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因此就运用神通变化出一座地狱来,呈现在菩萨的面前。并对菩萨说:布施济众,死后灵魂要堕山地狱里去的。里面用火烧、煮沸等万种毒刑来使布施人遭受残害。你为什么要行布施呢?菩萨答道:哪里会有行布施有功德而入太山地狱的道理呀天帝释说:你如果不相信,可以问一问这地狱中受罪的人就是了。菩萨于是就问那些在地狱中的人说:你们是因为什么缘故到地狱中受苦的呢?这地狱中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或者有一些菩萨,因为隔阴之迷,忘失了佛菩萨的教导;但是他很想探知:世界到底是有边、还是无边等等的问题?所以发起了菩提心。或者还有一些菩萨,当他看到或者听闻如来具有无量的不思议胜妙法!生起了追求之念,因此而发起了菩提心。另外有一些菩萨,因为看到有情众生遭受了各种的苦报,他生起了怜愍心,想要有能力来救拔这些众生,所以发起了菩提心。另外还有一些菩萨,是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为了庄严毘卢遮那佛的道场──就是在毘卢遮那佛示现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这样的庄严道场;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这些诸佛弟子们都示现菩萨的身形来庄严这道场,来在众会之中安坐,来听闻毘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来说法。这些菩萨有广为人知的观自在菩萨(世间有时候称为观世音菩萨),还有文殊师利菩萨,还有普贤菩萨,那还有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说:地狱不空誓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经中提到,当时诽谤打骂常不轻菩萨的佛门四众,之后受报两百亿劫,都无法遇到佛、法、僧三宝;然后还有千劫的时间,在阿鼻地狱中受苦;终于到了无量劫后释迦牟尼佛时代,才来到佛座下听闻《法华经》,还是被常不轻菩萨——就是后来的释迦牟尼佛所度了。释迦世尊就是以大悲为生因发菩提心,然后以大悲心修忍辱,才能够疾得成佛。因为摄受众生就是摄受佛土,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在初发菩提心开始修学佛道之前的十信位中,基本上是不够资格称作是菩萨的,只是具足凡夫异生性的佛弟子,最多只能称为是假名菩萨、名字菩萨。即使是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其实也都还是属于新学的凡夫菩萨;一直要到般若正观现前,成为位不退的七住位菩萨,才能称为是久学菩萨。但是,才刚进入初信位,仍然贪着世间五欲之乐的假名菩萨,和经过一劫乃至万劫努力修学,十信位具足、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然而,菩萨眼见佛性成就十住满心而转入初行位,仍然有可能退失菩提心;因为菩萨的异生性很广、很深,一直到十回向位满心而转入初地后,才没有异生性存在,也就是成为初地菩萨以后才没有异生性存在。那什么叫作异生性?就是在行菩萨道中,在初地之前仍有可能造下谤佛、谤法、谤贤圣的机会,导致人身不保而下堕三恶道受苦,这种能够让菩萨因为诽谤三宝导致人身不保、未来要下堕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下等的菩提心是指声闻菩提,中等是指缘觉菩提,上等是指菩萨的道心,就是大乘教的发起佛菩提心。关于菩提心的发心,不能说众生一定有菩提心或者一定没有菩提心。也就是说,众生都应当要先有熏习之后才会发起菩提心的;往世若没有熏习过佛法,就不可能发起菩提心。如果有人说,众生一定都已经有菩提心的种性,那又为什么可以说菩提心有三种的发心呢?那就不应该说菩提心的发心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有人为二件事情来发菩提心,第一种是为了让菩萨种性不会断绝,怕菩萨种性断绝了以后就没有人继续流传佛法,以后人间就不会再有人可以成佛啦!所以为了延续菩萨的种性而发菩提心,来学大乘法。第二种人发菩提心,是为了断除众生的罪苦和烦恼;众生的罪业深重,但是他们自己完全不了解。其实在人间有许多的痛苦,可是他们在苦中不知苦,所以应该让众生了解什么叫作苦,所以佛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的心量就不同了,菩萨是因为对于自己在性障的修除上面已有把握,他说:我下一辈子就算忘了般若实相智慧,但是当我再来时,再怎么坏也不会干什么恶事吧!他就有把握啊!因为菩萨有努力在除性障习气种子啊!他有把握绝对不会去干什么恶事,小错也许会犯,大错绝对不会犯;来世就算是忘了般若智慧,只要佛教的弘法表相还在继续流传,他总有自己再度悟入的一天吧?于是他就来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如果你叫他说,像阿罗汉那样死掉,进入无余涅槃,问他好不好?他一定说:不好!他不想取证无余涅槃的,可以免掉生死轮回欸!你怎么不要?我才不要呢,轮回好快乐,为什么我要入无余涅槃?因为他觉得有命是很好的,他的有命很好与菩萨的有命很好大大不同。菩萨的有命很好,是因为有命就可以修学佛菩提,一步一步迈向佛道,一步一步迈向佛的境界,同时可以利乐许多有缘众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听到导师当时称呼我为菩萨,我实在是吓了一跳:虽然受完菩萨戒后,便也当自己是一位小小的菩萨了,但蒙导师亲说,我当时实在是与有荣焉,即使今生为佛法赴汤蹈火,这也是菩萨的本分事!想来,今生忽忽过去,都是因为不敢以菩萨行,菩萨名为己任!枉费导师每次周二周六上课时候,称呼大众菩萨!固然菩萨不是人当的,尤其大菩萨的入地圣位,实在是可望似乎不可及,然而今天既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菩萨的名义二菩萨的成立三菩萨的历程四菩萨的资粮五初心学渐修菩萨,乃很平常很普通的名目,是人人晓得,连小孩子也都知道。其实,一般七老八十岁的,也未能澈底明白。菩萨的含义,并非简单,亦非简短言语所能表明,今略分四段述之如下。一菩萨的名义甲、破谬一般人都指定庵堂庙宇的偶像为菩萨,从事烧香、礼拜、点烛、供养的,是非常的多,尤其杭州地方为最盛。良善风俗,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第二是要不惜生命,如果害怕丧身舍命,就成不了大功德、大福德;外道都能不惜身命的护教,我们会中有些修行大乘菩提而号称为菩萨的人,竟然怕死怕得要命,不让我摧邪显正,那她(他)们就没有资格修大乘菩提。你们想想:德雷莎修女,几十年前大家都以为麻疯病会传染,她一个小女子却敢去,这是何等大的慈悲心!真是不借身命。菩萨们则要在护持正法上面不惜身命,人家打仗时你去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有人为二件事情来发菩提心,第一种是为了让菩萨种性不会断绝,怕菩萨种性断绝了以后就没有人继续流传佛法,以后人间就不会再有人可以成佛啦!所以为了延续菩萨的种性而发菩提心,来学大乘法。第二种人发菩提心,是为了断除众生的罪苦和烦恼;众生的罪业深重,但是他们自己完全不了解。其实在人间有许多的痛苦,可是他们在苦中不知苦,所以应该让众生了解什么叫作苦,所以佛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说有位佛门的上人,她在《心灵十境》里面,她这样说:所以说,修行就是这么简单的事,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培养殷勤的心和欢喜心,有了欢喜心就没有烦恼,有了殷勤之心就不会懈怠,并且脚踏实地精进,就能恒持道心,进入菩萨的初地,也就是欢喜地。其实初地菩萨确实是欢喜地,可是所谓的初地的证得,并不是说只是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有殷勤之心跟欢喜之心,然后不断地去修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七者、要有菩萨的善根福德才堪受如来藏,声闻人不许证、得如来藏,要观察修学者是否已有菩萨悲愿的行持。如来藏法是三世诸佛及一切菩萨的根本,只适合具菩萨种性之实义菩萨修学。若修学者对众生无慈悲心,对正法无护持弘扬流通之愿行,只顾自己道业修学、烦恼修断、智能增长,一向远离众生、嫌弃众生、不顾念众生的苦难及道业,当知其菩萨种性尚未发起,于如来藏法尚无因缘修、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一百三十中,先从教令有情安住预流果,乃至说到菩萨的种种功德的较量分别;最后说:由有菩萨摩诃萨故,便有如来应正等觉,证得无上正等菩提;由有菩萨摩诃萨故,便有佛宝、法宝、僧宝,一切世间归依供养。(《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一百三十)从这段里面我们就知道说,菩萨摩诃萨他的种性是非常尊贵的,那应当也会使你越发的想要修证菩萨法才对。而在四阿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在否定了第七识、第八识的六识论者,他们不但违背了佛的意旨,而别立了意识的细心作为涅槃的实际,竟然还自己认为说自己的中观见是龙树学!这种假借菩萨的威名来哄抬自己的作法,真的是太可笑了!那么龙树菩萨在《中论》中的这一段偈颂,是什么意思呢?那是说:所有藉着万法本因如来藏以及诸缘出生的种种法,本来就是空性的一部分,但是单从蕴处界来看,却是假名施设而有,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要寻觅善知识,请善知识教导我们什么呢?教导参禅的正知见,教导我们第一义的知见,教导我们断我见的方法,教导我们怎么样修集见道的福德资粮,教导我们要怎么样发起菩萨的种性。因为这个如来藏、这个法身,是菩萨的根本大法,如果你不发起菩萨种性,即使你证悟了以后,也很快会退转,所以你要请善知识教导你这一些证悟法身的因缘。找到了善知识然后慢慢修学,具足这一些证悟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今天,我们有幸得遇,正好借着这样一个千年难遇的好因缘,得蒙诸佛菩萨的悯佑证悟无生,发现自己的本来面目,发现自己的无我如来藏,发现原来自我并不存在,发现匮乏也不存在,发现本不需要如此费力经营贪着,到处寻求认同和欣赏,更不需要借着愤怒来守护,因你的本来面目,百害不侵,生死尚且于你无关,何况世界的种种忧悲苦恼,你本是天上天下的唯我独尊。菩萨种性尊贵,这份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