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人的基本条件具足了,才有可能修行佛法,才能够顺利往生极乐;乃至于在此世间证得圣位之前,更须先要具足做人的条件,所谓人成而后成圣。五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与五常相关,五常是人间的根本,所谓仁、义、礼、智、信。不杀生是仁、不窃盗是义、不邪淫为守礼、不妄语是可信者,饮酒者满口酒话,人多不信,常常败事,故不饮酒的人是智者。【(中略)‘人有五事现在,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比丘戒规定是日中一食的,每天只在中午吃一餐;在二乘法中,最多是早上过堂以后中午再过堂受食,午后就不许受食了;你若做不到这一项,将来如何出家修行呢?但在大乘法中则有开缘,所以晚上还可以再吃一餐,这是因为大乘比丘、比丘尼与二乘出家众不同;二乘人出家之后,不为众生做很多事情,不必熬夜为众生做事,所以不需要晚上再吃一餐。他们出家后是以托钵而得到食物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五条戒,为得人天善趣异熟报身的根本,也是修行圣道与成就无上菩提的基础。所以学佛的人,在皈依三宝之后,就应该受持五戒。戒是防止义,能防非止恶,故名为戒。五条戒中,前四条是性戒。性是体性义,即杀生等四种事情,本性上即是一种恶法,不管受不受或,谁作了都是恶性的罪行,于此恶性是守护不作,故是性戒。最后一条,属于遮戒。就是在饮酒的本性上说,不是恶行,本性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问、(1)请问正觉同修会对不邪淫戒的看法及定义为何?若犯了邪淫戒其果报又为何?以现今的观点来看,婚前性行为是否算犯戒呢?又受菩萨戒和五戒者,可否在婚前有性行为呢?(2)受菩萨戒和五戒者,在夫妻行房时,可否行口交、及被对方口交?因为夫妻双方修行层次不同,若仍有一方还是看重普通男女夫妻的爱欲,这样做是否犯戒?毕竟维系夫妻关系里,性仍然是重要的一部分,也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对于念佛人尤其重要,必须保住人身做为修行的工具才好修行。在五道很难念佛,人间好念佛。人的基本条件具足了,才有可能修行佛法,才能够顺利往生极乐;乃至于在此世间证得圣位之前,更须先要具足做人的条件,所谓人成而后成圣。此外,见道之人因已有道共戒,故以三聚净戒尽未来际受菩萨戒即可。若有佛子不离四念处而修五停心观,得证初禅以上的境界者,虽有定共戒,受菩萨戒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可以对菩萨戒作这样一个认知,菩萨戒是菩萨修行的根本,也就是一定要受菩萨戒,才有机会成为真正的菩萨;唯有真正的菩萨他才能够成佛。所以受菩萨戒是成佛的必经之路,三世诸佛都受了菩萨戒以后才能够成佛,所以说菩萨戒就叫做千佛大戒。三、为什么要受菩萨戒?简单的介绍了菩萨跟菩萨戒,接下来说,对于一个初发心的菩萨,他为什么要受菩萨戒呢?有什么理由要让这些初发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请问正觉同修会对不邪淫戒问、(1)请问正觉同修会对不邪淫戒的看法及定义为何?若犯了邪淫戒其果报又为何?以现今的观点来看,婚前性行为是否算犯戒呢?又受菩萨戒和五戒者,可否在婚前有性行为呢?(2)受菩萨戒和五戒者,在夫妻行房时,可否行口交、及被对方口交?因为夫妻双方修行层次不同,若仍有一方还是看重普通男女夫妻的爱欲,这样做是否犯戒?毕竟维系夫妻关系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楞严经卷六》★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当观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楞严经卷八》★世尊!如宝莲香比丘尼,持菩萨戒,私行淫欲。妄言「行淫」非杀非偷,无有业报。发是语已,先于女根生大猛火,后于节节猛火烧然,堕无间狱。——《楞严经卷八》★淫习交接,发于相磨。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依法不依人,依佛圣教而不依喇嘛,依经而不依续,是一切自认为佛教徒的密宗修行者必须特别注意的事,若自认为不是佛教徒的密宗行者即不在此限。特别是千万不可遵循密宗所设的金刚戒而勤修双身法,千万记得依正戒为归,因为释迦如来从未说过双身法。若有人主张双身法亦是释迦如来所说,即是谤佛;因为双身法的宗旨与所证境界,既违背声闻法所修的声闻觉悟内容,也违背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人的基本条件具足了,才有可能修行佛法,才能够顺利往生极乐;乃至于在此世间证得圣位之前,更须先要具足做人的条件,所谓人成而后成圣。五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与五常相关,五常是人间的根本,所谓仁、义、礼、智、信。不杀生是仁、不窃盗是义、不邪淫为守礼、不妄语是可信者,饮酒者满口酒话,人多不信,常常败事,故不饮酒的人是智者。 一、不守五戒(造作五种恶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佛子,常应发一切愿,孝顺父母、师僧,愿得好师、同学、善知识,常教我大乘经律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使我开解,如法修行;坚持佛戒;宁舍身命,念念不去心;若一切菩萨不发是愿者,犯轻垢罪。」「若佛子发十大愿已,持佛禁戒,作是愿言:『宁以此身投炽然猛火、大坑、刀山,终不毁犯三世诸佛经律与一切女人作不净行』;复作是愿:『宁以热铁罗网,千重周匝缠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是五种施易可修行,自在无碍,不失财物,然得无量无边福德。离是五施,不能获得须陀洹果,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优婆塞戒经》卷六)我们来先看这一段,这段佛说,一切的布施里面,无畏施是第一;因此佛说,这个五种最大的布施就是五戒。这五戒指的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那这五戒持了这五戒,能令众生远离五种怖畏,所以这五戒就是五种无畏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人说:那又何必?您不是现在家相吗?过去世出家,现在又不出家了,那我们何必要出家?其实不然!每一个人都要先经过出家的过程,三贤位中以出家身修行比较容易,因为在家修是很难修的。怎么说呢?在家修就是恶因缘多嘛!出家是为了将来十地的修行作准备,所以悟后如果能出家是最好的,修行大多是在顺境中,除非自己性障真的很重:贪瞋特重。将来如果要回归在家身相,要过将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五)离饮诸酒,酒能乱性昏智,妨碍修行,故须远离。(六)离眠坐高广严丽床座,不坐卧于一尺六寸以上或宽大华丽之床座,以免养尊处优,习于放逸。(七)离涂饰香鬘及歌舞观听,即不以香花、花鬘佩戴于身,不以香油等涂抹于身,不作歌舞倡伎,亦不无故前往观听。(八)离食非时食,即上记所谓之不过中食,此系八戒中之最重要者。此外,菩萨善戒经亦列举: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俱禀修行。所谓淨身口意。如戒而住也。萨云若。秦言一切智相。因名般若。果名萨云若)。又八种长养功德经。而发愿言。我持戒行。庄严自心。令心喜悦。广修一切。相应胜行。求成佛果。究竟。又说伽陀曰。我发无二最上心为诸众生不请友胜菩提行善所行成佛世间广利益愿我乘是善业故此世不久成正觉说法饶益于世间解脱众生三有苦(二)以下节录自《佛说斋经》八戒。具如下列。或开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关是闭的意思,合起来就称为八关斋戒,这是佛陀对于在家不能出家修行,而对于出家生活却非常钦慕的所特别制定的戒法。能持这八戒,可防止身口意三业的恶行,如果再加受不捉持金银戒,就是不营利谋生,那就是正式出家的沙弥戒了;因此平实导师说:八戒斋法的目的只是为了求未来世有出家的因缘,所以只要在五戒的基础上再作一日的受持就够了,把熏习出家生活的种子种在心田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是时,彼优波离白佛言:“云何修行八关斋法?”世尊告曰:“于是,优波离,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往诣沙门若长老比丘所,自称名字,从朝至暮,如罗汉持心不移不动,刀杖不加群生,普慈于一切:‘我今受斋法,一无所犯,不起杀心,习彼真人之教: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过时食,不在高广之座,不习作倡伎乐、香华涂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修行梵行,至诚心净。行无臭秽,离欲断淫。彼于非梵行,净除其心。我于此日、此夜,离非梵行,断非梵行;修行梵行,至诚心净。行无臭秽,离欲断淫。我于非梵行,净除其心。我以此支,于阿罗诃等同无异。是故说斋。“复次,居士妇!多闻圣弟子若持斋时,作是思惟:阿罗诃真人尽形寿离妄言、断妄言;真谛言、乐真谛、住真谛,为人所信,不欺世间。彼于妄言,净除其心。我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是修行圣八关斋。于是八关斋中功德不可限量。言有尔所福尔所功德尔所福报。如是众多福不可称计。诸比丘。譬如五大流水皆同一处。所谓恒伽谣婆奴新头阿脂耶婆提摩弃。彼水所流处不可限量。言有尔所水有尔所瓶水。有尔所千瓶百千瓶水。如是圣八关斋福不可称量。言有尔所福尔所功德尔所果报。此大福不可称计。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原标题:佛说八关斋经(大正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人月八日十四十五日及神变之月受持八支斋如我所修行彼亦如是修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彼天帝释所说偈言。若人月八日十四十五日及神变之月受持八支斋如我所修行彼亦如是修此非善说。所以者何。彼天帝释自有贪.恚.痴患。不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故。若阿罗汉比丘。诸漏已尽。所作已作。离诸重担。断诸有结。心善解脱。说此偈言。若人月八日十四十五日及神变之月受持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