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因为我七识心觉得好吃,我如来藏并没有好吃,既然我如来藏没有好吃,肚子饱了就够了,有体力、修行就好了,何必一定要再贪?这就是不取染污的心行。菩萨认知的最终心是第八识如来藏,阿罗汉只知七识心,所认知的心并不相同;好吃是我这个七识心感受到好吃,可是我七识心是假的;真的我是如来藏,而如来藏没有好吃可说,吃什么都没味道,对不对?(众答:对!)对啊!本来就没味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有生天的资格,来世想要继续出生在人间修行,当然没问题。就好像学生拥有台大录取的分数,但是想要去读中兴大学,当然会被录取的;所以一切菩萨都应该具备舍报之后出生于天上的资格,至少应有出生于欲界六天的资格,把欲界六天的福德庄严用来庄严下一世的菩萨身。色界、无色界诸天也都有大福德,我们应该检查自己有没有这些往生的福德?如果没有,应当心生惭愧,好好计划取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可以对菩萨戒作这样一个认知,菩萨戒是菩萨修行的根本,也就是一定要受菩萨戒,才有机会成为真正的菩萨;唯有真正的菩萨他才能够成佛。所以受菩萨戒是成佛的必经之路,三世诸佛都受了菩萨戒以后才能够成佛,所以说菩萨戒就叫做千佛大戒。在家出家佛子若有菩萨根性者,不欲独善其身而取涅槃,能发菩萨清净大愿,尽未来际自度度他,乃至成佛亦不舍大愿者,佛为建立别解脱戒: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说,懂得布施的人不要只是在福德上面修,还得要有智慧的修集而修行布施度。菩萨的布施与世俗人的布施不同,世俗人的布施只有福德而无功德,来世可得褔报,但是于解脱不相应,也与般若实相智慧不相应,所以没有智慧庄严。菩萨一念布施,有功德智慧庄严,因为了知施的因果,所以根本就不去挂念它,反正种在我的心田里,谁也拿不走;既然谁都拿不走,我牵挂它干什么?又何必心 三摩地

2018-07-22

只是难得有人回来,但若能真的回心转意而回家,这个人可就是不得了的人,因为他从此再也不会犯错了,他已经是有惭有愧的真修行者。有惭有愧是不必羞于见人的,惭与愧都是善心所,不是恶心所。西洋古典小说中有一本书叫作“红字”,不晓得诸位有没有人读过?有的请举手!喔!还有蛮多人读过,可以证明我不是编派的;我是在中学时读过的,印象很深刻。书中说有个女人犯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好好努力用功,一直都在善法用心,导致心性已经变成清净性了,终生不犯波罗提木叉的戒相,所以十善业道成就了,舍寿之后在来世又有无作戒;因为修行十善业道是有作,但是每一个部分完成以后就有一部分的无作戒存在;前世曾如此修行的人,此世若再具有上面说的四种戒,他就五种戒都具足了。你们可以这样衡量自己看有几个戒?若有五种戒具足了,那就太好了!回家可以客观的衡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身为菩萨道的教授师,而不为人解说在家菩萨行施的重要,他就是在耽误随学者的菩萨道修行。因为菩萨道的成就,要以福德为基础,不管是三贤位外门或内门的六度万行,或初地至十地的十度万行,都是以布施为首。乃至出家了还是要做布施:左手进来,右手出去。也要把自己证道的法传给徒弟,这也是法布施。布施是一切人行菩萨道的资粮,因为成佛必须是福慧两足的。福德资粮不够,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大乘法的实证,一定先要有大福德,行法也是有次第性的,要按部就班的来,所以菩萨到涅槃彼岸的修行,得要从布施开始,然后才次第有持戒乃至般若波罗蜜。菩萨布施时不求内果报、也不求外果报。内果报是布施时心有所求:我现在布施了,应该会让我变得很健康,都不要再生病。一旦生病了,就怪天、怪地、怪佛、怪菩萨,这就是求内果报。求外果报就是布施时心中期望三年、五年后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经》(杂品)第十九讲记佛开示说:善男子啊!有智慧的人修行布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是为了他人的利益。心中很清楚知道财宝及种种物品都是无常的缘故,因为只有一生能使用它,无法带去未来世。为了使众生出生欢喜心的缘故,为了怜愍众生的缘故,为了坏除自己悭心的缘故,为了不求索后世果报的缘故,也是为了想要庄严菩提的缘故而布施。所以菩萨一切财 三摩地

2018-07-22

今闻此言,行者应生布施之心,努力作为,不唯求来世人天善果,更为修行累积资粮,否则如贫者日贫,无本生息故,欲求修行,难有可为。若能行布施,则如大正藏中古逸部的《天请问经疏》卷一所言:一、财施,由无贪善根成;二、无畏施,由无瞋善根成;三、法施,由无痴善根成。行布施能除贪瞋痴,此意三恶业渐趋淡薄,修行障碍较浅,复以精进修行资粮具足,则见道之日不远矣!〖善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布施没有因果,今天就不会有我在这里说法,因为我绝不可能四十几岁就退休专修及实证了,因为我没有继承任何财产,但是长大后却有一些财物追随着我,使我衣食无忧,才能退休专事修行及出世弘法。若布施没有因果,世间人就不该有贫富差距存在,应该大家都一样穷或一样富。可是为什么会不一样?很常见的一个例子,譬如有一对父母很有钱,他们舍报后的财产平均分给三个孩子,可 三摩地

2018-07-22

布施为菩萨修行之第一度,亦为最重要之一部份,一个人想要求得禅定、智慧的功德,如果过去生没有做好布施,今生就会有许多的障碍。由平实导师之开示即可知布施为一切佛法修行的基础,也是菩萨行佛菩提道的第一步,亦为吾人欲求解脱痛苦、烦恼、无明,及求悟明心、见性、见道、修道所需资粮之重要内涵。是以《梵志頞波罗延问种尊经》卷一:佛言:「我经中以施行为本,施行善者最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尽未来际之修行,恒以施为上首,若不先行了知施因与未来受果之关联者,即不能了知布施与异熟果报间之关系;若不知者,欲求诸菩萨尽未来际行施而成就佛果,殆无可能;(自序)3、修学菩萨行者所作布施如何悉皆正得广大福德?初机学人乐种福田,然而大多不知福田与毒田差别所在;往往正当种福田时,所种却是破坏之毒田。如是求福反成助恶之因由,端在不知三乘菩提差异所致,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身为菩萨道的教授师,而不为人解说在家菩萨行施的重要,他就是在耽误随学者的菩萨道修行。因为菩萨道的成就,要以福德为基础,不管是三贤位外门或内门的六度万行,或初地至十地的十度万行,都是以布施为首。乃至出家了还是要做布施:左手进来,右手出去。也要把自己证道的法传给徒弟,这也是法布施。布施是一切人行菩萨道的资粮,因为成佛必须是福慧两足的。福德资粮不够,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布施没有因果,今天就不会有我在这里说法,因为我绝不可能四十几岁就退休专修及实证了,因为我没有继承任何财产,但是长大后却有一些财物追随着我,使我衣食无忧,才能退休专事修行及出世弘法。若布施没有因果,世间人就不该有贫富差距存在,应该大家都一样穷或一样富。可是为什么会不一样?很常见的一个例子,譬如有一对父母很有钱,他们舍报后的财产平均分给三个孩子,可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个遮重虽然无关心性缺陷与否,但不利于众生,也会对修行产生重大的遮障,所以佛特别指定这个不卖酒戒、不酗酒戒:不可贪杯、烂醉如泥,也不许制酒卖酒,否则就是犯了遮戒中的重罪。这个饮酒本身与一个人的心性有没有缺陷无关,所以它无关性罪,而是属于额外遮止的罪,故名遮罪;但因为它会严重遮障修行人,所以佛特别指定为重戒中的一种,所以这个遮止罪也是重罪。性重与遮重 三摩地

2018-07-22

世间财(如财富、人脉、健康、身份、地位等)依附于生命,但生命只有一次,带不到未来世,都是此世果报,因为世间财起烦恼,不值得,易和鬼道相应!只有七圣财能到来世(依附于如来藏)!修行应在七圣财&上下手。七圣财依附于世间财而显现,借世间财修七圣财(清理自己的世间财)。七圣财包括:信、戒、惭、愧、闻、舍、慧一、信财信的种类:迷信(盲从)、仰信(崇仰而信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菩萨道的修行,每一个阶段的智慧实证,都需要靠福德来支撑。福德又像是碗,智慧是水;碗越大,水就可以装的越多。导师曾在书上说,布施以后有福德,如果不执着未来世的果报,就有解脱的功德。又说「功,是说能够自利及利他;德,是说它有真实的作用。」功德是自受用的法,布施以后一点儿都不觉得心疼,都没有罣碍,这也是解脱功德的一种--解脱于我所。因此福德应是指未来 三摩地

2018-07-22

其实当我们修行的时候,必须要靠意识心的作意,来趣向于我们心行的一个清净;虽然我们说意识心祂不是真心,但是在修行的过程里面,意识心祂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就是在说意识心祂的重要性,意识心祂虽然能够让你这一艘般若船翻船,也可以让你乘着这一艘般若船迈向解脱,乃至于迈向佛菩提道的究竟解脱,所以还是得要靠这个意识心。当你喝酒的时候,就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一个菩萨更要非常摄护自己的口业,如果一个修行人,他一天到晚说三道四、东家长西家短的,那这样的话,不但自己的律仪没有办法守护好,然后也会因为自己这样的一个行为,会造成了许许多多的烦恼。同样,相对于这样的口业的呈现,我们虽然不作,但是我们也要避免别人口业造作的成就。也有一句话: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我们既然修学菩萨道,我们当然不会造口业,但是我们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