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杂阿含经》卷24)佛陀要们要能在细微的罪上——看起来不是很严重的罪上,就要生起大怖畏,从身行上明显可见的离杀、断杀,到意行上不乐杀生的这种心性上微细的作意,也要提醒自己警觉,这就是对于意业的警觉。什么是意业呢?这里我们来举一个《了凡四训》当中所说一位叫作卫仲达的故事:他是宋朝翰林院的官员,有一次就被鬼卒带到阴间去,到了阴间,阴间的审判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意识与五十一心所法相应:五别境(欲、胜解、念、定、慧);五遍行(触、作意、受、想、思);十一善;六根本烦恼;二十随烦恼;十一色法。意识心的现起有三步,第一步为率尔初心,第二步为寻求心,第三步为决定心。意识于五无心位(昏迷闷绝、睡眠无梦、无想定、灭尽定、正死位)消失而不现。意识是生灭法,如果把意识心当作真我,这种错误的见解就是我见。意根又称末那识,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妙法莲华经》卷七)除了上述经典之外,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当中,也有解说八地菩萨的功德说:因为八地菩萨对于现相现土等能力都已经得到大自在了,所以在众生有需要的时候,只要一起念作意,一切众生所需要的饮食、衣物等等资生之具,都能够立即变现。所以说,八地菩萨对于一切种利益有情之事都有大堪能的。由经论上佛菩萨的说明我们可以知道,诸佛以及八地以上的诸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再来我们要检讨自己的动机有没有清净,是否为了希求世间法上的利益或是想要得到对方的好感呢?这就是根本净的思惟;如果是有想要展现自己很厉害的念头,有这个争胜的作意存在,那就是根本不清净了!而后起净就是我们作了这个善业之后,有没有生起在自己世间利益上的贪求,还是完全是为了对方。非寻所害就是说我们行善业时,自己是否有转依如来藏而不是落在五阴等我与我所之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你看看,一个人福报的好坏,可以从这么多方面来显示出来;换句话说,一般福报的函盖面,就已经是很广阔了,虽然说菩萨这样子所修的福德,有一分是与世间人所共通的,但是由于所修学的时候的作意差别,使得菩萨这一分的福德是可以作为未来世证得菩提的因,而一般人所修的,只能作为在人天之中受用五欲乐的因。接下来,再简单来说说这个道理,为什么菩萨经过若一劫、二劫乃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你看看,一个人福报的好坏,可以从这么多方面来显示出来;换句话说,一般福报的函盖面,就已经是很广阔了,虽然说菩萨这样子所修的福德,有一分是与世间人所共通的,但是由于所修学的时候的作意差别,使得菩萨这一分的福德是可以作为未来世证得菩提的因,而一般人所修的,只能作为在人天之中受用五欲乐的因。接下来,再简单来说说这个道理,为什么菩萨经过若一劫、二劫乃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能够如理作意的了解十善业道与十恶业道的意涵,就显得非常的重要。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这十恶业道的详细内涵。这十恶业道各有三件事,也就是根本罪、方便罪和成已罪。换一句话说,每一件恶业、恶道的成就,各有三罪,假使不是根本、方便、成已三罪都具足,就不会成就恶业道,也就不会具足恶业的果报。我们可以这样说,十恶业道各有三罪,如果是一个有智慧的人,知道了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平实导师不忍末法佛子再受邪见熏习,求出无期,是以住世宣说如来藏妙法;不计毁誉,著书立说,藉破邪而显正,作菩萨广大第一最胜法布施;怎奈诸方错悟大师及诸佛子往昔谤法习气种子流注,未能如理作意思维比较,诽谤之心再起,又行谤法,却以护法行者自居,再次落入一阐提之窠臼中,何愚至此?此诸毁谤如来藏胜法之师,何不静心思维如实修行而不遽下结论?待有朝一日,略悉佛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不能这样子如理作意的观察生死与涅槃,努力的惠拖、持戒、多闻以后,还是无法发起解脱分的。处在生死之中而不能出离,是有过失的——咎就是指原因——对造成生死过失的原因,你要去弄清楚,而且一心专精的观察生死过失的原因,并不是听过就算了。一心观察生死过咎以后,还要一心专精的观察涅槃中的安乐;也就是说,涅槃之中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实当我们修行的时候,必须要靠意识心的作意,来趣向于我们心行的一个清净;虽然我们说意识心祂不是真心,但是在修行的过程里面,意识心祂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就是在说意识心祂的重要性,意识心祂虽然能够让你这一艘般若船翻船,也可以让你乘着这一艘般若船迈向解脱,乃至于迈向佛菩提道的究竟解脱,所以还是得要靠这个意识心。当你喝酒的时候,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要密护根门,弥勒菩萨说:“应以四相了知妄念过失,及以四相了知不如理作意。云何四相了知妄念过失?一、阙念,二、劣念,三、失念,四、乱念。……如何四相了知不如理作意?一是烦恼生因,二是杂染生相应,三毁坏羞耻,四起错乱犯。”(《瑜伽师地论》卷70)这前面是妄念的过失,后面是不如理作意的过失;前面的那种过失主要是自己正知见不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实当我们修行的时候,必须要靠意识心的作意,来趣向于我们心行的一个清净;虽然我们说意识心祂不是真心,但是在修行的过程里面,意识心祂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就是在说意识心祂的重要性,意识心祂虽然能够让你这一艘般若船翻船,也可以让你乘着这一艘般若船迈向解脱,乃至于迈向佛菩提道的究竟解脱,所以还是得要靠这个意识心。当你喝酒的时候,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一个受持戒行的人,他对于这一件事情——也就是口业的现行,他会起作意而忍于随顺语业起行的一个习惯,谨慎自己口业的起行。也因此有一些人习惯开口就是恶口,有些人习惯开口就是妄语,有些人习惯开口就是夸大,如果没有一个忍心的话,没有办法看到自己有这样的行为;没有办法看到自己有这样的行为,就失去了改变的契机。所以如果我们要注意自己有没有妄语的习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按照这个方式来修学,这样子自誓受戒,然后能够布萨,这样学下来,你就会经常注意到:我现在要布萨,我这阵子是不是有什么样、哪里、在口业上、或是其他的身业上、意业上,自己觉得不对,觉得不对就去忏悔;忏悔有很大的功德,能让自己的心作意不会再重新犯它,不会再重新犯这个过失。对于说这个戒相本身的解释,也许会有些不同,将来如果说因为这个戒相到底有没有犯重戒、有没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由于这样观察的关系,所以不会去追求导致沦堕三恶道的事业,也不会起心作意想要追求欲界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天的境界。若有人不信,硬说天堂是永恒的,所以要天堂挂号,要地狱除名。那么问题来了:地狱的死者名籍是谁在掌管啊?天堂是谁在掌管挂号的事啊?其实天堂没有人在管你挂号不挂号啦!地狱也没有人在管你什么生死簿的名字啦!都是谁在管呢?都是我们自己在管。造作了十善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假使心中都无疑网了,就是大疑小疑都消失了,他就具备正念了;有了如理作意的思维,就是正念。有了正念就会如理作意,他对戒法的庄严也一定是清净的,对于戒的原理也一定是正确的,所以也有根本清净,也可以离开恶觉观了。杀戒没有持好的人,就会产生不好的觉观;譬如他去爬山,路途中也许看见了一只野生动物,就会想像说:“这只野生动物,如果杀了、烤了以后味道一定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六、有他因缘,午前不能受,但作意念,午后补行仪式亦可。关于舍戒因八戒的时限时一日一夜,受了之后,无须舍也;如在一日一夜之中有逆因缘生,对于某条戒甚至全部不能守持。舍戒无需向五众,只要是一位听懂话的人即可。称呼一、受了八戒的男女居士可称为近住男、近住女。二、亲近阿罗汉,住阿罗汉身边也。受持八关斋戒之功德受持八关斋戒,虽仅一日一夜,如能守持清净,可得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而什么是法呢?正道解脱称之为法;如果不是正道的解脱,而是不如理作意的虚妄想所说意识境界而称之为解脱者,那是邪道,不是正道;只有正道解脱的法才能称为是三宝之一的法。如果是正道解脱世出世间法,能为众生分别及演说,并且是自己体悟出来的,就叫作无师独觉,就是佛。佛出现于人间宣说,能如法而受者就称之为僧。所以,三皈依一定要具足佛、法、僧三宝,缺一不可。如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二、获大欢喜,即皈依者,于佛法殊胜功德田,作意思惟发生欢喜。由皈依三宝故,了知世出世间道,于此事作意思惟发生欢喜。由皈依三宝故,能远离众苦及苦因,引发众乐,及与乐因,如是思惟,发生欢喜。又思惟随顺修道,便能证得速疾通慧,发生欢喜。如是等无量欢喜灌溉其心,数数作意思惟,心常欢喜住,故为获大欢喜。三、获三摩地,这有三种差别:一、得三摩地。二、三摩地。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如理作意。四、法随法行”。这里分别略述如下:(一)、亲近善士1.1善知识的德相善士即善友的异名,亲近善士,就是通常所说的亲近善知识。圆满的善友,必须具足八种功德。如《瑜伽师地论》二十五卷说:“云何名善友性?谓八因缘故,应知一切种圆满善友性。何等为八?谓有一安住禁戒;具足多闻;能有所证;性多哀愍;心无厌倦;善能堪忍;无有怖畏;语具圆满”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