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什么是菩萨?在台湾、中国等华人地区的佛教,绝大部分都是以大乘法为主,所以在佛之间,彼此以菩萨来互相称呼可以说是很平常的,但是到底什么是菩萨呢?有的人会说:这很简单啊!菩萨就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翻译成中文就是觉有情。那么什么是菩提呢?又要觉悟什么东西呢?这当然就不是三言两语讲得清楚的。现在我们再来简单的说一下,什么是菩提。严格来说,应该是能够让人成 三摩地

2018-07-22

世尊所传授的佛法分为三乘法—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各自有他们要证得的目标跟方法,可是后者可以包含前者,也就是缘觉乘它所证的果位,可以包含了声闻乘,而菩萨乘的内容包含了前面的二乘。声闻和缘觉所要证得的目标,都是以断尽见惑、思惑,能够离开三界,此生尽后就不在这个三界当中现行,也就是证入了无余涅槃。过去的祖师把这个缘觉跟声闻称为二乘道,有的时候又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能够听佛华严时,它的对象是诸大菩萨。华严时的法,从天上讲到人间;就如同太阳刚刚要升起的时候,第一道光会照到的是最高的山顶,如光照诸大山王;这就又好像是佛陀祂所生的法乳,是纯粹的这个生乳、牛乳的滋味。但是这样的一个华严时的法,并不是人间普通的菩萨能听得到的。接下来叫作鹿苑阿含时,是说佛在成道以后,从鹿野苑开始度五比丘,十二年当中说阿含法教,主要 三摩地

2018-07-22

意思是说,光是能够依止声闻戒而出家,他的福德、功德就已经非常不可思议了!如果我们更发起大心要自度度他,不但要证得四果阿罗汉,还要能够成佛,那我们就要修行大乘的佛菩提道,也就是菩萨道;菩萨道本身就函盖了二乘的声闻道。譬如有些菩萨,他发心要住持佛的声闻表相,那么他除了持守五戒之外,他一样受持声闻的出家戒,现声闻相;但是他所持守的比丘戒、比丘尼戒,并不是 三摩地

2018-07-22

例如,西方净土中国无恶道,在这个地方不会堕入恶道;而且都可以得到三十二大人相,每个人神通具足;可遍供诸佛,而且未来决定会成佛;此处寿命无量,皆可成一生补处菩萨;乐如漏尽,现证不退转位;十念即必定往生西方等等。在在处处都显示了西方净土较其他净土更为殊胜的地方。这一些都是因为弥陀世尊的悲愿特大的缘故!有兴趣的同修,可以拿经典来看一看就知道了。所以,经过 三摩地

2018-07-22

只要能够常常去随侍诸佛菩萨,那就是最好的去处。当时的人喜欢帮往生的人造佛像,再来回向这个亡者往生善处,并且把这个发愿文刻在佛像上。例如,现在画面中的这一尊佛像,上面刻的字大意是:东魏元象元年,佛安东将军,前荧阳太守薛安颢,为了亡女魏氏造玉佛像一尊;愿回向亡女不入三恶道,不遭遇八难,能够往生善处,值佛闻法,一切众生咸同此福。另一尊则是北魏普泰二年,昌 三摩地

2018-07-22

佛以自身的修行与无量世以来的六度万行,教导我们如何摧坏烦恼,如何证得解脱,如何广行菩萨道、培植成佛的福德与智慧。而佛的法呢,则告诉我们摧毁烦恼的方法:什么叫作真实的解脱?依什么样的道路可以得到这种解脱?如何去亲证自性清净、与大般涅槃?僧团它住持佛法,使得佛法能够住世而不断绝,身修证坏烦恼行而得正解脱,如法受持佛种甚深的智慧。因此,佛、法、僧三宝是我 三摩地

2018-07-22

亲证了实相之后,还得继续跟从大善知识,熏习地上菩萨种智正理,才能够对这一个如来藏,能够穷究其理。如果说对于如来藏中一切种子了知的,那只有佛陀了!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41集佛陀是创世主吗?>正伟老师(原标题:谁是真正的造物主?) 三摩地

2018-07-22

第三者,世间的治生是指的经营谋生,佛法中真正的善知识,他还能够广为众生施设方便,令他不只是修集来世的人天福德资粮;而且,更能够进一步去成办未来世乃至久远世菩萨道的资粮,还进一步令学人发起意乐,而自自然然地欢喜奉行;因为已经知道,什么是对他们的佛菩提道的进展有利的。第四者,善知识还能够广开法宴,因为说法的深入浅出、妙趣横生,能够令那些不喜欢经道的欢喜 三摩地

2018-07-22

再者说,难道佛法就只有解脱果吗?而声闻人的解脱果,乃至说他证了四果,真的是究竟的解脱吗?以断我见为基础而开始进一步去求参禅明心,那才是菩萨的七住位,后面还得要满足十住位,然后十住位之后还有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等这么多的菩萨阶位,要一一去修证。这个初分证出家法,还真的是基础而已!先不说四果或是佛果,单单说断我见以后,也就是分证出家法以后, 三摩地

2018-07-22

表面上看,维摩诘菩萨好像有一点在跟佛唱反调的味道,其实不然。佛的说法一向就有很多层面,所以才会有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的事实。当然,出家一词有着出世俗家与出三界家的差别。出世俗家的同时,应当征得父母、配偶乃至子女的同意;而出三界家是证出家法,是心地法门,它是不着外相的,它只论是不是已经心得决定。所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在意愿上发出家 三摩地

2018-07-22

然后也许他又会说:最后一定要有三归依、唱回向偈,然后还要发愿: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灾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然后礼佛三拜,课诵完毕。对于初机的学人而言,注意这些规矩是有必要的。但是除了这些规矩以外,为了要让学人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进步得更快,我们还应当时时的警觉说,学佛到底是为了什么?每一个人在自己学佛的过程中,施设了种种方便,譬如 三摩地

2018-07-22

如是因是说,你还是应当要有能够亲证佛菩提的资粮,也就是前五度的福德的修集,然后再加上第六度的正知正见的熏习,所以还是要回归到菩萨的六度,乃至于十度万行。如是果讲的是说,你可以亲证真正的佛法,当然还是汇归于一佛乘。所以,思惟最好修学哪一宗这个问题的时候,应当是要有一个前提,是什么前提呢?那就是说,我们修学佛法到底是为了什么?乃至于进一步要思惟说,我修 三摩地

2018-07-22

其实分宗立派对真正的佛法来讲,是不适合的;因为对于菩萨而言,应当是要依照佛的施设,依六度万行乃至是十度万行,全面地来修证佛法或者说修学佛法。毕竟各个宗派它主要的法义其实都只是佛法中的一部分而已。可是刚刚在修学佛法的时候,多半是因为自己的心性、环境,所以就选择了某一个宗派。当然除了自我原因以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因素,就是假如当世没有真正的善知识能够贯通 三摩地

2018-07-22

第二类叫作菩萨性。这一类人也许会有一分或多分的乐于助人的习性。他虽然也知道说这个世界是苦乐参半,也相信有未来世;但是他总透露着一分悲天悯人的气息,对于助人为快乐之本,他是有一定的体认。而当他接触佛法的时候,总是对苦、空、无我这一类的内容不感兴趣,反而特别喜欢或相应到经论里面记载着如何去利乐众生的这些事业。他也许会想说:经典里面记载那些菩萨,他到底怎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不但不是他的愿望,因为他想说佛法中说众生平等,而阎罗王菩萨能够作这样示现,我当然也可以这样;因为他是真切地发了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大愿,他怎么会这样就舍弃众生、不顾众生而一走了之呢?所以,他左思右想之下,开始寻寻觅觅。因为佛开示说,有一个法祂是本然就自在解脱,为众生的万法所依,却也不禁制万法;亲证转依之后,证得解脱的同时,也不妨能够在世间示现。福德因 三摩地

2018-07-22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怎么记载阎罗王这个身分:【菩萨摩诃萨远离身口意恶业,常持净戒,一向正求如来净戒,示现一切凡愚童蒙众生持戒威仪,为教化成熟犯戒众生故,菩萨具足成满一切清净功德,正趣菩萨趣,而现受生地狱、畜生、饿鬼、阎罗王及诸难趣,令彼众生离恶趣故,而实菩萨不摄彼趣。】(《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十)在另外一种翻译本版的《华严经》 三摩地

2018-07-22

《妙法莲华经》里面有一段记载:【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妙法莲华经》卷一)另外一部分记载:【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 三摩地

2018-07-22

《大智度论》第二十六卷,龙树菩萨提到说,佛法有二道:一个是声闻道,一个是佛道。这和佛法的二主要道——解脱道和佛菩提道的说法,其实是异曲同工的。因为解脱道包含有声闻法跟缘觉法,那为什么龙树菩萨只说声闻道?其实这两个部分还是一样的。因为佛世的阿罗汉所证的是声闻果,进而听佛开示十因缘、十二因缘之法以后,也修证辟支佛果;可是这个时候由于辟支佛这些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就以世亲菩萨所造的《大乘百法明门论》来略为说明这个道理。世亲菩萨在这个论里面这样说:【一切法者,略有五种: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应行法、五者无为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分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现。】(《大乘百法明门论》)就是把三界一切万法择取重要的一百法,这一百法可分为五大类,称为五位。第一位就是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