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马鸣菩萨说:这个第一义谛如来藏心,法界一相,即是一切如来的平等法身,依于这个从不生灭的平等法身,才会说一切如来是本觉;因为一切有情从无始以来都有这个本觉,但是众生却从来没有察觉,所以说还没有证悟明心的众生都是不觉;当有情经过十信位以及六住位的修学,再加上四加行,对蕴处界法虚妄的观行,以及听闻善知识对如来藏正理的开示,有朝一日因缘具足,第一次找到了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一)这段的意思是说:当六住位的菩萨,在前五住位已经修学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五波罗蜜之后,进入到六住位,主修般若波罗蜜,再加上蕴处界的观行之后,当因缘成熟忽然之间一念相应,找到自心如来第八识真如实相,所以正观现在前;再加上诸佛菩萨以及善知识的护念加持之下,能够如实地转依真实心,这时就能够升进到第七住位;因为是亲证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如果这些生灭的蕴处界诸法,回归于它的根源—本心如来藏—来说的话,则又可以说,这一切万法也都是不生不灭、平等平等的;而如果从本心如来藏,从来不与六尘境界相应的体性来看的话,那可就是一法也无的境界了。能够这样证知,才是佛法的中道实相境界,也就是说只有实证如来藏心,才能够真正明了什么是中道。这些道理都是要在亲证本心如来藏之后,现观他以及他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就是在诸法空相里面,也就是在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无常空存在的同时,去证得真实心;证得真实心以后,就能现观蕴处界的虚妄了,就能了知法界根源的体性,佛菩提智也就是般若的智慧就开始出现了。第二个意涵是说,菩萨不断除烦恼而证得菩提。菩萨想要证得佛菩提就要在一切三界中的烦恼法里面,特别是在人间的烦恼法里面才能够证得菩提。因为菩萨所要证的菩提是佛菩提,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这个真如与佛性的智慧又把它分成二部分来说:一、在总相与别相上说二转法轮的般若空,般若空是讲「真心空性」,不是讲「蕴处界空相」;二、到了三转法轮的时候,再从别相上来说明一切种智,也就是唯识的百法、千法、万亿法明门,就是如来藏系的经典,这是三转法轮所说的法。修学三转法轮的法,能使你从破参明心七住位进入到初地,在一生当中完成;这个是函盖二乘法的解脱道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而,不因为无实,就可以说祂虚无;因为祂有真实的体性,能出生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等万法;而且祂常住、清凉、不变、涅盘,而可以时时生其心,使三界有情及山河大地持续运作而能让有情生死不断;并且祂可以让证悟底菩萨们现前体验,所以祂不是蕴处界空掉了以后的空无,因此祂也不是虚无,就说这个自心如来无实亦无虚。这个「此法」二字,讲的就是一切有情蕴处界中底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来藏因缘所生之七转识妄心,以及蕴处界诸法,皆是缘起缘灭,因缘和合无常变异,无有真实不坏自性,故名缘起性空,又曰空相,但如此空相亦不能够离开真实如来藏而言。真实心虽无形无色、法相犹如虚空,但祂无始以来恒常不灭,具足真如性,能出生三界有的法种,因法相为空称为空性,也叫空性心。由于妄心与真心的合和运作,其法相都不为色法,难以区分出来,因此众生与大乘根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一)这段的意思是说:当六住位的菩萨,在前五住位已经修学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五波罗蜜之后,进入到六住位,主修般若波罗蜜,再加上蕴处界的观行之后,当因缘成熟忽然之间一念相应,找到自心如来第八识真如实相,所以正观现在前;再加上诸佛菩萨以及善知识的护念加持之下,能够如实地转依真实心,这时就能够升进到第七住位;因为是亲证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实义菩萨的第二十二个条件,要了知蕴处界万法都是无常相,这就是说:身为菩萨,还得要有声闻人的解脱果证量,最少要有初果的证量。初果人断我见、断三缚结,明心菩萨也一定已断三缚结,这是了知无常相——现前确认五阴虚妄。当你了知无常相时,才能不惜身命。会中有人虽已了知五阴的无常相,但仍然极力护惜身命,他看到我写书一本一本的评论诸方山头,害怕了:老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先别急着想:再过一、两周,我要去禅三了,要赶快参出来:如来藏在哪里?错了!你要做的是先观行蕴处界的一一法虚妄,先断我见,不可漏掉任何一蕴、一处、一界。我见若能观行很彻底,把它断除了,找到如来藏时稍微为你点一下,你就知道怎么整理了。如果我见断除的观行没做好,找到了如来藏时教你整理,你还是不容易整理好;喝了一整天的水,可是进了小参室一问,什么都不知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从蕴处界的虚妄,听闻思惟如实观察,并确实依止于现观内容之后便可断除我见,我见断了就是证得声闻初果;证初果已,再进而断除我执,当我执断尽了以后,就证得二乘解脱果,而可以出三界了,这就是决定性的声闻、缘觉所证的解脱果。不过,虽然二乘圣人已得解脱能出离三界,却还是未能证得三界万法之本际──阿赖耶识,不知道法界的真实相,故说二乘圣人只有解脱的智慧,虽称慧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于是在蕴处界入生灭无常的智慧中,被苦圣谛现观的智慧中产生的厌离心所驱使,开始想要灭除苦集,不再收集一切会导致后世受生轮回的种子,这时便开始八正道的实行了。八正道即是道圣谛,这八个真正无偏的道,即是使人到达灭尽一切后有的方法,灭尽后有即是灭尽三界苦,也就是实行灭谛、到达灭谛的方法,所以八正道就是苦灭道谛。如是详细思惟而了知四圣谛之间的关联以后,即能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实义菩萨的第二十二个条件,要了知蕴处界万法都是无常相,这就是说:身为菩萨,还得要有声闻人的解脱果证量,最少要有初果的证量。初果人断我见、断三缚结,明心菩萨也一定已断三缚结,这是了知无常相——现前确认五阴虚妄。当你了知无常相时,才能不惜身命。会中有人虽已了知五阴的无常相,但仍然极力护惜身命,他看到我写书一本一本的评论诸方山头,害怕了:老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二乘圣者不论修四圣谛或因缘观,所观行修习都不出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范畴;都是从蕴处界自我,是缘生缘灭、是无常、是苦、是空,所以没有真实不坏的自我,就是只证人空而不证法空。因此二乘圣者及大乘通教菩萨,其实不懂一切诸法空无自性的法空之法。而大乘别教实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明心开悟不退的菩萨,虽然由所证恒不生灭的如来藏,能现观蕴处界的生灭无常无我,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解脱道声闻法中,对于蕴处界全部内容的了知,对于蕴处界无常故无我的了知,对于蕴处界灭尽后仍有涅槃中的本识无间等而常住不坏的了知,是证果的二个要件、一个前提。(摘录自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第四辑,页1209,正觉出版社。)甲、法门——四圣谛、十二因缘声闻乘以从佛闻法而知四圣谛、八正道等理,现观蕴处界无我,出离三界分段生死;缘觉乘以十二因缘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此七住位菩萨所证的无我观,不同于六住满心位的无我观;六住菩萨的无我观,只是现观六根六识六尘虚妄而断我见,不知实相心何在,他所作的无我观,同于声闻法的无我观——不离蕴处界空相的观行。七住菩萨却又从所证得的第八识实相心,现前观察它的常住而不曾剎那暂断,以及无始以来就具有无我性的;由这个实相心,再来返观五蕴、十八界我的虚妄。能作如是现前比较观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就是都是在三界世俗法的蕴处界诸法当中,去现观这当中并没有常住不坏的我存在,因此而证得“人无我”的现观。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二乘菩提所观察的对象都是有为生灭的蕴处界诸法,而不能及于法界实相心的第八识,也不知道这蕴处界诸法都是从第八阿赖耶识所出生的道理。所以说,二乘菩提的行门都是属于“世俗谛”所含摄。各位菩萨,我们来看看这些蕴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尊!若无如来藏者,应无厌苦、乐求涅盘……此段中已明说,如果没有如来藏,一切法悉不能建立,也没有贪染喜乐及乐求涅盘的境界出现;乃至一切外道们正在诽谤如来藏只是假名施设而非实有的时候,当他们正在诽谤如来藏是外道神我、梵我的时候,他们自身中的如来藏心,却仍然继续作为他们的不解脱智诸有为法的依持与建立,使他们可以有蕴处界及不解脱智,来诽谤如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就是说观法无我,一切法它并没有自性的,这些蕴处界诸法并没有自性,观所有众生所出生的这些一切蕴处界诸法都是因为因缘而生的,这些因缘所生法它是没有自性的。所有一切法有自性的话,是只有如来藏祂才有自性;但是如来藏的这个自性,祂又不是因为因缘所生法的这个自性,所以祂又称为无自性性,所以祂并没有自性。法念处是透过蕴处界诸法的观察,观察这些法它是没有自性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声闻菩提是以四圣谛为主旨,以四念处观为观行的法门,以八正道为实施的方法,进而观察蕴处界,了知蕴处界虚妄以后,就将我见、疑见、戒禁取见这三缚结断除,成为初果的须陀洹,乃至将我所执、我执断除而成为四果的阿罗汉,就可以入涅槃。然而阿罗汉入涅槃前,必定有所疑:阿罗汉入了涅槃到底是不是断灭空?因为有所疑,就去请问佛,佛就告诉阿罗汉:阿罗汉入了涅槃,并不是断灭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