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导师又于世亲菩萨《唯识三十颂》阿赖耶识中、异熟一切种,常触且作意,具足受想思;此中唯舍受,是无覆无记,恒转如暴流,阿罗汉位舍。针对密宗的严重误解佛法,提出法义辨正(见法义辨正的丛书《狂密与真密》第一辑第六章〈如来藏见〉)。以期重新弘扬世尊,并开导那些出佛身血者速速转念、坏其极重之业、而得冀真乘。我们当效法无著、世亲二位菩萨、同修会亲教师们及萧导师赓 三摩地

2018-07-21

成就七地菩萨满地心后,复转入八地入地心,依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广修八地应有之一切种智,并依愿波罗蜜多,修学如幻三昧现观(不用作意及观行,可以十方世界随念幻化变现,故于相、于土自在之观行),成就八地满地心。成就八地菩萨满地心,复转入九地入地心,依四无碍辩(法无碍、义无碍、词无碍、乐说无碍),广修九地一切种智,能如实详细宣说三乘,能将大乘法无我及二乘人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六根中有五个有色根,还有一个心根叫作意根──意识心所依之根。有了六根以后,接着还有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当六根接触六尘的时候,如来藏就生出了六个识──眼、耳、鼻、舌、身、意等六个识。这六个识加上你的意根──心根,请问:这时是有几个识呢?是七个识罗!而这七个识全都摄归名色的名之中。好!阿含部的经文中很明确的告诉我们:现象界中,我们的五 admin

2018-07-21

 七地满心念念入灭尽定,寂静极寂静,烦恼障习气种子已断除极多,全无执著,此时必取无余涅盘;但于入涅盘前,佛来传授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而不入涅盘,转入八地,以愿波罗蜜的缘故,不断的到十方世界利乐有情,只需生起作意而不须加行,即能于相、于土自在;直至最后身菩萨位,观察人间因缘而诞生人间,示现为凡夫相而出家学道,乃至于菩提座上以手按地时明心,夜后分目 三摩地

2018-07-21

心真如在因地时,只有跟五遍行的心所有法相应,只有触、作意、受、想、思五遍行法。心真如没有办法跟五别境的欲、胜解、念、定、慧相应;心真如也不能跟善十一心所法相应,到等觉位时都还不行。得要到了佛地,成所作智现行的时候,第八识心真如才能同时与五别境、善十一心所法相应。既然与五别境、善十一相应,已经大异因地时不与五别境相应的无我的状况了,这个时候,你还能说 三摩地

2018-07-21

在大乘法中,一念无明分为四种住地烦恼,第一种是“见一处住地”,也就是我见;因为不如理作意的邪思维而误认觉知心为常不坏之我,执著这个恶见,住于这种错误的见解之中,在这个境界中安住,名为见一处住之地。第二个烦恼名为“欲界爱住地”,就是贪著欲界的五尘——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而以贪著男女欲为主要。第三个烦恼名为“色界 admin

2018-07-21

满心位证得“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这时候进入十地。十地主修一切种智,也就是“智波罗蜜多”。在满心位的时候起“大法智云”,现起了大法智云所含藏的种种功德,成为“受职菩萨”,诸佛如来灌顶悉皆成就,能够进入到“等觉位”。所以说,接下去就要进入到“等觉性”的菩萨,等觉性的菩萨就是等觉位菩萨。这时 admin

2018-07-21

所以,六根中有五个有色根,还有一个心根叫作意根──意识心所依之根。有了六根以后,接着还有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当六根接触六尘的时候,如来藏就生出了六个识──眼、耳、鼻、舌、身、意等六个识。这六个识加上你的意根──心根,请问:这时是有几个识呢?是七个识罗!而这七个识全都摄归名色的名之中。好!阿含部的中很明确的告诉我们:现象界中,我们的五阴十 三摩地

2018-07-21

主修力波罗蜜多及一切种智,成就四无碍,满心位证得“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十地:由九地再证道种智一分故入此地。此地主修一切种智--智波罗蜜多。满心位起大法智云,及现起大法智云所含藏种种功德,成受职菩萨。等觉:由十地道种智成就故入此地。此地应修一切种智,圆满等觉地无生法忍;于百劫中修集极广大福德,以之圆满三十二大人相及无量随形好。圆满波罗蜜多究 三摩地

2018-07-21

345,a4-7)心信此如来藏虽未证之,然以乐于受熏,知道我见,我所,需由之断除,对于诸方大师说法违背佛法,各依断常二见所生戏论,从不置信!相信此意识心乃是因缘和合,根本违背无生无灭之实相心,相信此实相心绝对现在时时刻刻直接、间接、辗转出生显现万法,此者皆非此意识心之虚妄想以及其心所法可知,因此对于意识心乃至说意识心之修行后之成果:离念灵知、一念不生之灵知 三摩地

2018-07-21

满心位证得“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这时候进入十地。十地主修一切种智,也就是“智波罗蜜多”。在满心位的时候起“大法智云”,现起了大法智云所含藏的种种功德,成为“受职菩萨”,诸佛如来灌顶悉皆成就,能够进入到“等觉位”。所以说,接下去就要进入到“等觉性”的菩萨,等觉性的菩萨就是等觉位菩萨。这时 三摩地

2018-07-21

在断除欲界爱的过程当中,心不动摇,常住一境胜解作意,所以定力也会逐渐的增上。随着欲界爱的淡薄与断除,欲界定还有近行定(也就是初禅前的未到地定),这一些定力都会逐渐的具足;所以当我们把欲界爱断除,证得三果的同时,初禅也会发起,因此证得初禅是三果人的特征之一。在《六度集经》佛为我们解释,证得初禅的道理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初禅的行持法,必须要去除贪爱五欲 三摩地

2018-07-21

为什么又叫作四意端呢?因为四正勤的修习必须要发于意处,所以又叫作意端。也就是说,四正勤的修习你要得到真正的成果,四正勤的修行你要得到真正的成就的话,必须是发于意处,也就是说,必须从意根跟意识的这个法去对治它;也就是说要对治我们的意行,而不是只是表面上去断恶、表面上去止恶、表面上去生善、表面上去增长你的善法,而是必须要真正的从意处去依教奉行。也就是说 三摩地

2018-07-21

在断除欲界爱的过程当中,心不动摇,常住一境胜解作意,所以定力也会逐渐的增上。随着欲界爱的淡薄与断除,欲界定还有近行定(也就是初禅前的未到地定),这一些定力都会逐渐的具足;所以当我们把欲界爱断除,证得三果的同时,初禅也会发起,因此证得初禅是三果人的特征之一。在《六度集经》佛为我们解释,证得初禅的道理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初禅的行持法,必须要去除贪爱五欲 三摩地

2018-07-21

接下来他就要把戒禁取见也要断掉,因为要证初果,与证初果无关的不如理作意所施设的戒,与证声闻初果无关,所以就把它断了;结果三缚结就断了,这样子他就可以成为初果须陀洹。他可以欲界人天七次往返,总共有七次往返,就可以究竟解脱了。接下来他就要观察:既然我成为初果,那我就要往二果迈进,往二果迈进的时候,我到底要断哪些烦恼?他发现的结果,原来是要薄贪嗔痴。薄哪 三摩地

2018-07-21

那如果说是三缚结:它细说来有我见,它的我见就是代表说你对于自己的身见——就是取五蕴为身这个见解;那另外一个就是戒禁取见,戒禁取见就是代表你有些不如理作意,认为你应该按照这个戒来施行,认为你应该照这个戒来遵守;再来就是疑见,疑见就是怀疑,怀疑佛、怀疑法、怀疑僧,乃至于怀疑佛的种种施设的戒,实际上广义上来说,这也甚至都可以把戒禁取见,还有我见 三摩地

2018-07-21

在这部经中,世尊略说了以后,舍梨子尊者详细解说四谛八正的内容,可以说是钜细靡遗了;对观行的方法也很清楚的说明了,剩下的就是读者实际上加以如理作意的观行了!这正是读者自己应该要作的事情。如果您真的想要取证解脱果,想要确实证得初果的解脱,乃至二、三、四果的解脱,那就如实观察八苦、三苦吧!那就如实观察五阴、内六处、外六处、六识、六界的虚妄吧!如果依照八正 三摩地

2018-07-21

如何知道爱灭、苦灭圣谛呢?如果有人已经不爱贪妻、子、奴婢、仆人、眷属、田地、屋宅、店铺、孳息财物,不再为这些而在心中造作意业;他们如果解脱了,不爱染、不执着,断、舍、吐尽了爱染执着,心中对这些都没有、消灭、止息消失的话,这就名为苦灭,他们知道这个爱灭、苦灭圣谛了。诸贤!过去时的贪爱与执着灭了,就是爱灭、苦灭圣谛,未来、现在时的贪爱与执着灭了,就是爱 三摩地

2018-07-21

」「非觉非作」,它本身不能生起一个作意---我要走路、我要凉快、我要温暖、我要饮食。譬如这个画像本身不能生起作意,一切的诸法也是这样。一切的法,譬如说:涅槃法,它并没有升起一个念:「众生想要解脱,我要帮助众生解脱。」一切的恶法也并没有起念:「我要害人,我要叫众生害人。」法的本身也是这样,非觉非作,它本身不起这个作意,不起这个觉照。而如来真实的身相也是 三摩地

2018-07-20

所以我们一开始就说:“这个法门观的时候,要离开前五识,要用第六识来观,(意即缘第七识作意去想)”。所以用观的方式来修观想,就不能成就,而要用想的方式。把眼、耳、鼻、舌、身、意放下,纯粹用我们的第七识来想,想成之后再用意识来观察所想是否符合经典?这样才能够成就。第九观开始都是念佛三昧。因为在第九观之前虽然有观想,但不是观佛,亦不见十方一切诸佛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