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身根有行蕴,七识心王亦有行蕴;然因二乘菩提中虽说有第七识意根,但不开示对于第七识意根之观行,是故二乘菩提中不说意根之行蕴,唯说六识心王之行蕴。六识心王之行蕴者,即是眼识之行为、耳识之行为……乃至意识觉知心之行为、离念灵知之心行,皆属行蕴所摄。识蕴六识之行蕴者,即是眼识见性之行为过程、耳识闻性之行为过程……乃至意识觉知心(离念 三摩地

2018-07-23

若所悟之心,是于六尘能起欲者,不论所起之欲是善法欲、或是恶法欲,皆是意识觉知心也;譬如住于定境中时,起欲希望常住定中而不受干扰,即是欲心所也;或是起欲更求胜进之定境,亦是欲心所;定中之觉知心必定与欲心所相应,则知此定中之觉知心乃是意识心也,何以故?谓第七识末那识心,不与欲心所相应;第八阿赖耶识真心,亦不与欲心所相应故,则知此一能与欲心所相应之觉知心 三摩地

2018-07-23

……」】此中佛已具说意识觉知心,包括离念灵知,皆是因于意根(第七识)及法尘相触之因缘而生﹔意识既是有生之法,则必有灭,故于眠熟、闷绝、死亡、入无心定、入灭尽定中灭而不现,此是一切勤读经典学人之常识。意识于次晨复起,名之为醒﹔未起之前,名之为眠,不可谓睡眠中尚有意识觉知心现起。如是依他而起,易起易断之法,必非根本真实心,非自在法故,既非本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者何?谓二乘菩提自中国元末以来,已被广大佛弟子所普遍误会故;今时之与佛教,乃至今时南洋之南传佛教,俱皆如是不免误会;总以为觉知心可以进入无余涅盘中,总以为无余涅盘之中有清净无染之「境界相」可以使觉知心安住其中;而不知无余涅盘境界者实无任何境界,唯是灭尽十八界我、十二处我、五蕴我、七识我之后,全然无我、全然无境界之「无境界境界」;由是故说:「举凡 三摩地

2018-07-23

此外,又因为佛说人有八识,第七识和第八识永远不会灭亡,除了入无余依涅盘时第七末那识意根才会灭掉,而第八阿赖耶识他是不生也不灭、不来也不去的,他才是我们生命的根本。佛法的殊胜就在这个地方,你在其他的宗教里,绝对找不到这么殊胜的法!学佛法就是以此为中心,了解之后还要亲自去证悟,也就是明心。但是明心真的很难,而「断我见」只是明心的第一步!断我见就是把虚妄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八识论跟六识论,乃至七识论,或是说有所谓的九识、十识等等,对于法界的八识的这种事实,不管它是减少了而成为六识论或是七识论,或者是把它增加了成为九识论、十识论,这样子或增或减都没有办法能够来修四加行,因为对于法界的基本的认知他就产生了错解了。如果说对于法界的实相产生了错解,那就没办法获得真正的佛法的智慧;没有办法获得佛法的智慧,修四加行也只是变成 三摩地

2018-07-23

意根祂也是一个心,祂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七识。理由为什么没有办法左右祂的行为呢?因为意识对于一件事情还不太清楚的时候,末那还是要作这个抉择;在那种情况下,祂会根据势力比较强的、势力比较殊胜的、势力比较强大的,来作这些决定。譬如说一个染上毒瘾的人,他理智上虽然很清楚:我不要再吸毒了,不要再过这样的日子了,因为过这样的日子,会让我自己受到别人种种的轻视,以 三摩地

2018-07-23

在《楞伽经》中,佛陀开示:愚夫依七识身灭,起断见;不觉识藏故,起常见。自妄想故,不知本际;自妄想慧灭,故解脱。四住地、无明住地习气断故,一切过断。(《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4)四住地、无明住地,也就是烦恼障与所知障,这两种障都依于阿赖耶识而有。因此一定要先实证阿赖耶识,自己明确且真实亲证第八识阿赖耶识是实体法、是法源、法母,不同于前七识;有其本自清净 三摩地

2018-07-23

以下分享平实导师在《起信论讲记》第三辑、第306页中看到的一段话:「可是七识心王的习性是无量劫以来就一直熏习染法的,习性根深柢固,一时毕竟不容易改,那得历缘对境去渐渐的修正,要在境界当中去修正改变;所以悟后一天到晚打坐是没有用的,因为这样的修行方法,你并没有在真如的体熏上面用心,你将会长时间住在一念不生之中;这样子,你就不会产生体熏的作用。所以悟后要 三摩地

2018-07-23

相同的,阿赖耶识与无明七识共俱而受染污,染污之因是来自于七转识,七转识的染污种子「溶解」于如来藏中;七转识的染污种子是「溶质」,如来藏只是提供染污种子溶解的环境而已,但如来藏的自性并不转变。当如来藏与七转识的染污种子和合运作而名为阿赖耶识,这个时候阿赖耶识仍然具有如来藏自身所有的性用,只是众生为无明染污所覆,故无法了知而已。这是众生意识思惟的局限性 三摩地

2018-07-23

意根,也就是第七识末那识,祂无始劫以来就与第八识如来藏在一起,时时刻刻在作主,没有不作主;祂是意识的俱有依,由于意识如理作意分析、归纳、整理后,意根就会作主,使得意根也有了染污性。也就是,意根有四种根本烦恼——痴、见、慢、爱,而且很深沉潜藏着,祂与习气有关,众生很难发现到,所以菩萨在第二大阿僧祇劫才开始断除意根的习气种子随眠。虽然祂无始劫 三摩地

2018-07-23

意识现起贪着,攀缘于名中的受,也攀缘于第八识的心行及名中七识心王的行;继而攀缘于了知性,那就是攀缘于想蕴;七识心王对六尘的了知性也是名所摄的想蕴。同时又攀缘于意识的自己的存在,如同存在主义的想法一般:我思故我在、我想故我在、我知故我在……。也有法师用这个想法在弘法,但这只是哲学家讲的三界世俗法,都是意识层面的法;我思故我在只是执我众生的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他没有想到开悟的明心见性,虽然名为转识成智,那也只不过是转六识生妙观察智,转七识生平等性智而已,前五识还没有转生成所作智,阿赖耶识还没有转生大圆镜智。更何况六、七识所转的境界还只是初品转而已,以后七地进入八地的时候,还有中品转,等觉进入妙觉地的时候,还有上品转。怎么可以说我们悟了就跟佛一样呢!还差得远呢!再说福德:光只是一个禅定三昧,我们就差很 三摩地

2018-07-23

悟后的人他会知道,慢心的习性之所以会继续存在,是因为第七识(染污末那)我执的习气暂时改不过来,成为一种惯性。众生从无量劫以来,因为所知障,也就是不明真如佛性的缘故,所以生生世世都有一个我;从五阴的我出发,去做一切的事情,真如自己不觉,随着五阴与染污末那去长养各种慢、瞋、贪的习性种子。这一种习性,从无量劫以来就存在。如今见道断我见后,就要从我执方面去 三摩地

2018-07-23

祂又显现出两种的义理:第一种义理是觉,意思是说,祂从本以来离一切的妄念相,法界一相无二,即是如来的平等法身,这个法身恒有本觉,祂能了别有根身、器世间以及七识心的心行,因此而说一切如来为本觉。而第二种义理则是不觉,意思是说,凡夫不能证知从本以来不起妄念的如来藏阿赖耶识,误以为制伏烦恼妄念让它不再出生,这样便是觉悟;马鸣菩萨却说:像这样的人,其实是不曾 三摩地

2018-07-23

稳坐自心如来藏,试看天下谁能敌?其次我们明白,冤亲债主也是有情众生,也有如来藏和第七识末那识,所以有一定认知能力,而且和我们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否则它为什么找你不去找别人?既然是有情众生,我们就应当有慈悲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想想它也够可怜的,连个人身都没混上,怎么能听闻佛法?好容易等了千年万载,认识的人当中才出现了你这么个大乘佛子,赶紧跑来让你 三摩地

2018-07-22

例如,欲界人间的有情,他必须有第八识阿赖耶识以及第七识末那识入胎,执持受精卵,藉着母血所供给的地、水、火、风四大,渐渐地变现五色根;随着五色根的渐渐,末那识能够触法尘,就能生起了意识。那意识要依末那识触法尘而后才能现起,以末那识为意识生起以及运作的所依根,因此第七识末那识也称为意根。因为意根不是独独祂本身就能够自己存在的心,必须要依着第八识阿赖耶识 三摩地

2018-07-22

问︰您刚才所说那些梦境的状况,六七识各有什么差别?第八识有何不同?答︰在梦的过程当中,第八识、祂是不管这一些事情的,祂是一点儿都不关心利害得失的。祂只是恒常不断地把六尘相分--六尘的内相分--源源不绝的显现出来,只是源源不断地供应六七识的识种,让你可以在梦中受种种苦乐;至于在梦中的你--见闻觉知和处处作主的心--有什么得失或苦乐,祂是不管的,如如不动的。在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要以断我见,就是要以未到地定为基础,而来证得四念处当中第三个观心无常,这一个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的观心无常,心主要指的是六识心,因为小乘里面没有特意地去讲第七识意根,更没有明确地去讲到第八识;因为小乘的修行,它只是要把这个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要如实现前去觉察。这一切有作有为,因为因缘而和合而造作所成的依他起法 三摩地

2018-07-22

问、第七识意根恒、审、思量,既然意根也「恒」,如何现观祂的虚妄呢?请亲教师们慈悲开示。¬¬¬答:意根的「恒」,是说祂永远都在作用,除非是定性二乘人入无余涅盘,否则祂不会像前六识那样,有时不现行。意根虽然「恒」,但祂却是剎那变异的,而且祂的变异,不是自己所能作主的──由于这个缘故,所以说祂虚妄不实。¬如何看出意根是剎那变异的呢?例如,有的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