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菩萨三万二千。皆神通菩萨。一切大圣能随俗化。佛所住者皆已得住。为法城堑护持。为师子吼十方闻声。众人不请祐而安之。兴隆三宝能使不绝。皆已降弃魔行仇怨。一切所化莫不信解。皆度死地脱无挂碍不失辩才。其念及定总持诸宝悉成其所。布施调意自损戒忍精进一心智慧。善权已下得无所著不起法忍阿惟越致。已转。随众人相为现慧德。在诸众为正导。以无畏而不动。已成福祐慧之分部 三摩地

2018-07-22

家中无论供奉哪尊或几尊佛、菩萨圣像,均可先诵念世尊赞,再依序诵念其他佛、菩萨的赞偈。2.以下是日常念诵的佛菩萨赞偈,列出来供大家参考。大众可依自己所供奉的佛菩萨圣像,依序诵赞,最后再以南无安位王菩萨摩诃萨三称三拜结尾。3.唱赞时,皆应恭敬合掌;若不会唱诵,诚心诵念亦可。佛宝赞佛宝赞无穷,尘劫前证大雄。常住寂光悲心隆,垂迹度群蒙。为说机理双契法,震发九界 三摩地

2018-07-22

仅仅是拜忏、追福、消灾、超度等的活动以及仪式吗?读过《金刚经》的菩萨们应该记得《金刚经》的第一段是〈因由分〉,这一段是在叙述佛陀聚集宣说这部《金刚经》的起因;所以,的真正意义应该是说法的聚会。我们可以再举《大般若经》的,里面佛陀开示的,大家就可以了解。这个里面:【佛告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从十方界所事诸佛中没来生此间,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已经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在前面几集讨论到佛为什么要度众生这个题目的时候,也曾经说到说,度化无边众生,化度一切众生使无有余,这是诸佛于因地行菩萨行的时候所发,乃至于成佛之后也不舍弃的殊胜大愿。所以,佛陀所施作的佛事,可以说都是为了教化众生,为了利乐有情。就像《华严经》中记载了诸佛世尊为了度化众生,而施作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十种的佛事,我们可以举其中一个让大家了解。里面说: 三摩地

2018-07-22

什么是圣所遮物呢?是说佛菩萨所遮止的物品,不能用来供养三宝。譬如众生肉以及五辛;五辛就是葱、蒜、韭、薤、兴渠,包括青葱、珠葱、大蒜、韭菜,蕗荞、洋葱等等。蕗荞又叫作荞头,或称为小蒜。这些虽然是植物性的食物,但是吃过之后,全身散发出来的味道,会使得身边的人受不了。《楞严经》卷8佛开示说:想要求证佛菩提或修证禅定,不能吃五辛。五辛如果熟食会使人增长淫欲 三摩地

2018-07-22

很多人都知道《大悲咒》最为灵验,也常常在或日常生活中持诵《大悲咒》,然而可能大多数人不知道,《大悲咒》是出自《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也大多不知道这部经中观世音菩萨除了金口诵出大悲神咒外,也开示了持诵《大悲咒》的心要,经中说:【观世音菩萨说此咒已,大地六变震动,天雨宝华,缤纷而下。十方诸佛悉皆欢喜,天魔外道恐怖毛竖,一切众会皆获 三摩地

2018-07-22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农历二月十九日,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的诞辰日,是佛教界的重大节日。当此殊胜时节,为同沾法喜、共沐佛恩,让我们共同至心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广发大慈大悲救护众生之心,真实履践观世音菩萨大道!值此殊胜之日,倡议善男信女们,吃素、放生、持咒、诵经,广行一切善法,勇 三摩地

2018-07-22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农历九月十九日,是大慈大悲之观世音菩萨出家日,是佛教界重大节日。在此殊胜时节,为同沾法喜、共沐佛恩,让我们共同至心持颂观世音菩萨名号,并以般若智慧反观自身五蕴空相,发大慈大悲之心观听救济众生,真正做到与观世音菩萨之心相应,实践观世音菩萨之真意!于此殊胜佛日,倡议众佛子吃素、放生 三摩地

2018-07-22

经常看到有人拿着一些佛像挂坠、佛珠、手串甚至一些首饰、钢笔等等,到寺庙找师父开光,求诸佛菩萨加持。前不久,网络上还流传一组照片,是某寺院的一些僧人围着一排汽车,说是给汽车开光。如果按照佛教的仪轨和制度严格的讲,给手串、首饰、钢笔乃至汽车做的这些仪式都不能叫做开光,可以叫做加持。开光是一种佛教的仪式,也就是在佛像、神像塑成以后,将要被放置在佛殿、佛室 三摩地

2018-07-22

既然「已发愿」行菩萨道,志向无上佛菩提,是「学『佛』」,而不是学「解脱出三界」入涅盘的「阿罗汉道」,那么「善修菩萨十度行」之自度度他渐次趋向「佛道」是定然必须修学的道路!始自六度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再加上入地菩萨之方便、愿、力、智波罗蜜,总共有十度的修学。其实长劫菩萨道之行止是以六度、十度为总纲而衍生出无量无边的菩萨万行,所以种种善 三摩地

2018-07-22

经典中所说的,大多都是世尊还有诸菩萨、圣们他们讨论三乘菩提法要的聚会。但是,佛法流传到后代,因为要广为接引初机的学人,因此开设了很多很多的权巧方便法,所以这些以梵呗唱诵的方式来举办这种唱诵的,而且大都偏重在超度等等这些事相的仪轨上面。因为初机的学多有所障碍,很多人的冤亲债主是属于鬼道有情,因此这一类的超度就会流传到现代反而变成主流;而真正在演说三乘 三摩地

2018-07-22

还没有深入经藏,对于佛教以及佛陀只有初步了解的人,可能会认为佛事就是供佛、拜佛、念经、诵咒的这些仪式,或者是在佛菩萨形像前举行拜忏、追福、消灾、超度等一般所称为的这些的活动。这样的认知到底对还是不对呢?我们不妨先来探讨:在佛教中的真实意义是什么?是否就仅仅是拜忏、追福、消灾、超度等这些的活动以及仪式?读过《金刚经》的菩萨们应该记得《金刚经》的第一段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来讲,我们的至诚心要恭敬佛菩萨,还要合掌叉手,合掌叉手(正伟法师同时示范合掌、叉手的手势动作),甚至要胡跪。稽首就是要鞠躬问讯,现在菩萨都把问讯弄错了,我们来看经典讲问讯是什么?诸佛世界的菩萨来娑婆世界,问释迦牟尼佛,就问佛说:我是某某佛的菩萨,来礼见释迦世尊,请问世尊‘少病少恼否?游步轻利否?色身康健否?众生易度否?’这个才是标准的 三摩地

2018-07-22

 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遍)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我们再看看寺庙当中所供奉的诸大菩萨,除了地藏王菩萨之外,譬如说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乃至弥勒菩萨、维摩诘大士等,却都是现在家相的;祂们头戴天冠、身着宝衣、胸佩璎珞,身有种种的宝物庄严,和出家僧迥然不同。另外,在《华严经》中善财大士五十三参的善知识当中,也只有五位是现出家相,其余则都是现在家相。那到底是不是一定要出家才能够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持咒对于有正见、有证量、有威德力的这些菩萨,事实上是没有任何的威胁的。所以说,持咒有时候是有效,特别是有时候它对于一般世间人,有时候它是有效的;可是那样子是遮道法,因为这会让对方产生怨结。也就是说,原来他们之间是没有因果的关系所产生的这一些负债的、互相的恩怨的情况,可能因为持咒的关系,而去获得世间的名闻利养,那这样子对于对方就产生损害,这样就 三摩地

2018-07-22

这当中在告诉我们,佛法它不是如是因必得如是果这样的「」思想,因为的说法,正是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6当中,所破斥的十六种外道论当中的「宿作因论」这样的外道思想。佛陀跟诸大菩萨在经论当中常开示,告诉我们说因跟果之间还有「诸缘」的生起,会使果报有所转变。这中间的因缘关系,牵动非常的复杂,也会使因地的造作,不必然会产生因地造作时所应得果报;而对于中间 三摩地

2018-07-22

(3遍)☞正觉发愿文(3遍)愿我修学大乘理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受学大乘第一义不久见道证真如随度重关见佛性随我导师入宗门亲证三乘人无我愿具妙慧勇摧邪救护佛子向正道普入大乘第一义受学究竟微妙理愿随导师学种智通达初地法无我修除性障起圣性发十无尽大愿王愿我依佛微妙慧善修菩萨十度行无生法忍增上修地地转进无障碍乃至究竟菩提果不舍众生永无尽愿我世尊恒慈愍冥佑 三摩地

2018-07-22

请问各位电视机前面的菩萨们:如果是你们的话,你们有什么看法?我想每个人都有意见,好像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都没有道理!因为佛所说的都是在心上用功,不是在事相上用心。同样的道理,佛坛的摆设方位也是如此,只要心诚则灵就可以了,而不是在摆设的方位等事相上用心。由于现在家庭空间并不大,所以只要能够安置佛坛,而且佛坛不要面向不净的方位,譬如厕所、房间等 三摩地

2018-07-22

上香的方法: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如果人很多时,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然后走到距佛像三步远的距离,举香观想拜佛。上香时以一支为宜,若要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中间(口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口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口念供养僧)、合掌(供养一切众生,愿此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