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本地分》中抉择造业有八种情况,当在现世受报。即(一)如果由增上顾恋意乐,顾恋身体、财物等,为此而造作不善之法;(二)或由增上不顾恋意乐,不顾恋身体、财物等而作诸善法;(三)或对有情众生,增上损恼;(四)或对有情众生,增上慈悲;(五)或对三宝对境,增上憎害;(六)或对三宝增上净信,胜解意乐;(七)或对父母诸尊重等有恩的对境,由增上品,以酷暴背恩等所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正如上面所言,我们实在没有时间和篇幅在此详细的解析基督教,只是想向师兄指出,含有部分人天善法内容的基督教在西方两千年来横扫那些鬼神之道的原始宗教和巫术、无往而不利,直至占据了主导地位,在长期没有佛法的西方社会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正面教化意义,可是当它来到了东方直接面对博大精深的佛教时,所下的种种结论却常常是张口便错、动念便乖,犹如稚童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尊!是什么原因让很多有情众生出生卑贱呢?作十种业得出生卑贱报:一、贪爱名利;二、嫉妒他荣;三、轻毁父母;四、不遵师法;五、讥谤贤善;六、亲近恶友;七、劝他作恶;八、破坏他善;九、贩卖经像;十、不信三宝。即为分别善恶报应经卷上西天中印度惹烂驮啰国密林寺三藏明教大师赐紫沙门臣天息灾奉诏译经上云:复云何业获种族卑贱。有十种业。云何十种。一贪爱名利不修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说八支圣斋戒法。乃至为他宣示佛教。令生净信。彼但由此一念善信。尚能摄[6]爱广大善根。况其相续。能以供具及劝。他以供具供。养亦能[7]遍喜十方一切诸供养事。常修六念。[8]音想归礼十方一切佛法僧宝。愿以自身。普代受苦。有所违犯。想对诸佛。发露悔[9]性。如是自作。亦观他为。又得菩萨胜神通者。化作种种诸变化事。往于十方佛僧所摄大福聚。常修无量。亦劝他为。三于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将诸魔兵凡十八亿。攻围菩萨。欲败其道。犹怀慈悲。不以为怨。我今小触。相困乃尔。尊者答言。理实如是。佛之于我。百千万倍。不可为喻。如须弥山比彼芥子。如大海水方于牛迹。如师子王喻于野干。大小之形。实不相及。尊者语魔。吾生末世。不见如来。闻汝神力能化作佛。试为一现。我欲观之。魔王答言。我今化现。慎莫为礼。对曰不礼。是时魔王。化身作佛。躯体丈六。紫磨金色。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进一步来说,就算能够离欲发起四禅八定,升到色界天、无色界天,那也还是「上漏为患」,并不是真正的解脱境界。譬如在人世间想要离欲而修学四禅八定的外道人,只要他们能够远离淫欲,而且有未到地定的定力,再加上把五盖性障都降伏了,就可以出生到色界的初禅天去,远离欲界的一切苦恼。出生到色界天的天人,全都是中性身而没有男女根,所以表示他们已经完全离开了欲界男女欲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陀具足三身、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四智圆明等无量无边的真常功德,能够在十方世界来去自在,无有障碍,任运度化无量众生,永无尽期;而且具足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等十种称号。佛地的报身,则是为了成熟地上菩萨而出现的他受用身,报身常住不变,诸根相好,智慧光明,周遍法界,经常在色究竟天为诸地菩萨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正觉电子报第16期》般若信箱问八(原标题:可以替人背业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在《心经》里面,除了说明真实心之外,也同时在说明妄心,因此如果没有先建立众生都有八识心王的知见,那就很难正确理解经典;因为第八识是真心,其他七个识是属于生灭性之妄心,而真心与妄心的体性是不同的;因此如果没有这样的基本知见,即使要大略读懂《心经》或其他第一义的经典,都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必须先把基本的正知见先铺设好之后,才有机会正确了解第一义经典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三乘佛法中的小乘声闻解脱道,是以身念处(也就是观身不净),还有受念处(观受是苦)、心念处(观心无常)以及法念处(观法无我)的四念处法为行门,依苦集灭道的四圣谛而作观行,现观五阴、十八界、十二处我是虚妄不实,可以因而得以断我见、断三缚结;进一步又依八正道而行,修断我执思惑等三界惑及我所的贪爱,因而得以出离三界生死。其中,八正道是八项远离偏邪,质直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增壹阿含经》第十八卷里面这么讲说:舍利弗当知:如来有四不可思议事,非小乘所能知!(《增壹阿含经》卷十八)《长阿含经》第二卷里面这么讲:【世尊观此义已,即说颂曰:佛为海船师,法桥渡河津;大乘道之舆,一切渡天人,亦为自解结,渡岸得升仙,都使诸,缚解得涅槃。】(《长阿含经》卷二)这样看来,在里面早就有提到大乘跟小乘了。所以通常作这样主张的人,他是说不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为什么世尊选的是净土法门呢,因为《无量寿经》里讲了,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愿。其中有三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诸德本,至心迥向,欲生我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由世尊制比丘尼行八敬法。还得千年。问。千年已。为都灭耶。答。不都灭。于千年中得三达智。复千年中得爱尽罗汉无三达智。复千年中得阿那含。复千年中得斯陀含。复千年中得须陀洹。总得一万年。初五千岁得道。后五千岁学而不得道。于一万岁后。一切经书文字灭尽。但现剃头袈裟法服而已。沩山老人说。‘所恨同生像季。去圣时遥。’沩山老人在唐朝。去佛已千余年。是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接着看说:善男子!一切世间所有福德,不及如来一毛功德;如来一切毛孔功德,不如一好功德;聚合八十种好功德,不及一相功德;一切相功德不如白毫相功德;白毫功德复不得及无见顶相。这个是说佛陀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之外,佛陀的一一毛孔有种种的功德。这些每一毛的功德合起来,都不如八十种随形好的一种功德;聚合八十种随形好的功德,都不如三十二大人相中一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多闻无厌的意思,并不是说要听很多种、很多种,多闻是说我们在谈论第八识如来藏、我们在谈法界的根本因的时候,事实上所说的统统都是一个法,事实上就是第八识如来藏。有人可能会认为说:为什么我们所谈都是第八识如来藏?为什么不谈谈别的呢?谈谈别的不是比较多闻吗?事实上这是错误的见解,我们众生对于世间法听了很多、分析了很多,事实上都无济于生死解脱,所以那个都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一个就叫作菩提定,什么叫作菩提定呢?菩提定的意思就是对于三乘菩提所实证的内涵,他能够心得决定,能够决定于三乘菩提,他所修的真正的内涵,都是依于第八识如来藏而建立的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在上一集有提到佛陀在《长阿含经》里面说:佛说涅槃最,不以除须发害他为沙门。所以涅槃是最殊胜、最胜妙的法,因为这个法是三乘菩提建立的一个基础,所以一定要能够对于三乘菩提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有人否定了第八识如来藏、有人修双身法,这个时候虽然他是相貌堂堂,可是我们可以知道,他目前所现的人身——人的相貌,他是没有办法常保的。因为他很有可能会毁谤了正法,很有可能毁坏了佛教,所以他舍寿之后,他不能保持他的人身的。如果一个人他不能保得他的人身,那他如何能够成就三十二大人相的修行呢?所以显然要能够修三十二大人相的业,一定是要能满足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般众生不了知,因与缘的真正内涵,所以不断地在三界中轮回生死;二乘人就在缘的部分作观察,观察自己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都是虚妄的,别别有情的蕴处界也如同自己一样,都是虚妄的;所以愿意去断结证果,断除了我见、我执、我所执之分段生死,于舍寿时,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而入无余涅槃,从此不再三界现身意。菩萨则在因的部分作观察,也就是在能生万法的如来藏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什么如来世尊对众生有恩?说明如下:首先,如来世尊为了度众生,以人天至尊的身分到人间示现八相成道,也就是示现从兜率陀天下降、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转、入涅槃让众生知道,如果依照世尊的开示,未来穷尽三大无量数劫后,众生也可以如世尊一样,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又世尊诞生人间,为众生说法四十九年,就是要让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持戒为什么也是福庄严?若单偏从律仪的部分来说,因为持戒而不去侵扰众生,或者不犯杀、盗、淫、妄等过失,或者是持八戒斋,未来世就从持戒之时不侵扰众生…等,感得众生也不侵扰于菩萨,而得一分安隐之福。然而若是从摄善法以及饶益有情的角度来看,菩萨还有不得不去作利乐众生的事情,以及必须要进一步去修学的善法;随其因缘跟所作的差别,所得的福报也是不同的。而因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