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平实导师为了久住、为了利益更多有缘众生,日夜不辞辛劳著书,详解佛经及菩萨论典,亦为救护无量无数被邪见误导的佛,故而撰写破邪显正之论著。由于导师乃累劫久修之悲增利智菩萨,遍以大悲心愿般若智水常净熏修而行普贤行!由于悲心利智使然,故能把隐晦艰涩难懂的深妙佛理及修学次第,用明朗清晰、条理有序、深入浅出、令人易读易懂的文句展现表达出来,因此深受海内外学人的 三摩地

2018-07-23

就菩萨修学的过程而言,假如不是过去生就已经曾经悟入,而是在近几世刚刚十信进入初住、二住等等,那这样一路修学上来,当然不可能说今世求悟之时就完全是为了众生的缘故,乃至于还有可能是多分为了自己的因素,而为了自己的原因。为了自己的什么事情?当然就不外乎是为了自己的名闻利养。那在这种状况的背后就是私心跟争胜心。这不外就是什么?我要赶快开悟,然后我可以作一代 三摩地

2018-07-23

是诸众生实非解脱,而便自谓我已解脱,实未离苦,而便自谓出离众苦。】(《大宝积经》卷五十)这都是因为福德资粮的不具足,又听闻善知识开示圣法律教之后不仔细的思惟,弄得误会一场。这一类的学人听到善知识开示,或者是读到经典中说法离见闻觉知,那就以为说,要把自己的意识心修成一念不生,这样才算是开悟,结果都是以定为禅。至于说能不能证得禅定,或者是说要如何证得禅 三摩地

2018-07-23

心、意、识这三者,诸经论中有着不同的说法,但其实都没有互相的矛盾,应当去观察它前后所说的,进一步了解文字中所要为众生叙述的真正的法义;而不是只是一昧的依文字上的表相,就说这里对那里错。唯识学中所说的心、意、识,往往是以第八识为心,而以第七识为意,识则指的是意识,也就是第六识。但是禅师家的方便就不是这个样子。他所说的心意识,则是讲说已经过去的意识叫作 三摩地

2018-07-23

然后这样才能够安住在这个真如法身的境界里面,这样离开世间一切的忧苦烦恼、离开世间一切的颠倒妄想,然后能够慢慢自在的发起真如的不可思议功德,来度化众生利乐有情,这个就是念佛真实的道理。(原标题:修学佛法的四种过程) 三摩地

2018-07-23

投生到这里的众生除非圣人乘愿再来,基本都是受业力、欲求牵引而来的,为什么会有欲求?因为无明,因为我见与我执。刚来人世的我们,弱小无助,没有半点自我协助能力,小鸡小鸭破壳而出就可以自己行走,而我们只会躺着,若不是助产师打了一下我们的,那股疼痛和恐惧逼迫我们大声哭出来,如此我们才在外力的协助下,完成生命中第一次呼吸。透过哭泣,我们在寻求帮助,将我们的需 三摩地

2018-07-23

尔时即集无量功德智慧,以一念相应慧得成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转,自得成就,亦复成就一切众生。菩萨藏经:尔时佛告舍利弗……以此善根、愿一切众生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一切智。如先释迦牟尼佛坐菩提树下,住不可思议无垢定,降伏恶魔,所有诸法可知可见可觉。于夜后分、明星出时,以一念相应慧,行灭苦道,得证醒蝴。大宝积经卷111,佛云︰生死无边际,常住 三摩地

2018-07-23

若是未悟错悟之人,强不知以为知,误导众生以不正确的方法修学佛法者名为假名善知识。例如,以定为禅,教令广大徒众修除意识觉知心中的妄想,妄以不触五尘境之觉知心为真如心者;或如错认解脱道为成佛之道者,或认为常行布施、减轻众生在世间法之痛苦就是佛道之修行,或如错认意识心的种种变相境界作为真心者,或想要将妄心意识修行转变成真心如来藏者……此等皆名 三摩地

2018-07-23

也会带给他身边的有缘众生很大的帮助和心灵的提升,实现自利利他。喜好打坐的人,必定这一生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坐在上,是无形的绳子把他们拴在了这个上。我们学佛人,偶尔坐个半个小时便罢了,可是因为追求一定要练到一念不生的错误见解会让学佛人一生过半的时间都耗在上,怕分心和失去刚才好不容易得到的定境而不愿意去接触和摄受众生。佛都是生生世世利益众生而成就的,从来没 三摩地

2018-07-23

首先「言有我见者」是指常见外道,错将五阴中的某一法执为真我,或者以想象、猜测的极微、冥性等等法作为有情众生永恒常住的真我,因此如来为之宣说五阴、极微、冥性皆非真我的灭六见之法。例如释圣严在《探索识界》中说:「无明」是识的根本,「无明」含藏着一切业的种子,那是在「生」的过程中造种种的业而积聚成的一种力量。33……因业种现行而产生第六识,第六 三摩地

2018-07-23

那就先要明白“明心”是什么?明心就是:对于宇宙万有的本源——一切有情众生的生命本体的根源,能够真实了解,证实祂,明白祂,那就是明心。明心时,如果定力和智慧够的话,也会同时见性。所谓见性则是亲眼看见这个生命体的根源——我们的真心的体性,但是不在别相上而在总相上见,这叫做见性。我们说,禅悟明心,明的是真心。真心是无分别心, 三摩地

2018-07-23

悟——不能够讲,因为说出来的已经不是悟了,而且众生也不会相信的。禅法可以讲,可是禅法的自性本然空寂、禅法的自性本来就没有来去,本来就不可说,已经用语言文字说出来的,那就是禅法,不是禅法的自性。在还没有悟之前,有个开悟可以追求;等到悟了以后,才知道悟的这个法也是本来空寂。悟之前需要学禅法,悟了以后才知道禅法的自性也是空寂。禅不是悟,禅是真如 三摩地

2018-07-23

若有众生持诸同类是亦甚难。若有众生闻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随顺如实,是亦甚难。六祖大师曰:汝慎勿错解经义。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此事古今多有,而于今为烈。积非成是,深入禅子心中,难转难移。我无名气,复无师承,难以移风易俗,故以往甚少说禅。而今说禅法之因缘有三:(一)不忍佛子轮转生死,不得开悟见性。世尊云 三摩地

2018-07-23

”(《维摩诘所说经》卷三)因为如来进止举动,威仪俯仰,乃至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未曾无益于众生;所以,“诸所作为,无非佛事”。就像《维摩诘经》当中记载,维摩诘菩萨令他所化现的菩萨,前往上方四十二恒河沙佛世界,去到众香国,向香积如来求得如来斋食所剩的香饭,带回到娑婆世界来施作佛事;就能够令爱乐声闻解脱道小法的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弟子们 三摩地

2018-07-23

不取何法?所谓不取此世、彼世,不取三界,至一切法悉皆不取,谓一切法悉无众生,如是不取,得言禅师。天子!若彼禅师,无少法取,非取不取,以是义故,得言禅师。】(《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卷三)文殊师利菩萨开示说,禅师所亲证而认知的只有一种想法,就是一切法不生,而且对于现在、过去、未来三世的,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一切法,连一些微少许的法都是不取的;因为对于 三摩地

2018-07-23

然而虚妄分别相跟因缘相的发生跟运作,却始终离不开众生的什么?如来藏。当然,也包括众生共业所感,而由众生的如来藏所共同变现出来的器世间,乃至说种种地矿产材料,那这样叫作第一义相。声闻人跟缘觉人,修证虚妄分别相或者因缘相的一部分;而菩萨尽未来际修证第一义相的内涵,并且也分证虚妄分别相跟因缘相,而进一步去证知说,其实都是从自心流注而运作,然后最后遍知如来 三摩地

2018-07-23

如来藏生佛不二,只为众生迷,故轮转生死,无有了期。我佛悯之,因出现于世,将生佛不二之如来藏心,开显指示,令众生了悟,证入佛道,以免长劫沉沦,而获登彼岸。此即佛出世之一大因缘也。余辞出,礼谢毕,师曰:来此有缘。又曰:幸勿执著。二十六日晚,随众坐香后,师开示云:道本平常,道不远人,道也者不可须臾离,可离非道也。昔者有人问古德云‘如何是道’,曰 三摩地

2018-07-23

通常大部分的众生都会去认定自己的意识心,把意识心的种种相貌当作是真实的自我,譬如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处处作主的心。所以又把我见叫作身见,因为这个意识心,我们会认为祂好像是我们永恒的身体,所以叫身见。因此,想要证入圣果的第一个最起码的条件,就是要能够断我见、身见。能够断我见就能够证得声闻的初果,这也是所有佛法的基础,是二乘菩提以及大乘菩提的共同法。 三摩地

2018-07-23

我这个小小的意识又如何有能力去判断,众生各自如来藏的业种相互作用、激荡后,所产生的结果是好还是坏呢?我越来越疑惑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我怎能确定什么事对面前这个人一定是好呢?我唯一能确定的事就是自己的发心,确定自己的发心是好还是坏,是为自己谋私利还是为大众而造福,当然,如果觉察力不够,或许也不能发觉藏在华丽美善言辞背后的自私动机。对这个世界我是越活越不 三摩地

2018-07-23

很久没见到这位朋友了,他还是那样的谦和儒雅,他告诉我最近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并表示已经对众生绝望了,在他再再为大众付出的过程中,无论如何都一再被误会,心里由愤怒转为绝望。我听到后非常高兴:太好啦!请你吃饭去。他满脸疑惑的看着我。对于还没有完全断尽我见的修行人,如果他对于众生还抱有希望,觉得众生会如何如何,众生应该如何如何,乃至众生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等等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