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他赞叹道:“余游韶郴,东下湘江,今见觉公,观其禅学精明,性源淳洁,促膝,收光内照。一衲之外无余衣,一钵之外无余食。达生死岸,破烦恼壳。方今佛衣寂寂兮无传,禅理悬悬兮几绝。扶而兴者,其在吾师乎?”并作绝句一首奉记:“达者推心方济物,圣贤传法不离真。请师开说西来意,七祖如今未有人。” (原标题:108保福清豁禅师悟道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他赞叹道:“余游韶郴,东下湘江,今见觉公,观其禅学精明,性源淳洁,促膝,收光内照。一衲之外无余衣,一钵之外无余食。达生死岸,破烦恼壳。方今佛衣寂寂兮无传,禅理悬悬兮几绝。扶而兴者,其在吾师乎?”并作绝句一首奉记:“达者推心方济物,圣贤传法不离真。请师开说西来意,七祖如今未有人。” (原标题:109吕岩洞宾真人悟道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于是便急忙回到室内,沐浴焚香,遥礼沩山,赞叹道:“和尚大慈,恩逾父母。当时若为我说破,何有今日之事?”并作颂曰:“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沩山禅师听说了智闲禅师的这首偈子,便对仰山禅师道:“此子彻也。”仰山禅师道:“此是心机意识,著述得成。 | admin 2018-07-20 |
![]() |
”王公一听,便赞叹道:“这汉彻也。”米和尚悟道后,即回陕西受业寺,开法接众。 (原标题:116京兆府米和尚悟道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法眼禅师一听,非常高兴,并赞叹道:“汝向后当为国王所师,致祖道光大,吾不如也。”德韶禅师彻悟后不久,即回浙江。一日,游天台山,德韶国师目睹了智者大师(智顗)的遗踪,恍若旧居。因为他与智者大师同姓,故时人皆谓他是智者大师的后身。于是德韶禅师便在天台白沙,创院弘法。当时吴越王钱弘俶任台州刺史,闻德韶禅师的道名,便请他来治所说法,并执礼。德韶国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欧阳修一听,大为惊诧,并赞叹不已,谓同僚道:“修初疑禅语为虚诞,今日见此老机缘,所得所造,非悟明于心地,安能有此妙旨哉!”法远禅师圆寂于英宗治平四年(1067),春秋七十七岁。法远禅师生前著有《九带》传世。法远禅师临终时,有遗语及颂云:“法远以一幻身,旅泊三界,虽识导利,实无一法与人。深惭诳世,实愧虚声。兹乃形质朽败,四大将离,聚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他曾经参礼过天封蹒庵禅师,与蹒庵禅师相谈甚契,蹒庵禅师对他亦赞叹有加。行脚后,道川禅师又回到东斋,僧俗二众对他非常恭敬。曾有人持《金刚般若经》向他请益经义,道川禅师于是作了一系列偈颂,为他开演。这些偈颂至今仍盛行于世。南宋隆兴元年(1163),殿撰(状元的别名,又称修撰,掌修国史)郑公乔年于淮西不当漕运,在冶父(今安徽庐江县东北)这个地方,创寺迎请道川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夹山和尚于是便赞叹道:“大众看取,这一员战将。”匡仁禅师一度回故里,出住蓝田道场。后又迁疏山。匡仁禅师临迁化时,有偈示众云:“我路碧空外,白云无处闲。世有无根树,黄叶风送还。” (原标题:160疏山匡仁禅师悟道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警玄禅师一听,便笑道:“空诸所有,岂名圆觉?”讲者一听,大为惊诧,遂赞叹道:“是儿齿少而卓识如此,我所有,何足益之!正如以秽食置宝器,其可哉(怎么能行呢)!”智通禅师知道此事后,便令警玄禅师游方参学。警玄禅师初礼鼎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梁山缘观禅师,便问:“如何是无相道场?”梁山和尚指着墙壁上的观音像,说道:&ld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大阳和尚于是赞叹道:“如是!如是!汝应信此即本体全彰,理事不二。善自护持。”显如禅师悟道后,即前往惠州罗浮山开法接众。 (原标题:172罗浮显如禅师悟道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大观初年(1107),因开封尹李孝寿上奏徽宗皇帝,赞叹道楷禅师“道行卓冠丛林,宜有褒显”,于是徽宗便派内臣携圣旨前往天宁寺,赐道楷禅师紫方袍一件,法号定照禅师。道楷禅师一方面对皇恩表示感谢,另一方面表示自己有誓在先,不能接受。他上表请辞,说道:“出家时,尝有重誓,不为利名,专诚学道,用资九族。苟渝愿心,当弃身命。父母以此听许。今若不守本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一日,智朋禅师来到焦山,枯木法成禅师看到宝峰禅师的这一自题画像,但赞叹道:“今日方知此老亲见先师(芙蓉道楷禅师)来。”智朋禅师一听,非常纳闷,于是向法成禅师请益,何以从画赞中见出此老亲见先师来。法成禅师道:“岂不见法眼拈夹山境话,曰:‘我二十年只作境会’?”[宝峰禅师的自题画赞中,表面上看全是境语,但若作境会,即辜负了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英宗皇帝赞叹道:“赵抃\为成都中和之政也。”神宗皇帝亦曾当面嘉赞赵抃居士道:“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赵抃\居士平生不治资业,不近声色,乐善好施,恤贫救人不可胜计。凡白天所为,他必先于头天晚上,衣冠焚香,以告上苍,否则不敢轻举妄动。赵抃居士四十余岁,开始栖心佛教。曾参礼过北京天钵寺重元禅师,而未有省。重元禅师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佛鉴禅师一见,便拊几赞叹道:“这底岂不是活祖师意?”怀深禅师大彻后,不久即领旨住焦山接众。曾有僧问:“知有道不得时如何?”[“知有”一词,在禅门里,专指开悟见性。]怀深禅师道:“哑子吃蜜。”那僧又问:“道得不知有时如何?”怀深禅师道:“鹦鹉唤人。”那僧一听便礼拜。怀深禅师叱道:&ldqu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然则天霁日出,云物解驳(雪化之后,天地树木黑白相杂),岂复有哉?知有底人,于一切言句如破竹,虽百节当迎刃而解,讵(岂)容声于拟乎?”为了进一步勘验子琦禅师,一日,慧南禅师派座下僧勘问子琦禅师:“老和尚三关语如何?”子琦禅师厉声喝道:“你理会久远时事作么?”慧南禅师听说后,便赞叹称奇。从此以后,子琦禅师名著丛林。慧南禅师示寂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庆闲禅师道:“是何言欤?”黄龙禅师便赞叹道:“灵利衲子!”庆闲禅师道:“也不消得。”黄龙禅师道:“此间有辩上座者,汝著精彩。”庆闲禅师道:“他有甚长处?”黄龙禅师道:“他拊汝背一下又如何?”庆闲禅师道:“作甚么?”黄龙禅师道:“他展两手。”庆闲禅师道:“甚处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北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为国子监教授,善诗文,苏东坡曾见过他的诗文,赞叹道:“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从此山谷声名大震。后被哲宗召为校书郎、著作佐郎、起居舍人等职。山谷孝心很重。他的母亲缠绵病榻多年,山谷一直留在身边照料,不解衣带。母亡,山谷又于墓前守孝,因哀伤过度,以致生病。守服结束之后,山谷被提为国史编修官。哲宗绍圣元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照觉禅师遂赞叹道:“三十年老将,今日被小卒折倒!”从此,绍慈禅师玄风大振,被推为东林上首,后住万杉院接众。 (原标题:215万杉绍慈禅师悟道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照觉禅师一听,大喜,赞叹道:“衲子参究若此,善不可加!”说完,便派人去寻找慧圆上座,结果不知其所住。 (原标题:216慧圆上座悟道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张商英听了,大为赞叹,于是便随从悦禅师入兜率院游观。从悦禅师是宝峰克文禅师之法嗣,身材矮小,张商英早就听人说过他非常聪明可人。他们一起来到拟瀑亭。张商英问道:“此是什么?”从悦禅师道:“拟瀑亭。”张商英道:“捩(lie,扭转)转竹筒,水归何处?”从悦禅师道:“目前荐取。”张商英正站在那儿思考,从悦禅师便道:&ldqu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