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喜欢精进修行,不懈怠,乐于培植福德的人,是从精进中来的。个性安详不急躁,言语行为都很审慎的人,是修禅定的结果。有人有才干,明白事理,通达了解幽深之法,能够把微妙的义理讲得很顺畅,让愚笨或者初学的人都能听得懂;别人听了他的话,都能再请益且接受他所言,珍重他所言如同珍宝,并广为宣传;这种才能是从修智慧中得来的。有的人音声是清彻悦耳的,这是从常常歌咏三宝 三摩地

2018-07-22

佛法的目的是让众生离苦得乐、解脱生死,并且让众生修集福德与智慧直到成佛;因此这一切的修行都是从过去生延续到这一世,再从今生延续到未来无量世。俗话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我们得到好对象时也会跟对方说:能与你当夫妻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气!俗话说:七世夫妻。或愿生生世世结为眷属。因此中国人是相信有三世轮回的,在古印度也是如此深信著,所以佛陀在两 三摩地

2018-07-22

这家喻户晓的一段话就是在说明因果昭昭不爽,因为佛道的基础在于相信有三世轮回、因果业报,如此我们所作的一切修行才会功不唐捐,因为我们所作的业都会被带到未来世去。众生会有生死轮回、因果业报,代表我们在生死轮回中,一定有个永远不灭的主体,把我们的身口意所造的业从上一世带到这一世来,再从这一世带到未来世;而我们身体和意识心在死亡时都毁坏了,所以这一世出生的 三摩地

2018-07-22

今天我们要回答的问题是:学佛修行,能不能消除宿业?若能,怎么出家人也会有死于非命的?大多数学佛人对于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这句话,都是耳熟能详的。说起来,因果的道理确实是极为甚深而错综复杂,难以让人理解的,当然也就更难让人深信。一般的凡夫众生只害怕得到恶果,却不知或不去思考恶果起缘于恶因,平常总是随兴任意而为,只图一时的快乐,不知因此造作了恶业,正是苦 三摩地

2018-07-22

当然我们要说的是,凡是修行的这条路,如果没有任何的因果存在的话,那当然修行就一点意义也没有了;所以,对于任何一个对于因果的信念,我们都觉得那都是踏出了很好的第一步。可是对于这样子,我们刚刚说对于因果的刻板的印象,往往在有些时候,往往也会让我们对事情的解释产生了偏差。比方说,在印光大师所留下来的文献里面,他曾经提到,他有收到了一个人寄来了关于因果的质 三摩地

2018-07-22

当时有学人问他: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自己回答:不落因果。因为错说佛法的缘故,从此成为长寿的野狐身,所以从迦叶佛一直到现在,都无法脱离野狐身;因此今天向百丈禅师请法,希望能够让他脱离野狐身。后来百丈禅师为老者开示:大修行人不昧因果。老者听了以后,言下大悟,从此脱离长寿野狐身了。从上面可知,只因为老者错说一字,将不昧因果说成不落因果,落得五百世长寿 三摩地

2018-07-22

这孩子长大后就辞别了父母,跟随著佛陀出家精勤修行,终于证得了阿罗汉果。阿难尊者请示佛说:这位比丘过去世作了什么样的功德,今生能够出生在豪贵家里,出生没多久就能讲话,又能随佛出家学道证果,获得神通自在?佛告诉阿难尊者说:这位比丘过去世是波罗奈人,本来是富有人家的儿子。父亲过世后,由于不懂得经营家业,导致家道中落,渐渐地成为贫穷人;虽然他也值遇佛陀出世 三摩地

2018-07-22

当然,这个反应在修行上的看法,就可能我们会认知:比方说,前世如果造了恶业杀了人的话,很显然地这个造恶业的人,首先必须要面对下堕三涂的恶报,那么下堕三涂的恶报的时候,等到这个正报报完了,剩下的花报也都报完了之后,未来世有一天,他在面对那一世被他所杀害的这个人的时候,他还必须要一命偿一命。这个道理讲起来的话,似乎我们也看到许多的修行人好像都是这样讲,所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十方一切如来,见此欺诳,同名此为劫杀,菩萨行者见诳习者,犹如践触蛇虺恐易被咬伤;然而藏密动辄宣称藏密的见修行果皆远超胜于显教,令众生对释迦文佛所制教义,视为非了义之方便法,此乃诳习破法的具体表现。七、怨习交嫌:众生之间怨恨嫌憎,故地狱中便有飞石、投砾、匣贮、车槛、瓮盛、囊扑等等刑具;如同阴险的人捉抱牲畜相吞之恶毒性,因此怨习之交嫌,故地狱中有情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十方一切如来,见此欺诳,同名此为劫杀,菩萨行者见诳习者,犹如践触蛇虺恐易被咬伤;然而藏密动辄宣称藏密的见修行果皆远超胜于显教,令众生对释迦文佛所制教义,视为非了义之方便法,此乃诳习破法的具体表现。七、怨习交嫌:众生之间怨恨嫌憎,故地狱中便有飞石、投砾、匣贮、车槛、瓮盛、囊扑等等刑具;如同阴险的人捉抱牲畜相吞之恶毒性,因此怨习之交嫌,故地狱中有情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十方一切如来,见此欺诳,同名此为劫杀,菩萨行者见诳习者,犹如践触蛇虺恐易被咬伤;然而藏密动辄宣称藏密的见修行果皆远超胜于显教,令众生对释迦文佛所制教义,视为非了义之方便法,此乃诳习破法的具体表现。七、怨习交嫌:众生之间怨恨嫌憎,故地狱中便有飞石、投砾、匣贮、车槛、瓮盛、囊扑等等刑具;如同阴险的人捉抱牲畜相吞之恶毒性,因此怨习之交嫌,故地狱中有情 三摩地

2018-07-22

三、以自性故来说——身三业中,杀生重于不与取,不与取重于欲邪行;凤山寺的《广论》随学者,目前虽然短期内还不会违犯身三业的杀、盗、邪淫,但是多闻熏习两种《广论》的知见,其实已经种下了宗喀巴教导的密宗外道法之种子,未来必定要进入密咒乘中修学无上瑜伽;将来进入密咒乘修行以后就不戒杀生、不戒邪淫,那时可就是「成极尤重」的大恶业了。至于口四业中,妄 三摩地

2018-07-22

论中举出定召现世果报的三种情况:(一)对于殊胜的福田、功德田所作的业;(二)造业时发心非常猛厉;(三)指相似的现法受,当修道步步升进,欲得圣果之际,往昔的业会于此时纷纷现前果报,比如修行人快要证得不来果而超出欲界时,宿世、今生所造的欲界之业纷纷成熟,就会后报先受、重报轻受。这就如同一个人即将永别曾经久住之地,前往他乡安居,这时该地的所有债主都会前来 三摩地

2018-07-22

再来说出佛身血重杀罗汉,学佛人应该要知道,三宝以佛为主,所谓佛为法本,法从佛出,有佛而后有法,而后有依法修行的僧众。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应身佛来此世间,示现八相成道,宣演三乘菩提妙法,众生再怎么修行,也无法真正证涅槃得解脱。古时印度外道很多自称证涅槃的,然而他们所称的涅槃,不出欲界中离语言相的离念灵知,乃至初禅等至位到四禅等至位中一念不生的境界,根本 三摩地

2018-07-22

但业障未必是恶业,有时善、无记业亦成业障;因为,会障碍佛道修行增上的皆是业障。有时候善业障碍佛道的增上更为严重,例如有人应修解脱出离三界之法或成佛的法道,但是却爱乐贪着后世人天善法的可爱异熟果报,再加上邪见的误导,因此一世努力地行人天善法而布施行善,却不图解脱与成佛的宏大志愿,更因邪见的误导而轻视毁谤大乘成佛之道,误认为「努力行人天善法就能成佛」,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十方一切如来,见此欺诳,同名此为劫杀,菩萨行者见诳习者,犹如践触蛇虺恐易被咬伤;然而藏密喇嘛动辄宣称藏密的见修行果皆远超胜于显教,令众生对释迦文佛所制正法教义,视为非了义之方便法,此乃诳习破法的具体表现。七、怨习交嫌:众生之间怨恨嫌憎,故地狱中便有飞石、投砾、匣贮、车槛、瓮盛、囊扑等等刑具;p77如同阴险的人捉抱牲畜相吞之恶毒性,因此怨习之交嫌, 三摩地

2018-07-22

九者劝人修行大威德业。十者见无威德。不生轻贱。六、出身不好的原因一者不知敬父。二者不知敬母。三者不知敬沙门。四者不知敬婆罗门。五者于诸尊长。而不敬仰。六者于诸师长。不奉迎供养。七者见诸尊长。不迎逆请坐。八者于父母所。不遵教诲。九者于贤圣所。亦不受教。十者轻蔑下族。七、贫穷的原因一者自行偷盗。二者劝他偷盗。三者赞叹偷盗。四者见盗欢喜。五者于父母所。减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个故事及其背后所显示的道理,对我们的修行来说,是有很密切的关系;因为菩萨道必须懂得如何正确的布施,以及善用此世的资财来利益众生,并且也要知道如何让未来世也有足够的资财来行菩萨道。首先,我们大家都知道,福报是从布施中来的,不是无因而有。譬如在《佛说罪福报应经》卷1中的开示:【为人大富财物无限,从布施中来。……悭贪独食,堕饿鬼中;出生为人 三摩地

2018-07-22

修行积习愚痴之法。以习痴故便行恶业。由作彼业生畜生中。彼人本受畜生身时。与诸畜生久居住故。行畜生仪式。彼从畜生终已。由有习气畜生行法。是人得人身已。闻如是法。见己身行。应当自知。我本必从畜生中终来生人间。是人为舍畜生行故。应求知识。彼善知识。为除是人愚痴业故。说十二因缘。以是法故愚痴得除。彼善知识。或为彼人说般若波罗蜜。既闻般若波罗蜜故。彼人愚痴体 三摩地

2018-07-22

这种事假使不明白是过去种的因,人们可能会因为她得病的表象说戒贤并不是得道高僧,或者说这种大修行人,还患这么痛苦的病,佛法有什么灵验和利益呢?其实三世因果,错综复杂。有的是转后报、重报为现报、轻报;有的则是转现报、轻报为后报、重报。这点必须了解。转变全由心念:因果是活泼的贯串一切事理的,绝不是庸俗的『』和死板的『定命论』。例如,现在是过去的『果』,同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