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假名菩萨和实义菩萨——恭录自《菩萨优婆塞戒经》二十二种假名菩萨1、众生若发菩提心已,乐受外术及其典籍持讽诵读,即以此法教化众生。2、为自身命杀害他命,不乐修悲、乐于生死,常造诸业,受生死乐。3、无有信心,于三宝所。4、生疑网心5、护惜身命不能忍辱,语言粗犷、悔恨放逸。6、于己身所生自轻想:我不能得无上菩提。7、于烦恼中,生恐怖想。8、亦不勤修坏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以不净物来布施,只是方便行,所以有开缘。或时设以不净物施,为令前人生喜心故。——《优婆塞戒经》(杂品)第十九有时菩萨假使以不清净的物品来布施,那也是为了让被布施者生起欢喜心的缘故。不清净之物,譬如众生肉:有人很喜欢吃羊肉、牛肉,凡是肉案子上买得到的肉类,你就买了布施给他,方便度他入佛法中。有人喜欢吃葱、蒜,你就送给他,为了让他生起欢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他们做火供,有时是十几盘,三、四十盘的大麦,倒进一个大桶里面烧,那是以外道法的火供方式作供养,当然供养的都是鬼神,诸佛菩萨都不受这种不如法的供养,所以佛门四众都不应效法藏密以外道法方式作的供养。也不可用酥粉来涂抹塔或佛像,更也不可以用牛奶、羊奶来佛像。也许你们会想:哪有人这么奇怪,用牛奶在洗佛像的?我说有啊!而且还有人用酥油洗神像的。假使因缘成熟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善男子!一切恶友诸烦恼业,即是菩萨道庄严伴。何以故?一切凡夫无有智慧正念之心,故以烦恼而为怨敌。菩萨智慧正念具足,故以烦恼而为道伴,恶友及业亦复如是。善男子!舍离烦恼,终不得受恶有之身,是故菩萨虽现恶业,实非身口意恶所作,是誓愿力;以是愿力受恶兽身,为欲调伏彼畜生故;菩萨现受畜生身已,善知人语、法语、实语、不粗恶语、不无义语。心常怜愍修集慈悲,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摩诃萨具足几法能自他利。善男子。具足八法能自他利。何等为八。一者寿命长远。二者具上妙色。三者身具大力。四者具好种姓。五者多饶财宝。六者具男子身。七者言语辩了。八者无大众畏。善生言。世尊。何因缘故。菩萨得寿命长。乃至大众不生怖畏。佛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无量世中慈心不杀。以是因缘获得长寿。无量世中常施衣灯。以是因缘获得上色。无量世中常坏憍慢。以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梵网经》中,世尊曾经开示说:菩萨应该以慈悲心来进行放生这件事情。有情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就不断的从生生世世的父母来受生,所以一切有情都应该当过我的父母,所以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六道众生都是我的父母;如果杀害众生来吃的话,就是在杀我的父母,也是杀我过去生在畜生道的身体。如果我们看到有人杀害畜生的时候,应该要想方设法来救护牠们,解除牠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古时候为了这样的事情,龙树菩萨也有根据这六斋日,然后来说一个六斋法。六斋日就是每个月选六天来吃素。那你想这样是不是一个文化传统?是的。实际上六斋日,在中国是由皇帝所钦定的,这事情很难理解吧!不过古时候确实是如此。当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南朝的梁武帝他本身受这个菩萨戒,所以他要制定:不管你是大乘小乘的出家众,你都应该要吃素。后来这个风气,就变成出家人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般而言,若这一世能有因缘修学了义究竟,能够安住于中修学,福德通常不会过于贫乏,因为菩萨必有可爱的异熟果报。若是福德仍不具足者,还须为生活、为三餐奔忙而无闲暇,这种人不容易有因缘修学了义究竟;即使有因缘也不容易安住,因为世间法中能让他烦恼的事情太多了,根本无暇修学佛法,亦即其事障较多而阻碍修学。因此,能安住于中修学者,其基本的、生活上所需的资财通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乘经典中还多处说挚爱行菩萨道者及菩萨随顺众生爱欲以结缘度化的功德。如《华严经》卷七五说妙德女因挚爱修菩萨行者威德主太子(释尊前身),求为其妻,而生大功德,虽以爱染心,供养彼佛子,二百五十劫,不堕三恶趣。《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载,众尊王菩萨以地大心执女人手共一床坐,劝一位爱他的姑娘发菩提心,受到佛的赞叹,谓成就如是悲心,虽受五欲,不犯众罪。树提梵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她的话使我一时为之语塞,由于我不知道她看到的是什么书,也不能下任何判断,但是,我仍然对这位我素来尊敬的朋友说:佛教绝对是男女平等的,我们不必管你看的书上怎么说,从两点小事就可以证明,第一是,在佛教的大菩萨里,许多菩萨都现女相,例如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等,可见女人成佛得道是没有问题的。第二是,在佛陀的时代,佛教的僧团就有比丘、比丘尼,在家也有优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经济能力不好的人,可以行法供养,包括:相信有明心见性的法门,礼敬、赞叹演说的菩萨法师,如说修行供养,流通演说的书籍……等等,而且这样的供养,其功德远胜过财物的布施。至于放生这件事,依照目前现代的环保观念,以及当今放生的事实情况看来,是有修改作法的必要;因为放生往往会改变生态的平衡,造成无法想象的后果。例如,有人在放生福寿螺、鳄鱼,乃至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不但不是他的愿望,因为他想说佛法中说众生平等,而阎罗王菩萨能够作这样示现,我当然也可以这样;因为他是真切地发了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大愿,他怎么会这样就舍弃众生、不顾众生而一走了之呢?所以,他左思右想之下,开始寻寻觅觅。因为佛开示说,有一个法它是本然就自在解脱,为众生的万法所依,却也不禁制万法;亲证转依之后,证得解脱的同时,也不妨能够在世间示现。福德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释迦牟尼佛在《妙法莲华经》卷四〈法师品〉中,对于药王菩萨开示,以什么样的众生未来世将会作佛来界定法师呢?释迦牟尼佛这样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卷——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成就阿耨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说,有一些菩萨他曾经这么说过,他说:自开自解自为人,便向红尘利有情。而禅门里面也有这样的说法,出现红尘这样的名词,譬如说:【师门送,谓青林曰:恁么去,一句作么生道?林曰:步步踏红尘,通身无影像。师良久,林云:老和尚何不速道?师曰:子得恁么性急?林曰:某甲罪过!便礼辞。】(《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卷一)当然这里面就有更深一层的意涵,不过我们现在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什么说声闻缘觉乘他没有办法摄受与自己同一种种性的有情,而必须要由菩萨来摄受呢?这是因为说,声闻缘觉乘的有情,修学佛法的目的就是要亲证解脱,一旦入了无余涅槃以后,五阴身俱灭,已经没有阿罗汉、辟支佛在这个世间出现;即使是最懈怠的声闻人,他七返人天,一样也要取证无余涅槃。只有菩萨才能够发愿生生世世入世,来利乐有情;只有菩萨才具足乃至于超过阿罗汉、辟支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再来看看《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怎么记载阎罗王这个身份:【菩萨摩诃萨远离身口意恶业,常持净戒,一向正求如来净戒,示现一切凡愚童蒙众生持戒威仪,为教化成熟犯戒众生故,菩萨具足成满一切清净功德,正趣菩萨趣,而现受生地狱、畜生、饿鬼、阎罗王及诸难趣,令彼众生离恶趣故,而实菩萨不摄彼趣。】(《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十)在另外一种翻译本版的《华严经》里面,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维摩诘所说经》卷一)表面上看起来,维摩诘菩萨好像有一点在跟佛唱反调的味道,其实不然。佛的说法一向就有很多层面,所以才会有所谓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的这个事实。当然,出家一词有着出世俗家与出三界家的差别。出世俗家的同时,应当征得父母乃至配偶、子女的同意;而出三界家是证出家法,却是心地法门,它是不着外相的,它只论说是不是已经心得决定。所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我们待会儿回答的内容当中,我们会引用到儒教的内容,虽然一般传统来说,我们不将儒教视同为一种宗教;不过就菩萨们所知,应该也都知道,譬如像一贯道的话,有所谓的五教合一,也是把儒教归纳为其中之一。因为我们今天是要从短、小的方面去作一个简单的,让观众们有一个比较直接的印象,来作一个区分,所以我们今天还是把儒教列为我们要比较对象之一。我们今天的对象主要是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是菩萨随所住处。不教众生令堕恶道。而是菩萨则为诸佛之所诃责。”后学虽然不是菩萨,但地藏论坛正是一个宣扬佛法的地方,作为一个佛弟子、地藏论坛这个“城邑村落”的一员,如果地藏论坛里的某位同修不仅没有学佛有所进步,反而接受了一些外道的蛊惑,而生出一些谤法的言论从而真的堕入恶道,则必有后学的过失,一定也会受到佛菩萨的呵斥的,所以在此要为没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依菩萨地第四十五卷菩萨方便善巧。有十二种。依内修证一切佛法。有其六种。依外成熟一切有情。亦有六种。依内修证有六种者。一于有情。悲心俱行。顾恋不舍。二于诸行。如实[1]通知。三于无上菩提妙智。深心欣乐。四顾[2]恋有情不舍生死。五知诸行故轮转生死而心不染。六欣佛智故炽然精进。依外成熟有六种者。一能令有情以少善根感无量果。谓劝有情。舍微劣物。乃至最下[3]唯二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