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部片非常的精采,我们不知道到底谁是坏人?当然葛格我在这边不是要讲这部片的剧情!而是要说我们每个众生也都像这个女子一样,我们每一世都忘记了往世的事情了!我们就象是得了失忆症那样,前世或往世所有事情我们都不知道了!女主角每天醒来隔壁都睡着一个男人,那人说是她老公,但她都不记得那人是谁?这就像我们都有隔阴之谜,我们这一世都不记得往世的事情!因为记忆是存 三摩地

2018-07-22

发起了初品少分平等性智,而兴起教导众生同证此永不于六尘起分别,自然离诸苦乐的实相心的慈悲。像《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中圣教:【云何众生缘慈?若初发心,遍观有情,起大慈心。】就是这个意思。中说初发心,它的真义是说:菩萨最初真见道,发明也就是发现明了众生真实之心,也就是悟明实相心如来藏,而不是最初归依三宝所发的菩提心。因为最初归依时,尚不具三乘菩提的正 三摩地

2018-07-22

那些无根诽谤我是外道的人,都是想要用离念灵知意识入无余涅槃,那显然还是有报啊!离念灵知心在时一定相对于六尘而存在,那就一定是在三界境界中,一定有报,一定会有杂报,无法纯得白报啦!因为欲界境界中的离念灵知无法与初禅相应,得要伏或断欲界烦恼才能与初禅相应,所以落在离念灵知境界者都是杂报,不是无报。既不是无报当然就不是解脱果,当然就不是无漏嘛!所以有智慧 三摩地

2018-07-22

五阴身也是这样的,六入就是光明,有六入才能对六尘清楚的了知;业种就是灯油,有了如来藏所执持的业种、业力,使得有情产生了五阴身前后相续不断。有了五阴身,就能让六入得以生起而能运作。这里六入就是六识的运作,比方说有了眼根、色尘、眼识,根尘识三者和合而运作了,使得我们能够看到东西,我们看见了,这个就是眼入;同理,听见了就是耳入;乃至于意根触法尘生意识,了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如来藏的自体虽然能够变现我们这些色身,也变现了七转识的我们,让我们有意识可以见闻觉知,有意根能够作主;可是如来藏在这些境界里面,祂自己却是没有我性,没有我与我所领受色身与六尘的执著。因此当我们受快乐或痛苦的果报时,如来藏只是执行者,祂完全是无我性,依照我们的业而出生我们未来的果报;我们的身心与果报都是从祂而来的,祂是有情众生的身心本源,因此如 三摩地

2018-07-22

因欲界众生都贪着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而为了执着身我不受伤害,身我不死,以俱生等流,造作诸多不善业,执色身为我,这是我见的一种。另外,如藏密应成派中观,以意识心不执着名相,以此为中道,以灵明觉知心起见,以意识乃至意识细心、极细心为常住不灭的真心,此也名为我见,都是执取识阴中的意识为常。三缚结之第二为疑见,疑见者对正理、邪理、善知识、恶知识,无简择之能 三摩地

2018-07-22

众生造了十不善业,重者如谤佛、谤、谤胜义僧等,果报成熟时,当生于地狱,阿赖耶识即化现出地狱身及生出地狱六尘的境界,让地狱身的五阴受苦;若造其余恶业之众生亦如是,皆由各自之阿赖耶识出生饿鬼身、傍生身等。阿赖耶识能变现各种异熟果报之色身及生出各种境界,让众生之五阴受苦乐,而透过卵、胎、湿、化四种情况来展现。所以受苦者,即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及六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意根触法尘所以意识产生,意识辗转的又在这个法尘上面去作了别,所以意识永远都是触三界六尘万法的这些法尘境,意识永远都在这个地方作了别。所以当你失魂落魄的时候,是因为意识在这个地方去失魂落魄啊!所以中国的灵魂见基本上是源于儒家、道家的魂魄之说。儒家跟道家的魂魄之说,怎么说呢?他们说人有三魂,三魂指的是什么呢?三魂指的是,有的人指说是天魂、地魂、人魂 三摩地

2018-07-22

首先了知十八界有六根、六尘、六识。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根);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尘);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识)。五蕴的内容有色、受、想、行、识蕴。色蕴十个法(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尘);识蕴(前六识,由意根与法尘相触为缘,藉人间有色根“未坏或未嬴劣”的五色根为缘,才能使此识蕴在人间生起及运行)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四加行初步的暖法已经获得,已能了知所取的六尘是缘起性空,就已经是功德田了。始从获得四加行的暖法,到顶、忍、世第一法,其中的暖、顶、忍是属于初果向,世第一法就已经是初果人了。初果向也是有功德的,因为已能了知所取六尘缘起性空,证得所取空了,从此不会再因为求取财物、享受五欲而造作恶业了!虽然还没有断我见,仍不入初果,但是初果向者不会造作恶业,因此有功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阿罗汉把自己七识心、色身灭了以后入了涅槃,是他自己死光光,十八界中连一界都不存在了;剩下的是他的第八识如来藏,而他的第八识如来藏离见闻觉知,无法作任何观察,所以那个涅槃叫作寂静,真实无我(六识心及六尘都不在了,意根也灭了),已经没有阿罗汉存在,怎么能说他入了涅槃中?有所入,一定得要他自己仍然存在;阿罗汉既然已经灭了,他不存在了,又如何了知无余 三摩地

2018-07-22

守摄诸根时,主要是保持正念而不向外攀缘,虽然在人间生存时一定会有见闻觉知,有六根与六识面对六尘的接触,但是不会把心在六尘上不断攀着,而是绝大多数时间都向内收摄而不放逸的,常常这样就是有摄根戒的人。譬如诸位来学无相念佛,可以常常净念相继,让忆佛的无相之念常住在心中;虽然六根照样接触六尘,但是觉知心多分不在六尘上,而是在忆佛的净念上,这叫作修正念心。当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个意识心只要现起时,永远与六尘混在一起,不可能离六尘而独自存在;因为跟六尘常在一起就难免会有贪染,当然是不清净的染污心;必须极努力修到如来地时才是清净的,所以意识心是不净的;但是他们把染污的意识心认计为清净的心;特别是索达吉等密宗们,把最污垢的淫行中第四喜的觉知心意识,误认为最究竟清净的心,而昭慧、星云、证严、圣严等人近年来却都与们走在一起,公开 三摩地

2018-07-22

一般来讲,为什么在般若慧开之前要有禅定?禅定的意思就是心得决定,也就是在这个法上我们能够决定依止这个法,譬如说我们参禅,你参禅的时候,能不能二六时中保持在参禅的状况呢?因为每个人破参的因缘都不太一样,所以随时随地都会能够跟自己有相应,所谓六根、六尘、六识,都是我们悟入的因缘,如果我们都在参禅的状况下,有时候这个机缘到了,那就容易相应破参。所以禅定就 三摩地

2018-07-22

第五种就是他的心没有办法安住在清净梵行的修学,所以当佛陀称赞说:我们应该要对衣服、饮食、医药、卧具不要贪婪,我们应该对于五欲六尘不要贪婪的时候,他心中无法生起喜乐,他没有办法安住在梵行的修学当中。也因此这样的人,他的心中是有秽染的,他对于佛、对于法、对于僧、对于清净戒行、对于梵行都没有办法安住在心中修学。另外一种就是心中有五种系缚,这五种系缚就是: 三摩地

2018-07-22

而这一切法的出现,都只能在三界的六尘当中出现,不可能离于六尘而存在。诸位想想看:这一切法有哪一个法可以离开六尘而存在?不可能有!不晓得诸位有没有做过这个观行?观行过了,知道一切法都不能离开六尘而存在。真能离开六尘而存在的,只有一个法就是如来藏。既然一切法都不能离六尘而存在,与六尘同在一处,当然是吵闹的,不是寂静的,所以一切法除了不得自在以外,并且还 三摩地

2018-07-22

不染六尘。齐断诸恶。具修众善。故名斋也。斋戒体一。名别。若寻名定体。体容少别。斋者过中不食为名。戒者防非止恶为义。故萨婆多论云。八箇是戒。第九是斋。斋戒合数。故有九也。又名八支戒。支是支分。以二合为一。故云八支。谓离涂饰香鬘。与离歌舞倡妓。同于庄严处转。故合立为一支也。婆沙论云。夫斋者。以过中不食为体。以八事助成。斋体共相支持。名八支斋法。问曰。八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只要觉知心在,六尘也一定存在,设使已经进入二禅等至位了,定境中虽然没有五尘,但至少还有法尘,六尘没有全部远离,这哪里是真正的寂呢?必须是觉知心灭了,没有一尘存在,才是真正的寂;这个寂是要灭了觉知心自己,灭了自己而无六尘中的任何一尘存在,不在三界中,这才是真正的无上寂灭之乐。可是我见、我执不断的人,当我们告诉他说:真正的寂灭之乐,就是要把我见、 三摩地

2018-07-22

另外无惭愧僧则是为了活命而出家归依佛门,但却毁犯一切出家戒而无惭无愧,具足了悭贪、嫉妒、愚痴及憍慢,贪着名誉、恭敬与利养、爱乐婬佚等等这六尘境界,甚至于毁谤而不知不见,也毫不畏惧后世苦报,这样的一切佛法中的修行人,都摄属于无惭愧僧。至于胜义僧,如经典中说:【云何名胜义僧?谓佛世尊;若诸菩萨摩诃萨众,其德尊高,于一切法得自在者;若独胜觉;若阿罗汉、若 三摩地

2018-07-22

另外无惭愧僧则是为了活命而出家归依佛门,但却毁犯一切出家戒而无惭无愧,具足了悭贪、嫉妒、愚痴及憍慢,贪着名誉、恭敬与利养、爱乐婬佚等等这六尘境界,甚至于毁谤正法而不知不见,也毫不畏惧后世苦报,这样的一切佛法中的修行人,都摄属于无惭愧僧。至于胜义僧,如经典中说:【云何名胜义僧?谓佛世尊;若诸菩萨摩诃萨众,其德尊高,于一切法得自在者;若独胜觉;若阿罗汉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