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什么是菩萨?在台湾、中国等华人地区的佛教,绝大部分都是以大乘法为主,所以在佛之间,彼此以「菩萨」来互相称呼可以说是很平常的,但是到底什么是菩萨呢?有的人会说:这很简单啊!菩萨就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翻译成中文就是「觉有情」。什么是「菩提」。严格来说,应该是能够让人成就佛道的法,才能够称为佛法;所以本来应该就只有唯一佛乘,也就是成佛之道;而所证的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北俱卢洲的人民他根本无忧无虑,所以那边的人绝对不会学佛,所以菩萨都不会想要生到那边去度北俱卢洲的人学佛。所以北俱卢洲在佛法当中是属于边地,所以佛有交代说,不要发愿生到北俱卢洲;虽然在那边是很快乐的,但是因为学不到佛法,所以佛菩萨就交代,不要生到那个地方去。《西游记》第八回中写道,佛祖在某年的七月十五举行了一场盂兰盆会。在这次会上,佛祖告诉他下 三摩地

2018-07-22

兜率陀天它又分内院跟外院,我们都知道弥勒菩萨是在内院说法,外院是天人享受五欲的地方;那外院的五欲呢,会让这个天人忘了学佛。在佛教里面就有一则传说,它是这样说的,我们来看看说,外院的五欲到底会怎么样令这个学佛的人忘了学佛。这个传说是这样说:有三位菩萨,一个名叫无着,一个叫作世亲,还有一个叫作师子觉。有这三位菩萨,他们志同道合发了一个愿,说他们死后都要 三摩地

2018-07-22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佛菩萨的节庆,依时间先后有:正月初一的弥勒菩萨圣诞、正月初六的定光古佛圣诞、二月十五的佛陀涅槃日、二月十九的观音菩萨圣诞、二月二十一的普贤菩萨圣诞、四月初四的文殊菩萨圣诞、四月廿八的药王菩萨圣诞、五月初三的伽蓝菩萨圣诞、六月初三的韦驮菩萨圣诞、六月十九的观音菩萨成道日、七月十三的大势至菩萨圣诞、七月三十的地藏菩萨圣诞、九月十九的观 三摩地

2018-07-22

昼夜六时,持菩萨戒,直至业障消除,六根清净,大开圆解,解第一义实相妙理,亦即真如佛性。四)七佛:1)毗婆尸佛;2)尸弃佛;3)毗舍浮佛;4)拘留孙佛;5)拘那含牟尼佛;6)迦叶佛;7)释迦牟尼佛。五)八福田者:1)佛、2)圣人、3)和尚、4)阿阇黎、5)僧、6)父、7)母、8)病人。八福田中,看病福田最为广大,因病乃为苦中之苦,故探病为福中之福。六)十发趣心:名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有哪些类别?既然菩萨要经过三大无量数劫那么长远的时间才能够成佛,那么在这么长久的修学期间当中,各个阶位的菩萨之间,证量的差异当然也是非常的大;所以我们应当要了解一下,才知道自己目前的定位,以及之后所努力的方向。佛菩提道的修学,大多是依照《华严经》以及《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所说的,把菩萨道分为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以及等觉位、妙觉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所证菩提,异于二乘;以证法界实相故,依法界空性观七觉支亦是施设幻有,故于诸法不生忆念,名为念觉支。菩萨复于诸法中观察,无非空性真心之自现自取,七识妄心于中自生分别,然于空性而言,实无善恶净染可得;以住无所得正见故,得择法觉分。菩萨非以坏灭三界有为法而证菩提,乃于三界诸有为烦恼中,不离烦恼而证菩提,是真精进觉支。菩萨于三界诸有为法中不生乐着,亦 三摩地

2018-07-22

初住位是修布施,你们没有办法做法施,那你就做财物的布施;二住位严持戒法,……乃至六住位熏习般若;那你破参的时候就进入了七住位,七住位之后得要继续修学,锻炼功夫,准备眼见佛性;后来你眼见佛性了,就进入第十住位,就是《大般涅盘经》中佛所说的「十住菩萨眼见佛性」,但是从初住位到十住位都还是习种性人。习种性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说他的习性还很重,因 三摩地

2018-07-22

高慢在诸地菩萨中是不会存在的,只存在于三贤位中,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诸地菩萨总是拿佛和菩萨来比,就会觉得自己的修行差得远呢!要到何时才能成佛呢?因此,总是心心念念想着应该如何才能往上提升,才能利乐更多的有情,所以诸地菩萨不会有高慢产生。但是在三贤位中有时会生起,那就会随着每个人修证的高下而有所不同。然而高慢通常都是在凡夫位中出现的多,如果在亲证实 三摩地

2018-07-22

上一集我们跟各位介绍到《大乘起信论》里面马鸣菩萨说,如果众生能够把一切妄念灭除,而成为无相的话,就是证得如来的智慧。我们也举了有人有很严重的文字障,这个就是所谓的妄念有相,如果能够实证第八识如来藏,就能够妄念无相。我们上一集说到,悲智他主张无想就是涅槃,而且主张无想定,所谓的净无想道,就是到达涅槃的一个道路。基本上他那样说,他是对的,可是他又认为说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漏尽通只有佛门中已断我见及断我执思惑现行的小乘四果阿罗汉,以及大乘初地以上的菩萨才能证得,是不共外道、不共凡夫的。如果我们要再加以细分的话,二乘罗汉跟缘觉虽然有漏尽通,但并不一定就具有五通。因为二乘证得四禅八定具足的俱解脱圣者,虽然不修习神通,也不作神通法门的加行,那他往世也没有修习神通,虽然他已经是俱解脱,已经有漏尽通了,也还是没有五通。只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要以断我见,就是要以未到地定为基础,而来证得四念处当中第三个观心无常,这一个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的观心无常,心主要指的是六识心,因为小乘里面没有特意地去讲第七识意根,更没有明确地去讲到第八识;因为小乘的修行,它只是要把这个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要如实现前去觉察。这一切有作有为,因为因缘而和合而造作所成的依他起法 三摩地

2018-07-22

由此可知《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是一位对大乘佛法有相当研究的菩萨。接著我们要说这八个心的现行,以及这八个心现行之后,必定会产生的一切法:八个心各有祂们相应的心所有法,以及这些心相应的烦恼、善法、无记法等等;这些心所有法,加上八个识,以及我们的色身五根等十一个色法,合起来运行的时候才能够有一切法的出现。这八个心的功能,以及辗转出生的一切法,马鸣菩萨统统 三摩地

2018-07-22

世亲菩萨的《百法明门论》把世间林林总总、不可计数的事物,分类归纳为五位百法,来统摄宇宙间的一切万法;而这五位百法是以八识心王为识之自相,以六位心所为识之相应,以十一色法为识之所变,以二十四心不相应行法为识之分位,由这四大类、总共九十四法和合运作,方能显示阿赖耶识自体之真如性。而这个真如性乃是阿赖耶识之所显法,不是能生阿赖耶识之法,更不是阿赖耶识所依 三摩地

2018-07-22

《名义菩萨品》第八〖善生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二种:一者假名菩萨、二者实义菩萨。云何名为假名菩萨?善男子!众生若发菩提心已,乐受外术及其典籍持讽诵读;即以此法教化众生。为自身命杀害他命,不乐修悲、乐于生死,常造诸业,受生死乐;无有信心,于三宝所,生疑网心,护惜身命不能忍辱,语言粗犷、悔恨放逸。于己身所生自轻想:我不能得无上菩提。于烦恼中,生恐怖想; 三摩地

2018-07-22

经文的颂偈是这样子讲的:【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正法为第二,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修证为第四。】(《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所以我们把这里称为四种法要。这四种法要颇类似于—可以相比拟—我们经常说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维”就是一张网,四周四方、上下左右的一个粗的绳子,有这样一个粗绳&mdash 三摩地

2018-07-22

大乘菩萨不但同样有慧解脱,同时也已证得法界真实相,就可以深入般若,就可以如《心经》讲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如此渐次成就大乘行,最后道种智,成就一切智智,才是真正的成佛之道。新竹凤山寺的《广论》弘传者,承袭藏传佛教《广论》六识论的中观应成派思想,喜欢画饼充饥,天天喊着想要实证一切智智,但是《广论》中又否定法 三摩地

2018-07-22

业与大家息息相关的,懂得业报的原理,也懂得转业的方法,成佛之道便能迅速完成!佛在《菩萨优婆塞戒经》对业有非常具体的描述,佛说:无量世界一百三十六地狱处,无量畜生、无量饿鬼,皆因业作;人、天亦尔。无量众生获得解脱,亦因于业。1、业的种类:是业四种:一者现报、二者生报、三者后报、四者无报。业有四种:一者时定、果报不定,二者报定、时不必定,三者时定、果报 三摩地

2018-07-22

又如有些新学菩萨,初发菩提心欲成就佛道,然因过去世于声闻法中熏修很久,所遇的都是声闻种性之师,转弃大乘法而唯修二乘解脱道,这对欲修佛菩提道的学子来说,也是业障的一种;马鸣菩萨在《大乘启信论》中说过若遇恶缘或时退堕二乘地故之理。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是真修佛道者一个很重要的志愿,因此退堕二乘地也是业障的一种。恶业缠身连善法、二乘法都无法增上修 三摩地

2018-07-22

《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卷一〔编案:亦名《亲友书》〕说:【是八地狱常炽然,皆是众生恶业报,或受大苦如押油,或碎身体若尘粉。或解支节今分散,或复刴剥及烧煮,或以沸铜澍其口,或以铁押裂其形。铁狗竞来争食噉,铁鸟复集共龃掣,众类毒虫并囓啮,或烧铜柱贯其身。大火猛盛俱洞燃,罪业缘故无逃避,镬汤腾沸至高涌,颠倒罪人投其内。人命危朽甚迅驶,譬如诸天喘息顷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