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善男子!菩萨有四不可思义:一者所爱重物能以施人、二者具诸烦恼能忍恶事、三者离坏之众能令和合、四者临终见恶,说法转之;是名菩萨四不可思议。复有三事不可思议:一者诃责一切烦恼、二者处烦恼中而不舍之、三者虽具烦恼及烦恼业而不放逸;是名菩萨三不可思议。复有三事不可思议:一者始欲施时心生欢乐、二者施时为他不求果报、三者施已心乐不生悔恨;是名菩萨 三摩地

2019-07-20

  由此种种暴行看来,日本自命为佛教国的说话,完全是虚伪的,是利用佛教美名,作侵略之实,用佛教的幌子,掩护他杀人的目的……”我们拒绝本愿法门,不仅因为该派出家人在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过程中充当过极不光彩的角色,还因为它对净土法门进行片面化的理解,乃至歪曲了佛法的真精神!本愿法门肢解净土经教,宣称只要信仰弥陀的本愿力,当下就可以获得往 admin

2019-06-12

临终悔恨。八寿命短促。九心识愚昧。十死堕地狱。复次偷盗报有十种。何等为十。一结宿冤。二恒疑虑。三恶友随逐。四善友远离。五破佛净戒六王法谪罚。七恣纵愓逸。八恒时忧恼。九不自在。十死入地狱。复次邪欲报有十种。何等为十。一欲心炽盛。二妻不贞良。三不善增长。四善法消灭。五男女纵逸。六资财密散。七心多疑虑。八远离善友。九亲族不信。十命终三涂。复次妄语报有十 admin

2019-04-18

因此舍报临终时,你不要再投胎,要让这个“我”消失掉,才不会有轮回。自我的执著断除了,舍报之后色身坏了、心跳停了、呼吸停了,这个第八识真如渐渐离开身体而不会出生中阴身,不会再去投胎,你就消失掉—没有你了。结果是剩下谁呢?剩下你背后的那个祂,就是你的祂—如来藏,不是在谈恋爱那个“你的他”,就是背后那个你啦!祂没有见闻觉知也 admin

2018-12-27

有大智慧临终无悔。即便受生。或是七生预流。或是家家。或是一来。或是一间。此人由先修善行故。临命过时虽苦来逼受诸痛恼。心不散乱正念而终。复还正念入母胎内。了知诸法由业而生。皆从因缘而得生起。常与诸魔作居止处。难陀应知。此身恒是一切不净窟宅。体非常住。是愚痴物诱诳迷人。此身以骨而作机关。筋脉相连通诸孔穴。脂肉骨髓共相缠缚。以皮覆上不见其过。于热窟中不净 三摩地

2018-10-14

”太好了!念了佛以后就能往生极乐,不必再受这里人间的苦恼,为何不念?于是就死心塌地以念佛方法来求生净土,可是读过净土五经,知道往生极乐必须做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哪里是“一句佛号”那么简单?!以后又在多次助念过程中,细致观察亡者,发现许多念佛人难以往生的关键就是临终时节病患缠身意识不清,很难做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admin

2018-08-16

维摩诘居士是古佛再来尚且不敢于比丘僧逾礼、给孤独长者有大恩于僧团尚且礼沙弥,何况一帮凡夫居士,无惭无愧无所忌惮到敢受僧人礼拜?如果说那些敢白衣上座的居士是大菩萨再来,谁有资格给印证?《楞严经》明确说到,佛菩萨在末法时代会示现各种身份度众生,但绝不会暴露自己是佛菩萨,除非临终有所嘱托,才会以一种隐秘的方式表露身份。所以如果有人以佛菩萨再来人自居、或叫 三摩地

2018-07-23

一天,长者因病即将往生,临终前嘱咐两个儿子:你们千万不可分居,好比一条丝线无法移动大象,必须聚集众多丝线,才能将大象移动;兄弟和合,就像多条丝线聚集,才能产生力量。这样告诫二子之后就往生了,长者往生后,兄弟俩遵照父亲的遗嘱,相亲相爱地一起生活,可是弟弟阿利咤结婚后,妻子时常跟阿利咤说:你就如同你哥哥的奴才,因为家中的钱财用度、待人接客,都是你哥哥在 三摩地

2018-07-23

他有一个才七、八岁的儿子,所以临终前,他告诉妻子:我的儿子还小,将来长大以后,就给他现在的财物,让他以此广行治生之道,希望能够成为拥有一亿家产的富翁。这样必定居住在那个一亿里的地方,这样来成全我生存之遗愿啊!当他说完了这个遗愿以后,就舍寿死亡了。居士妇将居士的丧事办完以后,就带著儿子去看家中的财宝,展示这些宝物并告诉他说:你的父亲的遗言嘱咐,就是必 三摩地

2018-07-23

一般人认知,行善一定有善报,殊不知没有被善教导,也就是对临终捐赠器官的,才能有正确的知见教导,可以免除对于捐赠过程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故而起嗔恚想、颠倒起,形成下堕恶趣的情况。假如捐赠器官不是出自愿意,那么处理身体过程是会挣扎的。有人说:那不是已经死亡了吗?既然都死了,什么都不知道啊!怎么还有疼痛感觉呢?其实为了配合器官的抢时采用,和移植受用的成效较 三摩地

2018-07-23

道人好奇的问:阿耆达王在位时,曾建立佛塔寺庙,并且诚心供养,功德非常的殊胜崇高伟大,舍报后理当往生天上,是什么样的因缘,反而下堕成为畜生道的蛇身呢?大蛇就回答说:在我为阿耆达王时,临终之前,有一个在旁边照顾伺候我的人,他拿著扇子替我扇风时,不小心把扇子掉落在我的脸上,让我非常的生气恼怒,因为这样,我命终之后就受生为蛇身了。听了它的说明之后,修道人就 三摩地

2018-07-23

透过二乘或大乘的见道,把自我的执着消除,认同无我,到临终时,末那识承认自我的虚假性,并心甘情愿的让自己消失,只剩下第八识独自存在,这就是阿罗汉的无余涅盘。《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说唐玄奘译)卷80中说:问诸阿罗汉住有余依涅盘界中,住何等心?于无余依般涅盘界,当般涅盘?答于一切相不复思维,唯正思维真无相界,渐入灭定灭转识等,次异熟识舍所依止。由异熟识无 三摩地

2018-07-23

东坡居士晚年病重将逝,临终前,门人钱济明侍立于床前,问道:公平日学佛,此日如何?东坡居士道:此语亦不受。后径山惟琳禅师前来看望他,提醒他说:先生践履至此,更须著力。东坡居士应声道:著力即差。说完便庵然而逝。春秋六十六岁。7、参政苏辙居士.苏东坡弟弟。命运坎坷不平。在归隐之数十年期间,苏辙罕与人交往,终日惟默坐而已。苏辙接触佛教也比较早。在任期间,他先 三摩地

2018-07-23

临终前的一天晚上,葛郯居士召集僚属,训示道:生之与死,如昼与夜,无足怪者。若以道论,安得生死?若作生死会,则去道远矣。说完,便端坐而化。21、侍郎李浩居士。官拜光禄寺丞,慨然以时事为己任,忠愤激烈,切斥时弊,每为执政者所忌,多次遭贬。(悟道居士个个坎坷,人人正直,几无例外。吴素来偏直。似此。)在任期间,李浩居士曾前往衢州明果,投应庵昙华禅师座下参学。 三摩地

2018-07-23

临终神识离体」考记◎觉澈「顶圣眼生天,人心饿鬼腹,傍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此四句偈语,虽然流传已久,但出处不明,有谓净土宗三祖善导大师曾述说过,因而成为后世录引之源,偈中之饿鬼,层次竟比傍生高,引起疑窦。又,关于「暖寿识」之说,含义为何?颇堪寻味。《楞严经》卷四:阿难,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因彼妄见,有妄习生,因此分开内分外分:阿难,内分即是众生 三摩地

2018-07-23

评曰:知此义,则张善和辈临终十念往生,可了然无疑矣。十六观经佛告韦提希,应当专心,系念一处南海寄归善遇法师,念佛四仪无间,寸阴非空。计小豆粒,可盈两载般舟三昧经九十日中,不坐不卧。假使筋断骨枯,三昧不成,终不休息。 (原标题:关于精进的经文整理) admin

2018-07-23

现今的某些凡夫俗子可能会怀疑到底有没有三世轮回?不过我们从古今中外许多人的著作或是经验都可证明确实有过去世,死后不是完全断灭;在许多《念佛感应录》的书籍中记载,有的人念佛发愿往生净土,临终时蒙佛及诸菩萨众接引往生;有的人能感应到鬼道众生;在古今中外许多饭店、旅馆房间内,因为曾发生过死亡或命案,死者变成了鬼道众生仍留在房间内造成许多灵异事件。另外不仅 三摩地

2018-07-23

此外,佛门中有句俗语,说定力在不同状况下的关系是静中十分,动中一分;动中十分,梦中一分;梦中十分,临终一分。虽然未必十分准确,却也可以说明动中修来的定力比静中修来的较强。在古代的时候,人们生活方式比现在简单,环境也比现在清净,人们有较多的时间和条件去修静中定。同时由于人们心地单纯,攀援心比现代人要少一些,所以修静中定比较容易得力,定力也大多比较好。 三摩地

2018-07-23

念佛其实也是修定法门,天台宗修止观、禅宗看话头、还有数息法等等修定法门都是为了练到净念相继、一心不乱,念佛的目标也正是净念相继、一心不乱,只有具备了很强的净念相继的功夫,临终时才能一心不乱,至心系念阿弥陀佛,得到佛的接引。可见,净土修行,也要定力,念佛法正是修定的法门。3、大心菩萨成佛度众生不离定力对于发愿誓成佛道、普度众生的菩萨行者而言,定力修行 三摩地

2018-07-23

”评曰,知此义则张善和辈,临终十念往生,可了然无疑矣。《无量寿经》“至心精进,求道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遂。”《一向出生菩萨经》“阿弥陀佛,昔为太子,闻此微妙法门,奉持精进,七千岁中,胁不至席,意不倾动。”《宝积正法经》“乐求大乘,其心勇猛,虽舍身命,无所顾惜,修菩萨行,勤加精进,无少懈怠。”《六度集经》“精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