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三界无法,何处求心?四大本空,佛依何住?璿玑(音xuanji,观测天象的仪器,此处喻自性)不动,寂尔无言。觌(di)面相呈,更无余事。珍重!”宝积禅师临入寂的时候,仍不忘用画肖像的因缘,启悟他的们觉悟自性本空的道理。他告诉徒众说:“有人邈得吾真否(还有人能描绘我的真影吗)?”于是众纷纷为他写真,但都不契合他的心意。这时普化禅师从 三摩地

2018-07-20

马祖的开示,要点有二:一是自性佛为每一个人本自具足,无有欠缺,修道人应从自性入手,不可抛却自家宝藏、向外驰求;二是自性虽然不是见闻觉知,但亦不离见闻觉知,不可在见闻觉知之外去寻找自性。谁在致疑?谁在见闻觉知?谁在穿衣吃饭?这个是用功的所在,关键是能不能当下息却分别心、取舍心,能不能于这里承担。慧海禅师正是从这里悟入的。慧海禅师悟道后,继续留在马祖身 三摩地

2018-07-20

”这里的虚空喻指当人的自性自性无形无相,不可捉摸,犹如虚空。但是,它跟虚空不一样的地方是,它具有灵觉之作用,非是死寂之顽空。自性虽然不即是眼耳等见闻觉知,但是欲识自性,却不可脱离见闻觉知。若离开当下之见闻觉知,向外驰求所谓的自性,则永无到家之日。(原标题:29.石鞏慧藏禅师悟道因缘) admin

2018-07-20

其要点不外是:是性本具,求佛当观自心;观心当如牧牛,数数调伏,离二边见;自性就在日用处,不即六根,亦不离六根,不可于六根外更觅自性。这些见地是非常到位的。若能依此用功,必定省力,亦必定很快得受用。怎奈人们信不及!2.僧问:“一切施为是法身用,如何是法身?”师(长庆大安)曰:“一切施为是法身用。”曰:“离却五蕴,如何是本来身 三摩地

2018-07-20

黄檗禅师问:“子未现三界影像时如何?”[三界影像尚未现形,也就是无,那个时候你是个什么状态?黄檗禅师是在问楚南禅师的自性、本来面目是什么。]楚南禅师道:“即今岂是有邪(眼前难道是有吗)?”黄檗禅师道:“有无且置。即今如何(有无的问题且不管,当下是个什么)?”楚南禅师道:“非今古。”现前这一念心性,为三界之母, 三摩地

2018-07-20

一般学人往往从外道断、常二边之见的角度,来理解真如(自性)与诸法(现象)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在生灭之外有一个不生不灭在,在现象世界之外有一个所谓纯粹的本体世界在,在生死之外有一个涅槃在。这僧之所问,其落处正是这二边之见。惜乎其知见太甚,虽得法真禅师的点拨却不肯回头。及至回头,已追悔莫及!问:“生死到来时如何?”师曰:“遇茶吃茶,遇饭 三摩地

2018-07-20

若悟本来面目,生死不过如浮云一般,而我们的自性何曾减损过一毫,何曾移动过一步!志勤禅师在灵云山驻锡期间,与雪峰义存禅师之间多有机锋往来。雪峰禅师曾作偈送双峰古禅师,最末一句是:“雷罢不停声。”志勤禅师知道后,另作一句云:“雷震不闻声。”雪峰禅师听说后,遂赞叹道:“灵云山头古月现。” (原标题:47灵云志勤禅师悟道因缘 三摩地

2018-07-20

一灵之物,不是你造作名邈得(自性这个一灵之物,不是你通过营求造作和用语言名相所能求得的),更说什么荐与不存!吾往日见石头和尚,亦只教切须自保护。此事不是你谈话得。阿你浑家,各有一坐具地,更疑什么?禅可是你解底物?岂有佛可成?佛之一字,永不喜闻。阿你自看,善巧方便,慈悲喜舍,不从外得,不著方寸。善巧是文殊,方便是普贤。你更拟趁逐甚么物?不用经求落空去 三摩地

2018-07-20

自性不离扬眉瞬目、语默居止,亦不即扬眉瞬目、语默居止,此中若生毫厘的分别执着,即落入生死中。只须除却一切是与不是之分别妄想及文字知见,亦莫认守静为真心,亦莫认六识为真心,方是正途。大颠禅师在潮州弘化期间,与韩愈曾有过比较密切的交往。韩愈当年因为谏佛骨表激怒了宪宗皇帝,被贬到潮州。在潮州这个僻远之地,韩愈觉得无人可语,非常孤独,后听说大颠禅师非常有名 三摩地

2018-07-20

”药山禅师道:“生死事大,何不受戒去?”高沙弥道:“知是般事便休,更唤甚么作戒(知道自性这件事就完了,还唤什么作戒)?”药山禅师知道高沙弥意志已定,便说道:“汝既如是,不得离吾左右,时复要与子相见。”于是,高沙弥便离开药山禅师,前往住庵,随缘接众。有一天,他特地回来看望药山禅师,不巧路上遇上了大雨,衣服都被淋湿了 三摩地

2018-07-20

因此,人要回归本来清净的自性,必须扫除妄情。李翱的这些思想对后代宋明理学的形成,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原标题:62刺史李翱居士悟道因缘) 三摩地

2018-07-20

”从上面所引法语来看,义忠禅师特别强调学人要反观自性,不要向外驰求,也不要溺于文字知见,更不得拟心分别。若不然,则与道相背,归家无日。(原标题:63.三平义忠禅师悟道因缘) admin

2018-07-20

初参丹霞天然禅师,即问:“如何是诸佛师?”丹霞禅师呵叱道:“幸自(正自、本自)可怜生(可惜),须要执巾帚作么?”[当人自性即是佛,若不能自肯,向外驰求,即是变主为奴,压良为贱。故丹霞禅师斥责他执巾持帚,作人奴仆。若论此事,无你措足处,无你开口处,是与不是,全没交涉。]无学禅师遂后退三步。丹霞禅师道:“错!”无学禅师于是 三摩地

2018-07-20

志元禅师问:“志元不奈何时如何(对于自性这个问题,凑泊不得,我已是无可奈何,请问,我这个时候该怎么办)?”云居禅师道:“只为阇黎功力不到。”志元禅师觉得云居所答,不契已意,便不礼拜。嗣后不久,志元禅师便前往石霜庆诸禅师座下参学,亦向石霜禅师提出相同的问题:“志元不奈何时如何?”石霜禅师道:“非但阇黎,老僧亦不奈何 三摩地

2018-07-20

一、二两句说明,吾人之自性,能生万法,遍一切处,一切众生皆具此性,与我一体不二,实际上,无有人我、彼此之分。三、四两句说明,吾人之心,随六根外驰六尘,生出种种妄想烦恼,将我们的自性清净本心障住,使我们本具的智慧之光无以显现。吾人若能一念做到无分别、不执着,则我们的智慧之心当即朗然现前,无有纤毫阻隔。五、六两句说明,修行用功的要点是要作平等不二观,将 三摩地

2018-07-20

自性无有生灭,生灭是妄想。人死后,自性在哪里?听见了蝉鸣吗?是谁在听? (原标题:76感温禅师之侍者悟道因缘) 三摩地

2018-07-20

”[显然,这里的木平是指人人本具的自性佛,本自天成,不假雕琢,无修无得。]后来法眼禅师听说了他的这则接人语录,作偈相赠曰:“木平山里人,貌古言复少。相看陌路同,论心秋月皎。坏衲线非蚕,助歌声有鸟。城阙今日来,一沤曾已晓。”善道禅师入寂后,谥真寂禅师。 (原标题:79木平善道禅师悟道因缘) 三摩地

2018-07-20

六凡四圣,所见不同,变则在焉(就好比这行灯,无有自性,远离是非二边,体自空寂,是为理具。虽是同一对象,然六凡四圣所见,各不相同,是为变在其中。理同而变异,个中关键取决于个人的业力)”。可是,证悟法师听了,迷迷糊糊,并不能体悟其中的妙旨。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证悟法师一边扫地一边诵《法华经》,当他诵到“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一语时,始 三摩地

2018-07-20

你要我离,离个什么呢?]道悟禅师又问:“如何明得?”[既然连定慧都没有,那么,又通过何种途径来证得自性呢?]石头和尚道:“汝还撮得虚空么?”[自性如虚空,无形无相,如何把捉?]道悟禅师一听,觉得因缘不契,便道:“恁么则不从,今日去也!”[你若这样讲,我即不肯。我现在就离开这里!]石头和尚于是问道:“未审汝早晚从那 三摩地

2018-07-20

”[禅林中,“两重公案”一语,多含揶揄之意,意谓没有创意,仅只模仿他人,非从自性中流出。]说完便走出参堂。德山禅师道:“这个阿师稍似个行脚人!”第二天,全奯禅师前来问讯。德山禅师问:“阇黎是昨日新到否?”全奯禅师道:“是。”德山禅师故意试探道:“甚么处学得这虚头(不实在、口头禅)来!”全奯禅师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