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这三个阿赖耶性,当他把它灭掉以后,也就是灭掉意根的无明以后,第七识意根就不会再我爱执藏;因为祂已经知道祂是依于第八识而有,第八识不是祂所生,也不是祂所拥有,所以祂我爱执藏的体性就消失了;因为这个体性消失了,所以第八识就没有能藏、所藏的这个性,也就是说,这个能藏、所藏的性就不见了,这样子我们就不能叫祂作阿赖耶识。譬如说一个人他当经理,他退休以后他就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又《入楞伽经》卷7云: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此段中明说阿赖耶识心体就是如来藏,而这个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不只是空性心,同时也是有性心,所以能出生与无明相应的七转识;出生七转识以后,七转识就依附于如来藏心而相续运作,与如来藏非一亦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小乘来讲识蕴只及于六识,不及于第七识、不及于第八识。那五蕴既然没有任何一法能够记持业种,必定有五蕴之外的另外一法能够记持业种。这在小乘没有明说,因为小乘人要求解脱,他不需要证得这个如来藏──第八识;反过来,大乘人要证得佛地所证的一切种智,他必须要先证得一切种子识。所谓一切种子如瀑流,这个阿陀那识,分界差别就这么大,所以才产生了三转法轮当中佛所说的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又《入楞伽经》卷7云: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此段中明说阿赖耶识心体就是如来藏,而这个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不只是空性心,同时也是有性心,所以能出生与无明相应的七转识;出生七转识以后,七转识就依附于如来藏心而相续运作,与如来藏非一亦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正觉同修会——目录一、依持身之功德说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二、如来藏是七识之俱有依故说如来藏是阿赖耶识三、由如来藏出生十八界故说如来藏是阿赖耶识四、由真如含藏诸不善法故说真如即是阿赖耶识五、由真如双具有为无为故说真如即是阿赖耶识六、依圆成实性说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七、经中明说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八、真如与如来藏之关系全文导读如来藏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二乘法就是成佛之道,没有如来藏可证,第七识和第八识都只是佛的方便说。”要不然就说(大乘经典)是后来的人假造的,然后讲“入涅槃就是成佛,所以阿罗汉就是佛”……,等等等等。这一类的说法现在的确已经弥漫在整个佛教界,而且积非成是,劣币要驱逐良币。这些都是佛早已经预记、预说的,只是众生福薄,还是(盲从迷信而)让这样坏法的情况产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慧!然诸凡圣悉有生灭……我于此义,以神力建立,令胜鬘夫人及利智满足诸菩萨等,宣扬演说如来藏及识藏名,与七识俱生。」(1-3,p.31)2.《楞伽经》一切佛语心品之四:「甚深如来藏,而与七识俱;二种摄受生,智者则远离。(1-3,p.35)3.《楞伽经》一切佛语心品之四:「如来之藏……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识藏,生无明住地,与七识俱,如海浪身常生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大乘入楞伽经》(卷5)T16,p0619c大慧。如来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以不觉故三缘和合而有果生。外道不知执为作者。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藏识。生于七识无明住地。譬如大海而有波浪。其体相续恒注不断。本性清净离无常过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再看看李女士的痴情,讲一句比较不重听的话,这样的深情虽然动人,但却是无济于事的,其实我们的眷属,因为这一世跟我们有缘所以成为眷属,可是因为第八识无始以来每每被被第七识拖去轮回,因此我们的眷属其实是无量无边的,不是只限在这一世的,因为隔阴之迷的关系,每一世全新的意识都贪求这一世的自己是真正的自己,以为这一世的眷属是自己的眷属,然而事实上,实相并非如此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生无明住地与七识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断。离无常过离于我论。自性无垢毕竟清净。其诸余识有生有灭。意意识等念念有七。No.671入楞伽经(卷7)T16,p0556b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故。能与六道作生死因缘。譬如伎儿出种种伎。众生依于如来藏故。五道生死。大慧。而如来藏离我我所。诸外道等不知不觉。是故三界生死因缘不断。大慧。诸外道等妄计我故。不能如实见如来藏。以诸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果能够确实了解十八界与涅槃本际的内涵,就能够信受世尊在《阿含经》中所说的都是如实语,确实是有第七识及第八识的存在,一切有情都是八识心王具足的。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什么叫作十八界。所谓十八界,就是指六根、六尘和六识,这是一般学佛人都知道的道理。人间的六根即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以及意根;六尘则是指内、外相分的色、声、香、味、触、法;六识乃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在我们上一集,为大家说明这两识之间的这个转换过程当中呢,曾经为大家说明,就是因为这个第七识末那识祂的执著性,把六识的自性作为祂的自性,然后不愿意自己消失,所以就会让这个第八识阿赖耶识流注意识的种子。可是中阴当中,这个意识、这六识的功能越来越衰弱,这个时候,祂就会让这个中阴去投胎,然后再出生了新一世的五色根,然后有新一世的六识出现,那么再去领纳六尘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曾开示:“甚深如来藏,而与七识俱;二种摄受生,智者则远离。”(《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四)经中已开示:如来藏共有八个识,也就是如来藏第八识本体,以及七转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及末那识。七转识中的前六识,眼识分别色尘——亦即分别青黄赤白等色尘之显色;耳识分别声尘;鼻识分别香尘;舌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生七识。七识不言从赖耶生。但由自心执取境相。分别而生。如是甚深阿赖耶识行相。微细究竟边际。唯诸如来住地菩萨之所通达。愚法声闻。及辟支佛。凡夫外道。悉不能知。」《占察善恶业报经》(卷2)T17,p0907c2卷隋菩提灯译「所谓一切法毕竟无体。本来常空实不生灭故。如是一切法实不生灭者。则无一切境界差别之相。寂静一味名为真如第一义谛自性清净心。彼自性清净心湛然。以无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菩萨在十行位,一者、开始荷担如来家业,出来摧邪显正及救护众生,避免众生被常见外道、断见外道乃至被邪淫外道所误导;二者、于十行位快时,观察七识心的现行与微细的心行,渐渐伏除所知障所相应的异生性,成就阳焰观,因而十行位转入十回向位中。转入十回向位继续五件事,最后得以转入初地修行。哪五件事?一者、福德。也就是继续摧邪显正及救护众生,使得心渐渐清净、渐渐广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但也因为众生有这个心的共业种子,又有七识心可以研究与了解,所以能体会、能研究、能发明出来,能把它实现。当核融合的机器研究成功的时候,我们大家就可以有用不完的能源啦。因为水一加就解决了,燃烧以后又没有污染之虞,当然不需要反对啰!这样一来,家家户户自己都可以有能源,因为只要有水就可以利用了;而这些水呢,在地球上循环不尽物质不灭,能源问题不就解决了吗?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德来函所举彼说云:【【玄奘菩萨之「八识规矩颂」亦说明「转识成智」唯于「欢喜地」初起;第六识颂有「发起初心欢喜地」、第七识颂明「极喜初心平等性」等句。萧老师如此建立,似乎有别大乘唯识教!而萧老师于《明心与初地》一册中却只论「七住」与「初地」慧力差别,却未交代与诸经论相异因由,未免有所不足。】】此亦是彼严重误会者所作错解之说也!谓玄奘菩萨所说者与余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如来藏因缘所生之七转识妄心,以及蕴处界诸法,皆是缘起缘灭,因缘和合无常变异,无有真实不坏自性,故名缘起性空,又曰空相,但如此空相亦不能够离开真实如来藏而言。真实心虽无形无色、法相犹如虚空,但祂无始以来恒常不灭,具足真如性,能出生三界有的法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空性如来藏心原本就不念一切法,不与一切法相应,从来都是自住涅磐寂灭境界,而本身又是具足一切真如性,若以如来藏而说所谓证得解脱而实无解脱可证,自然是无智亦无得;而以七识心来说却是有所得,佛法及一切解脱智慧、般若智慧可证可得,否则由谁来成就佛道。以无所得故,菩提萨捶,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以般若智慧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但是意识也能了知第八识所现起的六尘相分,祂还有能返观自己的能力,不似其余七识不能返观自己;这种返观自己的能力,就名为证自证分。但是这种证自证分,还是须以见分为基础,才可以有证自证分;也就是说,意识能了别六尘,所以祂有见分;祂所了别的六尘,就称为相分;祂能了别及证实自己正在六尘中运作,这就是自证分;而祂也能了别自己是否存在,也能返观自己的所为正确或错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