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然而,鬼神魔的出现,通常是在修行人打坐的时候。因爲打坐而没有把我见断除,所以会追求境界法,追求三界有爲有漏的这些境界法,那个时候因爲追求境界法,所以会产生很多很多的后遗症;如果您能够把我见断除了,这时候鬼神魔的阻碍干扰才会降到最低。但是,外面一般的道场,他们无法断除我见,他们的禅定,说实在的,也没有证得;但是他却将修定的方法当作是学佛,所以他们很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法的目的是让众生离苦得乐、解脱生死,并且让众生修集福德与智慧直到成佛;因此这一切的修行都是从过去生延续到这一世,再从今生延续到未来无量世。俗话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我们得到好对象时也会跟对方说:能与你当夫妻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气!俗话说:七世夫妻。或愿生生世世结为眷属。因此中国人是相信有三世轮回的,在古印度也是如此深信著,所以佛陀在两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修行五善。禀受人身。则更有父母。已有父母。便有六系闭。一者住在中阴。不得复还。二者随所受身胞内。三者初生迫痛忘故识相。四者堕地故所识念灭。更起新见想。五者已生便着食。贪念故识念断。六者从生日长大。习所新见。识灭无复宿识。诸弟子。譬如贾客周游四方国。具见苦乐。便意思念东方一郡国所有。已起是念。便三方念灭。生死亦如是。从是世作行往后世。受已受即生新想念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只有修行人真的不怕鬼!俗话又云:“平常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其实鬼神并不可怕,不过就是六道众生中的鬼道众生罢了。鬼神也跟我们一样都有第八识如来藏,他们也曾经当过人,因为造作不善业力的关系,所以就投生到鬼道中了。一般人死后都会出生中阴身,作为投胎转世的媒介。如果,往生者因为太执著于生前的眷属、钱财等等不能放舍,而在死后的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具足十信位的功德以后,就说是已经有了菩萨性了,可以开始正修菩萨行了;在十信后,就可以开始进入十住位的修行。十信位的修行始于远离欲爱,然后再依如来藏为本体而发起十种信心,如果不是依如来藏为本体来发起这十种信心,就不是正方便发心,而说是邪方便发心,也就是说,必须以佛菩提道的正知见来发起这十种信心。十心具足以后,意识觉知心在熏习佛菩提道的如来藏法义时,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应该这样才对!这样修行,自己的性障越来越少,福德越来越增加,这样也是修福德。所以谨言慎行也是修福德,随喜赞叹也是修福德。没有智慧的人看见别人捐钱捐多了,自己作不到,心里面就酸酸的,那就不对了!那就会削减自己的福德。这一些是随时随地、随手可修的福德,诸位也要懂得怎么样去修它。由此可知,我们看到他人修福时,都要随喜赞叹,这么简单又随时随地可修的福德,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如果过去生多布施声闻,今天就容易得到声闻之法,无法和菩萨法相应;听到菩萨要广度众生,他就皱眉头;听到菩萨要用三大阿僧祇劫来修行,他就畏惧;听到念佛法门就不相应;听到佛说菩萨不住涅槃,却从未离开涅槃,他只好搔搔后脑勺,这是怎么回事啊?反过来说,过去如果在大乘法中多结善缘、广行布施,今生听到念佛法门就心生欢喜,听到要参禅证真如就欢喜信受。这就是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就不用布施了,也不用修行了,所以佛还是故意要讲布施。佛在《阿含经》中的确有非常多的提到施论、戒论、生天之论!例如《长阿含经》卷2:时,庵婆婆梨女取一小牀于佛前坐,佛渐为说法,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大患,秽污不净,上漏为碍,出要为上。尔时,世尊知彼女意柔软和悦,荫盖微薄,易可开化,如诸佛法;即为彼女说苦圣谛,苦集、苦灭、苦出要谛。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平实导师在宣讲《妙法莲华经》时提到了百福的修行,百福就是在修十善中的每一善时,同时都要加上十种思惟,也就是十善的一一善各有十种思,所以称为百福。《妙法莲华经》卷6〈法师功德品第19〉:十方无数佛,百福庄严相,为众生说法,悉闻能受持。平实导师为大家详细说明了百福应该要怎么修,并且仔细地说明如何付诸实行才能成就百福的功德,平实导师最后提到:修百福与我们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乘佛教就是菩萨道,也就是佛菩提道,佛菩提道中也包含了小乘所修解脱道的内涵;佛菩提道就是从信受大乘佛教、信受大乘三宝开始修起,信具足以后开始修习六度波罗蜜多,乃至修学十度波罗蜜多,才完成佛道的修行,总共菩萨五十二个阶位的修行。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静虑)和智慧(般若)这六度波罗蜜,乃至入地后也有十度。在菩萨道中就是不停地利乐众生、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接下来,再简单来说说这个道理,为什么菩萨经过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终于十信入于住位,之前他在外门修学六度之时,其中有一项是可以令其作为来世亲证菩提的一个远因?因为信位的菩萨,尤其修的是要对三宝的信心,这也是在修福啊!但是已经不同于前面所说的,求五欲受用的福了。所以借着一世又一世的三归依,并从外相上去了解佛法僧的意涵,终于有一世所修的信心具足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接下来,再简单来说说这个道理,为什么菩萨经过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终于十信入于住位,之前他在外门修学六度之时,其中有一项是可以令其作为来世亲证菩提的一个远因?因为信位的菩萨,尤其修的是要对三宝的信心,这也是在修福啊!但是已经不同于前面所说的,求五欲受用的福了。所以借着一世又一世的三归依,并从外相上去了解佛法僧的意涵,终于有一世所修的信心具足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是说:我们应该要常常以柔和恭敬的眼神来观视父母、师长,以及出家、在家的修行人,而不是以轻慢鄙视的恶眼来观视他们,像这样的布施就叫作眼施。能这样作的话,舍寿后再次受身的时候,就会得到清净眼的果报;而未来成佛时,也会因此得到天眼以及佛眼,这就是第一种眼施的果报。第二种布施是和颜悦色施。这是说:对于父母、师长、在家与出家的修行人,我们不应该用皱眉嫌恶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我们特别要利用三集的时间,来为各位详细的说明,如何来筹集大乘见道的福德资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打下稳固的佛道修行基础,以期能早日的修学,迈向正确的成佛之道。想要培植福德、筹集见道资粮,最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归命三宝,要供养三宝。所谓三宝,就是指佛、法、僧三宝。我们如果能够以至诚心来归命三宝,来供养三宝,一定可以获得无量无边的利益,并且能够得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以世间法来讲,帮助过你的人当然也是福田:使你事业经营很顺利,一直赚钱;或是使你道业修行很顺利,都是你的贵人,显然他有很大的福德,才能够帮助你;后来你回报而供养他,当然他就是福田,都属于报恩田。世间法中有报恩田,出世间法中也有报恩田;但是常常有假名福田,大众都须注意,譬如有大师说:意识的粗心或细心可以进入涅槃境界中安住而不坏灭。(作者案:意识粗心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目前对于更多处于资粮位的佛子来说,广泛的积累福德资粮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修行过程,但如何积累福德以及如何让所积累的福德成为求道乃至证道的增上缘,这里面道理很深。当年梁武帝询问达摩祖师,自己修建庙宇广供僧众有多少功德?达摩祖师言无有功德。今天各位佛子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若我们怀揣着我见,以我见为主导的思想在积累福德,那又如何让这份福德成为我们求道的增上缘呢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今闻此言,行者应生布施之心,努力作为,不唯求来世人天善果,更为修行累积资粮,否则如贫者日贫,无本生息故,欲求修行,难有可为。若能行布施,则如大正藏中古逸部的《天请问经疏》卷一所言:1、财施,由无贪善根成;2、无畏施,由无瞋善根成;3、法施,由无痴善根成。行布施能除贪瞋痴,此意三恶业渐趋淡薄,修行障碍较浅,复以精进修行资粮具足,则见道之日不远矣!〖善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对于同修清净行而可尊敬承事之修行者,或者得法和上、亲教师等,对于这样的人能够心生深切敬重之心,每遇之则能合掌瞻仰恭敬,有事必服其劳,躬身承事辅佐,能这样惠施者,是名菩萨承事施具足。(八)恭敬施具足:云何名菩萨恭敬施具足?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香华伎乐遶如来塔,涂扫佛地,若诸塔庙朽故、崩落,修治严饰,如是名为恭敬佛。恭敬法者,听法、读诵、受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的確人生是苦的,所以我們要不停地修行累積福德、智慧,要往解脫和成佛之道邁進。而如果當我們覺得很辛苦或很不順的時候,也不必氣餒!因為世間上還有比我們更辛苦更可憐的人,比我們福報更差的眾生,例如非洲或偏遠窮困的地帶,也有許多難民非常地可憐!還有許多眾生在三惡道受苦,所以我們在人間所受的苦就沒那麼可憐了。另外當我們福報很好的時候一定也要努力積極地行布施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说,懂得布施的人不要只是在福德上面修,还得要有智慧的修集而修行布施度。菩萨的布施与世俗人的布施不同,世俗人的布施只有福德而无功德,来世可得褔报,但是于解脱不相应,也与般若实相智慧不相应,所以没有智慧庄严。菩萨一念布施,有功德智慧庄严,因为了知施的因果,所以根本就不去挂念它,反正种在我的心田里,谁也拿不走;既然谁都拿不走,我牵挂它干什么?又何必心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