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众生的第识在因地最初称为阿赖耶识,阿赖耶就是执藏、能藏的意思,祂是解脱道有学位三乘圣人和一切凡夫异生的真实心,虽然于六尘万法皆无分别,却仍有能藏、所藏、执藏的体性,摄藏一切杂染法不丧失,也就是含藏着会引生令众生继续在三界六道中流转生死的分段生死种子,称为一念无明四住地烦恼;这些会障碍众生解脱的四种烦恼就是烦恼障。但是一切众生唯除成佛,否则各自的第 admin

2020-02-21

但是一切深悟的菩萨们,都能现前观察自己所转依的第识实际,都是无余涅槃的境界;而且现见无余涅槃的境界相,其实都是与无明众生同时同处。所以一切凡夫众生与声闻、缘觉、菩萨们都一样,都是住于实际而又同时示现五阴于人间或色界中。只是凡夫们都不知道,总是妄想进入无余涅槃中,再来寻找法界实际、涅槃实际,所以永远无法证得涅槃的实际。正因为这个实际常住不断,坚固而 admin

2020-02-21

心为我们画出了人身,因此我们出生为人类;心为我们画出了高鼻、大耳,所以我们就有了高鼻、大耳;众生各各的万法都是以各各的如来藏为身,并且一切法皆由如来藏所生,所以第识如来藏心叫作法身,就是万法之身,所以如来藏是万法所依之身,所以由凡夫、愚人乃至到成佛后的最终所依,都是如来藏法身。真如心具有一切法的种子功能,从凡愚到成佛之间,此心随缘出生种种相貌、种 admin

2020-02-21

她有一次看到一个证得缘觉果的人,进入城里面来乞食,她看到这样修行人以后,觉得心生欢喜,于是来供养他;这缘觉他也很好心,他吃完以后就现出十神变。因为他想这长者的夫人,对他这么有信心,所以他就决定摄受她;而这长者的夫人看到这情况,就更加地欢喜;更加地欢喜下,她又发了一个誓愿,这誓愿是什么呢?希望让我未来世可以证道,可以得到像这位修行人一样的道果。所以 admin

2020-02-21

这个如来藏有许多不同的名称,比方说有人把祂叫作第识;因为人整个的心识不外乎就是个识,那么如来藏就是第个识。有另外一个呢,也把祂叫作金刚心。为什么是金刚心呢?正因为祂历经了所有一切的事物都不会因此而受到牵动,并且还能够顺利地执行因缘果报,所以祂是一个金刚心。甚至这个金刚心,也就是我们在《金刚经》里面看到了两个字金刚的意思在;并且这个心当然也就是 admin

2020-02-21

那学人更进一步问了:那有什么样的道迹趣向,可以断这十种业迹呢?舍利弗就告诉他说:有!就是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乃至正定。就上面舍利弗所说的十种不善迹,可以分为身、语、意业三大类别。身的三种恶业,就是杀生、偷盗、淫欲,这三业是欲界众生生死轮回的根本;语的四种恶业,就是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这四种业不但是生死轮回的根本 admin

2020-02-21

可是仔细再想一想,只要未来世的一切苦乐果报都是由神来决定的,而神不管是欲界天的天神或色界、无色界天的天神,其实跟人一样是具足、或者多分、少分的五阴十界所成,必定不免有着或轻或重的七情六欲,也就不能完全免除因私心而被贿赂或被蒙蔽的可能性。因此,为了祈求神佛赦免自己所造的罪过;或者只想着到宫庙寺院去烧香供养神佛,希望求得财富、福报,求多子多孙,乃至求 admin

2020-02-21

因为有情是有个心识,所以他能够见闻觉知、思惟、分析、比较;当听闻到佛法正知正见以后能够思惟、分析、比较,原来这个生死之苦确实是这样子。自己能够从现量中来了解解脱是什么意涵,也能够从佛法正知正见中了解。这样子的过程,在这个见闻觉知、思惟、分析、比较过程里面,是因为有情他有自我存在的意识,自我存在的意识就会知道说,原来是我在生死轮回、我在受苦;那要求解脱。从 admin

2020-02-21

所以,所有的矛盾都是因为,对于世界到底有没有第识如来藏的永恒常住呢,在这个地方产生错误的见解,或是在这个地方无知,所以导致后面的一些矛盾。------《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003集佛法与世法是否矛盾?>蔡正礼老师 admin

2020-02-21

譬如《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中有说:【若有众生奉施灯明,得十种功德:一者,照世如灯;二者,随所生处,肉眼不坏;三者,得于天眼;四者,于善恶法,得善智慧;五者,除灭大闇;六者,得智慧明;七者,流转世间,常不在于黑闇之处;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是名奉施灯明得十种功德。】(《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由此可知,以慈柔的眼神来 admin

2020-02-21

可是这有个前提是说,这临命终者能够欢喜而听闻,进入耳根能欢喜听闻,或闻在本识的意思是说,听闻进入耳根以后,能熏习进去他的第识----他的如来藏;那这个临命终人的五根毁坏,五蕴会毁坏,只有他的如来藏不会毁坏,所以能在那个时候,让他熏习进去如来藏里面,那么他就会成为一个善种,当他被佛摄受以后,能够消除他的罪业。那为什么说念佛会成为他的圣因呢?因为当他的第 admin

2020-02-21

可是这有个前提是说,这临命终者能够欢喜而听闻,进入耳根能欢喜听闻,或闻在本识的意思是说,听闻进入耳根以后,能熏习进去他的第识----他的如来藏;那这个临命终人的五根毁坏,五蕴会毁坏,只有他的如来藏不会毁坏,所以能在那个时候,让他熏习进去如来藏里面,那么他就会成为一个善种,当他被佛摄受以后,能够消除他的罪业。那为什么说念佛会成为他的圣因呢?因为当他的第 admin

2020-02-21

同样的道理,一切诸法是从哪里来的?一切诸法从识心王来,只要识心王具足了,就能出生一切诸法。譬如,若非识心王,想要看视频也是有困难,因为电脑、网络是依识心王和合运作,才能发明制造出来;也就是说,一切诸法是从识心王来,识心王又汇归到第识如来藏。总而言之,一切诸法从如来藏来,一切诸法灭了,还是回归如来藏;亲证如来藏之后,便可以现观与证实如来 admin

2020-02-21

譬如:二乘解脱道的修行人和世间人刚好相反,因为他们都已经清楚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真理,也明白四圣谛、正道的正理,知道一切世间法无非是苦,所以就很厌离这种自无始以来不断在三界当中生死轮转、头出头没的状态,而极力想要断除修集世间苦的因,想要从生死苦当中解脱出来,因此就会很努力地修行正道,最终才能够成为所作已办,梵行已立,生死已尽,不受后有。的阿罗汉, admin

2020-02-21

因为有痛苦,所以就要找人来泡茶、聊聊卦啊、唱唱歌或是到处去旅游。但这只是暂时忘掉痛苦而已,痛苦还在不在?还是在!所以,就努力融入快乐的境界,不想要再想起痛苦的情境,那就有所谓的藉酒浇愁,叫作自我麻痹。一般而言,快乐有两种:世间的乐与出世间的乐。一般人追求的快乐是世间的乐,它的内涵不外就是五欲之乐。而追求五欲之乐,最低下的不外就是像外道们努力的修学 admin

2020-02-21

而这个法界实相、生命根源,就是众生皆有的第识如来藏真心,也就是《心经》所讲的心;找到这个不生灭的真心,就是禅宗的开悟明心。而五阴灭尽后的涅槃本际,其实就是如来存的境界。可是,虽然五阴无常,不须贪爱执著,但是身为菩萨道的修行者,仍须善用每一世的五阴,好好修道、护持正法、利益众生,否则一旦离开五阴,也就无法成就佛道了。最后,总结这个故事所告诉我们的就 admin

2020-02-21

尽量不要去动他,如果是在医院的话,可以把他推到助念房,为他助念个小时。在这个小时当中,有很大的学问,我们不懂也没有关系,就是为他助念,为他回向,祈请西方三圣加持亡者。如果因缘好的话,可以来正觉讲堂拿正觉公奠文,定时念给亡者听。这个时候,要赞叹亡者,要赞叹他一生辛苦的功劳,一切都很圆满,一切都不需要他再操心了,要他一心念着佛,跟着佛菩萨走,这样子 admin

2020-02-21

这里要留意的是:内六尘是自心藏识所现,也是众生的识阴所缘取的,因此十界中的六尘是自己的内六尘而非外六尘,所以阿罗汉才有办法灭尽十界。那外六入与内六入有何差别呢?外六入指的是由五扶尘根与意根缘于外六尘的现象,而内六入则是指如来藏变现之六尘内相分,此六尘内相分被六识心所缘的阶段,因此两者是有明显的差异。了解有外六入与内六入之后,这里很重要的是我们必 admin

2020-02-21

这种别离的痛苦,在佛法里面就是爱别离苦,是苦之一;是说心爱的人、事、物与我们离开而引生的苦。在佛法里,苦集灭道四圣谛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法,其中苦圣谛就是在讲众生种种的苦,可以归纳为常见的种苦,就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等苦;众生的苦不外乎可以归纳为这类。有些人在某些时候,对某些苦的体会特别深,就像故事中的这一对父母,就 admin

2020-02-21

同时,这一些法是不是也是在刹那变异的?我们在观行的时候,非常细心的去体会,我们自身当中的十界这些法相、五蕴这些法相、六入这些法相,不论说自己是在人间,或者证得欲界定,或者证得色界定,或者证得无色界定,都要去看在这些定当中,我们的五蕴法相是不是有生、有灭?是不是不离行苦呢?所以在如实现观以后就能够知道,只要是依于这个五蕴身,在三界内没有一时一刻是常 admin

2020-02-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