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导读一位菩萨的部落格【春娇与志明的故事】,跟大家分享!而这篇刚好讲到好好对待身边的人就能轻松赚取大福德!因为父母就是报恩田,佛陀说过孝养父母福德等同于供佛!我们摄受众生就是摄受佛土,那摄受众生就是累世以来不断地跟父母师长、兄弟姊妹、夫妻子女、亲朋好友、同事同学们广结善缘与接引他们往佛道迈进!因为跟他们结善缘之后,他们未来世遇到我们就会很欢喜,乃至会 | admin 2020-02-21 |
![]() |
所以,应该要来修学受持三归五戒,修行十善----身三、口四、意三这样子的十种善行;应该要来供养三宝,培植自己未来世修学佛法,乃至在世间的一个福德;应该来广行六度。从这一个广行六度,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哥哥他所修学的佛法是大乘佛法,因为小乘人他不注重六度----所谓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那我们再看下去,这个哥哥就说了:应该要再行六度,然后坐禅 | admin 2020-02-21 |
![]() |
而对于过去所曾经历喜乐的境界,就会时常去追忆回想并且沉醉于其中,虽然只是在内心中想象玩味,但是也能产生熏习作用增长染污;而对于现在所爱乐染著的境界,除了对于该境界本身的喜乐,也包含对于领受该境界之乐受的贪爱,譬如经由追求而实际获得了某些珍贵的东西,也喜欢常常拿出来把玩享受观赏的乐趣等等;而这里面追求未来的五欲境界与寻思过去所爱乐事,范围可以很广泛而 | admin 2020-02-21 |
![]() |
什么是邪淫呢?所谓邪淫是指说,对方不论他是男性或女性,凡是他已经婚嫁而系属于他人的,我们在他身上行非梵行的话,就是犯了邪淫的根本罪;而邪淫的方便罪则是譬如说,我们派遣一个侍者去向某一个有家室的女人或男人相约,或者自己前去相见而交给对方信物,乃至以手去触摸对方,或者与对方讲悄悄话,这样就是邪淫的方便罪成就了;接着如果交欢之事已经完成了,就是成已之罪已 | admin 2020-02-21 |
![]() |
而对于过去所曾经历喜乐的境界,就会时常去追忆回想并且沉醉于其中,虽然只是在内心中想象玩味,但是也能产生熏习作用增长染污;而对于现在所爱乐染着的境界,除了对于该境界本身的喜乐,也包含对于领受该境界之乐受的贪爱,譬如经由追求而实际获得了某些珍贵的东西,也喜欢常常拿出来把玩享受观赏的乐趣等等;而这里面追求未来的五欲境界与寻思过去所爱乐事,范围可以很广泛而 | admin 2020-02-21 |
![]() |
断结的人日渐增加,就会使得某地区、某国家乃至某个世界的众生广有福报,这个道理大家还是得要信受。这种感应的事太多了,但因为我们主要是在正法的弘传上用心,所以从来不谈感应。但是这里却要说明:如果大家心地清净,世界就会跟着清净,那才是真正建设人间净土的根本方法;如果心地不清净,一天到晚打扫马路、铺柏油路乃至铺上黄金,不必多久又会变脏了、不清净了,所以说心 | admin 2020-02-21 |
![]() |
但是也未必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因为如果这个子孙,过去世本身就是为恶之徒,乃至于这一世,他本身还是为恶之徒的话,那他想要去引生过去福业的业种,来跟祖先这个福业相应,那是不可能的。这才是真正成就因果的道理。那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也是这个道理;要不然话有一句叫作歹竹出好笋,这句话就没有办法成立了。也就是说,虽然他出生于一个不好的家庭,但是这个小孩洁身自重, | admin 2020-02-21 |
![]() |
乃至说:如果没有成已之罪,根本罪就不成立。这是因为罪的成就,一定是有受损的一方,比如说身体受损、财物受损、名誉受损等等。所以得到罪业的时候,一定已经有被得罪的人,也就是一定有受损的一方。比如前面讲的:本来想要施给某甲比丘,后来却因为遇见大德比丘前来而转施大德比丘。既然已经说好要施给某甲比丘,后来又转施给某乙比丘,这就从某甲比丘那边得罪了;也就是某甲 | admin 2020-02-21 |
![]() |
】(《大宝积经》卷五十七)如来藏当中储存有业种,这个果报,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报果,乃至后面的余果。报果、余果是依于三归五戒、四种如实修行而有的果,是指善业;善业有善业的善报,乃至善报之后的余果、余报;恶业当然也有恶业的恶报,乃至恶报之后的余果、余报。 我们这里就先举《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在卷6的经文当中说,布施的相反就是贪财;我们就以一个反面的- | admin 2020-02-21 |
![]() |
离是五施,不能获得须陀洹果,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优婆塞戒经》卷六佛陀的开示是说:一切世间的布施,以无畏施是最为第一的,因为众生所重视的就是他的生命,其次才是财产;这就是不杀与不盗,接着就是不邪淫以及不妄语。因为你能够不会侵犯别的众生的眷属,能够保护众生的眷属、保护众生的名誉,让他没有恐惧,这也是施无畏。例如恶口来说,譬如有人喜欢到处张扬别 | admin 2020-02-21 |
![]() |
这里所说的正法,就是真善知识所说符合世尊的正法,而不是依附佛门的常见、断见乃至邪淫外道法。所谓的无畏施,就是让众生免于恐惧。譬如众生畏惧死亡,菩萨应该持戒清净不杀害众生,而让众生免于死亡而无所畏惧;又譬如众生有难,菩萨应该帮助他度过难关等等,这些都是无畏施。这三施是菩萨应该去做的,而且还要努力去做;这是因为六度万行的第一度就是布施,如果不去布施,想 | admin 2020-02-21 |
![]() |
】佛告诉大众:我以前在灯光如来所,于七万岁中对三宝作种种供养,譬如供养衣服、饮食、床、卧具、医药等等不虞匮乏,乃至于灯光如来般涅槃后,于七万岁中,供养灯光如来形像、如来舍利,并且烧香、燃灯、悬缯幡盖,无所乏少。可是以此供养所得的福德,只是作为世间生死有为福业而已,并没有想要解脱于生死。波斯匿王,当时我所作的种种福德到现在还有剩下吗?一点也没有剩下, | admin 2020-02-21 |
![]() |
除非萧老师减少搬弄佛学名相,就人人生活中所易遭遇的矛盾与困境(如婚姻、事业、子女教育、社会风气、宗教文化,乃至心理困惑、人格成长、生命意义之省思)多加详谈,那么才容易在对谈中发现彼此需要再加以修正改进的地方,则辩论是有意义的。】这样的来评论就是以世间法,以世间法来评论函盖了世间、出世间法的佛法内容。我们要来说,他提到生命意义的省思,我们就要来探讨, | admin 2020-02-21 |
![]() |
又譬如在路上看见有老者跌倒,在地上爬不起来,菩萨看到了赶快把老者扶起来,乃至叫救护车送医治疗,这就是无畏施。如果处于饥馑时代,菩萨刚好有钱,看见有很多人逃荒,而没有东西吃,菩萨应该布施食物,给逃荒、饥馑的人食用。在古代常常可以看见有钱人,煮粥给逃荒的人吃,让他们得以活命。世间人尚且会这样作,更何况是菩萨?又菩萨作这些布施,并不是为了未来世的果报,所 | admin 2020-02-21 |
![]() |
同样的道理,众生呢,我们的父母子女乃至我们的亲朋好友都照顾我们,可是我们能够照顾他们极为有限。我们现见我们身边有很多的眷属,那其他的众生呢,也是我们过去或是未来的眷属。所以,归依之前就应该想到,我们过去世事实上对我们的有恩的眷属,我们没有多少的回报。那我们现在在归依的时候,就应该要考虑到,我们过去世跟这么多的众生结为眷属,那我们应该怎么样想呢?我们 | admin 2020-02-21 |
![]() |
如果先去受恶报,那就已经报定了,没机会转变;如果先去受善报,恶业种子可以利用受善报的后世赶快去行善加以转变:每一世都专门向那些对他没有好感的人行善,将来就有机会能够重罪轻报乃至完全消除掉。所以慰喻有疾菩萨,应当劝他忆所修福、念于净命,要教他忆念:这一世活着没有干恶事,清净的过活,从不欺诈人家,后世就可以净命而活,这叫作念于净命。------《维摩诘经讲记 | admin 2020-02-21 |
![]() |
若遇到众生待我以横逆,末学则乐于藉此修忍辱,除了可以重罪轻报,又可对境反观并修除自己的嗔心,慢心;此外,以慈悲心修忍辱还有很大功德[1],乃至未来世众生见了也会欢喜,那也是多分少分摄受自己的佛国净土呢。另外呢,菩萨道本来就是要在和众生的互动中成就,所以一旦有这种避世的心态出现,就要反观自己的菩萨性是否具足?[2]若不足,要寻求、依止正觉的善知识,多多熏闻 | admin 2020-02-21 |
![]() |
这是说有一类人,他常常说种种粗恶的言语,譬如喜欢恶口乱骂人,或是用种种的语言、肢体等种种方式来恼乱他人,譬如喜欢讥讽、嘲笑他人,让人心生不喜,乃至因此而忿怒生气,他看了这样子就很高兴,对于这一类喜欢造作这样恶口业行的人,如果不懂得如同沙弥均提一样,愿意从心中完全地发露忏悔,并获得对方的接受,这将使得他未来因为造作这样恶口业的关系,就会下堕并于三恶道 | admin 2020-02-21 |
![]() |
二、恶愿:如果有人奉祀鬼神的目的,在咒愿某人出车祸、家财散尽,或是眷属分离,乃至求神处罚一切异教徒全部死光,发这种愿谓之恶愿。三、许愿:有人祭祀三牲五牲纸钱,供奉鬼神、礼拜鬼神,希望保佑儿子今年考上台大,或希望未来不久能发大财,如果鬼神能满他的愿,就要为鬼神翻修庙宇、装贴金身等类。不伤害第三人,只求自己色身眷属平安或求名求利求权势而与鬼神交易所发的 | admin 2020-02-21 |
![]() |
为什么呢?因为六道有情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缘故;也就是,欠人债务就应当先偿还债务才对!如果回向明确,就表示我们还债的心是很真诚而且实在的,冤亲债主也很容易感受到我们还债的诚意,所以障道之缘自然就会渐渐减小,乃至最后消失不见。因此,世间人如果是为了求世间安乐,可依《地藏菩萨本愿经》来回向,使回向之层面得以增长广大;但如果是为了求三乘菩提之修证没有遮障 | admin 2020-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