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这三个德行,第一个功德是无生,意思是说他不再接受后有,才名为无生;换句话说,他这一世舍报就不会再出现于三界中,蕴处界全部灭尽,永绝后有。也就是说,他在我见、我执上面的自杀是很彻底的,他这一世死了以后就永远不再受生了,永绝后有。四阿含诸经中都说是“不受后有”,既然“不受后有”而不再出生了,所以他就有“无生”的功德。一定是 | admin 2020-06-20 |
|
因为如来藏不觉知自己住于无余涅槃中,而声闻、缘觉的蕴处界也已灭尽,无人、无我、无一切法,那样的涅槃怎能够说是真实的呢?所谓真实,一定是能够观察的人继续存在,而且有一个真实不坏的法──一个不生不灭、不生不死的常住法存在而被观察著,那个涅槃才能说是真实的涅槃。他们入了涅槃灭尽五阴十八界,已经无人、无我亦无法,一法不存,连能观的人都不存在了,怎么能说他看 | admin 2020-06-20 |
|
“此经”讲的是这一朵妙法莲花──能出生你蕴处界的如来藏妙真如心,所以说祂真的可以灭除一切“不善之暗”啊!次第灭除、次第灭尽了以后,成佛时,一切“不善之暗”就全部灭除了,也还是依于“此经”才修行成功的。------------------------第二十二辑-摘录精华篇经文:【“华德!是妙音菩萨,能救护娑婆世界诸众生者。是妙音菩 | admin 2020-06-20 |
|
另外一个空是指空相,蕴处界等法都是其性无常故空,无常空就一定有生住异灭的法相存在;既然有生住异灭的法相存在,有生则必有灭,那就叫作空相,而这个空相却仍然是附属于如来藏;这个空相,就叫作空如来藏。懂得了空性与空相,你就知道空性讲的是如来藏心体自身,空相讲的就是如来藏所生的蕴处界等万法;空性与空相二法都如实知了,就会知道为什么这二法是隐覆的。如来藏一向 | admin 2020-06-16 |
|
![]() |
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yao),蔽诸大众,设无量亿自在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岂不目眩。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习善业福德而生。又诸天龙八部众等大威势者,亦因善业福德所生。今大海中所有众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 | 三摩地 2020-06-14 |
是故佛般涅槃以后五百年之正法时期中,由于声闻人阿罗汉只是断除烦恼障所摄之五阴人我执,尚有菩萨道中无始无明所知障相应的法我执未知未断,因此在未证解般若波罗蜜、未能真实了知佛隐覆所说之中道、尚有烦恼障习气种子随眠及所知障法执随眠的情况下,虽然能够如实依佛之遗教修断而证得解脱,成为阿罗汉,但是迷于五阴异熟及涅槃法界之一乘中道义理,迷于真实第一义空而偏执于 | admin 2020-06-10 |
|
他们得要在蕴处界等事相上,凭着断我见、断我执、断我所执而捨弃六尘中的各种劳累;但这种修行方法是与法界实相的真理无关的,而且也是一世便能成就的解脱果,与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就的佛菩提果不同,所以文殊菩萨评论说:「非是长修学;」说他们的修行法门,不是长久修学才能完成的佛菩提道圆通法门。(节录自平实导师着《楞严经讲记》第十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 | admin 2020-06-08 |
|
真实自性的意思是说,祂能出生蕴处界等万法,使得蕴处界具有缘起〈藉缘而生起诸法〉以及性空〈所生诸法其性无常故空〉的现象,祂这个自性就叫作空性。(节录自平实导师着《胜鬘经讲记》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5月初版首刷,页266。)空性者,则是菩萨修学般若第一义谛者所必须现观之理。欲证般若所说空性者,要须亲证空性之体,佛说空性者以第八识如来藏为 | admin 2020-06-08 |
|
如是一切种智正理固说蕴处界无我,实则正说法界之实相--一切法界根源之第八识如来藏。--------平实导师《我与无我》般若是菩萨六度的最后一度。很多刚学佛的人常常会问人说:什么叫做‘般若’?后来有人说:不!这不念‘班若’,要读作‘钵惹’。般若从字义的表相来解释,通常说它叫做智慧;可是,如果一定要把它翻成智慧两字的话,也有问题啊! | admin 2020-06-08 |
|
」由于这个实相,才能出生表面上所看见的蕴处界等世俗法。如果没有背后这个实相金刚心的常住,就不可能有被生的五阴十八界等法出生,那就谈不上五阴等世俗法的缘起了。[5]克勤圆悟大师说:《金刚经》中所说底金刚,是譬喻说万法的本体很坚固,所以一切物都无法毁坏他。而他能够有种种利物益生的作用,所以也能够摧毁一切物。[5]《地藏菩萨本愿经》里的觉林菩萨偈以工画师来概括 | admin 2020-06-08 |
|
而这个真如与佛性的智慧又把它分成二部分来说:一、在总相与别相上说二转法轮的般若空,般若空是讲「真心空性」,不是讲「蕴处界空相」;二、到了三转法轮的时候,再从别相上来说明一切种智,也就是唯识的百法、千法、万亿法明门,就是如来藏系的经典,这是三转法轮所说的法。修学三转法轮的法,能使你从破参明心七住位进入到初地,在一生当中完成;这个是函盖二乘法的解脱道在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就只有一生,也就是他成为阿罗汉至入涅槃前那一段时间可以度人,所以他度的人少,而且他讲的是无我法,而他的,无我法又只是人无我,就是蕴处界空,不牵涉到法界实相理体。辟支佛是中乘,他平常并不度众生,辟支佛大部分都是不说法的,可是他常常现神通。如果你有幸遇到辟支佛,供养他一斋,他就现神通,一般众生容易相应,看见他当场现神通的人就会相信他说的法义了,就觉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就只有一生,也就是他成为阿罗汉至入涅槃前那一段时间可以度人,所以他度的人少,而且他讲的是无我法,而他的,无我法又只是人无我,就是蕴处界空,不牵涉到法界实相理体。辟支佛是中乘,他平常并不度众生,辟支佛大部分都是不说法的,可是他常常现神通。如果你有幸遇到辟支佛,供养他一斋,他就现神通,一般众生容易相应,看见他当场现神通的人就会相信他说的法义了,就觉 | admin 2020-06-08 |
|
大乘的无我观,不同于二乘的无我观;一个是从法界实相修证所得的人无我观、法无我观,然后再回头来观察我们的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它的无常、无我、缘起性空;可是二乘人只能从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去观察缘起性空与无我,他无法观察法界实相的无我观,也无法在蕴处界的法无我上作深细的现观,所以大乘的无我观是具足人无我与法无我的现观,兼含世俗谛与法界实相的胜义谛;二乘 | admin 2020-06-08 |
|
但是这个无我观的证得,却是不同于六住满心位的无我观;六住菩萨的无我观,只是现观六根六识六尘虚妄而断我见,不知实相心何在,他所作的无我观,同于声闻法的无我观——不离蕴处界空相的观行。七住菩萨却又从所证得的第八识实相心,现前观察祂的常住而不曾剎那暂断,以及无始以来就如是的无我性;由这个从来不曾暂断的无我的实相心,再来返观以前所观行的六识与意根 | admin 2020-06-08 |
|
」缘觉乘辟支佛是从十二因缘当中去如实观察我的五蕴、我的十二处、我的十八界,都是藉藏识因及父母、无明、四大、业种作为因缘,所以有蕴处界的缘起缘灭;蕴处界既然是缘起缘灭的体性,所以说蕴处界「性空」。这是二乘所证的人无我智。七住菩萨的人无我,是从真如本体的无我性与涅盘性,而现前观察阿罗汉所证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空相,所以他也知道阿罗汉所证解脱果的内容与境界 | admin 2020-06-08 |
|
什么是法无我?佛告诉我们说:「证得人无我的菩萨现观蕴处界空、无我、无我所,这叫法无我」;换句话说,法无我就是你从七住所证得的真如,反观得比二乘人所观的还要详细,你观察八识心王的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也观察我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统统没有真实的我,也没有我所…这样如实的现观以后,于真如法性的人无我具足了知,也能于蕴处界一切法中观察 | admin 2020-06-08 |
|
蕴处界一切诸法无非缘起缘灭,皆是缘起性空之自性:无有一法不依缘生,无有一法不随缘散而坏,其性非真实有,是故归空,故说蕴处界及所生一切法莫非以缘起性空为自性;此诸二乘法者依于应化身佛之自相而说与众圣弟子,众圣弟子闻已亲证,即入自相;以此自相现观一切有情,即人共相。如是,一切法自性之自共相,全部是应化身佛所说,并非法身佛所说法。然应身佛于四大部《阿含经 | admin 2020-06-08 |
|
于是在蕴处界入生灭无常的智慧中,被苦圣谛现观的智慧中产生的厌离心所驱使,开始想要灭除苦集,不再收集一切会导致后世受生轮回的种子,这时便开始八正道的实行了。八正道即是道圣谛,这八个真正无偏的道,即是使人到达灭尽一切后有的方法,灭尽后有即是灭尽三界苦,也就是实行灭谛、到达灭谛的方法,所以八正道就是苦灭道谛。如是详细思惟而了知四圣谛之间的关联以后,即能确 | admin 2020-06-08 |
|
声闻人是怎么修解脱道的呢?他就是从行、住、坐、卧当中去如实的观察我们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是无常、空;他如实了知色身非我、非我所,色身是无常、空;如实的了知我们这个见闻觉知的心--也就是识蕴…是无常、空,是变异法,所以他断了我见,断了我见之后再把这个自我的执着修除掉,然后他成为阿罗汉;成为阿罗汉后,我执断了,三界的贪爱也断了,舍报的时候就不再受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