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阿罗汉死了以后名为取证无余涅槃,其实还是没有证得无余涅槃,因为在四大部阿含中佛说灭尽蕴处界时名为无余涅槃;如今入涅槃时,阿罗汉的十八界都灭尽了,又是谁能证得无余涅槃呢?人都不在了!还能证得涅槃吗?没有人证得了嘛!所以阿罗汉的证无余涅槃,只是方便说:他们确实是入了无余涅槃,但无余涅槃中仍然是菩萨所证的如来藏自住境界,不是阿罗汉的十八界所入境界。所以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智之人为三事故发菩提心:一者见恶世中五浊众生,二者见于如来有不可思议神通道力,三者闻佛如来八种妙声。复有二事:一者了了自知己身有苦,二者知众生苦如己受苦,为断彼苦如己无异。善男子!若有人能发菩提心,当知是人能礼六方增长命财,不如外道之所宣说。〗讲记:佛总结说: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他以另外三件事作为原因而发菩提心,第一是看见恶世中的五浊众生,所以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善男子,若有说言,离是八法,得菩提者,无有是处。诸经说法虽有文辞用语异同,然验证发心,赞叹发心,诸经同说,实为大事,学佛第一件重要大事,不应轻忽漠视,以为发不发菩提心,作不作菩萨,受不受菩萨戒,都是可以缓一缓,都是可让佛菩萨自动来摄受我,佛菩萨应该明了我的心志,因此可以不必发起菩萨心,畏惧成为菩萨!我初学佛的时候,就是因为不清楚如是行门的重要性,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谁说明心不会退转的?佛度的人明心以后般若正观现在前,也都还有八万人退转了,这在律经中已经讲过了!而且佛准备宣讲《法华经》之时,尚且还有五千声闻法中的增上慢人当场退席,当场对佛公然表示不信,何况是明心以后对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的事实表示不信而退转,当然也是正常的。至于真实的不退,就得要等到初地入地心对般若通达以后了;所以佛说菩萨性的发起,得要靠众生的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切种智谓八识心王一切种子界之智慧,由触证如来藏之基础上,循序修学。历经三贤位之般若总相智别相智,及初地起所修般若别相智之种智——八识心王一切种之智慧——唯识百法明门,千万法……明门;一切种之智慧修证,则断变易生死而成佛道——佛地真如唯带旧种,成佛后不受熏习,是名一切种智。初地乃至等觉菩萨之一切种智未故,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其实,一般七老八十岁的,也未能澈底明白。菩萨的含义,并非简单,亦非简短言语所能表明,今略分四段述之如下。一菩萨的名义甲、破谬一般人都指定庵堂庙宇的偶像为菩萨,从事烧香、礼拜、点烛、供养的,是非常的多,尤其杭州地方为最盛。良善风俗,虽为全国冠;独惜许多善男信女虽认真烧香拜菩萨,而对于菩萨的实义,都莫名其妙!有的以为除却庵堂庙宇里泥塑的木雕的或玉石金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如果在护持正法上面凡事都瞻前顾后,一直怕伤害到自己,那我告诉你:这不是菩萨!菩萨要怎么当呢?要像我同修那样,她有时对人家讲:“他(编案:指平实老师)如果被破法者杀了,那也好啦!早点去极乐世界,也就用不着这么辛苦了!”为了护持正法而不得不做,如果早点被杀了就早点去极乐世界,不必在这边一直辛苦为众生做事还要被骂;而且去那边混个八地回来也比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有人生来短命,不论命盘怎么排,不管找了哪一家算命师,排来排去反正就是只能活三十九岁,排上十家还是三十九岁;该怎么办呢?只能深切的发菩提心啊!把四宏誓愿发心起来确实而勇猛的去做啊!不是开空头支票而真的发心,并且出家把身心奉献给众生去了,后来活到七老八十了,如今还活着为众生做事,这不就是增长寿命吗?增长寿命了,当然财物也会跟着增长啊!你多活了这几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至于“如何改良色身、使身心年轻化”,乃至“参禅前修之可否”,若发菩提心,具正知见修一切善法、次法,则事事无碍,皆不失精进,理应甚明;又观佛陀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一一好有无量好,皆属福德之业,可知相好庄严非不修也;然事有缓急,道有次第,法有多门,如何安心从现乐到后乐乃至究竟乐,就请您自行斟酌了。(原标题:《华严经》中佛说:&ldquo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胜义菩提心乃是一切有情本自具足现成运作之第八识如来藏,佛于般若诸经中说之为空性,彼人却说:所观想心中月轮上之金刚,即是空性之本体,显然误会空性之真实义也。他们所说的发菩提心,悉皆不在真求佛道上用心,而在沦堕欲界最粗浅境界之淫乐上用心,而狡辩为乐空双运、乐空不二之即身成佛法。然而实与佛说空性之正理完全违背,亦与佛说二乘解脱道之涅盘正理完全违背,应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相有其八: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或好名闻,或贪现世欲乐,或望未来果报。如是发心,名之为邪。既不求利养名闻,又不贪欲乐果报,唯为生死,为菩提。如是发心,名之为正。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闻佛道长远,不生退怯;观众生难度,不生厌倦。如登万仞之山,必穷其顶;如上九层之塔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证真如是真见道位的菩萨境界,要由亲证第八识如来藏而现观祂的真实性与如如性,方能如实了知证真如之义。除此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之外,无别真如可证、可观,如是见道方是真正之大乘见道,故名真见道;相对于其后心中刹那刹那都不生疑(无间等)之多劫继续进修真如法相之各种别相而名为相见道,亦说如是首次证真如时为真见道。真见道是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唯一途径,无别他途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谓的大乘的见道,就是要能够见到第八识如来藏的存在,而说原来修行大乘法,是依于第八识如来藏的法性,依于如来藏的种种法性,而能够转依之,这样子才能够叫作见道。而如果一个菩萨能够见道通达,对如来藏的种种的法性能够了知,乃至能够了解百法,能够永伏性障如阿罗汉,乃至发十无尽愿之后,他才能够说他有那样的智慧,能够依于第八识如来藏的实证,见到第八识如来藏的法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何故?无始劫来,众生因无明,不知不解如来藏,误认五阴身心真实、十八界法非妄,蕴处界实有故,法执有;十八界主宰作用故,我执生。由有我法二执故,一切烦恼辗转出生,五趣沉沦,受苦无尽。世尊大悲!为导群迷,施设人天乘及三乘菩提,善化一切众生。于声闻、缘觉种性,愚于法界实相,误认生死与涅槃是二法:有生死即无涅槃,厌生死而乐涅槃。世尊乃为说二乘菩提,安乐化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这个时候你也可以进一步来看看说,有没有以下所说的八个条件作为方便,来作为求悟般若进展的快跟慢的指标的分别。第一个部分说:信心是不是具足。信心的具足与否有三个部分:于法、于自、于师。第一个部分就是前面说,应当相信:佛法不只是限于学术研究的层面,也不只是一种施设,因为真正的佛法是可以亲证的。但是,这个部分是牵涉到了对佛的信心是不是具足的问题。也就是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首先说:每一个人不会少于八个识,也不可能多于八个识。这个部分是对于一般人间的正常状况而说,因为色界乃至无色界天,因为定力的缘故,八识会不具足;而人间乃至傍生,因为业报差别的状况不同,也有可能会有八识不具足的状况。现在回头来说,为什么一定要确定说,每一个人不会少于八个识,也不可能多于八个识呢?因为有一分佛学的研究者,他往往主张说:佛教的后期,发展为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虽然说蕴处界本来是缘起性空的,因为都是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可是这得要在一个前提下来讨论,才可以说是佛法,那也就是说,一定要有一个本际第八识作为万法的所依。今天三乘菩提概说的内涵,要接着跟大家来谈一谈说,假如否定了第七跟第八识,来阐述万法的缘起性空,以缘起性空解释中观,进一步以一切法空解说般若中道,那其本质本来就是双具无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法虽然广有八万四千法门,但每一法门到最后都汇归于定,因定而依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四念处、第一义谛等发禅,亲见佛性或断除烦恼。念佛人于此世界,修念佛法门而悟入佛性者是如此,带业往生至极乐世界者,于花开见佛后,闻法而入无生忍(注二),亦复如此。是故一切修行法门皆当汇归于禅定。因此,广义的说,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净土的各种法门在内,都属于禅定的范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第八、遇真善知识,应当承事修学,不可生起世间表相之知见来障碍自己。第九、能不惮劳苦,举办短期精进共修,帮助禅子们明心见性者,方是真正善知识。第十、寻觅真善知识时,并非行脚参方;行脚参方是开悟以后的事,譬如明心以后,很久仍然看不见佛性;或者说见性很久以后,始终到不了牢关,更不可能过牢关;因此暂时向师父告假,去参问诸方善知识,或者由师父指令去参访某位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中国这块土地,真正的禅宗祖师是八地证量的达摩祖师。参禅这件事情,祖师是最有发言权的。祖师刚到中土,看见一些有久修的出家人,聚在一间禅堂里面,当然也有人根本就是在打瞌睡、补睡眠的。祖师就静静地拿了片瓦,坐到这些人旁边去,慢慢地开始磨起瓦来。等到这些出家师父结束打坐,看见祖师在做这样奇怪的动作,就好奇地问他:您这是在做什么?祖师反问:你们打坐在做什么?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