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故《成唯识论》中亦说:【阿赖耶识俱有所依,亦但一种,谓第七识,彼(第七末那)识若无,定不转故。】意谓:此阿赖耶识在三界万法中运作时,必定有一俱有依,即是末那识;若无此意根为助伴,若无此意根作为导引之动力,则阿赖耶识必定不会自行运作故,则万法即不可能现行。由此缘故,而说意根是现识──意根正是一切法现行的动力故。《成唯识论》又言:【此第八识自性微细&hel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它只是恒常不断地把六尘的内相分源源不绝的显现出来,源源不断地供应六七识的识种,让你可以在梦中受种种苦乐。在梦境当中,第六识还是在做了别——了别第八识依第七识之命而供应给你的内相分六尘;在梦境当中,你以为自己去到什么地方了,或者以为自己成就了多么辉煌的事业,其实都只是在自己第八识所示现的内相分里面,从来没有离开过第八识所示现的境界,也从来没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第三,《楞伽经》〈一切佛语心品〉之四,云:【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甚深如来藏,而与七识俱;二种摄受生,智者则远离。如镜像现心,无始习所熏;如实观察者,诸事悉无事。如愚见指月,观指不观月;计着名字者,不见我真实。】(《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四)各位菩萨,这段的意思是说:【这个非常深奥的如来藏,祂与七识心同在一起,当如来藏与七识心同在时,就会有两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相对于被接触(被看见)的色法等相分,十八界法中剩下的七个法,也就是意根及识阴六识,都是能觉知这些相分的心,就称为见分,因为这七识心都是能见者。以上是从最简单的二分所作的说明。在这当中,见分又可以再细分为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当见分再细分为三分的时候,就与相分合称为“四分”,而不是只有二分了。七识心见分,简单的区分为三分,也就是见分、自证 | admin 2018-07-21 |
![]() |
——正觉同修会——二乘菩提自中国元末以来,已被广大佛弟子所普遍误会故;今时之台湾与大陆佛教,乃至今时南洋之南传佛教,俱皆如是不免误会;总以为觉知心可以进入无余涅槃中,总以为无余涅槃之中有清净无染之“境界相”可以使觉知心安住其中;而不知无余涅槃境界者实无任何境界,唯是灭尽十八界我、十二处我、五蕴我、七识我之后,全然无我、 | admin 2018-07-21 |
![]() |
」所以「参学者」「多在祖师机锋一转,当体即是」,但「后代人的根器趋于下劣,所以祖师开设方便,立参禅一法」这个说法中,是有一点很重要的地方要加以说明,就是什么是这个「根器」?为什么根器会趋于下劣了呢?这根器下劣了,会如何呢?到底它真正的影想是什么?如何改变自己的根器呢?祖师确实以机锋来开示真心,因为六住菩萨的熏习般若以后,已经理解了真心,这个佛法中的 | admin 2018-07-21 |
![]() |
既然不是前七识,第八识当然就是佛所说的真心,也是世尊所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于摩诃迦叶。”所以第八识才是佛所说的正法,也是禅宗祖师所证悟的标的。如果有人主张“六识足矣”,你就知道,他是在谤佛,已经成就断一切善根的一阐提人。最后作个结论:成佛之道有五十二阶位,也就是十信、十住、十 | admin 2018-07-21 |
![]() |
这就是心中必须先建立一个正确的观念:能取的七识心是空性如来藏的一部分,所取的六尘及色身五色根也是空性的一部分。能如实建立这个正知见,才有可能积极求证空性如来藏;未来实证空性如来藏时才能如实观察,自行印证“能取、所取空”的正义;在已得未到地定的前提下,证得如来藏时自然心中无疑,即能证转大乘真见道位的智慧。于菩萨所修习的唯识增上慧学中,世亲菩 | admin 2018-07-21 |
![]() |
问︰第七识为何有时清净?有时不清净?如何常使第七识相应无漏法种?答︰第七识当然会有时清净、有时不清净;即使到了阿罗汉位,第七识都还有时会不清净。譬如难陀比丘,他有三十种大人相,非常庄严,所有的女人都很喜欢他;可是他每逢说法时,眼光一定会先看女众,然后才会看男众。我方才上座时是先看男众还是女众?(大众笑了起来)我忘了,没注意到。难陀比丘凡是走入大众之中 | admin 2018-07-21 |
![]() |
也就是说在探讨我们有情,每一个生命都有八个识,也就是要有眼睛的眼识,同样还有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除了前面这六识之外,还会有第七识末那识,也就是意根,还有第八识,叫作如来藏,或者叫作阿赖耶识!也就是说我们有情,就是具有这八个识,可是一般人都只知道六个识。也就是说都只是知道眼、耳、鼻、舌、身、意,可是对于这个第七识跟第八识,都不了知,那我们佛 | admin 2018-07-21 |
![]() |
而“我爱执藏”的意思是说,第七识妄执第八识见分为我,对于自我的虚妄生起种种的贪爱、执着不舍,因此就称为我爱执藏;这个时候第七识是能执,第八识则是所执。佛世尊于三藏十二部经中,广说这第八识有种种不同的名称,都是因为这第八识有种种不同的能变性而施设建立。接下来,我们就以第八识最主要的三种名称,来说明祂的能变功德:第一叫作“阿赖耶识” | admin 2018-07-21 |
![]() |
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识藏,生无明住地,与七识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断;离无常过,离于我论,自性无垢,毕竟清净。」】〈一切佛语心品之四〉《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二:「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世尊修多羅說:【如來藏自性清淨,轉三十二相,入於一切眾生身中,如大價,寶垢衣所纏;如來之藏常住不變亦復如是,而陰界入垢衣所纏,貪欲恚癡不實妄想塵勞所污;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识藏,生无明住地,与七识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断;离无常过,离于我论,自性无垢,毕竟清净。其诸余识,有生有灭,意、意识等,念念有七。”】(《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四)我简单的把这一段话念了一遍,接下来我们从头来开始看,到底这一段经文到底在说什么?佛说“如来之藏”也就是如来藏,祂是一切善法与不善法的正因,也就是你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悟后觉知心应该依此真心而长时间的现前运作、详细观察,不可堕落在昏沉而不明白法界真理微细之处而不能生起智慧,像这样住入平等安闲寂静的境界中,哪里还会造诸恶作业缘来长养七识染污性而干扰遮覆此自心如来本来自性清净之圆妙光明呢!只恐怕悟后不肯如此修行,所以面临境界考验时就全然忘掉了所应转依的自心如来之真如法性,依然像过去一样的随于境界、随于习气而使意识觉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此中佛已具说意识觉知心,包括离念灵知,皆是因于意根(第七识)及法尘相触之因缘而生﹔意识既是有生之法,则必有灭,故于眠熟、闷绝、死亡、入无心定、入灭尽定中灭而不现,此是一切勤读经典学人之常识。意识于次晨复起,名之为醒﹔未起之前,名之为眠,不可谓睡眠中尚有意识觉知心现起。如是依他而起,易起易断之法,必非根本真实心,非自在法故,既非本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但是五蕴中的心法只有七识:眼、耳、鼻、舌、身、意识及意根;这七识都是无常必坏之法。前六识于睡眠、闷绝、正死位、无想定、灭尽定等五位中断灭,意根于阿罗汉入无余涅盘时,亦是断灭。这七识既然本质上都是生灭之法,都是剎那剎那断灭再又生起,既然生灭之法剎那断灭如何能够于断灭后再自行出生呢?必然要有一个不生不灭的第八识心做为生灭的七识心的所依,才能够让生灭的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正觉同修会——二乘菩提自中国元末以来,已被广大佛所普遍误会故;今时之与佛教,乃至今时南洋之南传佛教,俱皆如是不免误会;总以为觉知心可以进入无余涅槃中,总以为无余涅槃之中有清净无染之境界相可以使觉知心安住其中;而不知无余涅槃境界者实无任何境界,唯是灭尽十八界我、十二处我、五蕴我、七识我之后,全然无我、全然无境界之无境界境界。&m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真心妄心并行无碍,和合运作,如《入楞伽经》卷七载,佛告大慧: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真心),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妄心),(真心)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妄心)——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禅宗开悟所悟的心就是真心,参禅即是以自己的妄心寻找真心的过程。妄心七转识有见闻觉知,有思量性,是分别心;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不说一般人不知道,连佛学泰斗的印顺法师,也不知道意根是干什么的,他也不相信有意根,他否定第七识,所以主张意根是头脑,所以说他不知道意根。如果知道意根在哪里,他当然就会相信有第七识,就不会再落入六识论中。连他都不知道意根,一般人的意识觉知心又怎能知道意根在干什么呢?不但如此,意根能知道如来藏在干什么吗?祂也不知道。等而下之,色尘也不知道眼识在做什么,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个第八识和前七识一样是可以亲自体验的,只是众生由于知见错误,被邪见所误导,所以无法证得第八识;虽然你没有证得第八识,你身中照样有第八识,我可以看见你第八识的运作,而你自己却看不见--因为心太粗糙以及被邪见所耽误,所以不能证得。第八识阿赖耶的体性当然是真实有,既然它是真实有,现前又可照见有七转识,那这五十一个心所有法当然有,也都真实可以证验。五十一心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