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三大阿僧祇劫中不断利乐众生、修集福德,还要在即将成佛的等觉位中,再以百劫专修福德而成就种种大人相及随形好;在这百劫之中,无一时非舍命时,无一处非舍命处,像这样修来的福德,当然无边广大。正因为福德无量,所以众生乐见诸佛;又加上悲无量、慈无量的缘故,所以众生乐见,从来都无厌足。若有机会能亲承诸佛世尊,不论是承事哪一尊世尊,你都会永无厌足:希望每天都可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亦作师僧子弟、和尚阿阇黎、同学、伴侣,受我法教、学我威仪、取我礼节,令发胜愿,回向大乘,学习菩提,渐成佛道。于是我作他作、大臣官长、理务世俗、一一清正、于国忠孝,悉共有缘,归向菩提,得值三宝,令发菩提之心。云何名为十种无尽甚深大愿?一者大愿∶若有一切众生,所生三界,或我作他作,随缘受化,四空五净之主、八定四禅之主、梵王六欲之主、帝释诸天之主、四天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个过程是要断尽所知障的,也是要同时断除一切习气种子的随眠,不再有习气种子随眠在第八识中了,这样修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就四种涅槃。佛地所具足的四种涅槃,诸位熟知的是阿罗汉所得的有余涅槃、无余涅槃;这两种涅槃,菩萨在成佛的过程当中一样要实证,但是另外两种涅槃呢?却是只有菩萨与佛才能证的。譬如说菩萨明心了,他刚刚进入见道位了,就可以现前看见自己的如来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行难行之行故,获无量身,于一切无际处住,而复住此。」其意思是说:在十方世界有八十亿佛,同时都在度众,这八十亿佛都是同一尊佛,就是我释迦牟尼。在无量的佛剎里有八十亿的佛,色身无量无边,成就无量的功德,你怎么可以说我释迦牟尼佛有疾病、有无常呢?一切如来都不乐意在此世间出生,因为此世间的众生无法度化、对治,所以我在这个地方治理这些不可治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证悟者,不更说「得」,一切证悟者,当下即知,这中便是,何更说「得」,若未悟者以为有「得」者可说,不过虚妄见解,以为佛是虚妄建立,因此需向外寻觅,于十八界生灭法中以为真实,乃至以自心所见,所思,所觉,所拟想,努力配合经典所说,以为凑合起来,这样的思考便是圣境,岂不知,初悟者和佛地千差万别,何可以道里计,是诸不知不正见者,永远不会于般若之门,以不会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三大阿僧祇劫中不断利乐众生、修集福德,还要在即将成佛的等觉位中,再以百劫专修福德而成就种种大人相及随形好;在这百劫之中,无一时非舍命时,无一处非舍命处,像这样修来的福德,当然无边广大。正因为福德无量,所以众生乐见诸佛;又加上悲无量、慈无量的缘故,所以众生乐见,从来都无厌足。若有机会能亲承诸佛世尊,不论是承事哪一尊世尊,你都会永无厌足:希望每天都可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今当更答:声闻、辟支佛集诸功德、智慧不久,或一世、二世、三世;佛智慧、功德,于无量阿僧祇劫广修广习,善法久熏故,于烦恼习无复馀气。复次,佛于一切诸功德皆已摄尽故,乃至诸烦恼习气永尽无馀。何以故?诸善德消诸烦恼故。诸阿罗汉于此功德不尽得故,但断世间爱,直入涅槃。复次,佛断结使智慧力甚利,用十力为大刀,以无碍智直过故,断诸结使尽无复遗馀。譬如人有重罪,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譬如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末为微尘。过于东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乃下一尘。如是东行尽是微尘。诸善男子。于意云何?是诸世界。可得思惟校计知其数不?弥勒菩萨等俱白佛言:世尊!是诸世界无量无边非算数所知。亦非心力所及。一切声闻辟支佛。以无漏智。不能思惟知其限数。我等住阿惟越致地。于是事中亦所不达。世尊。如是诸世界无量无边。尔时 | 三摩地 2018-07-21 |
![]() |
606,b4-c23)以何缘故,如来及僧在于婆罗门毗兰若聚落,三月之中食马麦耶?善男子!我于昔时知此婆罗门必舍初始请佛僧心,不给饮食,而故往受请。何以故?为彼五百马故。此五百马于先世中已学菩萨乘,已曾供养过去诸佛;近恶知识,作恶业缘;恶业缘故,堕畜生中。五百马中有一大马,名曰日藏,是大菩萨。是日藏菩萨于过去世在人道中,已曾劝是五百小马发菩提心;为欲度此五百马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今当更答:声闻、辟支佛集诸功德、智慧不久,或一世、二世、三世;佛智慧、功德,于无量阿僧祇劫广修广习,善法久熏故,于烦恼习无复馀气。复次,佛于一切诸功德皆已摄尽故,乃至诸烦恼习气永尽无馀。何以故?诸善德消诸烦恼故。诸阿罗汉于此功德不尽得故,但断世间爱,直入涅槃。复次,佛断结使智慧力甚利,用十力为大刀,以无碍智直过故,断诸结使尽无复遗馀。譬如人有重罪,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好了!这样介绍完了以后,诸位可以来分析及了解了:这五十三参中,现声闻相的出家菩萨总共有七位,其中六位是比丘、一位是比丘尼,这六位身穿僧衣而示现声闻相的比丘菩萨中,前五位的比丘,有四位比丘还在十信位中、一位比丘是十住位中的第一住初住位,都还没有明心。但是有一位比丘尼证量蛮高的,她已经到了十行位中的第四行了!也就是说,她已经明心而且是眼见佛性(眼见佛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行难行之行故,获无量身,于一切无际处住,而复住此。」其意思是说:在十方世界有八十亿佛,同时都在度众,这八十亿佛都是同一尊佛,就是我释迦牟尼。在无量的佛剎里有八十亿的佛,色身无量无边,成就无量的功德,你怎么可以说我释迦牟尼佛有疾病、有无常呢?一切如来都不乐意在此世间出生,因为此世间的众生无法度化、对治,所以我在这个地方治理这些不可治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切种智具足时更不会落于断灭空、常见有,所以释迦如来前后三转法轮诸经发言无二,怎可说诸佛如来发言有二呢?诸佛也都如是发言无二,凡是通达三乘法义的人绝对不愚佛、不愚法、不愚僧;而凡夫总是愚佛、愚法、愚僧,甚至更大胆的诽谤佛陀说法前后有二、自相冲突。当我们了解了三乘菩提中的种种异同时,就可以如实了知诸佛如来确实是正等正觉而无上的,所以诸佛如来发言无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般人都觉得很简单,就是佛、法、僧。但其实三宝真实的内涵,大部分人都没有真正的认识,所以我们要再大略说明一下。所谓的佛宝就是指菩萨曾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证悟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得到般若实相智慧之后,能够不惜身命、勤修六度,直到万行,最后在菩提树下降伏魔军,断尽烦恼障以及所知障,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时候如来藏当中的种子不再有变易,已经究竟清净,微妙寂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国王以最美的饮食,最好的服装供养众圣贤,使他们都能满足所需,并五体投地跪下叩头,涕泣而说道:我心地污秽,行为恶浊,不符合要尊敬佛法僧三宝和报四恩的教导,导致干旱害苦了全国百姓,应当惩罚我的罪过,把我流放到艰苦的地方。国内连年的枯旱,百姓深处在饥饿、困苦、怨恨、悲痛的情境之中,恳求各位圣人为我国百姓消除灾害,将罪报降到我个人身上。诸圣贤安慰道:你是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一大王。名大光明。有大福德。聪明勇慧。王相具足。尔时边境。有一国王。与为亲厚。彼国所乏。大光明王。随时赠送。彼国所珍。亦复奉献于光明王。时彼国王。大山游猎。得二象子。端正姝妙。白如玻[王*(黍-禾+利)]山。七支拄地。甚可敬爱。心喜念言。我今当以与光明王。念已庄校。金银杂宝。极世之珍。遣人往送。时光明王。见此象已。心大欣悦。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若亲近假名善知识,虽有大道场、大名声、广大徒众、身穿僧衣,然所说所授者皆属似是而非之法──同于常见外道意识境界;纵使学人以毕生之身口意供养之,所得唯是常见与断见本质之相似佛法而已,必将浪掷一世于相似佛法上,殊堪扼腕!─正觉同修会─〔注:转载自2009.05.印刷的纸版本〕(原标题:《成佛之道》) | admin 2018-07-21 |
![]() |
而且他也对三宝起信,他信受于佛、信受于法、信受于僧,乃至成就“四不坏净”、“四不坏信”----就是说不仅是归依于佛、归依于法、归依于僧,也归依佛的圣戒。那有人说“我学佛啊”甚至“我明心见性”,他居然不归依三宝,不归依最简单的三归依戒的话,乃至受持五戒种种,那表示说,他的十信位的凡夫性----还没有具足成就能够跨越凡夫 | admin 2018-07-21 |
![]() |
当我们证得如来藏以后,就可以去观察如来藏自己的功能,并且也可以观察如来藏含藏了我们的哪一些种子?这样一步一步进修,三大阿僧祇劫修过了,所有的种子您已经都能具足理解了,都具足实证了──您对所有功能都可以具足运用了,那么就有了一切种智;有了一切种智时就是成佛了,三德便具足了,那时您的三身具足了、四智也圆明了,您就是已经成就一切种智的究竟佛。一切种智还没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个中间将近要花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来修学,可是这种种地修学无不依靠最初亲证如来藏所得的人无我而为基础。那么,要先明白大小乘的差别,才能够进一步去说:佛法是汇归于一佛乘。------《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31集什么叫做大乘和小乘?>正钧老师主讲 (原标题:缘觉乘者没有办法触及法界的实相)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