眼无耳谓之离,有见有闻谓之微;无我无造谓之离,有智有用谓之微;无心无意谓之离,有通有达谓之微。又,离者涅槃,微者般若。般若故兴大用,涅槃故寂灭无余。无余故烦恼永尽,大用故 三摩地

2018-07-20

自性与吾人时时相伴,未曾片刻分离,大富者未曾增一毫,大贫者未曾减一毫,秤锤本来是铁,八两原来就是半斤,相用虽别,其体则一,彼此彼此,平等平等。 (原标题:183瑞岩法恭禅师悟道因缘) 三摩地

2018-07-20

”[禅门中,“这个”通常指代自性、第一义谛。]曾会居士言下领旨。天圣初年(1023),曾会居士移守四明(今浙江宁波),以书信邀请明觉禅师前往雪窦补住持之位。明觉禅师住后,曾会居士问:“某近与清长老商量赵州勘婆子话,未审端的有勘也无?”[赵州勘婆子之公案是这样的--有僧游五台,问一婆子曰:“台山路向甚么处去?”婆曰:&ldqu 三摩地

2018-07-20

如“五祖问僧:倩女离魂,哪个是真的?”此公案的目的是要学人证悟,自性超越真妄善恶等二边之见,远离分别,触目即真,一真一切真,所谓“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就是这个意思。佛鉴禅师举完此公案,便问怀深禅师:“倩女离魂,那个是真的?”怀深禅师于是便反复参究该话头,不久即 三摩地

2018-07-20

行伟禅师平时接众,特别强调:自性虽无形无相,不可以用语言描述,亦不可以用思维拟凑,但是它一刻也不曾离开过当人的现前一念,因此学人要于日常应用处着眼,第一不得分别取舍。请看他的数则上堂法语--1.上堂:“大众会么?古今事掩不得,日用事藏不得,既藏掩不得,则日用现前。且问诸人,现前事作么生?参。”2.上堂:“道不在声色而不离声色。凡一语一 三摩地

2018-07-20

此前十日,曾自作“无生常住真归告铭”云:“贤劫第四尊,释迦文佛,直下第四十八世孙惟清,虽从本觉应缘而生,而了缘即空,初无自性,氏族亲里莫得而详,但以正因一念为所宗承,是厕释迦之远孙,其号灵源叟。据自了因所了妙性,无名字中示称谓耳,亦临济无位真人,傅大士之心王类矣。亦眼藏,涅槃妙心,唯证乃知,余莫能测者欤!所以六祖问让和尚:‘什么 三摩地

2018-07-20

从悦禅师平常接人,常设三关以验学者,犹如黄龙三关:“一曰拨草瞻风,只图见性,即今上人性在甚么处?二曰识得自性,方脱生死,眼光落地时,作么生脱?三曰脱得生死,便知去处。四大分离,向甚么处去?为了更好地理解从悦禅师的禅法,再看他的三则上堂法语--上堂:“始见新春,又逢初夏。四时若箭,两曜如梭。不觉红颜翻成白首。直须努力,别著精神,耕取自己田园, 三摩地

2018-07-20

文准禅师反问道:“病有自性乎?”那僧道:“病无自性。”文准禅师道:“既无自性,则毒物宁有心哉?心空纳空,吾未尝颠倒。汝辈一何昏迷!”同年十月,文准禅师便坐化。 (原标题:220泐潭文准禅师悟道因缘) 三摩地

2018-07-20

”[弥纶,包罗、统括,意谓自性包罗万象,无不周遍。] (原标题:230天童普交禅师悟道因缘) 三摩地

2018-07-20

自性唯心,不能悟达。谨遵释迦金口之教,专念阿弥陀佛,求彼世尊愿力摄受,待报满时,往生极乐,如顺水行舟,不劳自力而至矣。”从此发愿文可见,禅净双修,以净为归,在北宋后期佛教界,已成为时代之潮流。 (原标题:234丞相张商英居士悟道因缘) 三摩地

2018-07-20

”圆通禅师道:“写底是字,那(哪)个是经?”[此处所问的“经”,非关语言文字,乃指实相、自性、本来面目]汝霖居士笑道:“却了不得(即了不可得)也。”圆通禅师道:“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自性虽了不可得,要且不离日用。]汝霖居士道:“人人有分。”圆通禅师道:“莫谤经好!”汝霖居士便问:&ldqu 三摩地

2018-07-20

”这两则法语,其主旨与前面所举示众法语是一样的,都强调自性虽无形无相,却本自具足,所谓“遍界不曾藏,通身无影像”。见闻觉知处,语默动止处,花开花谢、云卷云舒处,无不见自性在放光动地。一切现成,说一个修字,已是多余。虽然如是,“人从汴州来,不得东京信”,却也是众生的现实。 (原标题:252开福道宁禅师悟道因缘) 三摩地

2018-07-20

自性无形无相,不可拟思言说,状如铁牛,把捉不得。虽然如是,若不得其活用,亦是堕坑落堑,犹在生死岸头,算不得自在解脱。活用在何处?在万象森然处,在见闻觉知处。然而要在无心方可契入。绍隆禅师示寂于绍兴丙辰年(1136)。 (原标题:259虎丘绍隆禅师悟道因缘) 三摩地

2018-07-20

”举完之后,圆悟禅师便问:“那(哪)里是文彩已彰处?”[自性虽无形无相,无可描摹拟议,但是吾人的举手投足、日用应缘处,无不是自性在现行起用,一切都是它已彰的文彩,除此之外,何处更觅它文彩?]安民禅师一听,心中忽然生起大的疑情。于是便告香(学者焚香,请师家升座说法之仪式)入室请益。圆悟禅师问:“座主讲何经?”安民禅师道:&ldqu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