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我们以莲宗的祖师举例子来给大家说,无非就是因为这些祖师们各个都是出家修行、修行有成的僧众,他们所持的戒法里面,有一条严格的戒就叫做妄语戒——不可以说妄语,否则的话就必下地狱。所以在这些出家僧众来讲,他们见到什么才能说什么,有什么样的境界才能说什么样的境界。那么举这些人的例子来的话,应该最能够取信于大众。我们再来看看,比方说我们刚才讲的写下 | admin 2020-07-06 |
|
然而更可怜的是,就因为众生盲冥,所以当众生有心亲近三宝的时候,却又被引导到二归依,因为不再有清净三宝的完整相貌,只剩下僧、法的表相了!试问世尊示现成佛之时,既然世尊自己金口所说我在僧数,却又为什么说三宝的名相?为什么不但说有僧、法二宝,为什么世尊所示现的身相,是要与比丘僧有所不同呢?最简单的道理是:世尊示现成佛,说法度憍陈如等五人为僧,僧、法二宝都 | admin 2020-07-06 |
|
故事发展到这个地方,看起来都是一段又一段的巧合,怎么须摩自我检讨,想要更懃加役力,而得到少许的线缕之后,就正好在回家的路上的某一条巷道之中遇见了世尊,然后须摩以线缕供养世尊,而世尊接受了以后,正好身上的袈裟就有一条裂缝,然后世尊就可以及时地使用他所供养的线缕,会不会太巧合了?其实不然啊!这是世尊度众的善巧方便,世尊早就在初次示现成佛前的一大阿僧祇劫 | admin 2020-07-06 |
|
因为这个是有尘沙那么多,所以学佛想要成佛,就要有三大阿僧祇劫,这个就是种智的范畴。首先就要参禅找到如来藏,才能够好好修行。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希望各位菩萨能够好好用功,然后早日证得解脱道或者佛菩提道,这两样智慧能够增长,持戒清净。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28集布施——怀天地之仁惠泽众生>侯正惠老师 | admin 2020-07-06 |
|
所以最后当拘尸那城工巧之子,名曰纯陀的优婆塞,与其同类十五人俱,为令世间得善果故,舍身威仪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悲泣堕泪,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唯愿世尊及比丘僧,哀受我等最后供养,为度无量诸众生故。世尊!我等从今无主无亲、无救无护、无归无趣,贫穷饥困,欲从如来求将来食,唯愿哀愍受我微供,然后乃入于般涅槃。】(《大般涅槃经》卷2)纯陀是解妙 | admin 2020-07-06 |
|
也就是说,他是归依佛、归依法、归依于僧,他对于佛法僧能够深心的归依,至诚心的归依,而成就了四不坏信。四不坏信就是说归依三宝以外,他还归依于圣戒,也就是说,归依于佛的圣戒这个部分。所以说在经典上怎么说:应如是解具足四事,名不坏信。——《别译杂阿含经》卷八。哪四个呢?对于佛、对于法、对于僧、以及对于圣所念戒,他是能够深深的信受而依持的!所以, | admin 2020-07-06 |
|
正觉发愿文愿我修学大乘理,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受学大乘第一义。不久见道证真如,随度重关见佛性;随我导师入宗门,亲证三乘人无我。愿具妙慧勇摧邪,救护佛子向正道;普入大乘第一义,受学究竟微妙理。愿随导师学种智,通达初地法无我;修除性障起圣性,发十无尽大愿王。愿我依佛微妙慧,善修菩萨十度行;无生法忍增上修,地地转进无障碍。乃至究竟菩提果,不舍 | admin 2020-07-06 |
|
尔时,阿难!弥勒如来当取迦叶僧伽梨著之。是时,迦叶身体奄然星散;是时,弥勒复取种种香华供养迦叶。所以然者:诸佛世尊有恭敬心于正法故;弥勒亦由我所,受正法化,得成无上正真之道。阿难当知:弥勒佛第二会时,有九十四亿人,皆是阿罗汉,亦复是我遗教弟子行四事供养之所致也。又弥勒第三之会九十二亿人,皆是阿罗汉,亦复是我遗教弟子。】《阿含经》中佛为我们开示的:弥 | admin 2020-07-06 |
|
】大意就是说,像这样的佛菩提道,它是无量也无边,所以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来修。根据《华严经》所说,菩萨道有五十二个位阶要完成,才能究竟成佛。明心开悟只是七住位,在佛菩提道上只是刚入门,才开始进入内门,开始悟后起修,那后面还有二又三十分之二十三大阿僧祇劫要修,才能究竟成佛。因为成佛是福慧两足尊,所需要的福德非常广大,并且佛土的成就,也需要很多的众生共同来 | admin 2020-07-06 |
|
知道了这个概念以后,接下来我们来了解:这个戒是如何去形成的?僧团刚开始建立的时候,众人问佛:应制何戒?佛就回答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七佛的通偈。另外《四分律》卷9有提到:【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也就是说僧团刚建立的时候,是没有制戒的。在《毘尼心》卷1里面也有记载:【如来成道十二年中,为诸利根略制戒律。十二年后终 | admin 2020-07-06 |
|
】菩萨亲证金刚心阿赖耶识以后,修断一切烦恼障及所知障所含摄之习气种子随眠,乃至成佛时仍然是这一个金刚心,因为阿赖耶识因地本有之清净涅槃自性,只有亲证之菩萨缘于此金刚心之本有真性,才能于七住以后经十住、十行、十回向而入于初地,再历经两大阿僧只劫地地增上之修证,方能成就佛地一切种智;这一切都由亲证阿赖耶识心体的所在而开始,都依阿赖耶识心体的本来自性清净 | admin 2020-07-02 |
|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心经》顾名思义是在说心,包括讲真心、妄心、众生心、菩萨心和佛心。一切世间的有情众生同具真心与妄心,并非只有一种心,而真心与妄心又在时时同步运作。无始以来众生因为无明烦恼不解法界实相和万法根源,迷 | admin 2020-06-26 |
|
![]() |
昔迦叶佛时,有婆罗门,生一男,字迦毘梨,多闻第一,后出家沙门,虽通晓义理,却好胜量窄,长与人舌战,恶口以百畜之名骂僧,口业甚重,故而今生投作百头怪鱼,自食其报,故知身口意业,不可不慎。——《贤愚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乃至尊者大目犍连言:我于路中见一大身众生,比丘之像,皆著铁叶以为衣服,举体火然,亦以铁钵,盛热铁丸而食之。乃至佛 | admin 2020-06-23 |
众生对佛、法、僧等三宝修习信心,十信位满心后进入初住位中,始修菩萨六度万行,皆属外门六度之行;逮至开悟明心证真如时,方入真见道位中;次第进修相见道位诸法以后,直到通达而得入地时,历时一大阿僧祇劫,故说大乘见道之难,难可思议。 大乘真见道之实证,即是证得第八识如来藏,能现观其真实而如如之自性,名为证真如;此际始生根本无分别智,同时证得本来自性清净 | admin 2020-06-20 |
|
不过,若是在声闻法的结集里面,通常不会记录到在家人;如果证阿罗汉,就会成为声闻经中所记录的对象,因为声闻僧团是以出家众为主。这里记载的是一万二千人,因为包括在家的阿罗汉。那四阿含诸经中记载的在家人成为阿罗汉,数目记载得很少,只有二、三件而已。这些人是“诸漏已尽,无复烦恼”,表示这些阿罗汉们大多数是菩萨位的阿罗汉。又说他们是“大比丘众& | admin 2020-06-20 |
|
”阿罗汉们一听就会这样子想:“吓死我了!成佛之道要三大阿僧祇劫欸!那几乎是无止尽的痛苦过程。”所以佛陀的方便善巧没有人能够想得到,就这样引诱著阿罗汉们证得阿罗汉果,当他们已经心得安定了,不再害怕被生死折磨了(因为这时确定自己可以出离生死,可以不受后有了),然后世尊接著让他们增益般若智慧。在他们还没有舍报之前可以增益智慧,谁不愿意?当 | admin 2020-06-20 |
|
后来有禅师就拈出这个公案来说:“假使换了老僧我,当时一捶就打下去,看世尊怎么办?”于是就变成一个公案了。但这公案里是另外一层意思,不是说世尊不对,也不是说文殊不对,而是把它拿来作禅门的机锋使用,可是大迦叶欲摈出文殊的典故却是真实发生过的。所以文殊在王宫里过夏,与诸宫女们说法,令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这声闻人根本不能想象。文殊的境界毕竟是太高 | admin 2020-06-20 |
|
第十六辑-摘录精华篇《妙法莲华经》上周讲到一百五十四页,第二段第五行,世尊开示说:“如来灭后,若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若自书若教人书供养经卷,不须复起塔寺及造僧坊供养众僧。”接下来说,像这样来受持书写以及教导别人书写此经,有这么大的功德,远胜过造作高广庄严而数目极多的殿堂来供养众僧,进而受持这部《妙法莲华经》以外,又加上精进的修行六度,&ldqu | admin 2020-06-20 |
|
所以三大阿僧祇劫修学完成,再历经一百劫不断地舍弃“身、命、财”而修集了广大的福德;现在福慧两个部分全部圆满了,他是应该以佛身而得度。表示说,他不像我们是应该以居士身、以法师身或者居士妇来得度,而是应该以佛身来得度;有了这个意业,他的第八识──就是他自己的“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就为他在人间示现了佛身;这个佛身示现以后就不断地为他说 | admin 2020-06-20 |
|
----《法灭尽经》当来之世,恶魔变身作沙门形,入于僧中种种邪说,令多众生入于邪见为说邪法。-----《佛藏经》阿难当知。是十种魔,于末世时,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体。或自现形。皆言已成正遍知觉。赞叹淫欲,破佛律仪。先恶魔师,与魔弟子,淫淫相传。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则九生。多逾百世。令真修行,总为魔眷。命终之后,必为魔民。失正遍知,堕无间狱。-----《楞严经 | admin 2020-0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