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这都是菩萨的清净愿力,才做得到。我们欲求真善知识,也应当发菩萨清净大愿,才能和菩萨的愿力相应,得以值遇善知识,并能得到他的教导。(原标题:学佛人如何分辩出真正的善知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只有亲证这个金刚心如来藏之后,生起中道实相般若智慧的禅师,才会如同这部《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当中文殊师利菩萨的另一段开示。文殊师利菩萨说:禅师!于一切法,悉无所得,彼无忆念。若不忆念,彼则不修;若不修者,彼则不证。(《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卷三)如来藏是从来不忆念一切法的真如心,祂本来而有,本来自在。佛子虽说历经长时间的精勤参禅修学,好不容易终于亲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对这个世界我是越活越不知道,越活越不确定了,我的取景框越来越模糊,唯一清楚的就是发现自己的无知、自己的狭隘有限;年轻时的果敢专断越来越模糊,越来越不相信所谓眼见为实,至于道听途说更是不敢轻易领纳;总之是越来越不相信意识心在世间所收集提供的资讯和判断,心底藏着一丝松动,这是真的吗?每一生命是这样的壮阔充盈,每一个如来藏彼此激荡出这样的丰富华彩,我这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任何时、任何地都是我们的修行场所,都是菩萨的自住道场。有好有坏才!我们目前的生活或许很不如意,或许身体又很不好,或许经济状况又很糟糕,或许配偶不学佛又有种种让你无法接受的习气,或许共修的团体让你不满意,或许因为不能直接随菩萨修学而遗憾,或许因为无相念佛功夫(注释²)一直不能成就而气馁,或许因为自己妄念纷飞无法修行而困扰,或许因为不能及时得到最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修菩萨法,要能够实证菩萨的初果,就要修四加行,四加行也是要证断我见的功德。在修四加行之前,是需要具备一些前提的,这些前提都非常重要;如果说没有具备这些前提,只是单独的去依照四加行的道理去作观察,事实上是没有办法真正能够实证菩萨的初果。所以说,在修四加行之前,一定要能够检视自身是不是具有修四加行的一些前提。首先,要修四加行第一个条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任何时、任何地都是我们的修行场所,都是菩萨的自住道场。有好有坏才!我们目前的生活或许很不如意,或许身体又很不好,或许经济状况又很糟糕,或许配偶不学佛又有种种让你无法接受的习气,或许共修的团体让你不满意,或许因为不能直接随菩萨修学而遗憾,或许因为无相念佛功夫一直不能成就而气馁,或许因为自己妄念纷飞无法修行而困扰,或许因为不能及时得到最新的书籍而埋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依于这样子的从文字般若、从观照般若,而终于证得小乘实相般若,也就是小乘的沙门四果断我见,菩萨的断我见不会离开这声闻道、声闻菩提的这样子,依于四念处、依于八正道、依于所谓的三十七菩提分这样子的实修而来证得。而菩萨们所需要了解的,就是说小乘有小乘的四念处,大乘也有大乘的四念处;小乘有小乘的八正道,大乘也有大乘的八正道。当我们提到四圣谛、八正道的时候,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甚至大部分的人,应当说几乎都是还没有抵达信不退的地步,也就是在六信位还不满足,遑论七信、八信、九信、十信,到初住位呢!你要能够到初住位,才会说作种种的甘愿,才会说:我就是菩萨,我就是顶这个菩萨名,要在三界中出生入死;二乘人能够解脱我不羡慕,一点都不欣羡!能够如此才是菩萨的行谊显示了一分而已。所以,我们也不应当诃责这个当事者所认识的这个人,因为信力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个我们所根据的是弥勒菩萨的教授,在《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四,这边我们所看到的等觉菩萨对于证初果这地方是非常非常的重视。也就是说,如果今天你是自称是二乘的声闻人,那你应该要特别的留意这一份的数据、这一份的经卷。因为弥勒菩萨在里面说的实在是太过详细了,所以希望大家,你若是说要修学上,你可以作依止,那我们这边就开始作少分的这样的讲解,让你能够从这地方来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先恭录网上几位菩萨的开示如下:一二三菩萨的开示:观行审视自己的非语言、非文字的心行,以及所作这些事情的背后真正的深刻法尘到底是什么……好好地观看自己,看看自己到底在这些人事地物的生活中,是怎么过日子,是怎么以着「我」在过日子。好好地观行大小不同的五蕴境界相貌,…如是从早到晚,这样清楚一切都是因为「我」而产生诸多意识心相应的相貌,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末学的我见也未断,无法回答;引用玄奘菩萨的一句话: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接下去再举个例子:1、行走在大街上,如果有人叫你的名字,你就会立刻有反映。如果换了一位断我见的圣人,会如何应对?2‘与同事、朋友语言交流,没有了我见,能完成吗?我见是否等同于自我意识?如果等同,那么即使是圣人,同样需要自我意识来进行应对的,这是非常明显的道理。所以说:同样是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由于证严法师不承认有七、八二识,仅承认有六识,因此解释有情八个识之间的关系,必定产生了前后颠倒、自相矛盾的现象,处处错会,完全悖离佛的圣言量以及诸菩萨的开示。因此,证严法师把第七识与第八识都认为是意识心,就严重的违背圣教量,正光建议证严法师先入禅宗求悟;等到证得第八识如来藏,现前体验第八识与意识觉知心大不相同的心性以后,再进而多读经典,融会贯通,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的心中是为了布施这八万户虫,所以受用饮食,不会贪恋饮食的美味。菩萨又会依着这样的心念:我因为无明的覆藏,一世又一世如同处在长久的黑夜当中,爱乐著这个五蕴身,每天都要让这个身体能够得到充分饱满的来受用饮食;今天我把这些食来惠施众生,但愿我能够对这个身体断除贪著的心念。由佛陀的开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菩萨行者他在饮食时,也是安于自身的内观,依于解脱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你说,这因地菩萨的本愿是不是很了不起?因为他让所有的众生乘载他这个般若船,甚至是超越我们现在二转的般若船,直接成就了一切种智的大船,乘载的当时人道中一切的众生,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经典上的这个事情是佛说的,没有可怀疑的地方,佛就是这么说的。所以,我们呢不一定会发这样的宏愿,但至少有发「无量众生誓愿度」,所以你就按照你的路继续走,要相信佛道不可思议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像这样的嫉妒心,会障碍修行者的慈悲、仁爱之心,也会使得嫉妒的心念不断地增长,而使得修学者离菩萨的慈悲心行愈来愈远。因为嫉妒心,会推使众生去造作种种的不善恶行,所以必定会招致未来世的苦果,而不断在三界轮转无法出离与解脱。世尊在《长阿含经》当中,有开示过十退法,也就是十不善业道,其中意行的部分有贪取、嫉妒、邪见等三种不善业;反过来说,不贪取、不嫉妒、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是长者完全听不进去月光菩萨的劝谏,就派人去迎接佛。到了长者家,佛带着比丘众以及菩萨众走到那一道又一道的大门,那些火坑突然都变成了水池,而且从里面都冒出非常清净庄严的莲花。这时候长者和外道们看了都非常的惊恐!接着,佛到了屋子里面,那些外道们又暗想:既然没有办法陷害瞿昙掉到火坑里面,最起码这个毒饭应该可以把他毒死。没想到佛说:世间最毒的莫过于贪、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只需要在心中轻轻地挂着佛菩萨的念,以缓慢的动作来礼拜佛菩萨,这样不但可以得到佛菩萨的摄受而安定下来,可是却没有佛号声音、文字或影像,或是数息的数字,所以可以很容易地从缓慢的忆佛拜佛动作当中培养出动中定的功夫;这样的话,在世间法中生活或工作的时候,除非是需要非常专注思惟的时刻,大部分的时间呢,都是可以很容易地忆念佛菩萨而不受世间法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声闻人,他没有菩萨的种性,他即使进入了菩萨的僧团,菩萨的僧团里面是可以包容这样的声闻人;可是这样的声闻人,他要实证菩萨的初果,要能够进入七住位明心见道,那是非常的困难的。因为声闻人在菩萨僧团里面,很容易显发出他声闻的那种气息,也就是说他总是考虑到自己的道业而已;他不会考虑到:整个应该如何弘传?我应该如何来遵守菩萨僧团的种种的规定?所以说,一定是具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因此在中国古德,建安七子之一,有一位叫作徐干的,他依世间道理写了一本《中论》,这《中论》和龙树菩萨的《中论》不一样,因为这个《中论》,主要是在讲世间的道理,那您看是不是通用呢?我们来念一下:君子常虚其心志,恭其容貌,不以逸群之才加乎众人之上;视彼犹贤,自视犹不肖也。故人愿告之而不厌,诲之而不倦。(徐干《中论》)这意思就是说,君子是经常都抱著一个非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今天一个菩萨的心性,应该是要常常修慈、悲、喜、舍的这样的心性,应该把心念常常安置在慈悲喜舍的心行起行当中。菩萨戒里面有说著:“一切众生是我父,一切众生是我母,我生生随之受生、随之教导。”所以,今天我们看到一切众生的时候,能够像伯俞一样,把他当成自己的父亲,把她当成自己的母亲;当我们看到众生的时候,我们看到他发脾气,我们看到他谩骂的时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