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他们所证的真如法身,却是意识心,不但没有证得第八识,甚至连第七识在哪里都不知道,这就是他们自以为是「无我」的无我法,其实还是常见外道的「我」;这一类人一直主张要永远保持觉醒,让自己的觉知心不灭,永远一念不生要保持我不灭,这其实就是我见与我执。由于这种错误的认定,以为觉知心不执着一切法,就是证得无我,其实就是我见。以上所说的是断见论者和常见论者的无我 三摩地

2018-07-22

根据善知识的开示,修行就是在各种境界中转化第七识末那(注释¹)的习气,是要趋入无我。只有我才会拣择,修行不是趋吉避凶,修行甚至不是把生活过的更好,修行更不是我要怎样。而是坦然接受生命呈现给我们的一切,因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心如来藏所显现,如来藏本来无我,祂从不拣择,从不考虑要什么、不要什么,如此才是真随缘。若只是依照自己的性子在做,那只是随性而已,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在十行位,一者、开始荷担如来家业,出来摧邪显正及救护众生,避免众生被常见外道、断见外道乃至被邪淫外道所误导;二者、于十行位快圆满时,观察七识心的现行与微细的心行,渐渐伏除所知障所相应的异生性,成就阳焰观,因而圆满十行位转入十回向位中。转入十回向位继续圆满五件事,最后得以转入初地修行。哪五件事?一者、福德。也就是继续摧邪显正及救护众生,使得心渐渐 三摩地

2018-07-22

不论你和你最亲近的人(最恨的人也是最亲的人,因为都在离心最近最深的位置)是相互关怀、照顾包容的模式,还是成天吵吵囔囔、互不相让的模式,造成如今局面的因都在过去生,今生只是过去生相处模式的延续;也许身份变换了,角色颠倒了,但是过去生相互恩爱或者伤害的爱恨种子都分毫不差的储藏在各自的八识心田(人皆有八识,第八识如来藏,业种都收藏在其中,第七识意根,是处 三摩地

2018-07-22

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原来这个霎那变异的身体和意识心并非是真实的我,短短几十年后一切终归坏灭,唯有不生不灭的真心如来藏永远常在,当我们依此真实心来对照五蕴十八界时,发现它们统统都是依如来藏为因而生起的诸法,因缘假合而有,没有真实自性,有生有灭,无常无我,缘 三摩地

2018-07-22

在二乘法修证上,是要灭掉前七识心而入涅槃,但在大乘法中则是转识成智,转变七识心之生死染污执著的习气种子,由此而灭掉第八识心的阿赖耶性、异熟性,再灭除无始无明的一切随眠,生起究竟的智慧,最后成就佛地四智圆明,永不入于灰身泯智而不能利益众生的二乘无余涅槃中。3、自心现量至转依如来藏----记得初学佛时,看到自心现量、转依这些字就很头痛,不知是什么意思。其实 三摩地

2018-07-22

当然,佛法所说的这个心,不光光是指我们平常最熟悉的这个见闻觉知心,更包括出生一切万法的我们的第八识如来藏心,和那个处处为我们做主的第七识心意根,人对世间一切万法乃至回归到对人自身的透彻了解,其实都更离不开对这第七、第八两个心识的了解和体认,因为它们才是出生你和这个世间的根源和动力。对于这些,你若不来佛法中了解一番,怎能知道?只有妄受因果,随性造业, 三摩地

2018-07-22

缘于名与色故而有六入,由于有七识心的名与五色根的色,则有色入、声入等六入;由有六入故,则有触;由有触故,则有受;由有受故,便有爱贪;由有爱贪故,便有取;缘于取支故,便产生后有之种子;死后再因后有种子而去入胎,就有生;有生则有老病死忧悲苦恼等,这就是苦盛阴缘于生而有,此即是苦集谛之正义,这就是顺观十二因缘观。苦集的最终因缘在于无明,这个无明在讲我见、 三摩地

2018-07-22

意根祂也是一个心,祂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七识。理由为什么没有办法左右祂的行为呢?因为意识对于一件事情还不太清楚的时候,末那还是要作这个抉择;在那种情况下,祂会根据势力比较强的、势力比较殊胜的、势力比较强大的,来作这些决定。譬如说一个染上毒瘾的人,他理智上虽然很清楚:“我不要再吸毒了,不要再过这样的日子了,因为过这样的日子,会让我自己受到别人种种的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我们从佛法说,其实那个是叫作第七识,也就是末那的决定;因为有末那的决定之后,才引发意识的决定,才产生了行为;从佛法来看,这个就是无我法。所以说在《阿含经》里面就这样说,《杂阿含经》卷3:【色是苦,受、想、行、识是苦;色是无我,受、想、行、识是无我。】(《杂阿含经》卷三)也就是说,这个物质它是苦的法,为什么?因为它是无常、不可以久住的法。那我们的 三摩地

2018-07-22

梦境的状况,六七识各有什么差别?第八识有何不同?在梦的过程当中,第八识是如如不动的,它是一点儿都不关心梦中的利害得失。它只是恒常不断地把六尘的内相分源源不绝的显现出来,源源不断地供应六七识的识种,让你可以在梦中受种种苦乐。在梦境当中,第六识还是在做了别——了别第八识依第七识之命而供应给你的内相分六尘;在梦境当中,你以为自己去到什么地方了, 三摩地

2018-07-22

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原来这个霎那变异的身体和意识心并非是真实的我,短短几十年后一切终归坏灭,唯有不生不灭的真心如来藏永远常在,当我们依此真实心来对照五蕴十八界时,发现它们统统都是依如来藏为因而生起的诸法,因缘假合而有,没有真实自性,有生有灭,无常无我,缘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我们找到如来藏之后,一定会再探讨:众生有前六识,又找到第八识,那中间还有一个第七识。所以说,第一能变识就是阿赖耶识,就是这个本心;还有第二能变识意根;还有前六识,就是第三能变识,而且要探讨祂们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从这里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原标题:如何解决爱别离苦) 三摩地

2018-07-22

阿黎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俱。所以「如来藏」「阿赖耶识」「第八识」「藏识」「真如」「自性清净心」都是世尊所要表达的第一义谛,这就是于凡夫位所能够了解的「真心」,等到开悟以后,知道这其中还是有许多的杂染污染种子,所以要断除这些杂染种子,这些种子虽然不是如来藏的究竟体性,但会覆盖如来藏的许多功能,所以必须要断除。乃至我们现在的妄心,这个七识心,都 三摩地

2018-07-22

比较合乎史实的说法:禅宗可以「锻炼」的方式,让「修学」的有情,可以找到这个「真心」,去了解这个「真心」的总相以及别相,如是个别生起智慧,可以如是的智慧,去阅读二转法轮的《般若经系》的经典,这些经典在阅读的时候,大概的障碍都会很少,时时都可以去「体触」这个「真心」的「清净性」、「无念性」、以及祂所所显现的诸般功德,但是对于这个「真心」的许多作用却是无 三摩地

2018-07-22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也就是说,我们一切生命的这八个识,其实前面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一般人比较容易了解;可是第七识末那,一般人就少有人知了;至于说第八识能够储存记忆,成为记忆所储存的处所,他到底是什么?就没有人知晓。胜鬘夫人就跟世尊说:众生有种种的烦恼,而且有烦恼来染著这个心;而且这个自性清净心而有染著,就是说第八识心就称为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五蕴中的心法只有七识:眼、耳、鼻、舌、身、意识及意根;这七识都是无常必坏之法。前六识于睡眠、闷绝、正死位、无想定、灭尽定等五位中断灭,意根于阿罗汉入无余涅盘时,亦是断灭。这七识既然本质上都是生灭之法,都是剎那剎那断灭再又生起,既然生灭之法剎那断灭如何能够于断灭后再自行出生呢?必然要有一个不生不灭的第八识心做为生灭的七识心的所依,才能够让生灭的七 三摩地

2018-07-22

也就是说,修三十二相业时,不管是修哪一项,任何一项都有修集的行门和方法;当你在修这个行门时,虽然只是修其中一项,但是在这个项目中要先起五十种的思惟:「我怎样可以让这个色身、道器清净?如何可以让我的七识心清净、调柔?」这样思惟过五十种。以这五十种修行方法确定可以让身根及七识心调柔清净以后,心中要生起五十种法的每一个决定思。……为什么讲一个 三摩地

2018-07-22

也就是说,修三十二相业时,不管是修哪一项,任何一项都有修集的行门和方法;当你在修这个行门时,虽然只是修其中一项,但是在这个项目中要先起五十种的思惟:「我怎样可以让这个色身、道器清净?如何可以让我的七识心清净、调柔?」这样思惟过五十种。以这五十种修行方法确定可以让身根及七识心调柔清净以后,心中要生起五十种法的每一个决定思。……为什么讲一个 三摩地

2018-07-22

今生在布施的时候,是哪一个识决定要布施啊?是我们的意,也就是第六识与第七识;指挥哪一个识去执行呢?前五识;那如来藏在旁边纳凉没事干吗?不是喔!因为这一些东西都是由祂所亲生的,所以儿子在的时候,父亲就一定在。今生的意识去造业,下一辈子的意识会是今生的意识吗?意识能带到下一辈子吗?不行嘛!所以造业的意识与受报的意识,不是同一个,这就叫作异作异受。那造业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