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问:(1)请问,以现今的观点来看,婚前性行为是否算犯戒呢?受菩萨戒和五戒者,可否在婚前有性行为呢?(2)受菩萨戒和五戒者,在夫妻行房时,可否行口交、及被对方口交?因为夫妻双方修行层次不同,若仍有一方还是看中普通男女夫妻的爱欲,这样做是否犯戒?毕竟维系夫妻关系里,性仍然是重要的一部分,也会间接影响感情的。答:(1)《大智度论》卷13说:“邪淫者,若女 三摩地

2018-07-22

《华严圣境故人来》部落格也常常推出好文章!里面的版主和一些菩萨写手都是葛格我认识的!最近有两篇「生活中的佛法」:【结婚好修行】与【终身大事】这两篇,葛格我看了也获益良多!而我一看就猜出是哪两位菩萨写的,分别是菩萨A与菩萨B!两位菩萨都是证悟的久学菩萨,因为从他们的文笔与写的内容,葛格我一看就发现是认识的人!所以刚好遇到他们时就说您那篇写得真好!那他们 三摩地

2018-07-22

71,a16-19)而证悟的菩萨就转依如来藏,也观察对方不论是男女老少、美丑,都是平等的如来藏,证悟菩萨可以如实现观,如此对男女相也不会有强烈的执取或强烈的分别!而我们应该不要自命清高,好像对异性都很排斥,如此会失去很多摄受佛土的机会!应该也要适度有礼貌的微笑或回应,这样不仅摄受佛土,也不贪美色!因为我们知道那都是如来藏出生的,而且本身也是不淨的色身,是活动 三摩地

2018-07-22

对于自己的妻子房室中事已经淫爱微薄,于清净修行安居的时候不会贪求具足行淫的所有境界;这类人命终之后超出日月光明,居住于人间之顶,像这一类人就名为忉利天。若是逢遇配偶提出要求而履行义务暂时交合,过去了以后就不再思念及回忆刚才的境界,住于人间的时候也是动心的时候少而静心的时候多;这类人命终之后,于虚空中清朗而独自安住,日月的光明向上照不到他,这一些人自 三摩地

2018-07-22

行菩萨道是三大无量数劫的事情,所以菩萨道应该要让自己过得快乐!如此才能长远的走下去!过得太痛苦那很快就受不了了!因此葛格我之前才写了一篇〈佛陀教导菩萨要发愿生在好家庭〉,目的就是希望大家都过得快乐!当然有的人想说生在不好家庭也可以磨练!那也是很好啦!但葛格我不会发这样的愿!我都是发愿生在好的菩萨家庭!乃至我都发愿要有好的菩萨眷属!也就是要找到好的菩 三摩地

2018-07-22

即使如佛教,强调在修行方面众生平等,但在现实社会中,其伦理思想也无法脱离现实社会的实际。妻子事敬丈夫十三条中最后一条,供养沙门梵志,这是佛教宗教道德的体现。沙门和梵志都是指修行之人。古代印度宗教修行者多以乞食为生,佛教也不例外。因此这一条规定,当有托?乞食的修行者上门之时,作妻子的应当善待供养。据佛教教义,供养沙门梵志,是为将来种福田,妻子行此事, 三摩地

2018-07-22

当阿难尊者托钵向摩登伽女索取一钵井水时,摩登伽女因自己出生自四种姓中最下阶级的首陀罗,身份卑贱不敢直接将水递给出生王族的阿难,然而阿难尊者说他已是出家沙门在他心里人人平等已没有贵贱之分,见阿难尊者不因出身尊贵而高慢,因而摩登伽女受其平等心所感动,又见其外表长得风度翩翩、仪表庄严、相貌堂堂的样子,就情不自禁的爱上阿难尊者,…因而得了相思病,苦不 三摩地

2018-07-22

此时,阿难正在摩登伽女的室内,在即将破戒时,忽然间清醒过来,马上离开摩登伽女,跑回佛陀的修行地。摩登伽女见阿难忽然离她而去,心中非常难过,来到寺前等阿难。阿难外出托钵,摩登伽女便傻傻地跟在他后面;阿难吓得不敢出门,摩登伽女便在门外等候。摩登伽女一日见不到阿难,便无所适从,大哭而归。阿难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向佛求救。佛陀问摩登伽女,"你如此苦苦追阿难, 三摩地

2018-07-22

藉由佛教开启众生智慧与指引人生方向工作,不仅让自己敬仰不已,也恍然明白这不是自己一直想要从事的工作型态-启发别人智慧、指引人生方向、当别人的心灵捕手吗?我内心很惊讶与惊喜,真的让我找到了吗?理性的声音告诉我,还是过些日子谨慎观察与了解后再说吧!在踏上亲证生命实相、找到自己真如心的修行道路上,一开始并不是那么顺利的。常常因工作忙碌与责任心而上课迟到, 三摩地

2018-07-22

总之对修行人造成讥嫌,造成身心有染污、有伤害,对修道没有帮助、有障碍的地方都不能去。这种因缘都要远离、都要遮止,不要贪染、不要去追逐,这些地方就象吸毒一样,你一沾上了就上瘾,一堕落就回不来了。)2、善生经(后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译):掷博群饮酒,共伺他,玩习卑鄙行,如月向于晦。行恶能受恶,与恶友同事,今世及后世,终始无所获。(晦,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修行向来是针对自己的,‘修理’的向来不是别人。欲念婆娑世界的人都有,不过有轻有重。如果真的没有了欲念,那么此生之后当能生天、或有净愿,往生诸佛净土。《楞严经》对于欲念,有过描述:诸世间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诸妻妾恩爱。于邪淫中心不流逸澄莹生明。命终之后邻于日月。如是一类名四天王天。如果不能舍弃夫妻恩爱,但是却可以不犯邪淫,那么命终可以生四 三摩地

2018-07-22

这天,忽然她起了善念,想远离人世间的烦恼,做一位参学与持戒的佛教修行者。于是,她前往灵鹫山去拜访释尊。途中,她走到一条清澈的河流,想喝水止渴。当她瞧见自己在水中反映的美貌时,不禁愈看愈自喜。秀丽的眼睛,高挺的鼻梁,樱桃似的嘴唇……不论那一部份,都足以令人心魂荡漾。原来我长得这么漂亮,为什么要抛弃美好的身体,而去出家修行呢?倒不如凭这副美 三摩地

2018-07-22

例如在《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当中,世尊有开示说: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欲天报,所谓具足修行增上十善。------《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4集如何由人天善法转入菩萨道修行?>陆正元老师 (原标题:五戒十善--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 三摩地

2018-07-22

报恩田是指父母、师长、和尚;那功德田则是,从最初只知道佛法修证方向的这个向位的修行人,乃至于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的十方诸佛,这个是功德田;另外贫穷田,则是一切贫苦困厄的人。从这些分类很清楚,佛教是将父母的地位,和师长、和尚甚至与佛法僧三宝,同样恭敬看待为敬田,都是一切人天应当恭敬的。而且因为父母给予子女养育教导的深恩,即使子女尽千万年 三摩地

2018-07-22

”以这个作为戒的总相来持:凡是恶的就远离,凡是善的就修行;我见、我执也是恶法,也该远离,这样心地就清净了;这样自净其意就是诸佛的教诲。如果智慧不够,当然就要依照戒相来持戒,那就要教导他忆念生前所造的一切善事,所以说要修念心。念就是于所经事忆持不忘。教导众生修持念心,忆念自己一生所做的善事;忆念时生起欢喜心,觉得将来死时有善业可以依靠,就会继续 三摩地

2018-07-22

】于密宗道修行者中是不可能作到的。其实十不善业的静息,并不是藏传佛教修行人做不到,而是藏传佛教的法义及戒条规定,使藏传佛教修学者不得不继续造作不善业;在藏传佛教中,除了偷盗之外的九种不善法,所有人都必定要努力修加行的,譬如:藏传佛教口说倡导慈悲心却鼓励要吃众生肉;倡导清净修行却规定要师徒、师兄姊一起合修乐空双运……等,前已细说,此不再赘 三摩地

2018-07-22

各位菩萨,相信大家都知道,菩萨如果要成佛的话,就必须要行菩萨道,要行菩萨道,就必须要先求明心见性,唯有明心见性之后,才能渐次的修行而成就佛道。也就是说,在漫长的修道成佛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有许多善缘的帮助,才能减少修道过程中的障碍,也才能渐次的圆成佛菩提道的修证。菩萨为了使成佛之道得以顺利的进行,减除修道过程中的障碍,因此,每一位菩萨都应该要勤修十善 三摩地

2018-07-22

50,b9-10)平实导师说,修百福与我们有切身利害的关系,百福修久了可以让我们改头换面、换骨易髓,一个人修百福久了、习惯后就再也不是暴戾之人,别人再也不会觉得他不好或不清净,而会觉得他非常的安详!一个人努力修行百福两年,这个人说话就不会酸溜溜的,也不会谄媚和嫉妒别人,甚至别人一提到他就会觉得他是位大菩萨!因此他的修行是没有恶缘的,道业进展将会神速。当一个 三摩地

2018-07-22

4修行十善是往生净土正因《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云:尔时世尊,告韦提希:汝今知否?阿弥陀佛,去此不远。汝当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者。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 三摩地

2018-07-22

真正修行高、德行高的人,不会和常人在一起争辩的,他只是点到为止,他不愿意跟你争辩的,不愿意跟你搅来搅去,告诉你怎么信仰对,什么是真理?他不会跟你讲太多的,只是点到为止。爱争辩的人,这一生往往是命运不好,容易得不到人家对你的承认和认可。9.爱笑话别人的人,最终不如人。有的人笑话人家磕巴,自己磕巴了;有的人笑话人家瘸子,自己瘸了。有一段时间我就参,突然参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