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那么佛、法、僧三宝摄属哪种福田呢?关于这一点,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3〈17供养三宝品〉中做了明确说明,佛说:如来世尊是二种福田。一者报恩田。二功德田。法亦如是。是二种田。众僧三种。一报恩田。二功德田。三贫穷田。(CBETA,T24,no.1488,p.1051,c9-13)。具体解释如下:如来世尊具有二种福田的性质:如来世尊于众生有恩,所以众生供养如来世尊,是在报恩田中种福田;如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后来佛陀终究是答应了,波阇波提因此而可以出家,从此开创了佛门之中的比丘尼僧团,而且她本人也很快的成就了阿罗汉果;这就是佛陀对于姨母报恩的方式。至于佛陀对自己的父亲净饭王,也是如此。净饭王晚年的时候,快要舍报之前身体很虚弱,全身就好像被人拆散一样的痛苦,他躺在床上喘气,各种医治都无效,于是净饭王的弟弟和大臣们就问:大王啊!您这一生并没有造作恶业,为什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只有符合三乘菩提法义的佛法才是真正的法宝,所以弘扬原始佛法涅槃本际的解脱道法义,以及弘扬方广诸经所说如来藏妙法的弘法者,才是佛门的僧宝,才是真福田;否定涅槃本际、否定一切种智根源的如来藏者,虽然身现出家相,仍然是破法者,都不是福田,连贫穷田都算不上。在不否定法义的前提下,大乘僧宝有两个层次:第一身、口、意行清净,持戒不犯,不贪钱财名声;第二是已经证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又例如菩萨戒中有一戒为窃盗僧只物;优婆塞戒经中有窃盗招提僧物,所谓僧只物招提僧物为出家人的东西,或佛寺之物;就菩萨戒而言,窃盗佛教四方常住共有之物或盗取四方行脚僧宝之物为重罪,此戒不能舍。若某地认为此戒应当要舍,我们也当明舍暗持。若某地认为某些轻戒为干犯国家法律、违背善良风俗,若不舍弃,将立即为害佛教之存在与佛法之弘扬,这就应当要舍了。所以具足众戒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诸佛法僧及诸菩萨。一切众生修供得福。进可成道。--------------------------------------------------------大方便佛报恩经论义品第五(节录)尔时如来即入有相三昧。以三昧力令其琴声远闻三千大千世界。其音具足演说苦空无常不净无我。放逸众生闻此妙音具足演说如来知恩报恩。久于无量阿僧祇劫孝养父母。一切众生皆随声至阎浮提。往到佛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尔时世尊。告弥 | admin 2018-07-20 |
![]() |
那么佛、法、僧三宝摄属哪种福田呢?关于这一点,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3〈17供养三宝品〉中做了明确说明,佛说:如来世尊是二种福田。一者报恩田。二功德田。法亦如是。是二种田。众僧三种。一报恩田。二功德田。三贫穷田。(CBETA,T24,no.1488,p.1051,c9-13)。具体解释如下:如来世尊具有二种福田的性质:如来世尊于众生有恩,所以众生供养如来世尊,是在报恩田中种福田;如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二、受持三皈、俱足众戒、不犯威仪1、受持三皈三皈依之前应先了解何谓三宝?三宝有何功德?三宝就是佛宝、法宝、僧宝。经上说三宝功德,有一首偈:「十方薄伽梵,圆满修多罗,大乘菩萨僧,功德难思议」,这就是三宝功德。薄伽梵就是佛,不光这里有释迦世尊,也不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于十方无尽虚空的无量世界中有无量诸佛。修多罗是指佛法:佛所说的佛法、有修有证的菩萨或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吾今当为汝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罪障消除。’佛告目连:‘十方众僧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铤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著盆中,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吾今当为汝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罪障消除。佛告目连:十方众僧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铤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着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当此之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五逆就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等五逆重罪,做了这五逆重罪,无间地狱有份啦。杀父杀母要判刑。一般人认为我被判了无期徒刑或三十年有期徒刑。服完刑期出来了,就没事了。不是这样的,那是人间的果报;接下来还有另外一种世间的果报,叫做性罪。国法治罪以后还有性罪要受报。杀父杀母要下地狱,这种人要求生西方净土是没希望了。但是释迦世尊很慈悲,告诉我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二)这段圣教怎么说呢?这段圣教就是说,对于初机的学佛人,因为他对于佛法僧三宝的信心还不够,对于自己用功努力的信力还不足,因此,他必须要时时的鼓励,才能让他继续的进步。如同小孩子有了一点进步,因为父母的鼓励而他会继续努力,他当然希望自己能够受到鼓励,父母也希望小孩能够透过鼓励,让他继续进步。所以同样的道理,诸佛菩萨示现这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同时,恒常地种植许多善根,这个意思就是经常对佛、法、僧三宝恭敬供养,甚至于精进地去让自己怎样来念佛,这是一种;接着就是让自己能够受法、听法、忆持不忘,同时心决定不动摇,同时熏习正知正见,不落入常见或者是断见中;以这样子经常来熏习众多善根要愿意回向生极乐国,这种情况之下,舍报以后就能够往生极乐世界。第二种方法,就是也是一样要发无上菩提心,发起要成就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佛法当中也有所谓的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佛是什么?念佛就是要思念佛的种种功德,思念佛的大慈大悲、智慧光明、神通无量,思念佛的功德庄严,还有思念佛不断地救拔一切众生的那个慈悲。另外要念法,念法这个法就是我们在佛教当中修学的轨则,要以这个法作为轨则。那么要修学当然就要时时专心的系念能够除掉爱欲尘劳、种种烦恼的这些的苦。那第三呢,是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也就是说,什么样的众生都可以被阿弥陀佛摄受,九品往生西方;只有毁谤正法、毁谤圣人,还有五逆罪……五逆罪是哪五个还记得吗?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所以佛说,应当要发愿往生西方。但是往生西方,也不是自己什么都不做,还是要累积足够的三福净业。在《佛说阿弥陀经》里面,佛特别强调:“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僧伽罗剎所集经》卷二:【是时,世尊有如是广长舌,未曾有虚,善色不可坏,如阿舒伽树华(无忧),犹莲华叶极软细滑,亦无麤言犷语,除去淫怒痴患,生安详处,欢喜爱乐,禁戒成就,有所宣说无不得度者,以法智济拔贫穷,于想味淫怒痴得解脱,皆是本行所造,如来舌相皆悉覆面,甚奇甚特。于是便说此偈:「百福所造行,如来舌第一,齿唇悉平正,常吐甘露法,若得若干味,妙色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他如果生在极乐世界的,这种胎生的众生,他是有五百岁,是天的五百岁,然后不见佛,不闻法,也不见菩萨,表示他不能在极乐世界里面,亲受佛、法、僧三宝的功德利益。所以如果因为这样的缘故,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就非常的可惜。所以在《佛说无量寿经》卷二佛陀又告弥勒菩萨说:汝等宜各精进求心所愿,无得疑惑、中悔自为过咎,生彼边地七宝宫殿,五百岁中受诸厄也。弥勒白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五逆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种恶人虽不犯五逆重罪,却对其他的人造作无量无数的重罪。但是他有个好处——不诽谤大乘经典,他相信大乘经典。临命终的时候,由于过去生修来的福报,遇到过善知识跟他说大乘十二部经的名字和意义,听完以后他就叉手合掌,念南无阿弥陀佛,因此可以除掉五十亿劫生死的重罪,乘宝莲花往生。他在极乐世界的宝莲花里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在那边所有的众生都具有他心通、天眼通、宿命通,那你想想看,想造恶业的话,能造吗?不能啊!刚一起心动念,人家都知道了,还等你造恶业啊?即使意的恶业都不能造啊!极乐净土没有恶知识的缘故,我们绝对不会跟随恶知识谤佛谤法谤僧,不会诽谤圣人,我们就永远不会入三恶道,不入三恶道,修行就快了。一旦入三恶道,要再恢复人身就很困难了,更何况修行?所以在那边永远没有退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正觉教团在平实导师的教授下,同修们相互之间都没有世俗攀缘的习性,彼此都是清净菩萨僧团的一分子,大家不必为了要建道场而四处募款,会里除了两个月一次的布萨和大悲,没有各种奇怪名目的要跑。同修们除了上课、做义工外,就各自在家好好地照顾家人,在工作岗位上尽心完成任务,不介入任何活动或社会活动,只为菩萨行的自利与续佛脉、护念众生法身慧命来努力。正因为单纯不攀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因为天耳清净的缘故,所以东方阿僧祇佛的每一尊佛所说的法,都能够听闻受持,不相障碍。此时,大精进菩萨这样继续精进勤行,满足七天。这七天之中,以智慧为食,不吃世间所供养的食物。因为不吃世间所供养的食物,所以诸天才用散花来供养,有天眼的人就能看见。此时「大精进菩萨不被袈裟,亦不见佛,不受禁戒……如是观已成大智慧。」这一段请大家注意:为什么不披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