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然而佛法所说中道观行之标的为第八识如来藏的自性,与所生蕴处界及一切所生所显的佛法之间的关系;是故其一是说第八识自身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等;其二是说第八识真如心与所生蕴处界入及一切三乘菩提诸法间的关系为非一非异、非俱非不俱、非修非不修、非智非不智,如是成就中道义。但此密宗二派中观的创始人及其后代继承者皆以六识论为宗,藉思惟分别所得的世 | admin 2024-05-25 |
|
再看最北方左右两侧的男女寮房,左方女众楼从空中鸟瞰分明是个圆钩造型,加上女常住楼的一圆点,就像在大地上画了一枚问号,让我们去反思世间法中的种种烦恼、去观行蕴处界的种种虚妄;让我们起疑情去参究法界的实相,让我们进一步思索:悟后起修的路途该怎么走?而同样的,右边男众寮的一道楼,配合男常住楼的一点,刚好恰似一枚惊叹号,逼我们思考:要弃捨贪瞋痴三毒和 | admin 2022-07-06 |
|
正觉公奠礼】 维那:“恭请主法菩萨法师恭读〈正觉正法公奠文〉” “家属请长跪合掌” 〈正觉正法公奠文〉 维中华民国年月日佛教正觉同修会代表 致奠于○○○菩萨灵前曰: 释迦佛陀住世说法四十九年,普为众生开示悟入第一义谛第一义谛真如佛性清淨圆满,三界六道皆因执幻轮转生死佛子证悟无觉无观阿赖耶识,无余涅槃实相无 | admin 2022-06-23 |
|
正觉公奠礼】 维那:“恭请主法菩萨法师恭读〈正觉正法公奠文〉” “家属请长跪合掌” 〈正觉正法公奠文〉 维中华民国年月日佛教正觉同修会代表 致奠于○○○菩萨灵前曰: 释迦佛陀住世说法四十九年普为众生开示悟入第一义谛第一义谛真如佛性清淨圆满三界六道皆因执幻轮转生死佛子证悟无觉无观阿赖耶识无余涅槃实相无相唯是 | admin 2022-06-23 |
|
由此当知,诸佛如来以及八地以上菩萨都有不可思议的“于相于土之自在力”,何劳大众持咒方能变食?更不必说变食真言等乃是暗合双修法的密咒;且密续规范主法者、变施食者皆必须受密教之四归依(归依密教金刚上师为先)、三昧耶戒(依密教金刚上师传戒)、密教灌顶(受密教金刚上师之无上瑜伽灌顶),如此既缠缚于蕴处界诸法,又破坏了佛法的清淨归依,连最基础 | admin 2022-06-23 |
|
也就是说,在作完观行,确认蕴处界,确认五阴十八界、十二因缘里面没有一个真实法之后,他才进入了禅法,来寻觅第八识如来藏祂是如何的存在。所以说,这两个方法不可以误用的。如果在观行里面,去作第八识的观察,或是说在里面寻找真心,那是错误的方法,也是错误的见解,那就是知见立知的无明本。所以,一定是在五阴十八界、十二因缘的观察之后,确认说五阴十八界确实是无我的 | admin 2020-08-28 |
|
因此,当菩萨断尽我执,有能力入无余涅槃时,不必急着入无余涅槃,应当留惑润生,再回入娑婆来化度众生,但也不必像凡夫众生那样住在生死中,因为一世又一世不断地生死当中,第八识如来藏恒常存在而没有生死,蕴处界的生死现象,都只是在如来藏心体表面幻起幻灭,本来就没有生死可说。所以若有人问:生从何来?死往何处?这两者的答案一样:都是如来藏。也就是生从如来藏中出生 | admin 2020-08-28 |
|
这里所说解脱果的正因,与二乘菩提所说有所不同,这里所说是从第八识如来藏来作观行,而不是从二乘菩提的蕴处界空相去作观行。接着,能止息方便,所谓惭愧及以悔过这句是说,止息方便是证悟佛菩提的正因,为什么叫作方便呢?因为有方法所以叫作方便。方便行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要让学人把妄心止息下来,不能住在虚妄想中。要用什么方便方法,来止息妄想呢?马鸣菩萨说:用惭愧与 | admin 2020-08-28 |
|
一切众生的六根以及自心所显现的五阴世间、器世间等法相,众生不知这些法相都是自心如来所显现,因而产生种种的虚妄执著,犹如河流不断地流动变迁、犹如种子不断地生长变易、犹如风不断地吹动、犹如云不断地飘移变化,一切现象都是刹那变异生灭不已;躁动不安就象是猿猴、喜爱不清净的世间就象是苍蝇、对于五阴的贪爱永无餍足如同风与火交互增长一样,这些都是无始劫以来虚妄熏 | admin 2020-07-27 |
|
又譬如菩萨于参究前,透过四加行而心得决定蕴处界及诸法等法虚妄、双印能取所取空等,于是跳脱蕴处界及诸法相貌运作的范围,去寻找本来离见闻觉知的第八识,于因缘成熟时,一念相应慧而亲证菩提,现前观察第八识如来藏所显的真如性(亦名识之实性6);祂真实存在而且于一切法如如不动。能够如此现观而安忍,并接受诸佛菩萨及真善知识摄受不退,名为七住位不退菩萨。又譬如七住 | admin 2020-07-27 |
|
譬如眼识,祂的眼识种子是本有的,如《成唯识论》卷2开示:有义种子各有二类:一者、本有,谓无始来,异熟识中法尔而有生蕴处界功能差别。世尊依此说诸有情无始时来有种种界,如恶叉聚,法尔而有,余所引证广说如初,此即名为本性住种。二者、始起,谓无始来数数现行熏习而有,世尊依此说有情心染净诸法所熏习故,无量种子之所积集,诸论亦说染净种子由染净法熏习故生,此即名 | admin 2020-07-27 |
|
当你有如是认知,以及在现象界一一深入去作观行,证明诸法确实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不再将蕴处界及诸法等法当作真实法、不再执妄为实,于是菩萨发起初分的人无我智慧;此智慧通于二乘初果解脱功德。这就是说,六住快满心的菩萨透过四加行——煖、顶、忍、世第一法,去观察蕴处界及诸法等法的虚妄性,双印能取与所取空,因而成就四如实遍智,有了声闻初果的解脱功德 | admin 2020-07-27 |
|
在修学种智过程中,随时随地将其所学,配合所悟如来藏诸种子之法界性,加以现观、体验及领受,不唯可以确认见闻知觉性之人无我性,亦可证验八识心王及蕴处界百法之法无我性,进而于诸别相中,转依如来藏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无漏体性,于将近一大无量数劫中,完成相见道位所应实证的别相诸法,而得无生法忍之法无我智。菩萨如是依佛菩提道之次第而进修,方能依序渐修而入初地&m | admin 2020-07-23 |
|
又,从来菩萨在三界中勤修福慧,非如异议者所说自己“跳出三界”,不顾众弟子道业;纵使二乘圣僧自灭蕴处界,不再于三界现身意,亦非异议者所谓的“跳出三界”。平实导师大举拔擢人才,并以自身不受名利恭敬供养的风骨作则,希望证悟弟子由是感念正法弘传不易,认真降伏性障,圆满菩萨种姓,堪为正法所用,是故一切会务悉派任各级执事研议讨论而行,殊少干 | admin 2020-07-12 |
|
由于声闻人是听闻佛的音声开示,观察自他有情蕴处界虚妄,而断除了我见、我执、我所执,舍寿后入无余涅槃的菩提法,名为声闻菩提。又声闻中证得初果的须陀洹,最多七次欲界天、人间往返,就可以入无余涅槃;声闻二果的斯陀含,于欲界天及人间一往返,究竟解脱;声闻三果的阿那含于舍寿时,往生色界天,在色界天究竟涅槃;声闻四果的阿罗汉于舍寿时,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不再 | admin 2020-07-06 |
|
由于声闻相信佛语开示,知道阿罗汉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还有无余涅槃的本际存在,也就是无余涅槃还有长生不老药如来自存在;所以愿意将自己灭尽,愿意将自己的蕴处界消灭,而入无余涅槃,从此不再在三界现身、意,处于如来处的极寂静境界中。这也是佛在《阿含经》中所说的三法印涅槃寂静的道理。缘觉观察十因缘、十二因缘后,知道无余涅槃还有一个识存在,这个识就是佛在《 | admin 2020-07-06 |
|
所以,得四意志以后,才能够真正的得到空、无想、无愿:因为五阴的空,所以能够得到五阴空相的观行智慧;那因为这样子,五阴它本来就是无想;五阴它是因为蕴处界诸法和合而成,所以它是依他起性,所以这样子能够观察得到说这个是没有愿求的。而从五阴的空相,获得实证五阴的空相,而见泥洹道。所以这个就是说,出世间的正道、出世间的正定,就是得四意志——唯空、无 | admin 2020-07-06 |
|
─平实导师─(2013年6月初版八刷版本里没有此段文字)────────────────目录一、学佛首要——断除三缚结二、我见之意涵三、如何断我见甲、与五种别境心所法相应之觉知心为意识心乙、离念灵知心是意识心丙、断疑见丁、断戒禁取见四、观行蕴处界我之生起次第甲、五蕴我乙、十二处我丙、十八界我五、了知识阴的虚妄性是修行的关键甲、识阴的定义乙、识 | admin 2020-07-06 |
|
自古以来,未能亲证般若实相心如来藏阿赖耶识者,从蕴处界诸法之缘起性空、蕴处界诸法不能自在无有自体之无常空为依据,并以与境界分位差别相应之意识,妄想为唯识经中说的第八识无分别识及《华严经》中说的万法唯识之识,于心中建立这样的错误基础而谈论般若经中所说诸多空义之体性;以意识觉知心意会、套用此空之体性而归属于般若,以意识心来观察蕴处界诸法自性空之体性无有 | admin 2020-07-02 |
|
如来藏因缘所生之七转识妄心,以及蕴处界诸法,皆是缘起缘灭,因缘和合无常变异,无有真实不坏自性,故名缘起性空,又曰空相,但如此空相亦不能够离开真实如来藏而言。真实心虽无形无色、法相犹如虚空,但祂无始以来恒常不灭,具足真如性,能出生三界有的法种,因法相为空称为空性,也叫空性心。由于妄心与真心的合和运作,其法相都不为色法,难以区分出来,因此众生与大乘根性 | admin 2020-0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