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然后自己心里想:我慈心地祈愿众生,能够早日的离开难各种苦,不要像我现在这样,有怨家来结仇。蛇跟狐狸知道这件事,就在那边讨论说,这件事我们应该怎么办才好呢?蛇就说:我们应该去救他啊!所以蛇就衔著良药,然后闯进到狱中,见到菩萨,然后发现菩萨的身体、精神都不太好。蛇内心很难过,就对菩萨说:我现在把这个草药放在你的身边,我要去咬太子,我的毒牙很毒,没有人 三摩地

2018-07-23

而波斯匿王就亲自前往收取这些财宝,婆提长者的遗产非常多,单单纯金就重达万斤。这里面有一件事很奇怪,就是婆提长者虽然非常富有,但是他在世的日子里,平日所吃的饮食都极为粗弊下劣,从来不吃精美细滑的食物;所穿的衣服也是垢秽脏乱不净;所搭的车乘马匹更是瘦弱不堪,真是令人难以想象!波斯匿王把这件事情向世尊禀白,世尊就向波斯匿王开示说:【如是,大王!如王来言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中有说:【若有众生奉施灯明,得十种功德:一者,照世如灯;二者,随所生处,肉眼不坏;三者,得于天眼;四者,于善恶法,得善智慧;五者,除灭大闇;六者,得智慧明;七者,流转世间,常不在于黑闇之处;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是名奉施灯明得十种功德。】(《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由此可知,以慈柔的眼神来 三摩地

2018-07-23

空三昧是说证知五蕴十二处十界都是虚妄不实的,都是因缘和合而假有的,所以所见的一切世间的种种相,也是依缘相对待而有,并不是真的有高矮、胖瘦、长宽、方圆、软硬等种种相,所以说是无相。因为有了空、无相三昧,所以不再有继续保有蕴处界的愿,这样就叫作三三昧。可是问题来了,既然菩萨也证得这样的三昧,为什么还会有生生世世继续在三界利乐有情的事实?而定性声闻人却 三摩地

2018-07-23

)恭敬施具足:云何名菩萨恭敬施具足?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香华伎乐繞如来塔,涂扫佛地,若诸塔庙朽故、崩落,修治严饰,如是名为恭敬佛。恭敬法者,听法、读诵、受持、书写、解说、思惟其义,如法修行,不颠倒取义,是名恭敬法。恭敬僧者,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种种杂物,供给所须,奉施于僧,乃至贫下无所有时,当用净水敬心持施,如此施者,名恭敬僧施。若能如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经》(名义菩萨品)第假使财物有时不足,没有办法做广大施,那时应该先施贫穷的人救活生命,等以后有钱了再来种福田;因为穷人的性命都快没了,你要先救命,然后再为自己种福田而打算,等以后有钱再来做,这也是在世间法上作人的基本。如果看见有人快饿死了,却仍不肯布施食物,一心想着要去种褔田,这就叫作假种福田。救命远比种福田更重要,来世所 三摩地

2018-07-23

)恭敬施具足:云何名菩萨恭敬施具足?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香华伎乐遶如来塔,涂扫佛地,若诸塔庙朽故、崩落,修治严饰,如是名为恭敬佛。恭敬法者,听法、读诵、受持、书写、解说、思惟其义,如法修行,不颠倒取义,是名恭敬法。恭敬僧者,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种种杂物,供给所须,奉施于僧,乃至贫下无所有时,当用净水敬心持施,如此施者,名恭敬僧施。若能如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经讲记》第辑,正智(台北市),2008年3月初版二刷,页282~283。[5]音姑。《说文》罪也。(《康熙字典》【酉集下】【辛字部】)[6]引也,拔也。《增修辞源》商务印书馆编,中华70年12月增修台六版。[7]大正藏「却」字,今以现代字「却」代替,退后的意思。(原标题:菩萨布施无畏惧)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缘此,财富之定义不易界定,譬如因于修行而得功德,亦能多致财富;如修四无量心者成就时,得为梵天王,财富无量;又如佛之三十二相,每一相皆因成佛前之无量施而得,故三十二相及十随形好,莫非财富。然而归根究柢,一切财富皆从心来。此则一般俗人之所不知。每见有人勤苦一生,节俭奋斗,而穷苦潦倒一世,欲求一屋久安身心,竟不可得;有人生而多有财宝,先人已预为彼筹 三摩地

2018-07-23

五、种布施行善生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具足几法,能自他利?善男子!具足法,能自他利。何等为?一者寿命长远、二者具上妙色、三者身具大力、四者具好种姓、五者多饶财宝、六者具男子身、七者言语辩了、者无大众畏。善生言:世尊!何因缘故菩萨得寿命长?乃至大众不生怖畏?佛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无量世中慈心不杀,以是因缘获得长寿。无量世中常施衣灯,以是因缘获 三摩地

2018-07-23

就好像我们讲般若,以第识如来藏空性来说般若;但是那些凡夫位的大师们误会了,他们认为:般若就是一切法空,一切法缘起性空就是般若。所以印顺法师会把般若定位作性空唯名,说一切法的体性都是空,就只有名相;换句话说,依他的定义,般若就是戏论。因此他从一切法空的邪见出发,认定没有所谓的因果可言:因果也是空。但是我们倒想请问:正在生病痛苦时,受伤时,为什么不叫 三摩地

2018-07-23

然后只要记住白月及黑月的第天及最后两天,这就是六斋日,很好记嘛!所以白月就是初、十四、十五;黑月就是二十三与最后两天。从此以后只要记住是第天及最后两天,这样你就弄清楚六斋日了!如果是月大,黑月最后两天就是二十九、三十,月小就是二十、二十九,都是最后两天,这就很好记了。菩萨如果无法每天这样行施,那就选择六斋日来做:如果看见有眼盲的人,就自己走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等到有一天终于找到最好的福田了,譬如真正妙法,而且是地、十地菩萨大菩萨主持的道场,他却又出生了悭心,又在那大菩萨身上寻找过失:这位地菩萨怎么冬天还要穿衣服?怎么夏天还会流汗?他为什么也要吃饭?吃了还要去拉!这叫地菩萨吗?有问题哩!寻求菩萨的过失了。然后又想:听说地的在家菩萨自己应该很有钱,可是他虽然什么都能舍,又能教人家舍财布施,但为什 三摩地

2018-07-23

又如外道来了,佛决定不帮助他开悟的,声闻种性的人也一样,佛也不帮助他们开悟般若实相智慧的,可见佛还是有分别心嘛!不是没有分别心嘛!所以,佛法所说的证得无分别智慧的境界,是说你证得另一个本来就没有分别的第识心,转依第识心的体性而住,而无妨原来就有分别的意识觉知心继续存在,不相妨碍而有了无分别智。但是你悟后在弘法利生的过程当中,仍然要用原有的第六意 三摩地

2018-07-23

这段告诉我们:即使是当声闻的比丘尼众,为首的这些声闻比丘尼都已经成就大丈夫业,他们都不是泛泛的众生,他们一样是大菩萨,他们是为了要调伏我们这些种种下劣的众生,所以示现为女身;乃至于来到会场的,这些释、梵、天王等等、以及天龙部,这些没有一位是凡夫,都是大菩萨。当我们看到这里,我们心中的感想是什么呢?佛法非常的难行,佛法非常的难以成就;因此为了要调伏 三摩地

2018-07-23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53)这十种菩萨生起大悲心的因缘:第一,是看到众生的五阴身心,其实是虚幻不实不可依靠,但众生却执着不舍,因而生起了大悲心;第二,是看到众生不知道修正自己造作善恶的业力和习性,因而生起了大悲心;第三,是看到众生没有深不可拔的坚固善心,因而生起了大悲心;第四,是看到众生在漫漫的无明长夜中昏睡不知醒悟,因而生起了大悲心;第五, 三摩地

2018-07-23

信位则是护心。护心,就是护念自己的菩提心,不再受世间法的引诱或者挫折而影响,能够坚定的朝向佛菩提来前进。另外,也懂得珍惜、维护佛法;因为已经对佛法有所深入、有所了解,所以才会有所珍惜;并且对维系正法的长久存在的重要性,已经具足正信了。第九信位就是戒心。戒心,就是我们听闻正法之后,已经能够理解佛陀所施设的禁戒,是因为要保护我们不去造作重恶而堕入三 三摩地

2018-07-23

如我初会众中有万人退,如净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恶因缘故,退入凡夫不善恶中,不名习种性人。】(《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一)经中开示,净目天子法才以及王子舍利弗,在过去无量劫以前曾明心过,因为没有善知识摄受,遇到恶因缘,退失佛菩提,落入凡夫不善恶中,所以不名习种性人。由此可知,明心的菩萨仍然会退失的,无法成为七住满心菩萨。如果有人 三摩地

2018-07-23

阿赖耶识心又是菩萨藏的根源,菩萨藏所说的一切法都是以第阿赖耶识心体为中心而宣说的;所以他们这一诽谤,就是谤菩萨藏,成为一阐提人,已断善根了嘛!他们所诽谤的菩萨藏都是方广诸经所说的中心法义,却在后来想要藉念佛而求生极乐世界,希望免除诽谤大乘方广经典的地狱罪,但是这种人,慈悲无比的弥陀世尊是不摄受的,往生无望,只剩地狱一条路;这在《观无量寿佛经》中说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有人生来短命,不论命盘怎么排,不管找了哪一家算命师,排来排去反正就是只能活三十九岁,排上十家还是三十九岁;该怎么办呢?只能深切的发菩提心啊!把四宏誓愿发心起来确实而勇猛的去做啊!不是开空头支票而真的发心,并且出家把身心奉献给众生去了,后来活到七老十了,如今还活着为众生做事,这不就是增长寿命吗?增长寿命了,当然财物也会跟着增长啊!你多活了这几十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