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我们未悟之前,尚未建立择法眼,所以对于善知识的判断只能随缘。但是如果有缘遇到证悟的人,他会跟你指引。这个人也许远在天边,也许近在眼前,也许就坐在你身旁,甚至是你的父亲、你的子女、你的配偶,不一定。因此必须要把性障除掉才不会疑,要把慢心除掉才不会被表象所遮障。5、必须修学动夫那就是虚云老和尚讲的看话头。我们要有这个功夫——任何一句话没有出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对于未来没有任何安排,不仅对于自己,也对于家人、孩子,都是一副全然交托的态度,一切随缘。心中思量着,河流中漂泊的小舟,再怎么安排也超不出这条河的轨迹。与其百般思量、万般计较,不如将自己交托给那至上的存在,一切的剧情都已安排好,无论现在展现哪一出戏都是最精彩的,因为我的注意焦点已经不在剧情上,已经不在演技上,而开始转过头来仰望那永恒的存在、本来的完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来藏不落境界中,于六尘中随缘而应,然不会六尘六入。祂与七转识妄心和合似一,行相极细故难悟知。所以明心很难,自古以来就很难,多少座主讲经说法数十年之后,进了丛林参到老、参到死,一无所悟,来生又重新再来。自古以来就是这样,不是现在才这样的,所以明心非常困难。可是禅师悟了以后为什么不明讲?因为不可以明讲。有很多人说:“悟说不出来,说出来就不是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盖末学无名气、无传承、乃竟说此了义之法,众生疑谤实属平常,故随缘最好。至于定境本不可说,说者获罪非轻。然欲于佛子信心有所建立之故,不得不说;乃于书中略示初禅境界之少分,以建立佛子信心,导正末法学者修定之方向。初禅若得,则无觉有观、无觉无观三昧,渐渐可得。期待末法学子建立大信心、发大愿心,除疑慢心,修精进行。则进道迅速,此生必不空过也。谨此普愿一切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是坦然接受生命呈现给我们的一切,因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心如来藏所显现,如来藏本来无我,祂从不拣择,从不考虑要什么、不要什么,如此才是真随缘。若只是依照自己的性子在做,那只是随性而已,只是不断增长我见、我执而已,与道无关,与也无关。很多人希望通过学佛来让自己活的更好,一切都很顺利,身体好,家庭好,事业好,一切如意。修行真的是这样吗?修行与此无关,修行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说修声闻、缘觉的人,他如果说具有声闻的种性、缘觉的种性,他是不会考虑到众生的需要;众生如果说具有邪见而不能入无余涅槃,那是他个人的事情,他会说他不懂得什么叫作苦,他只是这样子怜悯他,随缘教导;可是声闻、缘觉人如果一生尽了,他就认为他的缘已经尽了,他跟众生的缘也已经尽了,这样的话,他就要舍弃一切众生入无余涅槃去了。所以说,佛法的流传,是不是可以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是坦然接受生命呈现给我们的一切,因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心如来藏所显现,如来藏本来无我,祂从不拣择,从不考虑要什么、不要什么,如此才是真随缘。若只是依照自己的性子在做,那只是随性而已,只是不断增长我见、我执而已,与道无关,与也无关。大家都希望通过学佛来让自己活的更好,一切都很顺利,身体好,家庭好,事业好,一切如意。修行真的是这样吗?修行与此无关,修行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反观意识心,只要从后脑勺忽然打一棒,保证证严法师一定会闷绝而使意识断灭,完全无知无觉,她怎能违背常识经验而说意识心不生灭?难道不怕慈济医院的医师们暗中说她无知吗?如来藏从来不在六入(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上面生起分别,从来离六尘中的见闻觉知,也从来不思量,所以永不作主,一向都是随缘而任运不断的运行,却又能了知众生七转识的心行。祂能配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他的三界烦恼断尽,舍报可以出离三界;但当他还没到舍报时,他就要去度众生——随分随缘去度众生。他在入无余依涅盘之前,虽然没有烦恼,但仍要跟我们一样受寒风、热苦、饥饿、痛痒、色受想识蕴的行苦……等等,可是对他而言,这不是大苦,所以名为「微苦所依」,他还有这种轻微的苦为所依,所以叫有余依涅盘;他舍报时把十八界舍了,这些苦也就舍了,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学佛是不是就是要对于外在的一切百依百顺,一切随缘,这样是不是太过消极?事实上,认为学佛需要一切随缘这其实只是另一个关于学佛的想法。而修行契入的重点不在这里,面对一切事项上的随缘其实是一个结果,导致我们不能随缘的原因在于坚固自己的种种不符合的想法,而这种坚持一定会违背事实,因这一份差距而造成自己内在的痛苦,差距越大越痛苦。修行的重点是借着发现自己内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个种子心识虽然含藏了无量无边的有漏与无漏法种,但是祂本身却是如镜面一样,虽能涵摄一切相,却无碍自身本有之清净相,故称为如;因其不生不灭,本自清净,故称为真;并且远离六尘万法,而能随缘应物,如实的显现一切法相的功能,真实无虚;合此真实与不生烦恼的如如,即称为真如,是故真如即是如来藏阿赖耶识体上所显的真实法相,禅宗祖师就常常用真如来指称如来藏阿赖耶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我们出去主持讲座度人时,在度人的过程中,心里面不可以有烦恼,一切随缘。因缘具足了,我必须开二十班传法,那就开二十班。因缘不具足了,必须要结束了,那就结束,一班也不留,根本不担心人家来不来学,菩萨四果就要这样的心态。虽然有大愿要广度有缘人,可是现在来的人都是没有缘的,该结束了,那就结束,没有牵挂。要能够这样,掉举这个结才能断掉,没有任何的烦恼,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殊不知凡欲出世度人,皆当于有所修证,始有一点为人之处,或至少亦应具正知正见,方合随缘说法度人。若是强为做主,只为满足自己之眷属欲,欲效他诸方大师,欲盖大道场,广招信众,成就「大师」之虚名,则必重蹈其覆辙,是故应于此深思才好。如是不正之心,我当除之。又世人每多忘恩负义,有烦恼,困难无助之时,即求之于人,常有菩萨善人,倾力相助;唯百回中,若有一次不遂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于经行时随缘一种净妙境界,极善示现劝导赞励庆慰其心。谓或念佛,或法,或僧,或戒,或舍,或复念天,或于宣说惛沈睡眠过患,相应所有。于此法中为除彼故,以无量门诃责毁呰惛沈睡眠所有过失,以无量门称扬赞叹惛沈睡眠永断功德。所谓契经、应颂、记别、讽诵、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及以论议。为除彼故,于此听闻受持,以大音声若读若诵,为他开示,思惟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就是若遇到有人捕捉众生而欲杀之,则能尽己所能而给与救助,这应该要以随缘遇见而买来放生的方式来作,才是如法的,订购动物来放生是完全不如法的。若是预定何时要放生而向商人订购某种动物,商人便因此而去网捕动物,当成大量的伤亡,这个杀业得要由订购动物参与放生的所有人共同承担。当放生需要的动物被放生到不适合的环境时,又衍生不适应而死亡,或者原生种生物被新放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由于实证的功德与智慧的缘故,舍报时也能很自由自在地决定自己的生处;这是因为您证得如来藏以后就不再固执地作主了,已经可以随缘自在了!这时,由于不作主而有了随缘自在的功德、福德,有了实相般若智慧及至少初果解脱的威德,所以您就可以作主往生想要去的处所;乃至十方诸佛净土,也都可以随意往生,您想往生的世界的法主佛陀,没有不接受的。所以不作主的人,才真正能作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把心放在佛法上,小处不要随便,把心安住于佛法上,随缘努力修习六度,修行一切善法,实践一切善法。从起心动念处,发起善法欲,生起善法,熏习善法,实行善法,不断地熏习实践,成就菩萨道的福德资粮,形成菩萨之世世可爱之异熟果。在成佛之道上不断前进,永不休息。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要与人同事、利行,在与人同事的过程中,逐渐完成自净已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呢,以如来藏本身的法性来看,因为是真如无我,所以不觉知自我的存在,如是的无我真如妙理,运行周遍众生法界而随缘应物,所以能够从这个诸法实相来忏悔罪业,才是真正的忏悔。因此经中会这样讲说:惟愿诸佛垂加护,能灭一切颠倒心,愿我早悟真性源,速证如来无上道。若有清信善男子,日夜能观妙理空,一切罪障自消除,是名最上持净戒。若人观知实相空,能灭一切诸重罪,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呢,以如来藏本身的法性来看,因为是真如无我,所以不觉知自我的存在,如是的无我真如妙理,运行周遍众生法界而随缘应物,所以能够从这个诸法实相来忏悔罪业,才是真正的忏悔。因此经中会这样讲说:“惟愿诸佛垂加护,能灭一切颠倒心,愿我早悟真性源,速证如来无上道。若有清信善男子,日夜能观妙理空,一切罪障自消除,是名最上持净戒。若人观知实相空,能灭一切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转依如来藏这样的一分功德,一定远远超胜于原来所造恶业的势力;因此,菩萨于悟后能够这样随缘度众而使得过去无量恶业种子现行,这个就叫作发露;并且能够因为转依而心得决定,不再回熏恶业种子回到如来藏当中,这样我们可以叫作永不复作。如此这两种统统能够具足,我们就叫作忏悔。所以,亲证第八识而能够实践实相忏悔,他能够现量的境界当中观察、安住于如来藏的真如法性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