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相同的,阿赖耶识与无明七识共俱而受染污,染污之因是来自于七转识,七转识的染污种子「溶解」于如来藏中;七转识的染污种子是「溶质」,如来藏只是提供染污种子溶解的环境而已,但如来藏的自性并不转变。当如来藏与七转识的染污种子和合运作而名为阿赖耶识,这个时候阿赖耶识仍然具有如来藏自身所有的性用,只是众生为无明染污所覆,故无法了知而已。这是众生意识思惟的局限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近日由同修会共修学员手中获得《大乘百法明门论笔记蠡测》一书(作者:高雄文殊讲堂之释法宣),其中部分所述与本会所说法义大不相同,兹引述其中文句如下:第37页谓有言能分别者是第六识,而于其中取舍决定者为第七识,例如一时同见茶酒,第六识了别一为清茶、一是白酒,第七识思惟作主以茶代酒、或取酒舍茶,以此证成第七识。然经论中说,第七识内执第八识见分为我,恒以第八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第七识的意根末那识,是由阿赖耶识所出生的。意根为何由阿赖耶识中出生呢?那是因为无明!阿赖耶识中执持了意根与意识的无明种子,导致意根始终执著自我的永续存在,不肯灭失掉自己,就因为这无明的种子作为出生的助缘。当有情众生舍寿的时候,就会促使阿赖耶识产生一个中阴身出来,所以上一世的肉身死了,意识不再能借著上一世的身体而现起的时候,意根和意识就会借著阿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此八大随烦恼是与七识心相应的,一切凡夫、外道、二乘人均不能免之。各位菩萨,由于时间的关系,这二十随烦恼我们无法在这里为大家详细说明,留待《正觉总持咒》专书出版,书中我们将详述百法明门的内涵,敬请菩萨们期待。-----《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7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正圜老师开示 (原标题:五十一心所法之随烦恼)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存在,其实如果我们要推寻这个道理,其实法界里面,就是这个第八识如来藏本来就存在,而在本来存在的当下,就有我们的七识心存在。为什么?因为有无明的业风让祂存在,所以七转识这些心乃至我们觉悟的这些心六识心;其实祂本质并不存在的,因为祂只是生住异灭,乃至祂经常灭掉;譬如我们晚上睡著无梦的时候,祂就灭了。那我们说,心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教将人的一心分为八个识:一者眼识,二者耳识,三者鼻识,四者舌识,五者身识(前面这五个识简称前五识),六者意识(第六识),七者末那识(第七识),八者阿赖耶识(第八识),称为八识心王。八识心王的每一个识既有自己独立的功用,又和合运作,是一个整体。譬如,眼识了别色彩,耳识了别音声,鼻识了别气味,舌识了别滋味,身识了别的是和身体接触物的冷热粗滑软硬以及身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例如:无色界天境界,必须有意识安住其境,方有无色界天境界现前,方有无色界有情;然意识于此四天已极微细,名为意识细心,乃至非非想天意识名为极细心,要皆不离第七识意根。若离第七识意根,意识不得现起,意识要依意根触无色界天境界法尘、而后能起故,以意根为根故。意根非自在心,不能持无色界天业种(异熟种),要依第八识阿赖耶方能现行运作故(此理详见平实居士所著《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那《入楞伽经》里面佛说:【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入楞伽经》卷七)这里佛对大慧菩萨说“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但是啊祂跟无明七识(也就是说七识的无明业种,乃至于跟七识)共俱;“常不断绝,身俱生故”,也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入楞伽经》〈佛性品第十一〉:【(佛言:)「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入楞伽经》〈佛性品第十一〉:【(佛言:)「是故大慧!诸菩萨摩诃萨欲证胜法如来藏阿梨耶识者,应当修行令清净故。大慧!若如来藏阿梨耶识名为无者,离阿梨耶识无生无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该派不承认有第七识、第八识的存在,认为有情只有六识,将佛教所说的“万法唯识”的“识”局限于六识之内。第七识末那识即是十八界所说之意根,若无意根末那识,意识也不会存在(意根、法尘因缘意识生故),则整个十八界法将无从成立。如果只有六识,那么人死后,肉体、六识灭了以后,若无第七识、第八识连接前后世,不就是人死如灯灭了么?若无第八识住于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该派不承认有第七识、第八识的存在,认为有情只有六识,将佛教所说的万法唯识的识局限于六识之内。第七识末那识即是十八界所说之意根,若无意根末那识,意识也不会存在(意根、法尘因缘意识生故),则整个十八界法将无从成立。如果只有六识,那么人死后,肉体、六识灭了以后,若无第七识、第八识连接前后世,不就是人死如灯灭了么?若无第八识住于无余涅槃中,那么阿罗汉舍报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相同的,阿赖耶识与无明七识共俱而受染污,染污之因是来自于七转识,七转识的染污种子「溶解」于如来藏中;七转识的染污种子是「溶质」,如来藏只是提供染污种子溶解的环境而已,但如来藏的自性并不转变。当如来藏与七转识的染污种子和合运作而名为阿赖耶识,这个时候阿赖耶识仍然具有如来藏自身所有的性用,只是众生为无明染污所覆,故无法了知而已。这是众生意识思惟的局限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至于贯串三世的心,共有二个,一个是能够受熏持种、记录业行的心,那就是第八识心;另一个,就是表现习气和执着性的心,那就是第七识末那。由于有这二个识的存在,才能够有因果报应和前后世性格的一贯性。假使意识单依五胜义根的头脑就可以出生,则所有人的智愚健衰就应该都一样,都依色法头脑而生意识故。假使说是基因有异而致各人心性果报有所不同,这也说不通,因为依照基因 | 三摩地 2018-07-21 |
![]() |
2,第七识末那识:末那识亦即小乘佛法所说之意根。末那识由如来藏所生,非有形色,故名为末那识。末那识具有恒、审、思量的体性。末那识从无始劫以来,于五位中——睡眠、闷绝、正死位、灭尽定、无想定中,它都是不断灭的,所以说它恒;但是成为俱解脱的阿罗汉以后,他入了灭尽定时,第七识是会有少分消失的;到了入涅槃时,第七识则是永灭无余,所以它又不是遍一切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第七识并没有遍一切处又遍一切时,遍一切处、遍一切时的,是第八识。因为第七识只是在我们的五根——五胜义根里面,它并没有遍在我们的五扶尘根,所以它并不是遍一切处。此外,它只在五尘所生的法尘上面起作用,不直接在五尘上起作用,所以它不遍十二处,那就不可以说它遍一切处。第七识从无量劫以来固然是通一切时而不曾暂断,但是成为俱解脱的阿罗汉以后,他入了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识藏,生无明住地,与七识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断;离无常过,离于我论,自性无垢,毕竟清净。其诸余识,有生有灭,意、意识等,念念有七,因不实妄想,取诸境界,种种形处计著名相,不觉自心所现色相,不觉若乐,不至解脱;名相诸缠,贪生、生贪。若因若攀缘,彼诸受根灭,次第不生,余自心妄想,不知若乐,入灭受想正受、第四禅,善真谛解脱。修行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如《入楞伽经》卷七之<佛性品第十一>,佛云: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大乘密严经》卷三,亦云: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辗转无差别。《宗镜录》卷四十七,永明延寿大师亦云:若有不信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别求真如理者,如离像觅镜,即是恶慧。《宗镜录》卷一百,永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第七识颂带质有覆通情本,随缘执我量为非,八大遍行别境慧,贪痴我见慢相随。恒审思量我相随,有情日夜镇昏迷,四惑八大相应起,六转呼为染净依。极喜初心平等性,无功用行我恒摧,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第八识颂性唯无覆五遍行,界地随他业力生,二乘不了因迷执,由此能兴论主诤。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受薰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不动地前才舍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例如:无色界天境界,必须有意识安住其境,方有无色界天境界现前,方有无色界有情;然意识于此四天已极微细,名为意识细心,乃至非非想天意识名为极细心,要皆不离第七识意根。若离第七识意根,意识不得现起,意识要依意根触无色界天境界法尘、而后能起故,以意根为根故。意根非自在心,不能持无色界天业种(异熟种),要依第八识阿赖耶方能现行运作故(此理详见拙著《真实如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此外,佛在经中开示说三种自性,也就是前六识依缘而起的依他起性,以及第七识意根末那识妄想计执的遍计执性,以及第八识阿赖耶识圆满成就诸法的圆成实性。这三种自性无时无刻常住在有情的阿赖耶识心中;也就是说,这三种自性都是以阿赖耶识为根本因,都是从阿赖耶识心体所含藏的种子中出生,而真如性则是阿赖耶识自体的所显性。如果能够这样子亲证,并且次第深入现观,那么阿赖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