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布施从音译来说,又称为檀,布施的福业就像宝藏,常常追随著施主;布施可以破坏痛苦的过失,能够让人得到快乐;布施是善法,能够摄受善人,与善人结缘;布施能够让众生安隐,临终的时候心无恐惧怖畏;布施就像大将军,能够降伏悭吝的敌人;布施是善妙的果报,天人都很爱乐布施;布施是清净的法道,贤圣们所追求的道路;布施是积善福德的大门,是建立度众的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释伽牟尼佛临终咐嘱:以戒为师。什么人劝人不必理会戒律,不管处于什么理由,绝对是违反大乘根本重罪的行为。)复次善男子。初发心菩萨语余人言。汝今不应听受读诵声闻经典。汝当覆蔽声闻经典。声闻法中无大果报。不能断除结使烦恼。汝当听受读诵清净大乘甚深经典。又能消除诸不善业。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作此说已有信受者。二人俱名犯根本罪。余如上说。是名初发心菩萨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道人好奇的问:“阿耆达王在位时,曾建立佛塔寺庙,并且诚心供养,功德非常的殊胜崇高伟大,舍报后理当往生天上,是什么样的因缘,反而下堕成为畜生道的蛇身呢?”大蛇就回答说:“在我为阿耆达王时,临终之前,有一个在旁边照顾伺候我的人,他拿著扇子替我扇风时,不小心把扇子掉落在我的脸上,让我非常的生气恼怒,因为这样,我命终之后就受生为蛇身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心脏痛得厉害﹐说不定我正处于临终之际﹐此刻﹒我若提不起正念﹐或懈怠了﹐随习气走了﹐我必堕入恶道无疑﹐于是我从内心深处涌起一股强烈的警觉﹐它使我打起精神﹐作垂死之挣扎﹐以便把握住当下。净慧法师曾说过﹐了生死不是叫我们死后去了﹐要在当下去了﹐当下了了才是真了﹐当下了不了﹐死时便没有把握。信夫﹐斯言﹗我经常告诫自己﹕此时的小病小痛算得了什么﹐临终八苦交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看到人临终时的痛苦现象,看起来都不忍心。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这都是大家的冤亲债主来算帐的。大家不懂这些道理,只知道一味地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不懂得自己累劫以来的冤亲债主,大部份都是被自己吃来的!当今世界,人们缺乏因果观念,广造恶业,广泛地杀、吃动物,这些累生累世被害动物的怨灵的念力,执著地附着在人们的身上,伺机报仇,不肯离去。由于这些怨灵充满仇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由于李居士以离念灵知为真心,故一场大病后,离念灵知心面对闷绝…等境界时,始终使不上力,发觉闷绝等五位中的离念灵知心必定会间断而无法现前,何况能面对之?由此而知临终时若欲以离念灵知心而入涅槃,绝无可能,了知离念灵知心其实还是妄心,因而确定离念灵知心非是真心,因此才于舍报前公开向佛教界忏悔,所以有这个启事文所说:过去所谓的‘悟道’应只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临终之前,应该教导他,要向佛乞求,向过去一切的冤亲债主忏悔,把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给他们,也回向自己能够往生到西方净土。家人们也可以帮助这位菩萨忏悔以及诸种回向,但是别人所帮忙的,总不如自己来做的实在。在病人即将往生之前,要常常提醒他,想起佛菩萨,想起阿弥陀佛以及西方净土的殊胜。还有一件事情也非常重要,就是要告诉他:放下这一切,不要再去计较,不要再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且九品往生之中,其中下品是对许许多多造恶的众生有情来开解方便的,并不是说造恶的人就不能去这样的世界,不能到达佛国;何况许多造恶的人,是不断地造五逆的重恶,只要他临终愿意忏悔,十声佛号,即使在这十声佛号的里面,没有办法忆念-正确的忆念,乃至于一丝得闻忆念,只有念出声音来,如来都可以摄受他们。所以如来都愿意摄受了,何况是我们呢?何况是我们修行还不好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804,a17-21)所以提婆达多的示现,代表了临终之时还可念诵皈依如来名而发忏悔之心!后来目连尊者到地狱探望,《增壹阿含经》卷47:「目连报曰:提婆达兜!勿怀恐怖,地狱极苦无过斯处。彼释迦文佛如来.至真.等正觉。愍念一切蜎飞蠢动。如母爱子。心无差别。以时演义。终不失叙。亦不违类所演过量。今神口所记。汝本兴起恶念。欲害世尊。复教将余人。使趣无由。由此缘报。入阿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云何为十?即(1)临终生于善念,谓生柔软心、福德心、微妙心、欢喜心、发起心、无忧心;(2)身无痛苦;(3)少能似语一心忆念所生生父母;(4)于妻子男女作怜愍心,如常瞻视无爱无恚,耳欲闻于兄弟姊妹亲识姓名;(5)于善于恶心不错乱;(6)其心正直无有谄诳;(7)知于父母亲友眷属善护念我;(8)见所营理心生赞叹;(9)遗嘱家事藏举财宝示之令出;(10)起净信心请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问:临终助念真的有用吗?答:助念者对于临终者的帮助真实有用,不是只有帮助往生者提起佛念而已,还有忆佛念佛及助念清净共业功德的回向与摄受,因此不同证量的助念者,其助念功德对往生极乐者的帮助亦有差异。虽然临终助念时也需要往生者的配合念佛,乃至下品下生者之十念称佛名号,虽然已非念佛,仍需要往生者自己信愿之成就,加上善知识开示方能致之。但是莲友助念时,以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临终时,蒙佛慈悲接引,往生极乐,神超净域,永谢尘劳。那他们在此生所做的恶事不就可以不受报吗?比如我未信佛前曾杀生,但如果我舍寿后,能带业往生,不就可以不受恶报吗?为什么经中说:「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呢?再如,我贪心重,爱吃面包。但如果能往生极乐,以后在极乐不需饮食,又怎会有贪美食的恶报呢?答:念佛人忆念阿弥陀佛,寿终往生西方极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由于这三愿是对十方众生所发,故此虽然我们与阿弥陀佛缘分不够,但是只要信愿行齐备,阿弥陀佛与我们的缘分却是足够的,他在我们临终时会来接我们。换句话说就是去极乐世界一是条件最低,二是人家欢迎。至于其他佛国净土,有的甚至比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还要好,还要殊胜【这不是打妄语,是《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受记经》里说的】,比如金光狮子游戏如来的国土就比阿弥陀佛的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乃至念佛菩萨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号,历临终人耳根,或闻在本识。是诸众生所造恶业,计其感果,必堕恶趣。缘是眷属为临终人修此圣因,如是众罪,悉皆消灭。若能更为身死之后,七七日内,广造众善,能使是诸众生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现在眷属利益无量。是故我今对佛世尊,及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劝于阎浮提众生,临终之日,慎勿杀害,及造恶缘,拜祭鬼神,求诸魍魉。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卷四由这里面的开示我们也可以了解先受报的业,是属于力量比较大的,包括这个业本身就是重业,因此本身就有很大的力量;或者将舍报前现起的业,因为时间最接近,而念力较强的缘故,譬如临终之人随念佛之净念而往生极乐世界;或临终忆念曾作过的大善业,这时因善念力的关系,使大善业的果报境界现前;或者是常常重复在造的业,因此累积了很强的力量;或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你是严守禁戒的话,然后用这个善根回向的时候,你就有机会中品上生;然而如果你在这个世间,只是行世间的善道的话,那临终的时候再加上你愿意往生阿弥陀佛的佛土的话,这时候你就有机会中品下生。所以综合来看中品往生,是跟持戒严净与否,跟在世间的时候有没有行善有关系的。至于下品往生的话,都是所谓造作恶业的人,只是因为他有宿世有一些的机缘或是有一些福德,使得他 | admin 2018-07-22 |
![]() |
临终时,后秦已大业垂成,告诉“姚兴”曰:“汝抚骨肉以恩,接大臣以礼,待物以信,遇民以仁,四者不失,吾无忧矣。”姚苌死后,姚秦太子“姚兴”继位,勤于政事,延纳善言,孝治天下。公元399年(后秦弘始元年)“法显”从国都长安出发,西行天竺求法。“姚兴”又派遣使者到凉国再次敦请鸠摩罗什菩萨来“关中” | admin 2018-07-22 |
![]() |
不仅如此,观察人临终的一些现象,还可以判断这个人死后的去向。譬如《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十记载,“若人命终当堕地狱有十五相,当生饿鬼有八种相,当生畜生有五种相,当生人、天各有十相……”,具体内容可阅读原典。 诸经论还介绍一种判别方法:人死时,执持色身生长之第八识阿赖耶识会缓慢地舍离人体,当阿赖耶识舍离人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因证得实相、如实了知如来藏真心永远都不住于生死之中,即不会堕于外道的断见与常见法中(注17),当然会是远离颠倒梦想,不执着于知觉性是否会断灭和消失,临终之时十分坦然,对于未来所要经历的境界都已明白,舍报时将依照自己亲身所证和所发愿力,可以往生净土亦可留惑润生在人间常行菩萨道续佛慧命,进修道种智及一切种智,未来成就究竟佛道而实证佛地的究竟涅磐。三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五、触业恶报:临终时先见大山四面来合,无有出路,亡者神识见大铁城,火蛇、火狗、虎、狼、狮子,牛头狱卒、马头罗剎,手执枪槊,驱入城门,向无间地狱。触报发起亦有二相,合触则合山逼体,骨肉血溃;离触则刀剑触身,心肝屠裂。这样与业相合之触报,触历身触时,则为审案处所;触历眼见时,为烧为爇;触历耳听时,为撞击刺射;触历鼻息时,为刮袋拷缚;触历舌尝时,于舌为耕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